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新】(1)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2.√3.×4.√5.×6.×7.×8.×二、单选题1.C2.B3.D4.B5.C6.C7.C8.A9.B 10.C 11.A三、多选题1.ABCD(题目中的“五个”应去掉)2.ABE3.BDE4.BE5.AC6.AC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2. ×3. ×4. ×5. √6.×7. ×8. ×9. ×10. √ 11. ×12. × 13. ×14. √ 15.√二、单选题1.B2.C3.C4.C5.C6.D7.D8.C9.D 10.D 11.D 12.C 13.A 14.C15.A 16.B 17.A 18.B 19.A 20.D三、多选题1.ABCDE2.ABE3.BDE4.ABCD5.ABCDE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2.×3.×4. √5.√6.√7.×8.×9.×10.× 11.√12.√二、单选题1.B2.B3.B4.A5.A6.C7.D8.C9.B 10.C 11.D 12.B 13.B三、多选题1.ADE2.CDE3.ABCD4.CD5.ACD6.ABCD7.CDE8.BC9.BCE四、计算题1.某班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频数分配表考试成绩学生人数(人)频率( %)60 分以下(不及格)37.5060— 70(及格)615.0070— 80(中)1537.5080— 90(良)1230.0090— 100(优)410.00合计40100.002.某生产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频数分配表零件数(件)工人人数(人)频率(%)组距组中值25—30717.50527.530—35615.00532.535—401127.50537.540—45717.50542.545—50922.50547.5合计40100.00——第 4 章综合指标一、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单选题1. B2. D3. C4. D5. C6. D7. C8. D9. B10. A11. D12. B1. ACE 5. BCD2. ABC6. ABD3.BD7. BCDE4. BCD8. ACE五、计算题1. ⑴企业2008 年2007 年实2008 年销售计划实际完成计划际销售额额为 2007 年销售额比重销售额比重( %)的百分比( %)( %)(%)甲120030122430.911021100111.27乙100025102625.91102.6900114丙180045171043.189********.27合计40001003960100993640108.79⑵ 略2.⑴ 计划完成程度26272728108 % =100100 %⑵ 设在第五年第二季度提前天X完成,则:23752791X100X9191X 45 . 5(天)即提前两个季度( 6 个月)又 45天半完成 5 年计划。
统计学原理专科作业题及参考答案070409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计学原理作业题作业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的等级是()A数量标志 B 品质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2、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作用不同 B 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3、人均粮食产量是一个()A算术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4、甲乙两车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同,甲的标准差比乙的大,则其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代表性是()A甲比乙好 B 乙比甲好 C二者一样 D 无法比较5、在进行组距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据时,一般是将此值()A归入下限所在组 B归入上限所在组 C上述二者均可 D另行分组6、某商场今年与去年相比,销售量增加了8%,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价格提高了()A9.5%B109.5%C1.85%D1.25%7、根据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该用()A几何平均法B算术平均法C调和平均法D首尾折半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年末人口数B年新增人口数C月末库存量D月商品销售额D工资总额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同度量作用B比较作用C稳定作用D权数作用E平衡作用3、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A环比法B定基法C方程式法D算术平均法E几何平均法4、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A社会性B大量性C总体性D同质性E变异性三、填空题1、某班组有8个人,其日产量分别为8、9、9、10、12、12、12、14,由此可得日产量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2、环比增长速度加()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3、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4、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中点位置的值称为()。
5、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所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的关系。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统计学原理》作业2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2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2、F3、T4、T5、F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A5、B6、D7、D8、B9、D 10、A 11、D 12、A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3、ABC4、ADE5、ACE6、CDE四、填空题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2、各组总量、总体总量、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3、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4、水平法5、时期指标、总体标志总量五、简答题1、P1222、P1223、P1244、P1315、P153六、计算题1、解:人口性比例(以女性人口为100):1982年为106.191990年为106.27表中第2、5栏为结构相对指标,第3、6栏为强度相对指标。
第7栏为动态相对指标,人口性比例为比例相对指标。
2、解:统计学考试成绩组中值人数比重%60分以下 55 4 4/4060—70分 65 6 6/4070--80分75 12 12/4080—90分 85 15 15/4090—100分 95 3 3/40合计 40 100(2)该班学生统计的平均成绩=55*10%+65*15%+75*30%+85*37.5+95*7.5%=76.75(分)3、解:(1)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M/∑M/X=198+315+220/198/90%+315/105%+220/110%=733/220+300+200=101.81%(2)一季度三个车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98*15+315*10+220*8/198+315+220=2970+3150+1760/733=10.75(元/件)4、解:平均计划完成程度=95%*200+105%*1000+115%*800/200+1000+800 =190+1050+920/2000=108%5、解:(1)1993年单位成本计划值=800*(1-8%)=736(元)1993年单位成本实际值=800*(1-6%)=752(元)(2)1993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752/736*100%=102%(3)1993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2个百分点(4)1993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114%/108%=106%6、解:甲市场平均价格=∑M/∑M/x=5.5/1.2/1.2+2.8/1.4+1.5/1.5=1.34(元)乙市场平均价格=∑XF/∑F=1.1*2+1.4*1+1.5*1/4=1.3(元)甲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
中南大学 专升本 《统计学原理》在线作业二参考答案 3

(一) 单选题1. 偏态系数的变动范围为( )。
(A) [0,1] (B) [-1,1] (C) [-3,3] (D) [-2,2]难度:较易 分值:4.0 参考答案:C 学生答案:C 得分:4.02. 某厂生产的产品的使用寿命服从正态分布,检验这批产品的使用寿命是否有显著提高,假设( )。
(A) (B)(C) (D)难度:较易 分值:4.0 参考答案:A 学生答案:A 得分:4.03. β=3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曲线。
(A)正态(B) 尖顶(C) 平顶(D) 均匀难度:较易 分值:4.0 参考答案:A 学生答案:A 得分:4.04.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B )(C )难度:较易 分值:4.0 参考答案:C 学生答案:C 得分:4.05. 总体方差已知,关于均值的检验是( )。
(A) 检验(B) 检验(C)检验(D) 检验难度:较易 分值:4.0 参考答案:A 学生答案:A 得分:4.06. 一般而言,在保证相同可靠性的条件下,抽取的样本容量 ( )。
(A) 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一样(B) 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多(C) 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少(D) 不好确定难度:较易分值:4.0参考答案:B学生答案:C得分:0.07. 数据1,2,2,3,4,5,6,6,8中,众数是( )。
(A) 2 (B) 6 (C) 2和6(D)没有众数难度:较易分值:4.0参考答案:C学生答案:C得分:4.08. 某生产班组每人的日生产量如表,则该班组工人平均日生产量( )。
(A) 15 (B) 16 (C) 17 (D) 16.5难度:较易分值:4.0参考答案:B学生答案:B得分:4.09. 假设检验的基本依据( )。
(A) 小概率原理(B) 反证法原理(C) 归纳法原理(D) 演绎原理难度:较易分值:4.0参考答案:A学生答案:A得分:4.010.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 )。
(A) 0 (B) 0.5 (C) 1 (D) 100难度:较易分值:4.0参考答案:C学生答案:C得分:4.0(二) 多选题1.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的因素( )。
统计学原理★(20春)第2学期形考作业2答卷

C.几何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答案:C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35 分)
6.下列适合做抽样调查的有( )。
A.某林区的木材储存量调查
B.炮弹射程的测量
C.某市市民的家系调查
D.初三二班学生的身高
答案:ABC
7.相对指标的特殊性表现为( )。
A.总体的同质性
9.下列关于样本回归直线性质,正确的是( )。
A.残差的平均值是零
B.残差的平均值是一
C.残差与x不相关
D.残差与x相关
答案:AC
10.统计指数,按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组指数
答案:ABD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若|ti|>tα/2(n-k-1),则拒绝原假设,认为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答案:正确
12.在方差未知情况下,正态总体的小样本平均数服从自由度 n-1为的t分布。所以可用t分布理论来检验方差未知的正态总体小样本平均数离差的显著性。
答案:正确
13.分层抽样总的抽样误差取决于各类型组内的抽样误差,而各类型组内的抽样误差又取决于各类型组内的方差和抽样的数目。
答案:正确
14.新的统计报表制度要围绕市场经济运行,采集与市场机制有关的统计信息,促进经营机制的全面转换。
答案:正确
15.假设检验通过样本估计值和给定的置信度来确定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答案:错误
16.某一等级的轮胎的平均寿命大于40000公里,对一个由20个轮胎组成的随机样本作了试验,测得平均值为41000公里,标准差为5000公里。已知轮胎寿命的公里数服从正态分布,经过计算,轮胎质量不符合标准。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A、具有可加性B、不具有可加性C、可加或可减D、都不对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9、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10、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新】(1)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A、75%B、40%C、13%D、17%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该指标为(C)。
A、比较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相对指标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此指标为(D)。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万人,安置率达%,安置率是(D)。
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三、多项选择题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
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数计数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A、可以连续计数B、与时期长短无关C、只能间断计数D、可以直接相加E、与时期长短有关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4、位置平均数是指(DE)。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6、中位数是(ADE)。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E)。
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简答题:1、什么是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于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等,如人口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构成、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密度等。
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如:轻重工业比例。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如: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倍。
2、什么是平均指标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答题要点: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是:1、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2、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请写出标准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答题要点: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常用的标准差系数:xV σσ=4、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题要点:(1)简单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未分组资料) 计算公式:nxx ∑=(2)加权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分组资料。
计算公式:f xf x ∑∑=或ffx x ∑∑= (3)加权调和平均数:社会经济统计中使用的主要是权数为特定形式(m=xf)的加权调和平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仍然依据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计算。
五、计算题::(做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 1、某公司2002、2002年的产量情况(单位:吨)计算各产品的产量动态相对数及2002年计划完成相对数。
解:甲产品的动态相对数:%1.1213507042480= 乙产品的动态相对数:%3.1271554019775= 丙产品的动态相对数:%6.10774488016=2002年计划完成相对数:%6.11361850702718350175003600080161977542480==++++2、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解:(1)按加工零件数分组 人数 比重% 25-30 7 30-35 8 20 35-40 9 40-45 10 25 45-50 6 15 合计 40 100)/(5.37401500人件===∑∑fxf x3、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363.0455.0352.025元平均销售价格=⨯+⨯+⨯=⋅=∑∑ffx x4、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平均劳动生产率)/(25.6840027300人件===∑∑f xf x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7.281002870123139181245313539251815==+++⨯+⨯+⨯+⨯=∑∑fxf x =乙()127.910083312==-∑∑ffx x =乙σ 267.0366.9==x V σ=甲 32.07.28127.9==x V σ=乙甲组更有代表性。
乙甲∴<V V4、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为什么 解:成交额单位:万元;成交量单位:万斤。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5.5)/(==∑∑=x m m X (元/斤)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3.5==∑∑=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