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唐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
A.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答案】:B2.下列描写“气候”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C.四时皆是夏,有雨便是秋D.东边日出西边雨【答案】:C3.下列公文标题中引号使用错误的是()。
A.《关于“农转非”户口审批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B.《关于“xx号”钻井船翻沉事故的调查报告》C.《转发xx省xx厅“关于xx远程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的通知》D.《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作风的决定》【答案】:D4.中国古代历史最长的选官制度是()。
A.科举制B.举荐制C.九品中正制D.军功爵制【答案】:A1/ 95.下列公文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的是()。
A.意见B.请示C.决定D.命令【答案】:A6.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A.河马B.长颈鹿C.狮子D.金钱豹【答案】:B7.从协调的方式看,公共组织协调可以分为()。
A.认识性协调与利益性协调B.会议协调与非会议协调C.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D.促进式协调与纠偏式协调【答案】:C8.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B.梁启超C.孙中山D.魏源【答案】:A9.调查报告的特点是()。
A.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执行性B.作者广泛性C.具有明确的针对性D.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用于揭示事物真相与规律的报告2/ 9【答案】:C10.(单选题)我国医学在古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编制于战国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B.《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C.《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所著D.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全身麻醉技术进行外科手术的人【答案】:D1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茶馆》——老舍——现代——小说B.《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英国——小说C.《东方集》——雨果——法国——诗歌D.《蜀道难》——李白——唐代——诗歌【答案】:A12.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图穷匕见B.指鹿为马C.奇货可居【答案】:A13.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D.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答案】:B14.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专升本学前教育试卷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专升本学前教育试卷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阔绰(chuò)孱头(càn)亘古(gèng)仰之弥高(mí)B.殷红(yīn)龟裂(jūn)濒临(bīn)殚精竭虑(jié)C.挚友(zhì)篡改(cuàn)倔强(juè)鸢飞戾天(1ì)D.游逛(guàng)倔强(jué)应和(hè)孜孜不倦(zī)(正确答案)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心理描写)B.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动作描写)C.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细节描写)D.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
(心理描写)(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爱而不见(xiàn)B、搔首踟蹰(zhī)(正确答案)C、静女其娈(luán)D、彤管有炜(wěi)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
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
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儿计,在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
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正确答案)B.《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C.《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古代文学2:唐代文学

诗歌创作:
内容:(1)隐居生活和鹿门山一带景物风光。 (2)漫游吴越途中的所见所感。
风格:自然平淡,他的诗歌更贴近自己的日常生活, 善于用朴素清淡的白描手法表现自然风物和隐居生 活,显得清幽淡雅、淳朴自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中国古代文学Ⅱ 唐宋元明清文学
主讲教师:戴永恒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课程的内容构成
成绩评定与课程要求
宋元明清文学概述
一、课程性质
性质:中国文学史2是秘书学专业基础 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第二段。包括唐宋文学和 元明清文学。 课时:共72学时。 考评方式:考试。
二、课程的内容构成
共五编25章,其中隋唐五代文学7章,宋代文学5章,元代文学3章, 明代文学4章,清代文学6章
三、成绩评定与课程要求
(三)学习要求
1、预习:要求每一位同学课前预习该次课讲授的 教材内容,查阅一定的材料,阅读和背诵相应的作 品。 2、课外阅读:要求每位同学在本学期至少精读3本 推荐书目中的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期中和期末各检 查一次。 3、自学章节:认真自学自学章节中的内容
4、作业:一共四次作业,需认真完成,勿问度娘
二、初唐诗坛
初唐诗坛,是从李渊开国到明皇开元之前。这是唐诗兴盛 的准备时期。其发展历程如下: 太宗朝:贞观宫廷诗坛,诗人多为陈、隋遗老,作品多华 美典雅,而流于雕琢。但王绩是此时异响,他继承了陶渊 明的诗歌风格,用平淡质朴的笔调陶写其隐逸生活的情趣。
高宗朝:贞观末年,上官仪登上诗坛,他“绮错婉媚”, 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极大地提高了体物图貌的技巧,形 成了“上官体”的新诗风,体现出贞观宫廷诗风向武后台 阁诗人的过渡。高宗朝四杰登上诗坛,带来了唐诗的新变。
安师大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唐宋文学题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书法真情实感。
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2.文章四友:指继上官仪之后,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5.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变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
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6.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
他们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专升本真题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专升本真题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笑靥厌烦梦魇恹恹B、惊诧岔路刹那差劲(正确答案)C、元宵云霄销赃肖像D、蕴涵熨斗氤氲头晕2、1《雨霖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35.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偏"僻"(pì)" 凫"水(fú)"糜"子(méi)大"彻"大悟(cè)B.连"翘"(qiào)" 褶"皱(zhě)" 缄"默(jiān)天衣无"缝"(fèng)C.腐"蚀"(shì)"龟"裂(jūn)沟"壑"(hè)海枯石"烂"(làn)D.撺"掇"(duo)" 蓦"然(mò)两"栖"(qī)" 戛"然而止(jiá)(正确答案)4、下面中括号内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溺]水(ruò)竹[筏](fá)倒[毙](bì)B.保[佑](yòu)[墓]地(mù)褴[褛](lǚ)(正确答案)C.[混]杂(hùn)埋[藏](cáng)[笼]罩(lóng)D.吹[嘘](xū)[煞]白(shà)[措]施(chuò)5、“果脯”的读音是“guǒfǔ”。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我的空中楼阁》中写道: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句话是说小屋不仅仅是物,还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
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普通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普通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1.文言知识:侧重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古今词义不同、词类活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等,对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以及句意的理解掌握情况。
2.文学与文体常识:考查文体类型(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及其形式特征;古代经典诗词作品的背诵;古代和现当代著名作家基本知识(姓名、生活年代、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阅读理解:考查对古代、现代、外国经典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表现手法、语言修辞特点及名篇中的名言警句等的阅读与理解。
能够把握名篇的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分析其写作特色,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通感等)并分析其在语境中的作用,理解关键词、关键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文字表达:考查给材料应用文和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
主要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要求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情感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二、题型与分值考试时长: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1.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文学文体常识、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内容与艺术的阅读理解等。
)示例:《大同》课文中“大同”的意思是()A、大同小异B、大致相同C、众口一词D、高度和谐(答案:D)2.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正确运用、文言特殊句式与句意的理解、现代作品的理解等。
)示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顾城《回答》的开篇之句。
面对人妖颠倒、美丑颠倒、是非颠倒、善恶颠倒的现实,诗人陷入了痛苦的反思,并把反思的结晶凝炼成了这两行警句。
(答案:×)3.默写题(每句2分,共20分。
古代诗词名篇名句。
)示例:默写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中间四句。
2022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目录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1.1安徽大学招生简章......................1.2安徽大学专业目录........................1.3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2.1安徽大学专业综合介绍.................2.2安徽大学专业就业解析.................2.3安徽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第三章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3.1报考数据分析..............3.2复试信息分析..............3.3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4.2真题分析................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安徽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有三个方向:(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考试科目是:(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6)语言文学基础,(809)阅读与写作。
【参考书】(809)阅读与写作《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或游国恩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六册本《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
(616)语言文学基础(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名词解释(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名词解释1、上官体:贞观后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六对八对),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较为空泛,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2、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3、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诗歌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作品中,有些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苏李4、沈、宋:武后时期代表性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发明黏对,四声平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最后完成五律的定型,有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5、吴中四士:初唐开元年间,张若虚、张旭、贺知章、包融四人的并称,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辞俊秀。
6、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以边塞诗着称,诗风相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7、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初现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唐宋部分)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课程编号:0111009课程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卷唐代、宋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唐宋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到宋代发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唐代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二、唐诗繁荣的原因三、唐诗的发展进程课程的重点、难点:唐诗的繁荣和分期。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文学繁荣的状况和唐诗繁荣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唐诗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思考题: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2.唐诗繁荣的原因。
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初唐诗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二、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三、王勃作品选讲:《送少府之任蜀川》⑴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⑵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第二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一、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三、陈子昂作品选讲:《登幽州台歌》⑴写作背景;⑵感情特点;⑶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第三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歌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三、张若虚作品选讲:《春江花月夜》⑴层次内容;⑵感情特点;⑶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⑷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⑸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课程的重点、难点:初唐诗风的演进与“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的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思考题:1.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四杰。
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5.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6.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第三章盛唐的诗人群体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一、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二、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三、孟浩然诗歌选讲:《过故人庄》⑴淡而有味;⑵浑厚。
四、王维的生平与创作五、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六、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七、王维诗歌选讲1.《山居秋暝》: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2.《鸟鸣涧》:境界及禅意3.《终南山》:以画法入诗4.《送元二使安西》:⑴描写的一种最普遍而又最富有时代特征的离别;⑵选择最能触动和表现离情的环境与细节;⑶声调舒缓轻柔。
第二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一、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二、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三、高适诗歌选讲:《燕歌行》⑴写作背景;⑵思想意义;⑶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⑷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五、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六、岑参诗歌选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⑴诗中的奇情壮彩;⑵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⑶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⑷语言及音韵特点。
七、王昌龄的边塞诗八、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九、王昌龄作品1.《出塞》:⑴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⑵理解《出塞》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
2.《闺怨》:⑴如何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⑵第三句的作用。
十、王之涣的诗歌创作十一、王之涣诗歌选讲:《凉州词》⑴首句异文辨析;⑵末句主旨辨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盛唐两个重要诗人群体及其各自的成就;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盛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1.体会孟浩然《过故人庄》淡而有味的特点。
2.名词解释:《辋川集》3.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4.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5.如何理解王维《终南山》“诗中有画”的特点?6.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
7.与其他送别诗相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情上有什么特点?8.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
9.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
10.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
11.高、岑边塞诗异同。
12.高适《燕歌行》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14.如何理解王昌龄《出塞》后两句议论的意义?第四章李白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一、李白的生平二、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一、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二、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三、李白歌行的价值四、李白乐府与歌行选讲1.《蜀道难》:⑴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⑵层次内容;⑶喷发式的抒情方式;⑷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⑸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⑹语言特点。
2.《将进酒》:⑴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⑵纵横跌宕的结构;⑶雄奇狂放的风格;⑷夸张手法。
3.《梦游天姥吟留别》:⑴关于主题的不同看法;⑵真与幻的和谐统一。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⑵感情的复杂多变;⑶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一、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二、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三、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四、李白绝句选讲1.《早发白帝城》:⑴诗人的立足点;⑵兼传诗人和瀑布之神;⑶极度夸张与高度自然的统一。
2.《望庐山瀑布水》:⑴意兴飞扬与极轻松而又极富情致的语言;⑵衬托手法。
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一、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三、李白诗歌的多样化风格四、李白诗歌的结构特点五、李白诗歌的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课程的重点、难点:李白乐府歌行、绝句的创作成就与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李白的生平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盛唐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掌握,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
思考题:1.略述李白一生主要经历。
2.李白乐府诗歌的创新。
3.李白绝句的特点。
4.李白乐府歌行与绝句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5.李白绝句与王昌龄绝句的异同。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难》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7.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李白《行路难》的异同。
8.如何评价李白《将进酒》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9.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10.如何理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复杂多变的感情?1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的主观性。
1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第五章杜甫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一、杜甫坎坷的一生二、社会动乱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三、杜诗的诗史性质四、杜诗的叙事技巧五、杜甫诗歌选讲1.《兵车行》:⑴写作背景;⑵记事与记言结合;⑶语言特点。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⑴写作背景;⑵层次内容;⑶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⑷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⑸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⑹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
3.《新安吏》:⑴爱国与爱民的矛盾;⑵语言艺术。
4.《石壕吏》:⑴剪裁的艺术;⑵寓深厚的同情于客观的叙述之中。
第二节杜甫的律诗一、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二、以律诗写时事三、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四、杜甫律诗选讲1.《春望》:⑴诗人的自我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⑵反衬和加倍的手法;⑶情景与时事交融。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生平第一快诗”;⑵奔迸与递进相结合的表情法;⑶对仗和虚字的运用。
3.《登高》:⑴拔山扛鼎式的悲歌;⑵格律精严而又浑灏流转;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
第三节杜诗的艺术风格一、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二、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第四节杜诗的地位和影响一、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二、对后代诗人的影响课程的重点、难点:杜甫的新乐府创作;杜诗的诗史性;杜甫的律诗;杜诗集大成的历史地位;《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杜甫的生平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盛唐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1.略述杜甫的生平经历。
2.杜诗诗史性质的表现。
3.杜诗的叙事技巧有哪些?4.杜甫律诗的开拓创新。
5.如何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6.《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史性质与沉郁顿挫的风格。
8.《新安吏》诗中对话的意义。
9.如何体会《石壕吏》中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
10.如何分析《春望》情景交融的手法?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怎样表现杜甫欣喜若狂的心情?12.分析《登高》的格律特点。
第六章中唐诗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一、元白诗派的形成二、白居易的生平与诗歌主张三、讽谕诗的得与失四、感伤诗、闲适诗的创作五、白居易诗歌选讲1.《轻肥》:⑴对比手法;⑵平易与警拔的统一。
2.《长恨歌》:⑴创作背景与层次内容;⑵主题辨析;⑶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⑷完整曲折的情节;⑸传神的人物描写;⑹浓郁的抒情气氛;⑺章法和语言特点。
第二节韩愈与韩孟诗派一、韩孟诗派的形成及其诗歌主张二、韩愈的生平三、韩诗的特点四、韩愈诗歌选讲1.《山石》:以文为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