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说明书
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

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换热设备,其结构设计对于提高换热效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手册的相关参考内容。
1. 设计基础要求:- 换热器用途和换热工质- 设计温度和压力范围- 换热量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和设备可靠性要求- 设备安装场地和空间限制- 其他特殊要求2. 结构设计参数:- 选用的材料及其特性,包括管束材质、管板材质、壳体材质等- 设计温度和压力- 设备尺寸,包括壳体直径、管板尺寸、管束排列方式等- 固定方式,包括支撑脚、支撑架、法兰连接等- 管束层数和间距- 管板孔径和布置方式- 密封方式,包括管束端面密封、管板与壳体密封等3. 结构设计计算:- 壳体结构计算,包括壳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管板结构计算,包括管板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法兰连接的设计计算,包括法兰的选用、垫片的选择和紧固件的确定- 管束计算,包括管束的换热面积、水力直径和流体阻力的计算- 管束与管板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胀接等的设计计算4. 结构设计图纸:- 设备的总装图,包括壳体、管板、支撑架的布置- 管束图纸,包括管束的排列方式、管束间距和管束尺寸等 - 管板图纸,包括管板孔径和布置的尺寸5. 结构设计技术要点:- 管板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设计,包括选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和密封方式- 管束的固定方式,包括管束支撑架的设计和管束端部与管板的固定- 设备的排污和排气设计,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设计,包括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维护通道的设置以上所提到的内容是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中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同时需要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设计要求2.1 传热需求2.2 材料选择2.3 设计参数①换热面积②压降限制③管子尺寸④工作温度3.热管换热器基本原理3.1 热管换热器工作原理3.2 热管换热器的优点和应用领域4.设计计算4.1 换热器传热计算①热传导模型②热阻计算4.2 管子尺寸计算4.3 热管液体填充计算4.4 压降计算5.设计方案5.1 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①整体结构②管板结构③热管布置5.2 材料选用及制造工艺6.工程图纸6.1 总装图6.2 管板图6.3 管子图6.4 附件图7.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7.1 安装步骤7.2 操作须知7.3 维护保养附件:1.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图纸2.材料选择与使用说明书3.设备运行参数记录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2.传热需求:根据工况和热流量确定的需要传热的要求。
3.材料选择:根据工作条件和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和制造。
4.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相关参数,如换热面积、压降限制等。
5.工作温度:换热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温度范围。
6.热传导模型:用于计算热管换热器传热效果的数学模型。
7.热阻计算:通过计算换热管道和外界之间的热阻来评估传热效果。
8.管子尺寸计算:根据传热需求和阻力要求,计算管道的尺寸。
9.热管液体填充计算:根据液体性质和工作温度,计算填充液体的数量和性质。
10.压降计算:根据流体流速和管道尺寸计算流体流经换热器时的压降。
11.设计方案:根据1.2节的目的和设计要求,提出符合要求的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
12.制造工艺:制造热管换热器时需要采用的工艺方法。
13.总装图:热管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图。
14.管板图:热管换热器中管板的结构图。
15.管子图:热管换热器中管道的结构图。
16.附件图:包括安装附件和连接管件的结构图。
换热器强度计算书

换热器强度计算书
换热器强度计算书是一份重要的技术文件,用于评估换热器在设计条件下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换热器强度计算书的示例,供参考:
1. 换热器概述
对换热器的类型、设计条件、主要结构和材料进行描述。
2. 设计规范和标准
列出计算所依据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3. 载荷分析
分析换热器在正常操作、停车、检修等不同工况下所承受的载荷,包括压力、温度、重量等。
4. 强度计算
根据载荷分析的结果,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如压力容器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对换热器的各个部件进行强度计算,包括壳体、封头、接管、法兰等。
5. 结果评估
对强度计算的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如有不满足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 结论
总结强度计算的结果,明确换热器在设计条件下的结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7. 附录
包括计算所使用的主要公式、计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材料性能数据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换热器强度计算书应根据具体的设计条件和要求进行编制,并由专业的工程师进行审核和签署。
强度计算说明书-浮头式换热器

62
H 140
h 40
1
16
2
26
d 27
螺柱规 格 M24
螺柱数 量 44
由《压力容器法兰》选择相关垫片:非金属软垫片 1400-1.0JB/T4704-2000,其相关尺寸为: D=1455mm, d=1405mm, =3mm.
9.3 接管法兰的选择
9.3.1 接管法兰 a、b
选择相同型号的,由于液体的流速为 1.5m/s,即:
t
7.23 9.23 11 12 9.2
7 8 9 10 11
d
n
d C2 n C1 C2
GB151—1999 《管壳式换 热器》
n e
e n C1 C2
t
t
Pc( Di e ) 2 e
75.8
12 13
75.8< [ ]t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设计 计算说明书
14 15
P< [ Pw] 所选封头尺寸 公称直径:1400mm 直边高度:40mm
合格 曲面高度:350mm
九、设备法兰的选择 9.1 管箱接管法兰的选择
按照其条件 DN=1300 mm,设计温度为 99 ℃ 设计压力为 1.76Pa ,由《压力容器法兰》 选择带颈对焊法兰,相关参数如下: 单位(mm) D 1495 D1 1400
=96.5
MPa
合格
[ Pw]
[ Pw]
2[ ]t e KDi 0.5 e
1.26
10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换热器的强度计算.

确定了换热器的结构及尺寸以后,必须对换热器的所有受压元件进行强度计算。
因为管壳式换热器一般用于压力介质的工况,所以换热器的壳体大多为压力容器,必须按照压力容器的标准进行计算和设计,对于钢制的换热器,我国一般按照GB150<<钢制压力容器>>标准进行设计,或者美国ASME标准进行设计。
对于其它一些受压元件,例如管板、折流板等,可以按照我国的GB151<<管壳式换热器>>或者美国TEMA标准进行设计。
对于其它材料的换热器,例如钛材、铜材等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设计。
下面提供一氮气冷却器的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以供参考。
该换热器为U 形管式换热器,壳体直径500mm,管程设计压力 3.8MPa ,壳程设计压力0.6MPa 。
详细强度计算如下:1.壳程筒体强度计算2.前端管箱筒体强度计算3.前端管箱封头强度计算4.后端壳程封头强度计算5.管板强度计算6.管程设备法兰强度计算7.接管开孔补强计算计算厚度= = 6.98mm有效厚度 e = n - C 1- C 2= 11.20 mm min = 0.75 mm 结论 满足最小厚度要求重量32.23Kg压力计算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P w ]== 6.06962MPa结论 合格氮气冷却器后端壳程封头计算厚度及重量计算形状系数K == 1.0000计算厚度= = 0.88 mm有效厚度 e = n - C 1- C 2= 6.00 mm mm 最小厚度 min = 0.75 名义厚度 n = 8.00mm 结论 满足最小厚度要求压力计算结论合格旋转刚度无量0.000.2696和0.07130.0000管板厚度或管板应力计算b c0.0管板布管区面积一根换热管管壁 金属横弯刚量直径a型 其系数 系数 系数管箱圆筒材料弹性模量 壳程圆筒材料弹性模量 管板延长部分形成的凸缘宽度 壳体法兰或凸缘厚度三角形排列 正方形排列= 106.81436.43 0.80参数计算0.00按 和 查图得 : = 0.000000 按 和查图得 := 0.0000000.00 0.00 0.00 0.00 0.00MPa MPa mm mm mmmm 2N · mmm系数管板应力校核单位:MPa换热管轴向应力计算及校核: MPa (单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拉脱力校核重量64.89 Kg氮气冷却器管箱法兰强度计算A 1+A 2+A 3=1876 mm 2,大于A ,不需另加补强。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是关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主要进行了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本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按照GB150-2011以及GB151-2014等国家标准以及技术标准等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进行换热器的选型,校核传热系数,计算出实际换热面积。
设计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根据已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部各零部件(如接管、定距管折流板、折流板、管箱等)的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具体的尺寸、确定具体的位置、管板厚度计算等。
本设计以本着安全可靠、经济性好、传热效率高以及保护环境为原则进行的设计,符合工厂中的实际应用。
关于固定管板换热器设计的各个环节,本设计书中均有详细说明。
关键词:固定管板;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AbstractThe design is fixed with respect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mainly for the process to calcu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and strength design.The first half of this design is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n accordance with GB150-2011 GB151-2014 and other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n accordance with a given design conditions of the heat exchanger selection, check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o calculate the actual heat area. The second half of the design is mainly on the structure and strength of design, internal equipment all parts have been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such as receivership, spacer tube baffles, baffles, pipe boxes, etc.) Design including: choice of materials, specific dimensions, determine the specific location of the tube plate thickness calculation.On all aspects of the fixed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design,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Key Words: fixed tube plat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tructural Desig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设计任务、思想 (1)1.1 设计任务 (1)1.2 设计思想 (1)第2章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2)2.1换热器的工艺条件 (2)2.2估算设备尺寸 (2)2.2.1计算传热管数N T (2)2.2.2计算壳程直径D (3)第3章换热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3.1换热管 (4)3.1.1换热管的型号和尺寸 (4)3.1.2换热管的材料 (4)3.1.3换热管排列方式以及管心距 (4)3.2折流板 (5)3.2.1折流板的主要几何参数 (5)3.2.2折流板和壳体间隙 (6)3.2.3折流板厚度 (6)3.2.4折流板的管孔 (6)3.2.5材料的选取 (6)3.3拉杆、定距管 (6)3.3.1拉杆的结构形式 (7)3.3.2拉杆直径、数量和尺寸 (7)3.3.3拉杆的布置 (8)3.4防冲板 (8)3.5接管 (8)3.5.1接管(或接口)的一般要求 (8)3.5.2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 (8)3.6管箱 (9)3.7管板结构尺寸 (10)3.8封头 (11)3.9法兰结构类型 (12)3.10垫片的选取 (12)3.11鞍座的选取 (12)第4章换热器的机械结构设计 (14)4.1传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14)4.2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14)4.3 管板与管箱的连接 (16)第5章换热器的强度设计与校核 (17)5.1壳体、管箱的壁厚计算 (17)5.1.1 壳体 (17)5.1.2 管箱 (18)第6章部分管件零部件的校核计算 (19)6.1壳程圆筒 (19)6.2 管箱圆筒 (19)6.3 换热管 (20)6.4 管板 (20)6.5 管箱法兰 (21)6.6 壳体法兰 (21)6.7 系数 (22)6.8 计算管板参数 (22)第7章换热器的制造、检验、安装与维护 (24)7.1换热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 (24)7.1.1筒体 (24)7.1.2 换热管 (24)7.1.3管板 (25)7.1.4 折流板、支持板 (25)7.1.5 管束的组装 (25)7.1.6 换热器的组装 (25)7.1.7 压力试验 (25)7.2 换热器的安装、试车与维护 (25)7.2.1安装 (25)7.2.2 试车 (26)7.2.3 维护 (26)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第1章设计任务、思想1.1 设计任务本设计的课题为固定管板式冷却器结构设计,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强度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到焊接的可能性; (b)纵向隔板插入导向槽中; (c)、(d)分别是单双向条形密封,防止间隙短
路,对于需要将管束经常抽出清洗者,采用此结构。
管板与隔板的连接形式 如图 (a)为隔板与管板焊接, (b)是隔板用螺栓联接在焊于管板的角铁上的可
拆结构.
3、分割流板
在壳体上有对称的两个进口及一个出口时,如图中 J型壳体
三、管箱
一、传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造成连接处破坏的原因主要有: (1)高温下应力松弛而失效 (2)间隙腐蚀破坏 (3)疲劳破坏 (4)由于热补偿不好引起的破坏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形式:强度胀接、强度焊接与 胀焊接混合结构。
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连接处保证介质无泄漏的充分气密性;承受
介质压力的充分结合力。
②多程管箱,最小流通面积应大于或等于其中一程的管 内流通面积的1/3倍。 ③管箱上各相邻焊缝间距必须大于或等于4s,且应大于 或等于50mm,其中s为管箱壁。
(2)管箱最小长度计算
管箱最小长度计算涉及几何尺寸见图。
A型管箱见图4-35(a),
按流通面积计算
L' g m in
πd
2 i
N
cp
4E
(mm )
(3) Ώ形膨胀节
(4)夹壳膨胀节
2.膨胀节设置必要性判断 通过计算由温差产生轴向力和压力产生轴向力共同作 用,得到: 换热管最大应力、 壳体最大应力及管子拉脱力 当σs>2φ[σ]ts或σt>2[σ]tt时应设置膨胀节 。
3、强度计算 包括: (1)温差引起的轴向力计算 (2)补偿量的计算 (3)膨胀节疲劳寿命计算
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

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常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行业中的热交换过程。
下面是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的相关参考内容:一、引言1.1 设计目标:介绍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设计目标,包括换热效率、压降、耐压能力等。
1.2 设计依据:列出设计所依据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
二、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概述2.1 结构类型:介绍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件,包括管束、固定管板、壳体等。
2.2 工作原理:详细描述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流体流动路径、热交换过程等。
2.3 应用范围:列举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工况条件。
三、设计计算3.1 换热器尺寸计算:以给定的换热面积和流体参数为基础,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包括壳体内径、管束长度等。
3.2 管板和管束的布置:设计管绞口的位置和数量,确定管束在壳体中的布置方式。
3.3 板间支撑:介绍板间支撑的设计原则和布置方式,确保管束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
3.4 温度和压力设定:根据工作条件和材料的耐受能力,确定换热器的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
四、工艺流程和材料选型4.1 工艺流程:详细描述换热器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加工、焊接、组装等环节。
4.2 材料选型:介绍换热器壳体、管束、管板等主要部件的材料选型,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耐压能力和可焊接性。
五、结构设计5.1 壳体设计:包括壳体的结构类型、材料选型和强度计算等。
5.2 管束设计:确定管束的尺寸、材料选型和支撑方式,以确保管束在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换热效率。
5.3 固定管板设计:确定固定管板的尺寸、材料选型和布置方式,以保证管束和管板之间的紧密度和承压能力。
5.4 密封设计:考虑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设计适当的密封装置,确保换热器的密封性能。
六、安全性分析和性能验收6.1 安全性分析:对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包括压力容器强度计算、应力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次设计的题目为汽提塔冷凝器。
汽提塔冷凝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应用,这里我设计成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外壳固定死,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由于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不会因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应力,另外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在于拆卸方便,易清洗。
在化工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的选取上,采用了1-2型,即壳侧一程,管侧两程。
首先,通过换热计算确定换热面积与管子的根数初步选定结构。
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国际标准进行结构设计,之后对各部分进行校核。
本次毕业设计任务是流量为3500kg/h,浮头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工作压力管程为0.43MPa、壳程为0.042MPa,工作温度管程为61℃、壳程为80℃。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熟悉了浮头式换热器的工艺流程,掌握了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及计算方法,了解了浮头式化热器的制造要求及安装过程。
但是,限于经验不足和水平有限,一定存在缺点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换热器;浮头式;管程;壳程AbstractThe topic of my study is the design of . is one of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r.In here, my design is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is a special type of tub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 It is special for its floating head. One of its tube sheet is fixed,while another can float in the shell,so called floating head. As the tubes can expand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hell,it can avoid thermal stress. Another advantage is that it can be dismantled and clean easily . It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industry. In this study an overall design of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the type 1-2 is chosen to be the basic type,which has one segment in shell and two segment in tubes. First,heat transfer i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heat exchange surface area and the number of tubes that needed. Then,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and standards,structural of system is well designed. After that,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shell is completed.The graduation design task is 3500kg/h flow of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the mechanical design, working pressure tube 0.4 3MP, shell, work process of 0.042MP for 61 ℃, the temperature tube for 80 ℃shell cheng. Through the graduation design, I am familiar with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process, mastered the structure of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floating head, learned the heat exchanger is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and installation process. But, due to lack of experience and limited ability, certain shortcomings and even mistakes, please the teacher criticism and corrections.KEY WORDS:HEAT EXCHANGER;FLOATING HEAD;TUBE-SIDE;SHELL-SIDE目录第一章 换热器概述 (1)1.1 换热器的应用 (1)1.2 换热器的主要分类 (1)1.2.1 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 (1)1.2.2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 (2)1.3 管壳式换热器特殊结构 (5)1.4 换热管简介 (5)第二章 工艺计算 (7)2.1 设计条件 (7)2.2换热器传热面积与换热器规格: (8)2.2.1 流动空间的确定 (8)2.2.2 初算换热器传热面积'A .......................................................................................... 8 2.2.3 传热管数及管程的确定 ........................................................................................... 9 2.2.4管心距的计算 (9)2.2.5换热器型号、参数的确定 (9)2.2.6壳体内径计算 (9)2.2.7折流板的计算 (10)2.3换热器核算 (10)2.3.1传热系数核算 (11)2.3.2换热器的流体阻力 (13)2.3.3换热器的选型 (14)第三章 换热器的结构计算和强度计算 (15)3.1换热器的壳体设计 (15)3.2筒体材料及壁厚 (15)3.3封头的材料及壁厚 (16)3.4管箱材料的选择及壁厚的计算 (16)3.5开孔补强计算 (17)3.6水压试验及壳体强度的校核 (19)3.7 换热管 (20)3.7.1 换热管的排列方式 (20)3.7.2 布管限定圆L D (20)3.7.3 排管 (21)3.7.4 换热管束的分程 (21)3.8 管板设计 (22)3.8.1 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22)3.8.2 管板计算 (22)3.8.3 管板重量计算 (26)3.9 折流板 (26)3.9.1 折流板的型式和尺寸 (26)3.9.2 折流板排列 (27)3.9.3 折流板的布置 (27)3.10拉杆与定距管 (27)3.10.1 拉杆的结构形式 (27)3.10.2 拉杆的直径、数量及布置 (27)3.10.3 定距管 (28)3.11法兰和垫片 (28)3.11.1固定端的壳体法兰、管箱法兰与管箱垫片 (28)3.11.2外头盖侧法兰、外头盖法兰与外头盖垫片、浮头垫片 (30)3.11.3 接管法兰型式与尺寸 (31)3.12钩圈式浮头 (32)3.12.1 浮头盖的设计计算 (33)3.13分程隔板 (38)3.14鞍座 (38)3.14.1 支反力计算如下 (38)3.14.2 鞍座的型号及尺寸 (40)3.15接管的最小位置 (40)3.15.1壳程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 (40)3.15.2 管箱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 (41)附录外文翻译 (45)参考文献 (55)第一章换热器概述过程设备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在化工、炼油、轻工、交通、食品、制药、冶金、纺织、城建、海洋工程等传统部门所必需的关键设备,而换热设备则是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的过程设备。
在化工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投资的35%~40%。
1.1 换热器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能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是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流程上的需要。
此外,换热器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位热能的有效装置。
例如,高炉炉气(约1500℃)的余热,通过余热锅炉可生产压力蒸汽,作为供汽、供热等的辅助能源,从而提高热能的总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极力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面世。
1.2 换热器的主要分类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用途、工作条件和物料特性的不同,出现了不同形式和结构的换热器。
1.2.1 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管按照传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三类: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它是利用冷、热流体直接接触与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
这类换热器的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常做成塔状,但仅适用于工艺上允许两种流体混合的场合。
2.蓄热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热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
首先让热流体通过,把热量积蓄在蓄热体中,然后再让冷流体通过,把热量带走。
由于两种流体交变转换输入,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小部分流体相互掺和的现象,造成流体的“污染”。
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比较大,故较适合用于气--气热交换的场合。
3.间壁式换热器这是工业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类换热器。
冷、热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通过壁面进行传热。
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又可分为:管式换热器: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板面式换热器: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扩展表面式换热器: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等。
1.2.2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由于设计题目是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而浮头式又属于管壳式换热器,故特此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类型以及结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主要是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其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