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蜜蜂》作者:法布尔素材 鲁教版
【推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蜜蜂教师阅读法布尔传素材鲁教版.doc

法布尔传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七岁那年,法布尔回到圣雷恩开始上学,但那一段儿时岁月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尔一家来到了罗德兹,其父靠经营一家咖啡馆维持生计。
四年后,一家人又移居到图卢兹。
法布尔进了图卢兹的神学院,但中途退学,出外谋生,曾在铁路上做过工,也在市集上卖过柠檬。
后来,他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获得奖学金,并在三年的学习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
毕业后,时年十九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史。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
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
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
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粉末。
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
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
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
在这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蜜蜂》探究活动欣赏素材鲁教版

《蜜蜂》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惯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观察一种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蚂蚁吃什么,怎样找食物,怎样搬运,怎样互通信息。
活动准备材料:不同种类、大小的食物,直径约15毫米,长约40毫米带塞透明玻璃小瓶(带放大镜昆虫盒更好)、卫生球(樟脑球)。
活动过程:
1、教师课前做好准备,找到蚂蚁窝,选好分组地点,放好食物。
2、课上到室外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捉2至3只蚂蚁装到瓶中做好观察外部特征准备。
4、回教室,学生汇报讨论,教师小结。
注意:
在室外要几个问题同时观察,观察时要有侧重,观察不到的,由教师作补充讲述。
如果学校环境不许可,就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1。
部编版小学语文《蜜蜂》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蜜蜂》课文原文及赏析《蜜蜂》课文原文:一天,法布尔在花园里捉了许多蜜蜂,然后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他带着蜜蜂走了两公里多路,才把它们放出来。
法布尔想看看蜜蜂是否能找回家。
他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仔细观察。
那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法布尔看到蜜蜂们飞来飞去,忙碌地采蜜。
他在花园里等待着。
过了好久,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只蜜蜂飞回了蜂窝,其他的蜜蜂也陆续回来了。
法布尔非常兴奋,他发现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尽管它们被带到了很远的地方,但仍然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这个实验说明,蜜蜂并不是盲目地飞行,而是通过某种方式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赏析:《蜜蜂》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中的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讲述法布尔的实验,揭示了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惊人能力。
首先,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
作者用生动具体的描述,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法布尔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仔细观察”、“这只蜜蜂飞回了蜂窝,其他的蜜蜂也陆续回来了”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实验的细节。
其次,课文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法布尔的实验设计巧妙,通过改变蜜蜂的环境并观察其行为,得出了蜜蜂具有辨别方向能力的结论。
这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后,课文传递出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环保理念。
蜜蜂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生物,其独特的生存能力和生态价值值得我们尊重和保护。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珍贵,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蜜蜂》这篇课文以科学实验为载体,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富有启发性的内容,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和探索自然现象,同时传递出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环保理念,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蜜蜂教案3鲁教版

一、教课目的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不论、试验、纸袋、证明、飞散、几乎、大体、减少、阻力、遥远、推断、包含、检查、迷失、正确无误、沿途、确的确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认识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察看发现和探究精神,以及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科学作风。
3.累积语言。
三、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认识作者实验的过程,领会用词的正确性,进而感觉作者谨慎的科学态度。
教课难点:领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学习“边做边看边想”的构段方法。
四、教课准备教具准备: PPT五、教课时间两课时六、教课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 10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读写“不论、试验”等词语;掌握学习第 2 自然段里面边做边看边想的构段方式,要在讲堂中指引学生学习这类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用词的正确,如:大体,几乎。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有养过小动物吗?生: .........师:那你们有认真的察看过它们吗?生: .........(你真像个小科学家,察看的这么认真)师:这是什么?(出示PPT:蜜蜂图片)生: .........师:法国有个有名的科学家——法布尔,他为了证明蜜蜂会鉴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实验。
你们想知道是个怎么样的实验吗?今日,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蜜蜂这篇课文,看见解布尔是怎么做的,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5页。
二、揭露课题板书: 14、蜜蜂 ( 课题读 2 遍,趁便提示,蜜和密,蜜蜂是种动物,因此蜜蜂两个字的偏旁都跟虫相关。
)三、初读课文PPT)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朗诵要求,生字词,出示注:在读的过程中,能够走下去认识学生的朗诵状况四、检查初读1、开火车朗诵,全班一同读2、联合多音字,让学生读三句话,趁便解决多音字教课五、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试验原由1、“不论 ....老是......”先指导朗诵,并理解意思;2、点拨“听闻”这个词六、研读第二自然段,认识试验过程1、相关试验过程的句子是前三句。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下册《蜜蜂》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蜜蜂》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4.学会动手探究自然奥秘。
5.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动手探究自然奥秘。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教师制作教学PPT课件学生搜集法布尔及其著作的《昆虫记》的资料,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
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
(1)“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引导。
做试验:原因过程结论听说准备不是……而是……无论……总……放飞、两只、十七只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一)抓重点句体会精神1.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3.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什么地方?(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
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鲁教版语文课件三下蜜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 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shìzhèng chāo shì
试证超释 验阻测括 误途陌论 袋概减确逆
lùn
shì
论 试
讨论 理论
考试 试题
yàn
zhèng
证 验
考验 验证 证明 证书
gài
jiǎn
减 概
大概 概括
减法 加减
做事认真、严谨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 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 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 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 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 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 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 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试 验 的 科 学 性
第一步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做了一 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第二步 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 记号。 第三步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闷在袋子里 起风
蜜蜂是在“没等我跨进 家门”的时候就已经回来 了。
这说明了什么?
这样,二十只蜜蜂 中,十七只没有迷失 方向,准确无误地回 到了家。
实验报告:
验证内容 :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 ①选2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把它们放 进纸袋中.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 . 验证结果 :
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蜜 蜂
作者:法布尔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 科普作家。从小生活贫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 毕业后在初中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 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垒筑蜂和蜂窝。从此, “虫心”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 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 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的记录下昆虫的本 能和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蜜蜂教案2鲁教版

《蜜蜂》学问与技能目标:1、相识本课13个生字,驾驭“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试验证明“蜜蜂有分辨方向的实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试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细致对待科学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接着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实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实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试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细致对待科学的看法。
策略与方法:合作沟通,读中感悟。
教学打算: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妙的本事老师打算:法布而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学生可以补充)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视察试验的吗?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如:“避开”、“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阅历自己理解;如:“证明”、“闷了”、“凭借”合文中的详细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远眺”、“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状况:老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订正读错的地方。
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老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沟通法布尔进行“蜜蜂”试验的目的、过程和试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沟通,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蜜蜂教案1鲁教版

教课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研究蜜蜂鉴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4、朗诵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觉。
5、学习法布尔认真察看和研究的精神6、学惯用关系词说句子。
知道用词正确有益于表达。
教课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经历研究蜜蜂鉴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2、学惯用关系词说句子。
知道用词正确有益于表达。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第一请大家赏识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想研究一下昆虫世界的神秘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
(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估计学生经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喊出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读文1、经过课前的收集,你知道了哪些对于蜜蜂的知识?沟通一下。
2、初读,办理生字: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可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畅,第一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3、检查生字:试验证明阻力几乎(jī)几个(jǐ)推断沿途超凡只管(jǐn)全力(jìn)陌生正确无误闷热(mēn)疑惑(mèn)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老师用“正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检查句子,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立刻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那些被闷了许久的蜜蜂向四周飞散,仿佛在找寻回家的方向。
” “这时候刮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体这样能够减少阻力。
” “只管它们顶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光景,但他们确的确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正确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布尔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
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
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昆虫记》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
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世时,
法布尔已经86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