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合集下载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

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对象分析和学法指导: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而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进行巩固,特别是对新学的地形剖面图的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地形剖面图的阅读的设计分为三部分:⑴我先将阅读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投影在屏幕上,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所展示的方法阅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⑵再以《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图》做为学生学习地形剖面图的反馈,以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纠正,⑶在课后还安排了拓展练习——阅读《沿87°E的地形剖面图》。

结合我科的课题《中学地理课堂互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图像教学的评价》,在上学期已经进行的读图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

本节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大量的读图、用图训练必不可少,而初一的学生的心理年龄还比较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好奇心重,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我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初一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让学生了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海拔高度之前,安排了听音乐、看图片和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竞猜将要讲的国家,从而引出主要地形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案: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案: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3.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4.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5.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2.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吗?学生甲: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学生乙: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学生丙: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结合“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世界之最的名称及分布,导入新课。

3.播放歌曲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师: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完整word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完整word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概况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风土人情的认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球上的位置、与其它大洲的关系、亚洲地图的识别。

2. 亚洲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资源。

3. 亚洲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饮食习惯。

4.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5. 亚洲的国际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运动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主要国家。

2. 难点: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和体验。

3. 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4.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亚洲各国的文化场景,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重点讲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

3. 讨论: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讨论亚洲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发展。

4. 探究: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亚洲地图拼图游戏,提高学生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2. 举办亚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亚洲多元文化的兴趣。

3. 组织亚洲美食分享会,让学生体验亚洲各国的饮食习惯。

4. 开展亚洲旅行计划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免费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免费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免费教案教案标题: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气候和自然资源。

3.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民族。

4. 了解亚洲的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

5. 培养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跨文化意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世界地球仪引入亚洲,并让学生指出亚洲的位置和边界。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亚洲的了解,例如亚洲的名胜古迹、美食或其他文化元素。

主体活动:3. 介绍亚洲的地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气候和自然资源。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地理资料进行说明。

4. 分析亚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民族。

可以讨论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城市,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

5. 探讨亚洲的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文化元素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来展示亚洲的多样性。

6.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对亚洲的研究成果。

总结活动:7. 进行简要的总结,强调亚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亚洲。

8.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展示他们对亚洲的深入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 世界地球仪或地图- 图片、视频或地理资料介绍亚洲的地理特征- 图片、音乐或视频展示亚洲的文化多样性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 评估学生对亚洲地理、人口和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的表达程度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亚洲的国家、城市或其他文化元素,并进行展示或写作。

- 组织亚洲文化体验活动,如品尝亚洲美食、学习亚洲传统艺术等。

备注:根据学生年级和课时安排,可以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形式。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怎样进⾏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起来看看吧。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标:使⽤地图进⼀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标:能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洲的⾃然环境. 3.情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活的⼤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 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般⽅法 学⽣预习展⽰ ⼀、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东西半球图, 让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亚洲地图,分别⽤⽩⾊、黄⾊、红⾊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道,引导学⽣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洲和⼤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洲,东南临⼤洋洲,东隔⽩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结:怎样描述⼀个⼤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每⼩组挑选⼀个⼤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亚洲地形图,由学⽣代表指出“青藏⾼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四周低。

3.引导学⽣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代表指图说出;鄂⽐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候 1.出⽰亚洲⽓候图,找⼀找全球共有11种⽓候,亚洲的⽓候共有⼏种,其中分布最⼴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候。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4、运用亚洲的地形图,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分析地形和河流间的相互关系。

5、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6、能够举例说明亚洲不同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认识地域中不同国家的发展是存在差距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的分析,学会从图中总结出判读大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方法。

2、通过本单元学习中掌握的学习方法,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大洲和地区的学习中。

3、要掌握地理学习的扩展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思维,例如:对亚洲的自然因素进行学习时,能够对各个因素建立起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位。

通过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师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包括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2.了解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包括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3.培养学生对亚洲大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亚洲大洲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1.亚洲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2.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对亚洲大洲的整体认识。

2.对亚洲各国的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大致的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并激发对亚洲大洲的好奇心和兴趣。

Step 2:亚洲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20分钟)1.通过投影或展示亚洲大洲的形状和地理位置介绍亚洲大洲的基本特征,如面积、人口、地势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亚洲大洲包括哪些国家?亚洲大洲的海洋与陆地比例是多少?亚洲大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该国家的基本特征,并向全班做简要介绍。

Step 3: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 (30分钟)1.通过投影或展示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对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有初步了解。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有哪些?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亚洲各国的文化传统有哪些特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该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并向全班做详细介绍。

Step 4:总结与拓展 (10分钟)对亚洲大洲和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Step 5: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亚洲国家,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径进一步了解该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并写一份简要的报告或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屏幕显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七大洲的面积
教师总结: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一洲。

屏幕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教师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东半球
教师提问: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亚洲位于北半球
屏幕显示:世界政区填充图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并指出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位置。

教师提问:请说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和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
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屏幕显示:亚洲的范围
教师提问:亚洲大致跨多少经度及纬度?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亚洲纬度将近90°是跨纬度最广的一洲。

亚洲经度大约143°,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除极地外)。

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因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洲
屏幕显示:亚洲地理区域划分
教师提问:亚洲共分几个地理分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们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教师提问:从地理分区上看,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学生回答:东亚。

屏幕显示:中国在亚洲的位置
屏幕显示:东亚政区
教师提问:东亚都有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东亚有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和韩国。

屏幕显示:亚洲地形
教师提问:亚洲地形有何特点?河流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受地势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了解亚洲的地理世界之最。

屏幕显示:图片(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死海
湖面、里海和贝加尔湖)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屏幕显示:亚洲大陆30°N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40°N地形剖面图
教师提问:1.请说明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有哪些特点?
2.说说北美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部和西部高中部较低。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观察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他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这些大河的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讲述: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流入印度洋。

受地形影响,这些大河都发源于亚洲中部,流向周边的海洋。

课堂小结:亚洲因为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是
世界第一大洲。

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受地势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一个具体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位置、地形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提高自己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

巩固练习:
1.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是 ( )
A. 亚洲和大洋洲
B. 亚洲和欧洲
C. 大洋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南极洲
2. 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 中间高、两边低
B. 中间高、四周低
C. 东西低、南北高
D. 中国高、伊朗低
3. 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4.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恒河平原
5.亚洲和非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 )
A.尼罗河 B.乌拉尔河
C.苏伊士运河 D.红海
6.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蒙古高原
C.伊朗高原
D.巴西高原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C
6.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