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我的生物教学故事-张转梅

我的生物教学故事-张转梅

我的生物教学故事山西省柳林县鑫飞中学张转梅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走上教师岗位已经一年了,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这才刚刚起步,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教师教学的职责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下面就将我一年来的教学故事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情境、融入经验。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能对每堂课的开场白进行认真仔细地推敲,就能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部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我以一个问题导课:现在有一对夫妇,男的是双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小眼睛,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会是怎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看看时机差不多,我及时引出新课课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告诉学生,等我们学了新课的内容,就能对刚才提出的问题做出很好的回答。

这个开场白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从“基因的分离定律”引入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有效激起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极大兴趣。

2 有趣味的比喻例一、在讲“蒸腾作用”时,利用多媒体呈现“炎热的夏季知了在鸣叫,在花草树木葱郁的公园内,游客在绿荫下避暑乘凉”的画面,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等,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从而诱发学好生物学的强烈愿望。

例二、向学生展示大量实例,呈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生物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极大影响。

如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优良品种的筛选,核能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等。

这些重大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能使学生形成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案例一:观察和记录生长的豌豆植物在生物课上,老师为学生们分发了一些豌豆种子,并要求他们观察和记录豌豆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将豌豆种子种在花盆中,并每天浇水、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他们记录了豌豆植物的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片的形成,以及花朵和豆荚的出现。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案例二:进行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果蝇杂交实验。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了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

他们根据老师的指导,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外部形态特征,然后将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杂交。

随后,学生们观察并记录果蝇杂交后的后代果蝇的表型比例。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遗传规律,并学会了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记录。

案例三: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一项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学生们将水生植物浮萍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测量并记录浮萍释放氧气的速率。

他们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作为变量,通过实验得出了光合作用速率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培养了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案例四: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在细胞学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让他们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

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到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官。

随后,他们还进行了细胞染色实验,观察了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了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案例五:进行DNA提取实验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DNA提取实验。

学生们按照步骤,从水果或植物中提取DNA,并观察和记录DNA的形态特征。

他们了解到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DNA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会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1. 碘指纹:在一个装有少量碘的试管中,把纸上的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

这个现象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与碘发生反应,形成了指纹。

2. 维生素的故事:维生素 C 的故事起源于航海时代,当时船员们经常因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而患上坏血病。

后来,科学家发现柠檬汁可以预防坏血病,进而发现了维生素 C。

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害,从而延缓衰老。

3. 肌肉生长与蛋白质:健美运动员如何增长肌肉?这与蛋白质的摄入和合成有关。

当人体摄入足够的食物蛋白质时,肌肉细胞会合成更多的肌肉纤维,从而促使肌肉生长。

此外,适当的锻炼和休息也有助于肌肉生长。

4. 胰岛素与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化学物质,由胰腺分泌,负责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5. 生物化学家的故事:艾伦·阿尔代(Alan Alda)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因为研究胆固醇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取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的研究为降低胆固醇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6. 恐龙化石与生物化学:恐龙化石中的蛋白质残留物曾一度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化石中的蛋白质序列,推断出恐龙时代的生物化学特征。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恐龙时代的生命奥秘。

7. 茶叶中的生物化学成分: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喝茶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还能预防多种疾病。

结束语:总之,这些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涵盖了生物学、医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展示了生物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有关生物学科的小故事

有关生物学科的小故事

有关生物学科的小故事
追溯到几十年前,一个年轻而富有激情的生物学家,名叫艾丽斯。

她对生物学充满了好奇心,渴望在自然界的奥秘中探索。

有一天,艾丽斯在丛林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昆虫。

这种昆虫具有绝妙的颜色和形状,简直像是从童话故事中跳出来的。

艾丽斯迅速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并开始对该物种进行详细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艾丽斯惊讶地发现,这种昆虫不仅在视觉上引人注目,还具有出色的适应性。

它们的身体结构和颜色可以使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伪装,从而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袭击。

艾丽斯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她的发现为理解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种昆虫的适应性进化成为生物学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之一,激发着无数年轻科学家的探索欲望。

通过她的工作,艾丽斯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充满未知的学科。

每一个新的物种发现都可以为我们揭示生命的神奇和多样性。

她开始梦想着深入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为人类提供更多关于生命奥秘的认识。

这个简短的故事突显了生物学的无限魅力。

生物学家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种来理解生物的形态、行为和进化。

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生命的奥秘,并为保护和保持生物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研究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这个美丽多彩的星球上的生物继续繁衍生息。

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故事染色体模型制作的趣事

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故事染色体模型制作的趣事

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故事染色体模型制作的趣事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要深入学习细胞分裂的知识,尤其要关注的是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由于染色体非常微观,而且细胞分裂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许多学生在学习完细胞分裂的知识后对分裂过程感觉是一头雾水。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最常使用的手段就是多媒体动画,学生可以看到细胞在分裂,染色体在变化。

一个个看的是聚精会神,看完之后,学生们都兴高采烈的,感慨到:“噢,原来是这样啊!”听到这样的声音我非常开心,这不就是学会了么!然而,下次再去上课的时候,情况是这样的——师:“某某,你来说说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是怎么变化的呢?”生:“嗯,嗯,嗯……”面对学生这样的反应,我疑惑了,上节课学的时候,明明表现的很投入、看的很明白,怎么这节课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呢?下课后,我找学生聊天,想弄明白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的认识和想法。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动画一看过去了,只顾看热闹了!”“下课还想再看看巩固一下,可是没机会呀!”“还没反应过来就闪过去了,看不清染色体的真正样子。

”“动画中的染色体变的太快了,怎么变化的也看不出来。

”……学生说着说着,我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然后就脱口而出:“我们做染色体吧!”学生们听了我的话都突然间停了下来,安静了两秒钟后,比刚才更激烈的讨论开始了,有热血沸腾的、有摇头质疑的、有提出想法的…...“好吧,就这样决定了,愿意参与的同学跟我来!”就这样开始了,只是一个突然的想法,我们就这样开始了。

怎么做呢?先想想都有那些问题需要处理,要制作染色体,用什么材料呢?染色体的形状怎么表现出来呢?染色体的变化怎么展示呢?大小怎么样合适呢?做好的染色体在课堂上怎么演示呢?做好之后怎么保存才可以呢?我们在一起商量后,先将存在的疑问列出来,分组去寻找解决的办法,然后汇总到一起,再进行分工执行。

经过每个小组、每个人的不断探索,我们选取了质地相对较硬的彩色卡纸来制作染色体,带有颜色的卡纸可以表示不同的染色体来源,然后还可以通过改变裁剪的大小来表示不同对的染色体,为了便于在课堂上演示给同学们看,我们选取了吸铁石来固定裁剪的染色体,这样既可以固定染色体,又可以将吸铁石固定在黑板上。

我的教学故事——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我的教学故事——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我的教学故事——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究,自由地放飞心智与心灵。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活跃与主动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追求。

我把其中的一点归纳如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

以下是几点体会:1、巧用比喻化疑难。

把细胞器比喻成生活中可见的各种食物,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

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

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甲来借一本异亮色书”。

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旧木桶碰新铁很猛”。

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和“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从开始。

”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植物可再度利用的矿质元素记成“林妹妹用假弹射中老爷”不但记住了着四中元素,还同时记住了缺乏症最先表现在老叶上。

判断单基因遗传病记成“无中生有为隐,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等。

3、重点知识实验化。

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

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

教学故事1

教学故事1

教学故事
今年是我第一年带高一年级的生物课,本来以为高中的学生在年龄和心智上比初中生要成熟稳重,也会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教学中管理学生要比较容易。

但是学生还是会在课堂上作出另人吃惊的表现。

下面我介绍一个生物实验课中有趣的故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的内容比较多,并且实验也比较多。

所以在教学当中,不仅要上好一些知识内容,还要安排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一次实验当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课本当中要求完成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实验。

实验需要的试剂有豆浆、苹果或者梨汁、花生等。

实验过程中我首先会组织学生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试剂,以防实验结束后实验仪器受损。

大多数学生都遵守实验规则,爱惜仪器,不乱动仪器。

但是在一节实验课当中,检查试剂时,有个学生告诉我,实验台上没有豆浆,而是“忘情水”。

我以为是学生在开玩笑,过去一看,果然,上一节课的学生竟然把豆浆篡改成了“忘情水”!顿时把全班逗得哈哈大笑。

我也忍不住地笑了。

我一直在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和仪器的使用,却忽略了学生还有这么一出。

后来我也在玩笑中强调给学生不能随意更改试剂名称。

这是有趣的实验课,它提醒我在实验管理上我还是做得不够好,所以在以后的实验当中要更细心。

25个幽默生物课堂小故事必看

25个幽默生物课堂小故事必看

25个幽默生物课堂小故事必看1、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2、靠自己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鲨鱼与鱼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学小故事
永仁一中生物教研组教师:侯家兴
实例1 对于卵裂的特点,学生一直不好理解,是教学中的一难点。

卵裂时由于和外界还没有建立联系,营养物质靠自身供应,细胞数目增多的同时每个细胞的体积减小,而所有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甚至稍微有所减小。

我采用结合挂图讲述的方法,学生一直比较迷茫,经过反复思考,我把卵裂和切西瓜联系在一起。

切西瓜学生都经历过,一个西瓜切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由于汁液的流失,最后总体积要略微减小,这样一比喻,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实例2在讲神经冲动在纤维上的传到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是钠离子内流和外流造成的,内流时通过钠通道,不需能量,外流时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我用一句俗语来比喻:“请神容易送神难”,学生就很好理解了。

实例3 在讲到遗传物质的时候,学生经常把DNA和RNA 都看作是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在一种生物体内有两种遗传物质,对这个概念我这样比方: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一个生物体内也不能有两个当家的,还有一句话,“老虎不在家,猴子成大王”,DNA是老虎,RNA是猴子,当这种生物没有DNA只有RNA时,RNA
才是遗传物质。

这样一说,学生既感到了乐趣,又很容易记住了。

实例4 对于种子中种皮和胚的基因型学生易混,我就把种子比喻成一个孕妇,种皮是孕妇的肚皮,胚是胎儿,肚皮是母代,胎儿就是下一代,这样就比较容易区分了。

实例5对于“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讲不清楚,学生不能理解
,课本上的定义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如果用常规方法去讲,需要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而且学生很可能还不能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如果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和冰”的关系联系起来,水和冰的化学成分都是H2O,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形态,让学生能很形象的迁移到“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上来也就是:它们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是遗传物质在分裂间期的存在形态,而进人细胞分裂期后,染色质细丝就会缩短螺旋变粗成为有一定形态的染色体,相当于气温变低了水结成了冰。

实例6对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关系理解,我将细胞凋亡解释为像人的寿终正寝,而将细胞坏死比喻为类似于人的正常夭折。

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