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细胞镜下观察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态,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等三个阶段。
3、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三、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5ml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0.025mol/L的CaCl2溶液,肺组织悬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1、动物手术(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向后至胸骨上缘做5-7cm的纵行切口,一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
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
用其中一线结扎劲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闭。
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已备取血。
2、实验准备按结果记录表准备好8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个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5ml。
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所有试管加入血液后都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所需时间。
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30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一、原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test)是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抵抗力的一种半定量试验。
在低渗盐溶液中,由于水分渗入细胞内,红细胞会膨胀甚至破裂、溶血。
因此将红细胞加到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观察发生溶血的情况,可判断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
红细胞开始出现溶血的低渗盐溶液浓度为开始溶血浓度,红细胞完全溶血的盐溶液浓度为完全溶血浓度。
当某些原因导致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抵抗能力降低时,红细胞容易破碎,发生溶血,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反之,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二、检测方法(一)试剂与器材1、器材:分析天平、注射器、针头、无菌小试管等。
2、试剂:1% NaCl溶液:用分析天平称取分析纯 NaCl 1.000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置于玻璃瓶中灭菌后使用。
(二)操作1、取12支无菌小试管编号,配制不同浓度的 NaCI 溶液。
2、用肝素湿润的注射器抽取待检者血液1ml,向各管中加入1滴(中度以上贫血的标本加2滴)全血,轻轻摇,室温静置2小时后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从1号管开始观察溶血情况。
不溶血:上清液透明无红色;开始溶血:上清液刚呈浅红色,管底有较多未溶的红细胞;完全溶血:溶液呈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
三、参考区间开始溶血 NaCl浓度:3.8~4.6g/L;完全溶血 NaCl浓度:2.8~3.2g/L四、注意事项1、NaCl必须干燥,可将分析纯氯化钠于100℃下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完全冷却后再准确称量使用。
2、所用器具应干燥清洁,避免出现人为溶血。
向试管内滴加血液时须将血液直接注入试剂中,不可沿管壁注入,混匀时动作须轻柔。
3、观察溶血情况时以白色背景为宜。
4、结果不易判断时,可低速短时离心后观察5、每次试验应以相同实验条件做正常对照。
被检者与正常对照开始溶血管的 NaCI浓度相差0.4g/L即有诊断价值。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其红细胞渗透脆性---文本资料

预习要求
下次实验: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预习要点: 1. 掌握呼吸运动的实验方法,各种理化因素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原理。
2. 熟悉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实验
记录和实验结果处理方法。
内源性凝血 接酶 原 激 活 物 形 成 凝 血 酶 形 成 纤 维 蛋 白 形 成
红细胞渗透溶血实验
实验步骤
家兔动脉血2ml,按表5-4滴入红细胞悬
液1-2滴,轻轻摇匀
教师示教
1
10
高)
10支不同浓度NaCl溶液试管(低
静置30分钟
结果观察
• 完全溶血 • 部分溶血 管内液体完全红色透明 上层红色透明 下层红色不透明(混浊)
• 不溶血
上层浅黄色或无色透明 下层红色不透明
记录刚开始出现部分溶血及完全溶血时NaCl溶液浓度
实验三
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红细胞渗透性溶血实验
生理学教研室
实验目的
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异物(棉花、纱布、石蜡油)
温度(水浴、冰浴)
抗凝物(肝素、草酸钾) 熟悉红细胞溶血现象
实验原理:生理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 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 放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初步止血) 血凝块形成 (有效止血)
气管插管,一侧颈总动脉插管(动脉插管内 先充满0.2%肝素生理盐水)。 3.将动脉插管内血液及生理盐水放净,向试管 内各注入2mL左右新鲜兔血(试管上标号编
号和刻度),开始计时,并用拇指堵住管口
倒转2次,使血液与试管内容物相混。
实验步骤
4.自血液注入试管后每隔60s将各试管轻轻倾斜
一次(倾斜45度角),观察其中的血液是否 已凝固,发现其中的血液已呈凝胶状而不再 流动时记录其时间。如超过30分钟血液仍未 凝则视为“不凝”。 5.以第一管的凝血时间为对照,比较其余各管 的凝血时间有何变化。 6.最后向第7管内加入10%氯化钙溶液1滴,观 察管内血液是否凝固。
动物生理学实验 血液实验

1.1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2 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 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2.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维
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1. 血液凝固是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级联反应,大致可分为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纤维蛋白生 成三个主要步骤。 2. 正常红细胞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若在高渗溶液内红细胞会失
⑥ 取肝素抗凝血,每个试管中各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1h。
⑦ 观察结果: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同,判断红细胞渗透脆性。
思考题:
1. 哪些外界因素能延缓血液凝固? 2. 设计实验证明不同环境温度会影响血液凝固。 3. 为什么在科学实;反之,在低渗溶液内,水进入红细胞使其由双凹圆盘
形膨胀为球形;若外周渗透压继续降低,红细胞会发生破裂并 释放出血红蛋白,即发生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 的抵抗力,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注意事项:
1. 采血的过程要尽量快,以减少计时误差。 2. 判断凝血的标准要力求一致。一般以倾斜试管达45°时试管 内的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3. 每支试管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4. 步骤⑦中,进行混匀时只需轻轻倾倒1~2次,尽量减少机械 震动,避免人为溶血。 5. 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时应力求准确无误。
实验步骤:
① 麻醉家兔,颈总动脉插管以备取血。 ② 准备7个小试管,分别标记:1-不加任何处理(对照);2-用液状石蜡 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3-放少许棉花;4-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5- 试管置于37º C恒温水浴锅内;6-加500U/ml肝素6滴;7-加5%草酸钾6滴。 ③ 放开动脉夹向每个试管加入血液2ml,即刻开始计时。 6、7号试管加入血 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每隔15s 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 历的时间。另取20ml血液于小烧杯中,以竹签不断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④ 如果加草酸钾的试管不出现凝血,可再向管内加入1%的CaCl2溶液2滴, 再行观察。 ⑤ 再准备10个小试管,配制10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0.6%, 0.65%, 0.9%。
实验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红细胞脆性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测定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实验处理 空白
液体石蜡4滴 棉花少许 冰水环境 肝素4滴 草酸钾4滴
脑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凝血时间(秒)
4 分析与探讨 4.1 本次实验家兔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
致),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原因:……。 4.2 本次实验家兔RBC脆性测定结果,最小抵抗比对照组高(或
低、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家兔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 实验目的 以凝血时间为指标,了解影响凝血的因素,加深
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2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解激活过程,有多种凝血因子 参与。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 凝血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2 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的颜色与氧结合量有关,当用一定的氧
化剂将其氧化时,可使其转变为稳定、棕色的高铁血 红蛋白,而且颜色与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因此, 可与标准色板进行对比,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即每 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的克数(g.L-1)。
3 实验对象:动物种类不限 4 方法与步骤:使用沙里氏血红蛋白计测定。
现透明淡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经破裂,称为不 完全溶血。 ②完全溶血试管: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管底无红 细胞下沉。
6 注意事项 6.1 试管要干净; 6.2 配液要准确; 6.3 加血量要一致; 6.4 轻轻混匀,减少溶血机会; 6.5 静置法测定动物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渗透脆性和血液凝固ok

【实验目的】
1.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 2. 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红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加入一滴血液后混匀,静置1小时
Tube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0.9%NaCl(ml) 4 2.7 2.4 2.2 2 1.8 1.6 1.3 1.1 0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目的和原理】
1 血液凝固 2 血液凝固的途径 3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 胶状态,这一过程称血液凝固。
【实验方法】
• 家兔颈总动脉取血 • 采用8个小烧杯,给予不同因素处理,记录血液凝固时间
分组
1
2
3
4
5
6
7
8
处理因 对照 竹签
素
搅拌凝Biblioteka 时 间放入 纤维液体石 给予 蜡湿润 温浴
给予 冰浴
加入草 加入 酸钾 肝素
钠
【注意事项】
1. 准备充分,记时准确,注意合作;
2. 不应过于频繁摇动烧杯,应每隔30秒将烧杯 倾斜,血液不再流动为已凝固的标准。
H2O NaCl
(ml) 0 1.3 1.6 1.8 2 2.2 2.4 2.7 2.9 4 (%) 0.9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0
【观察项目】
• 记录红细胞脆性范围,即最小抵抗力时的溶液 浓度和最大抵抗力时的溶液浓度。 最小抵抗力-最大脆性-开始溶血 最大抵抗力-最小脆性-完全溶血
血液生理特性的测定

用5ml移液管吸取3.98ml红细胞稀释液并放入小试管中备用。
拔去应注射部位的被毛,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兔耳外缘静脉,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耳缘静脉近心端,并用左手拇指固定兔耳。待耳缘静脉充血后,用针刺破血管,让血自然流出。
3.稀释
擦去第一滴血后,用一次性毛细血管取20ul血,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底部,并用上清液洗毛细血管2至3次,轻摇试管2min
试管3内放少许棉花
试管4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
试管5内加肝素8U
试管6内加肺组织浸液0.1mL
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
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后2ml后,即刻开始记时,每隔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在流动为止记下所经历的时间。5、6、7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0.90
0.65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H2O
0.1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3、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加1滴,摇匀,静置30min。
4、观察结果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同,判断红细胞脆性。
针尖挑血,应朝一个方向横穿直挑,勿多方向挑动和挑动次数过多,以免破坏纤维蛋白网状结构,造成不凝血假象。
思考题: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试述正常的生理止血过程。
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六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血型鉴定

实验六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血型鉴定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实验目的】1、本实验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
2、加深对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在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重要性方面的理解。
【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悬浮于等渗NaCl液中,其形态不变。
若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则发生膨胀破裂,此现象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但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抵抗力,其大小可用NaCl溶液浓度的高低来表示。
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正常为0.42-0.46%NaCl溶液)。
出现完全溶血现象时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正常为0.28-0.32%NaCl溶液)。
前者代表红细胞的最大脆性(最小抵抗力),后者代表红细胞最小脆性(最大抵抗力)。
生理学上将能使悬浮于其中的药细胞保持正常形态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不能跨过细胞膜的微粒所形成的力,但等渗溶液并不一定是等张溶液(如1.9%的尿素溶液)。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对象家兔(二)器械药品:试管架、小试管45支、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8号注射针头、棉签,1%NaCl溶液、0.85%氯化钠溶液、蒸馏水,1.9%尿素溶液、地塞米松、皂甙。
(三)方法与步骤1.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NaCl溶液取口径相同的干洁小试管12支,分别编号排列在三个试管架上,按表8-1分别向各试管内加入1%NaCl溶液和蒸馏水混匀,配制从0.68-0.24%12种不同浓度的NaCl低渗溶液,每管总量均为2.5ml。
表8-1 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试管编号试管编号试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NaCl(ml)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蒸溜水(ml)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NaCl浓度% 0.68 0.64 0.60 0.56 0.52 0.48 0.44 0.40 0.36 0.32 0.28 0.24 另取3支小试管,在三个试管架中分别编号13-15,分别加入0.85%NaCl溶液、1.9%尿素和蒸溜水2.5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一)取家兔动脉血(教师操作) 取血过程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
验 1、加抗凝剂的血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 2、毛刷搅拌的血用于观察纤维蛋白的生成 (二)按书90页表2-4加样,摇匀 (三)室温下静置1.0 h (四)到实验五室观察人末梢血涂片
观察项目
1、记录家兔红细胞的脆性范围
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 素血细胞镜下观察
主要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动物 实验器材和药品 实验步骤 观察项目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学习动物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2、观察Ca2+和纤维蛋白原在凝血 过程中的作用,加深对血液凝固机 制的理解。
3、认识人末梢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实验原理
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会出现溶血现象。
血液凝固是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受许多 因素的影响。
血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认识形态特点。
实验材料
▪ 家兔(体重2.0 k实验用 ▪试管架、试管、移液管、注射器 ▪1%NaCl、蒸馏水、3.8%枸橼酸钠溶液
人血涂片观察用 ▪血涂片、显微镜
思考题
1、什么是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2、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时,应注意什么? 3、简要说明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意义? 4、用毛刷搅拌血液后,血液为什么不易凝固? 5、 Ca2+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记录图 描 述
(分层情况、颜色变化)
绘制人末梢血涂片
绘图要求: 1、给出视野范围。 2、标注所绘制的细胞名称。 3、标注所绘制图形的名称。 4、标出放大倍数。
注意事项
1、吸取液体时,溶液量要准确。 2、每支试管加血液量应尽可能一致。 3、试管要轻轻颠倒2~3次摇匀,不可剧烈振动。 4、实验结束后要将试管洗净。
系列低渗NaCl溶液: 0.70% 0.60% …0.45% …0.35% …0.3%
0.25%
部分溶血
全部溶血
脆性范围
结 果 观 察(注意:勿动试管架)
2、绘制人外周血涂片
要求绘制: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实验记录
项目
0.70%NaCl 0.65%NaCl 0.60%NaCl 0.55%NaCl 0.50%NaCl 0.45%NaCl 0.40%NaCl 0.35%NaCl 0.30%NaCl 0.25%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