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的装夹和机床夹具

合集下载

第二章工件装夹和机床夹具

第二章工件装夹和机床夹具

第四节 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定位
例2.在圆柱体上钻孔,保证孔尺寸及与外圆柱的同轴度。
第四节 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定位
影响加工要求的自由度,必须限制;不影响加工要求
的自由度可限制,可不限制。
例及与3.图底示面,的在平一行工度件两上项铣要通求槽,。必为须保限证制尺Z寸, X6,0Y00.20mm
为保证尺寸30±0·1mm及槽侧面与B面的平行度,必须限制
第三节 专用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
第三节 专用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
2.夹紧元件或夹紧装置 夹紧工件,并使其在加工时在外 力作用下仍然保持工件在夹具中 正确位置的元件或装置称为夹紧 元件或夹紧装置。它一般由动力 装置(如气缸、油缸等)、中间 传力机构(如杠杆、螺纹传动副、 斜楔、凸轮等)和夹紧元件(如 卡爪、压板、压块等)组成。
X
,Leabharlann Z两个自由度,至于 Y 则可限制可不限制。
图1-12
第四节 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定位
5.正确处理过定位: 1) 改变定位元件的结构避免过定位
如图示,把长圆柱销改成短圆柱销,即可避免了过定位。
第四节 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定位
2. 去掉多余的定位支承,消除过定位
如图示,定位支承销3重复限制了Y 把定位支承销3撤消,
第二章 工件装夹与机床夹具
主要讲述内容: 第一节 基准的概念 第二节 工件的装夹方法 第三节 专用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 第四节 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定位 第五节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第六节 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 第七节 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八节 夹具设计实例
第一节 基准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 定位:
图1-7
第四节 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定位

机床夹具概述

机床夹具概述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4)加工中需先试切一段行程,测量尺寸, 根据测量结果再调整铣刀的相对位置,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5)每加工一个工件均重复上述步骤。 • 这种装夹方法不但费工费时,而且加工 出一批工件的加工误差分散范围较大。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采用夹具装夹方法,不需要进行划线就可把工件 直接放入夹具中去。工件的A面支承在两支承板2 上;B面支承在两齿纹顶 支承钉3上;端面靠在支 承钉4上,这样就确定了 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 然后旋紧螺母9通过压板 8把工件夹紧,完成了工 件的装夹过程。下一工 件进行加工时,夹具在 机床上的位置不动,只 需松开螺母9进行装卸工 件即可。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3.夹具的两个齿纹顶支承钉3的支承工作面 与两定位键侧面保持平行,也就使支承钉 3的支承工作面与铣 床纵向进给方向平行。 4.由于工件以B面与两 支承钉3的支承工作 面相接触,因而最终 保证了铣出的槽的侧 面与工件B面平行。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对尺寸精度的保证 1.夹具上装有对刀块5,利用对刀塞尺10塞入对刀 块工作面与立铣刀切削刃之间来确定铣刀相对夹 具的位置,此时可相应 横向调整铣床工作台的 位置和垂直升降工作台 来达到刀具相对对刀块 的正确位置。 2.由于对刀块的两个工 作面与相应夹具定位支 承板2和齿纹顶支承钉3 的各自支承面已保证和 尺寸,因而最终保证铣 出槽子的a和b尺寸。
不对应特定的加工对象,适用范 围宽,通过适当的调整或更换夹 通用可调 具上的个别元件,即可用于加工 夹具 形状、尺寸和加工工艺相似的多 种工件。 专为某一组零件的成组加工而设 计,加工对象明确,针对性强。 成组夹具 通过调整可适应多种工艺及加工 形状、尺寸。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工件在机床的装夹方法

工件在机床的装夹方法

工件在机床的装夹方法
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材料以及加工要求来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装夹方法:
1. 平面装夹:适用于平面工件,可以使用平口钳、平口夹具等将工件固定在机床的工作台上。

2. 点装夹:适用于小尺寸的工件,可以使用点钳将工件的几个点位固定在机床上。

3. 槽装夹:适用于长条形工件,可以使用槽钳将工件固定在机床的工作台上。

4. 夹具装夹: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工件,可以设计制造专用夹具将工件固定在机床上。

5. 中心装夹:适用于轴类工件,可以使用中心握杆将工件的中心部位固定在机床上。

6. 万能装夹器: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工件,可以通过调整夹具的夹持位置和夹持角度来适应不同形状的工件。

以上只是常见的几种装夹方法,实际应用中还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形式的装
夹方式。

选择合适的装夹方法可以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稳定、安全地固定在机床上,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工件的装夹和夹具

工件的装夹和夹具

B
Omax
O Omin
D
+TD 0
A
d
0 -Td
轴最细,孔最大
3) 当定位孔与心轴(或定位销)任意边接触时(心轴垂直放置)时。
ΔH3
=2 (Rmax-r1min)+rmax-rmin;
= Dmax-d1min+Td/2=TD+Td1+Δmin+Td/2
轴最细,内孔最 大,外圆最大
正确位置
b
轴最细,孔最大 ,外圆最小
1)、在长方体工件上铣通槽
2)、在长方体工件上铣不通槽
Z O
X Y
应 该限制 五个 自由度: Y; Z; X; Y; Z;
不完全定位
应该 限制六个自由度 : X ;Y;Z; X ;Y;Z;
完全定位
3)、在球面上铣平面
4)、在车床上车外圆
Z O
X Y
应该限制一个自由度: Z
不完全定位
应该 限制四个自由度: Y ; Z ;Y ; Z ;
b)
Y;Z
Y;Z
c)
顶尖限制:
X Y、Z 方向转动自由度
4)连杆加工
Z X
Z X
X Y b) Z
X
X Y
Z X
b1)
X Y
X Y
b2) 图2-23b 过定位示例分析
b3)
5)圆柱件钻孔
Z
X
X Y c) X
X
Z X
X
Y
Z
c’)
Y c1)
图2-23c 过定位示例分析
六、 定位误差
1. 定位误差的概念
工序尺寸方向与接触点和销子中心连线方向相同,则其定

数控机床零件装夹与夹具选择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数控机床零件装夹与夹具选择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数控机床零件装夹与夹具选择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数控机床作为现代机械加工领域中的重要设备,其零件装夹与夹具选择对于加工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合理选择零件装夹方式和夹具,能够确保工件的精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零件装夹与夹具选择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数控机床零件装夹,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零件的材料和形状不同材料和形状的零件,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和夹具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对于硬度较高和较重的零件,我们需要选择更牢固和稳定的装夹方式和夹具,以确保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安全性。

而对于形状复杂和薄壁的零件,应选用柔性的装夹方式和夹具,以避免变形或损坏。

二、零件的尺寸和重量零件的尺寸和重量也是选择装夹方式和夹具的重要考虑因素。

较小和较轻的零件可以采用机械夹具或磁性夹具进行装夹,而较大和较重的零件则需要选择更牢固和稳定的装夹方式,如气动夹具或液压夹具。

三、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不同的加工工艺对于零件的装夹方式和夹具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需要进行多次定位和转位的零件,我们可以使用多点定位夹具或快速换位夹具,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而对于需要进行旋转加工的零件,应选择旋转装夹方式和夹具,以确保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接下来,针对夹具的选择,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夹具的刚性和稳定性夹具的刚性和稳定性对于数控机床加工来说至关重要。

选择具有良好刚性和稳定性的夹具,可以减少零件的振动和变形,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因此,在选择夹具时,应尽量避免选用结构复杂、材料差或加工工艺较差的夹具。

二、夹具的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夹具的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加工零件的精度和重复性。

为了保证加工的稳定和精度,应选择夹具具有高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夹具。

夹具的精度指的是夹爪、定位孔、定位块等零件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加工精度要求,而重复定位精度指的是夹具在多次装卸后能否保持稳定的定位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工件的装夹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工件的装夹及夹具设计

项合并使用,即: δ装夹+δ对定<= 2T/3
特点:易于保证定位精度,装夹所用时间短夹具装夹过程
(二)夹具装夹误差 因采用夹具装夹,而造成加工表面的尺寸、
位置误差称为夹具装夹误差。 夹具装夹误差由三个方面的误差组成:
工件装夹误差δ装夹
对定误差δ对定
过程误差δ过程
(1)工件装夹误差δ装夹:与工件在夹具中装 夹有关的加工误差。
包括:定位误差δ定位: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夹紧误差δ夹紧:夹紧时,因工件或夹具 变形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2)对定误差δ对定:与夹具相对于刀具及 切削成形运动有关的加工误差。
包括:对刀误差δ对刀:夹具相对于刀具位 置有关的加工误差。
夹具位置误差δ位置:夹具相对成形运动 位置有关的加工误差。
(一)直接装夹:工件定位基准面与机 床上的装夹面紧密帖合而定位,进而夹 紧的装夹方式称为直接装夹。
(二)找正装夹:以工件的有关表面或专 门划出的线痕作为定位的依据,然后夹 紧工件的装夹方式称为找正装夹。
(三)夹具装夹:先根据工件某一工序的加工 要求设计、制造夹具,工件定位基准面与夹 具上的定位面紧密帖合而定位,然后夹紧的 装夹方式称为夹具装夹。
第二章 工件的装夹及夹具设计 2-1 概述
一、装夹的概念 装夹:将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定位、夹紧的
过程称为装夹。 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确位置
的过程称为定位。 夹紧:为保持工件的正确定位而将工件夹
牢的过程称为夹紧。
工件夹紧时可以 先定位,后夹紧 也可以 定位和夹紧同时进行
二、装夹的方法:共有三种
(3)过程误差δ过程:与加工过程中一些因 素有关的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不等式:为了得到合格产品,上述 各项误差之和应小于等于公差T,即:

常用钻床夹具的类型

常用钻床夹具的类型
1.工件以平面定位 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为支承件,可以分为
:基本支承和辅助支承两大类,其中基本支承又分为固定支承 、可调支承、浮动支承三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2工件的装夹
(1)固定支承固定支承可采用各种支承钉或支承扳,也可以 把定位元件设计成与工件定位基准相适应的平面。固定支承 主要起限制工件自由度的作用。图10-10(a)所示平头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2工件的装夹
(2)可调支承可调支承的高度尺寸是可以调整的,根据工件 的加工要求调整好可调支承的高度尺寸后,就相当于固定支 承,同样起到限制自由度的作用。在通用可调整夹具及成组 夹具中,可调支承的应用较为广泛。图10-11所示为可调支 承。
(3)浮动支承浮动支承也称为自位支承,它是指在某些自 由度方向上,浮动支承点的位置能随着工件定位基准位置的 变化而自动调节,使与之适应。因此尽管每一个浮动支承与 工件可能作二点或三点接触,但由于浮动支承在某些方向是 活动的,故其作用仍相当于一个固定
上一页
返回
项目2工件的装夹
一、工件的定位 1.定位与定位基准 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加工位置的过程,称
为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定位是靠工件上某些表面和夹具中的 定位元件(或装置)相接触来实现的。工件的定位必须使一批 工件逐次放入夹具中都能占有同一位置。能否保证工件位置 的一致性,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定位基准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使工件在夹具中(或机床上)占 有准确加工位置所依据的基准。定位基准可以是平面、外圆 柱面、圆柱孔等。 2.六点定位原理
1.斜楔夹紧机构 斜楔夹紧机构是利用斜楔的斜面将推力转变成为夹紧力,
从而使得夹具夹紧工件的一种机构。如图10-17所示的斜楔 夹紧机构示意图,它利用中间元件夹紧工件,适用于工件表 面粗糙斜楔移动困难的时候。为了使斜楔有自锁作用,要求 斜楔的斜面升角应小于摩擦角。

(完整版)工件的安装与装夹

(完整版)工件的安装与装夹
(3)扩大机床的加工范围 如在车床上加镗夹具,可完成镗孔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四.机床夹具的分类
按使用特点分: (1)通用夹具 (2)专用夹具 (3)成组夹具 (4)组合夹具 (5)随行夹具
按使用机床分: 车床夹具、铣床夹具、 钻床夹具、镗床夹具 按动力源分: 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 电动夹具、磁力夹具、真空夹具等
2、两顶尖定位车外圆
固定的短锥面相当于三个定位点,活动的短锥面相当于 两个定位点。
3、顶尖磨削 长锥面相当于五个定位点。
4、套筒以中心孔定位磨外圆及台阶面
结论:小平面(含挡销、止销)相当于一个定位点;
长圆柱销面相当于四个定位点;短圆柱面相当于两个 定位点。
5、平板上铣一条不通槽
6、圆柱体用三爪夹头定位并夹紧钻一通空
长方体工件定位示例:
六点定位简图 定位基准:主要定位基准、导向定位基准、止推定位基准。
定位与夹紧的区别: 定位是使工件占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夹 紧是使工件保持这个正确位置,使工件 不离开各个定位元件。
因此夹紧不能取代定位。
二、定位支撑点的演化
一个实际的夹具中往往看不到上述的那种抽象化的定位 点,而是实实在在的各种各样的定位元件,或者说,定位 点是以定位元件来实现的。六点定位原则中,一个定位点 可用来限制一个自由度,两个定位点可用来限制两个自由 度,也可以这样理解:某个定位元件限制工件几个自由度, 则可认为它相当于几个定位点。
长三爪夹头相当于四个定位点,而短三爪夹头相当 于两个定位点。
第三节 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一、 工件以平面定位
基本支承 辅助支承
固定支承 可调支承 自位支承
支承钉 支承板
基本支撑用来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是真正具有 独立定位工作的定位元件;而辅助支撑是用来加 强工件的刚性,不起限制工件自由度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工件的装夹和机床夹具一、填空1、零件在夹具中采用“一面两孔”定位时,圆柱销限制个自由度、菱形销限制个自由度。

2、工件在“一面两孔”定位中,采用两个圆柱销属于定位。

3、根据作用不同,基准常分为基准和基准。

4、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由三种主要方法、、。

5、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支承本身可以随工件定位基准面得变化而自动调整并与之相适应,自位支承一般只限制工件的个自由度。

6、工件的装夹指工件的和过程。

7、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工艺基准包括、和。

8、粗基准时在最初的工序中用毛坯上未经加工出表面作为。

9、工序安装误差包括工件加工时的和。

10、工件定位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1、定位误差的构成及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2、。

12、工件以内孔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和。

13、通常情况下,对工件夹紧的基本要求的要求是、和。

14、夹紧机构,由于工件尺寸误差会依次传递,因此用于工件的加工表面和的场合。

15、夹紧力的三要素、和。

二、选择1、用两个短V块对轴类零件定位,限制了工件()自由度。

A、四个B、三个C、二个D、一个2、只有在()精度很高时,重复定位才允许采用,且有利于增加工件的刚度。

A、设计基准和定位元件B、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C、夹紧机构D、工序基准和定位元件3、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装夹主要有()三种方法。

A、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通用夹具装夹B、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专用夹具装夹C、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夹具装夹D、一次安装4、从设计和工艺两个方面看基准,可以把基准分为来个大类,即()A、工序基准和定位基准B、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C、工序基准和工艺基准D、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5、粗基准一般()A、能重复使用B、不能重复使用C、不确定6、工件一次装夹后,在机床上相对刀具的位置()A、只有一个B、可能有几个C、不确定7、加工时,用来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使用的基准为()A、工艺基准B、定位基准C、测量基准8、对于一个零件来说,设计基准往往同时又是()A、工艺基准B、定位基准C、测量基准9、对于一个零件来说,在()方向上只有一个主要设计基准。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10、零件加工时选择的定位粗基准可以使用()A、一次B、两次C、多次11、加工大型或重型零件时,在精加工之前将工件松开,然后重新夹紧,其目的是()A、加大夹紧力B、减小夹紧变形C、调整夹紧位置12、测量零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所使用的基准为()A、工艺基准B、设计基准C、测量基准13、工件在安装定位时,根据加工技术要求实际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且不能满足加工要求,这种情况称为()A、欠定位B、部分定位C、完全定位D、重复定位14、定位基准是指()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15、工序基准定义为()A、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C、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16、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A、心轴外圆柱面B、工件内圆柱面C、心轴中心线D、工件外圆柱面17、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A、定位元件B、对刀—导向元件C、夹紧元件D、连接元件18、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个自由度。

A、5B、4C、3D、219、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A、卧式车床B、台式钻床C、立式钻床D、摇臂钻床20、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被限制。

此定位方式属于()A、完全定位B、部分定位C、欠定位D、过定位21、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22、定位误差主要发生在按()加工一批工件过程中。

A、试切法B、调整法C、定尺寸刀具法D、轨动法三、判断1、用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的方法,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2、工件定位中过定位是不允许的。

()3、为了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对其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4、当精加工或光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尽可能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5、工件定位时,被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完全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不完全定位。

()6、定位误差包括工艺误差和设计误差。

()7、工件有两个以上表面参与定位称为过定位。

()8、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6个自由度。

()9、工件定位时,被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完全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不完全定位。

(√)10、定位误差包括工艺误差和设计误差。

()11、工件有两个以上表面参与定位称为过定位。

()12、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每批调整一次。

()13、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6个自由度。

()14、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的。

()第三章汽车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一、填空1、切削用量的三要素是、和。

2、车削运动的主运动是,进给运动是。

3、在钻床上钻孔时,是主运动,是进给运动;在车床上钻孔时,是主运动,是进给运动。

4、铣削加工的主运动是,进给运动是。

5、卧式升降台铣床的主轴是方向布置。

6、拉削按照加工表面被划分为拉削和拉削。

7、磨削加工中,__________为主运动,同时砂轮又作_________,工件的旋转为__________,同时工件又作____________。

8、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按照成型原理可分为加工和加工。

9、车削加工时,主偏角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 __。

10、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及等方法。

11、、和,统称为切削用量或切削三要素。

它是调整刀具与工件间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所需的工艺参数。

12、产生积屑瘤的条件是切削_金属和_ _速度切削,应尽量避免产生。

13、车削时使用的车刀结构主要有、和机械夹固不重磨的可转位硬质合金车刀等14、常用的硬质合金材料有、和类。

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应选择硬质合金。

二、选择题1、标准麻花钻切削部分切削刃共有:()A、6B、5C、4D、32、孔的精加工方法是()A、钻孔B、镗孔C、铰孔三、判断题1、镗削适合加工复杂和大型工件上的孔,尤其是直径较大的孔及内成形表面或孔内回环槽。

()2、成形法加工齿轮是利用与被切齿轮的齿槽法向截面形状相符的刀具切出齿形的方法。

()3、磨齿是齿形精加工的主要方法,它既可加工未经淬硬的轮齿,又可加工淬硬的轮齿。

()4、展成法加工齿轮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保持一对齿轮啮合运动关系而切出齿形的方法。

()5、滚齿加工属于成形法加工齿轮。

()6、加工表面上残留面积越大、高度越高,则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大。

()7、切削速度增大时,切削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大。

()8、刀具切削部位材料的硬度必须大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9、切削用量中,影响切削温度最大的因素是切削速度。

()10、积屑瘤的产生在精加工时要设法避免,但对粗加工有一定的好处。

()11、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12、平面磨削的加工质量比刨削铣削都高,还可加工淬硬零件。

()13、积屑瘤在加工中没有好处,应设法避免。

()14、刀具前角增加,切削变形也增加。

()第四章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一、填空1、零件的加工质量包含零件的和。

2、在刨削加工时,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为方向。

3、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或者加工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称为。

4、在车削加工时,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为方向5、加工是一种典型的易产生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

6、加工表面质量中,表面层金属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包含、和。

7、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有振动和振动.。

8、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

9.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当表面层金属发生形态变化、体积变化或金相组织变化时,将在表面层的金属与其基体间产生相互平衡的。

10.磨削时磨削液若能直接进入磨削区,对磨削区进行充分冷却,能有效的防止现象产生。

二、选择题1、在一般磨削加工过程中,若塑性变形起主导作用,工件表面将产生()(A)拉伸残余应力(B)压缩残余应力2、工件表层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性质主要取决于工件的()工序的加工方法。

(A)最终(B)最初(C)切削量大(D切削量小3、在接触零件间施加预紧力,是提高工艺系统()的重要措施。

(A)精度(B)强度(C)刚度(D)柔度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之间的联系是(A)形状公差<尺寸公差<位置公差(B)位置公差<形状公差<尺寸公差(C)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D)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尺寸公差5、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A)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构成(B)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C)机床、量具、刀具和工件构成(D)机床、夹具、量具和工件构成6、夹具误差对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影响最大,精加工夹具一般可取工件上相应尺寸或位置公差的()(A)1/2~1/3 (B)1/5~1/10 (C)1~2(D)2~37、机械加工过程中,无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由系统内部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A)强迫振动(B)负摩擦振动(C)自激振动(D)瞬态振动8、为避免磨削烧伤,又要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措施()(A)提高V工件和降低V砂轮(B)降低V工件和提高V砂轮(C)同时降低V工件和V砂轮(D)同时提高V工件和V砂轮9、哪一种加工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易产生加工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A)车削(B)铣削(C)钻削(D)磨削10、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内容是( )(A)几何形状误差、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B)波度、纹理方向、伤痕、表面粗糙度、金属物理性能(C)表面粗糙度、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D)波度、纹理方向、表面粗糙度、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11、用双顶尖装夹车削加工细长轴时易出现的形状误差是()(A)腰鼓形误差(B)马鞍形误差(C)锥形误差(D)没有误差12在车削加工短而粗的刚性轴时会出现马鞍形形状误差,其最小直径出现的位置在()(A)偏向床头一侧(B)偏向床头或尾座中刚性较低的一侧(C)偏向床头或尾座中刚性较高的一侧(D)在中部13、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A)无关(B)成正比(C)成反比(D)成平方关系三、判断题1、为减少切削加工后的表面的粗糙度值,常在精加工前进行调质等处理,目的在于得到均匀细密的晶粒组织和较高的硬度。

()2、在车床静刚度曲线中,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重合。

()3、对于同样的材料,金相组织越是粗大,切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的值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