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逸出功与荷质比的测定

合集下载

金属逸出功的测量

金属逸出功的测量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金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但电子在金属内部所具有的能量低于在外部所具有的能量,因而电子逸出金属时需要给电子提供一定的能量,这份能量称为电子逸出功。

研究电子逸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很多电子器件都与电子发射有关,如电视机的电子枪,它的发射效果会影响电视机的质量,因此研究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提高材料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目的1.用里查逊(Richardson)直线法测定钨的逸出功;2.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3.学习避开某些不易测常数而直接得到结果的实验方法;4.学习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方法;5.测定电子荷质比。

实验仪器W—Ⅲ型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理想二极管,螺线管、导线等实验原理电子从金属中逸出,需要能量。

增加电子能量有多种方法,如用光照、利用光电效应使电子逸出,或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中的电子热运动加剧,也能使电子逸出。

本实验用加热金属,使热电子发射的方法来测量金属的电子逸出功。

图1 热电子发射电路图图2 二极管的电子电流曲线如图1所示,若真空二极管的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以电流加热,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在连接这二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

这种电子从加热金属线发射出来的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电流的大小主要与灯丝温度及金属逸出功的大小有关,灯丝温度越高或者金属逸出功越小,电流就越大。

二极管的电子电流曲线如图2所示。

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

诚然,可以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量不同阳极材料的二极管的饱和电流,然后相互比较,加以选择.但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因而更为重要。

热电子发射与发射电子的材料的温度有关,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必须克服在金属表面附近的电场阻力做功才能逸出金属表面,这个功叫逸出功。

不同金属材料逸出功的值是不同的。

此外,热电子发射还与阴极材料有关。

因为各种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表面逸出功,因而在阴极温度相同时,若材料不同,其发射的电子数也是不等的。

电子荷质比的测定

电子荷质比的测定

实验 磁聚焦法测定电子荷质比19世纪8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J.J 汤姆逊在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阴极射线受强磁场的作用发生偏转,显示射线运行轨迹的曲率半径;并采用静电偏转力与磁场偏转力平衡的方法求得粒子的速度,结果发现了“电子”,并测定出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为: 1.7×1011C/Kg 对人类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11年密立根又测定了电子的电量,这样就可以间接地计算出电子的质量,这进一步对电子的存在提供了实验证据,从而宣告原子是可以分割的。

所以电子荷质比的测定实验,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然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有磁聚焦法、磁控管法、汤姆逊法等,经现代科学技术的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标准值是:Kg C /10759.111 。

本实验采用磁聚焦法。

【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电子荷质比的一种方法。

2.了解电子束发生电偏转、磁偏转、电聚焦、磁聚焦的原理。

3.了解示波管的构造和各电极的作用。

【实验原理】1.示波管的简单介绍本实验所用的8SJ31J 型示波管的构造如图1所示。

灯丝F 通电以后发热,用于加热阴极K 。

阴极是个表面涂有氧化物的金属圆筒,经灯丝加热后温度上升,一部分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成为自由电子发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电子流。

栅极G 为顶端开有小孔的圆筒,套装于阴极之外,其点位比阴极为低。

这样,阴极发射出来的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电子,通过栅极和阴极间形成的电场时电子减速。

初速度大的电子可以穿过栅极顶端小孔射向荧光屏,初速度小的电子则被电场排斥返回阴极。

如果栅极所加电压足够低,可使全部电子返回阴极,而不能穿过栅极的小孔。

这样,调节栅极电位就能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

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流密度大,电子轰击荧光屏的总能量大,荧光屏上激发的荧光就亮一些,反之,荧光屏就不发光。

所以调节栅极和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可以控制荧光屏上光点的亮度,这就是亮度调节或称为辉度调节。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将电子荷质比测量技术应用于工 业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环境监测与保护
利用电子荷质比测量技术对环境 中的物质进行监测和鉴别,为环 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光学领域,电子荷质比影响了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发射和能量分布,以及光波 在物质中的传播和吸收。在材料科学中,电子荷质比也影响材料的电磁性能和光 学性质。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简介
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有多种,包括 电场偏转法、磁场偏转法、能量分析 法等。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 量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或能量 分布,从而推算出电子荷质比的数值。
04
在天体物理中,通过观测宇宙射线中的电子,可以推算出其源星体的 性质和演化状态,有助于深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03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实验
实验设备与材料
电子显微镜
用于观察和追踪电子的运动轨 迹。
粒子加速器
用于加速电子,使其获得足够 的能量。
真空室
提供高真空环境,减少空气阻 力对电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如样品放置位置、 测量角度等,也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误差传递与影响
误差传递
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会随着测量步骤的进行而累积,最终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影响
误差的存在可能掩盖实验数据的真实变化趋势,导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出现偏 差。
误差的减小与控制方法
仪器校准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 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电子荷质比的意义在于它决定了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和能量损失。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电子荷质比,这影响了 它们在电磁波和粒子束作用下的响应和性质。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88)学生:张培PB07013024一、实验名称:电子荷质比二、实验目的:1、掌握电子的荷质比测量的原理;2、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三、实验原理电子质量的直接测出较难,相比之下,电子的荷质比的测量要容易的多,故测出荷质比后,根据电量,推算出电子的质量。

在实验中,细光束管中的电子通过一个电位差U而得到速度v,由于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B垂直于电子的运动方向,故洛伦兹力成为向心力使电子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可推算出计算公式为:ε=e/m e=2·U/(B2·r2)。

亥姆霍兹线圈对中的磁场B与电流I成线性关系,即B=kI,实验中已给出该亥姆霍兹线圈B与I的对应数值四、实验仪器①细光束管;②亥姆霍兹线圈及测量设备;③两块万用表;④管电压源;⑤直流电源。

五、原始数据(一)r=4cm (二)U=300VU-I图表r-I图表U(V)I(A) Array 300 1.77290 1.74280 1.7270 1.68260 1.64250 1.61240 1.54230 1.49220 1.44210 1.39200 1.34190 1.28180 1.23170 1.18160 1.12150 1.06(三)I=2.00A附录:该亥姆霍兹线圈的B 与I 的关系,六.数据处理1. r=4cm改变加速电压U ,记录I ,由式222e um B rε==-计算电子荷质比ε。

(1)由附录所给数据计算B kI =斜率k 。

.B /m TI/A[2008-10-15 22:36 "/Graph4" (2454754)]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B: Y = A + B * Xr(cm) U(V) 4.5 458 4 356 3.5 261 3 192 2.5150B-I 曲线Parameter Value Error------------------------------------------------------------ A -0.012 0.03455 B 0.67257 0.01774------------------------------------------------------------R SD N P------------------------------------------------------------ 0.99861 0.03711 6 <0.0001由B kI =和此式对应得,k ≈0.672310-⨯/T V(2)由实验所测数据结合公式2U=I α,计算α值。

4-5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4-5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第4章 基础实验 25实验4.5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19世纪8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J.J 汤姆孙(J.J.Thomson )于1987年通过测量荷质地发现电子。

电子荷质比e /m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其测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如磁聚焦法、磁控管法、伏安特性法、汤姆孙法等。

【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各种电子荷质比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2.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参考资料】1.孟祥省,李冬梅,姜琳.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2.江影,安文玉.普通物理实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提供的主要器材】根据设计方法的不同自行选择仪器(EB-III 型电子束实验仪、W-Ⅲ型电子逸出功测定仪等)。

【实验预备知识】1.磁聚焦法参考本教材的实验3.6电子束的磁偏转。

2.磁控管法将理想二极管的阴极通以电流加热,并在阳极外加以正电压,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

将理想二极管置于磁场中,二极管中径向运动的电子将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作曲线运动。

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做曲线运动的径向电子流将不再能到达阳极而“断流”。

只要实验中测出使阳极电流截止时螺线管的临界磁场B C ,就可以求出电子的荷质比e /m 。

这种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方法称为磁控管法。

通过理论计算:a a 2222221c 2c 88()U U e m r r B r B =≈- 式中的r 2和r 1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的半径,B C 为理想二极管阳极电流“断流”时螺线管的临界磁感应强度C B ,可按以下公式计算:C C 0B nI μ= 注:公认值1111.7610C kg e m-=⨯26大学物理实验3.正交电磁场法(汤姆孙法)测定电子荷质比正交电磁场法测定电子荷质比,即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J.J.Thomson,1856-1940)于1897年在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测定电子荷质比的实验方法(因为此项工作,汤姆孙于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金属电子逸出功与电子比荷测量数据处理(完结)

金属电子逸出功与电子比荷测量数据处理(完结)

lgIa-√Ua关系曲线图
由图读出gIa-√Ua直线延长线与纵坐标的截距,得到不同不同阴极温度时的零场热电子 发射电流I的对数值lgI0,如下所示 lgI01 -4.5312 lgI02 -4.3164 lgI03 -4.0993 lgI04 -3.9024 lgI05 -3.7121 lgI06 -3.5874 lgI07 -3.3577
-9.4 -9.6 -9.8 -10 -10.2 -10.4 -10.6 -10.8 -11 -11.2 y = -0.177x - 9.811 系列1 线性 (系列1) 1 2 3 4 5 6 7
lgI0-1/T的关系图
2.阳极电压Ua与Ic2的数据 Ua 6 5 4 3 2 1 0.044944 0.038025 0.031684 0.025281 0.019321 0.013456 Ic2
关系图如下:
0 1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y = 0.008x - 3.357 y = 0.017x - 3.587 y = 0.008x - 3.712 y = 0.008x - 3.902 y = 0.008x - 4.099 y = 0.009x - 4.316 y = 0.009x - 4.531 2 3 4 5 6 7 8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系列7 线性 (系列1) 线性 (系列2) 线性 (系列3) 线性 (系列4) 线性 (系列5) 线性 (系列6) 线性 (系列7)
【数据处理】 1.由实验数据得到√Ua-lgIa的数据记录如下所示: √Ua 4 5 6 7 8 9 10 11 lgIa1 -4.52288 -4.50864 -4.50864 -4.49485 -4.48149 -4.48149 -4.46852 -4.45593 lgIa2 -4.3098 -4.30103 -4.284 -4.27572 -4.26761 -4.25964 -4.25181 -4.24413 lgIa3 -4.09151 -4.08092 -4.07572 -4.0655 -4.05552 -4.05061 -4.04096 -4.03152 lgIa4 -3.8962 -3.88606 -3.87615 -3.86967 -3.86012 -3.85387 -3.84466 -3.83863 lgIa5 -3.70553 -3.69465 -3.68613 -3.67778 -3.66959 -3.66154 -3.65365 -3.64589 lgIa6 -3.64016 -3.51286 -3.50446 -3.49621 -3.48945 -3.48149 -3.47496 -3.46725 lgIa7 -3.35262 -3.34008 -3.33068 -3.32239 -3.31515 -3.30715 -3.30016 -3.29158

电子逸出功与荷质比的测定

电子逸出功与荷质比的测定

西北工业大学近代物理实验报告班级:11051401姓名:刘沛宇学号:2014302882日期:2016.10.25实验6电子逸出功与荷质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验证肖脱基效应;2、学习用理查森直线法处理数据,测量电子逸出点位;3、了解磁控原理,利用磁控法测定荷质比。

二、实验仪器(名称、型号及参数)LB-MEP-PC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

仪器内附有12位A/D转换器的计算机接口,经过计算机接口处理,运行“逸出功”或“荷质比”的实验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将所测得的电流、电压等变化曲线实时显示。

实验测量线路原理如下图1所示:图1实验测量线路图三、实验原理基础概念:热电子发射:在一个真空玻璃管中装上阴极和阳极,阴极由金属丝做成。

在阴极上通过电流使之加热,在阳极上加以高于金属丝的正电位,这样在连接着两个电机的外电路中就有电流流过。

电子可以从加热了的金属丝中逸出,这就叫做热电子现象。

一、电子逸出功的测量根据量子论,原子内电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

在金属内部运动者的自由电子遵循类似的规律:①金属中自由电子的能量是电子化的;②电子具有全同性,即各电子是不可区分的;③能级的填充状况太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

由于金属表面存在一个电子-正电荷电偶层,阻碍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因此金属表面与外界之间有位能壁垒W。

电子要从金属中逸出,就必须具有至少大于W的动能来客服电偶层的阻力作用,这个功就叫做电子的逸出功。

又因为电能能量分布服从费米-狄拉克分布,因此热电子发射可以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来改变电子的能量分布,服从S.Dushman公式如下:I为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S为阴极金属的有效发射面积;T为热阴极绝对温度;k e为玻尔兹曼常数;A为与阴极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

对于各个量的处理方法,如下:A直接与金属表面对发射电子的反射系数有关,而反射系数又与金属表面的化学纯度有很大关系,其数值决定于位能壁垒。

因金属表面不够洁净,并且金属表面粗糙,因此A和S 两个量很难测定。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3) •……(4)
•……(5)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三、实验仪 器
•FB710型
• 电子荷质比测试仪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三、实验仪 器
•1、威尔尼氏管

电子荷质比测试仪的
• 中心器件是三维立体的威
• 尔尼氏管,通过它可以生
• 动形象地显示出电子束的
• 运行轨迹,当将威氏管放于由亥姆兹线圈产生 的磁场中时,用电压激发它的电子枪发射出电子 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 N=130匝……单个线圈的匝数。
• (厂家提供的仪器参数已定)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三、实验仪 器
•将B代 入(5)
式:
•主要技术参• 数
Φ内 径 Φ外 径 R有效半径 N单线匝圈 I最大通电电流
300mm 332mm 158mm 130匝 3A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三、实验仪 器
•3、工作电源
•主要技术参数
•(2)移动测量机构上的滑动标尺,用黑白分界的中心
刻度线,对准电子枪口与反射镜中的象的分界线,采用
“三线合一”的方法测出电子圆的右端点,从游标上读
出刻度读数S0(一般此时按清零,作S0 =00.00mm) 。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四、实验内 容
(3)再次移动滑动标尺到电子圆的左端点,
采用同样的的方法读出刻度读数Sn 。
• 电子比荷e/m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其测定有 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电子比荷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如磁聚焦法、滤 速器法、磁控管法、汤姆逊法等。本实验仪以当年英 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思路,利用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偏 转的方法来测量。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二、实验原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121
Ua
4
5
6
7
8
9
10
11
表 4 灯丝电流为 0.800A 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I

e
368
380
388
397
406
415
422
430
lg
I

e
2.566 2.580 2.589 2.599 2.609 2.618 2.625 2.633
Ua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Ua
4
5
6
7
8
9
Ua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Ua
4
5
6
7
8
9
10
11
表 3 灯丝电流为 0.750A 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I

e
144
148
151
154
157
160
162
165
lg
I

e
2.158 2.170 2.179 2.188 2.196 2.204 2.210 2.217
Ua
16
25
36
49
64
81
三、 实验原理
基础概念: 热电子发射:在一个真空玻璃管中装上阴极和阳极,阴极由金属丝做成。在阴极上通过 电流使之加热,在阳极上加以高于金属丝的正电位,这样在连接着两个电机的外电路中就有 电流流过。电子可以从加热了的金属丝中逸出,这就叫做热电子现象。 一、电子逸出功的测量 根据量子论,原子内电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在金属内部运动者的自由电子遵循类似的 规律:①金属中自由电子的能量是电子化的;②电子具有全同性,即各电子是不可区分的; ③能级的填充状况太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由于金属表面存在一个电子-正电荷电偶层,阻 碍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因此金属表面与外界之间有位能壁垒 W。电子要从金属中逸出, 就必须具有至少大于 W 的动能来客服电偶层的阻力作用,这个功就叫做电子的逸出功。又 因为电能能量分布服从费米-狄拉克分布,因此热电子发射可以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来改 变电子的能量分布,服从 S.Dushman 公式如下:
Ia A
33
28
20
12
8
5
0.190 40
0.238 3
0.196 37
0.249 1
IS mA Ia A IS mA Ia A
0.000 44
0.180 20
IS mA Ia A IS mA Ia A
0.000 39
0.149 10
Ia A
四、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准备 1.检查实验测量线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测量完成后不要拆线。 2.各电源输出调至最小,接通电源预热 10 分钟。
二、电子逸出电位的测定 1.功能选择键至逸出功,灯丝加热电流从 0.650-0.800A,每隔 0.050A,测定加速电压与 阴极发射电流的关系,列表记录数据;
2.根据所测数据作出 Ua lg Ie 直线,求出不同灯丝加热电流亦即不同温度下的 lg Ie
18
19
19
lg
I

e
1.204 1.230 1.230 1.255 1.255 1.255 1.279 1.279
Ua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Ua
4
5
6
7
8
9
10
11
表 2 灯丝电流为 0.700A 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I

e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lg
I

e
1.708 1.716 1.724 1.740 1.748 1.756 1.763 1.771
表 7 阳极电压为 4V 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0.126 0.129 0.140 0.146 0.160
44
43
42
41
35
0.186 0.193 0.202 0.203 0.206
15
10
5
4
3
表 8 阳极电压为 3V 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0.075 0.101 0.107 0.109 0质比
选定灯丝电流为 0.700A 时进行实验
表 6 阳极电压为 5V 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IS mA 0.000 0.030 0.120 0.170 0.172 0.186
Ia A
46
46
46
46
45
43
IS mA 0.200 0.206 0.214 0.223 0.227 0.233
由上式可以看出,做出
图线,由直线的斜率可以定出φ的值,lgAS 只改变直线
的截距,不影响直线的斜率。
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外加一个加速场 E,使电子一旦逸出,就可以迅速飞往阳极,热电子
发射电流与外加速场的有如下关系:
二、磁控法测电子荷质比 在理想二极管中,阴极和阳极为一同轴圆柱系统,当阳极加油正电压使,从阴极发射的 电子流手电场的作用将做径向运动。如果在理想二极管外面套一个通电励磁线圈,则原来沿 径向运动的电子在轴向磁场的作用下,运动将发生弯曲。若进一步加强磁场,这时电子运动
值。
3.由 lg
Ie 个
T
值,作出 1 T

lg
Ie T2
直线,从直线斜率求出逸出电位
值。
三、磁控法测荷质比
1.各输出调节最小,功能选择键至荷质比;
2.灯丝电流一定,选择不同阳极电压,测定励磁电流 IS 和阳极电流 Ia 的关系,直到阳
极电流 Ia 降到接近零为止,列表记录数据。
3.根据所测数据作出 Ia IS 直线,求出不同阳极电压下的 IC 值;
到阳极附近,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减去电场力后的合力恰好等于电子沿阳极内壁圆周运动 的向心力,此时电子流运动的轨迹也将沿着内壁作圆周运动,此时成为临界状态。
若设阳极内半径为 a,而阴极半径不计,不同阳极电流在不同阳极电压下随着励磁电流 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图 2 励磁电流-阳极电流曲线 找到临界电流后,就可以利用一下公式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西北工业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11051401 姓名:刘沛宇 学号:2014302882 日期: 2016.10.25
实验 6 电子逸出功与荷质比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验证肖脱基效应; 2、学习用理查森直线法处理数据,测量电子逸出点位; 3、了解磁控原理,利用磁控法测定荷质比。
Ia IS 线如上图所示,在图中取点可得:阳极电压为 5V 时, IC 为 0.172mA, IC2 为 0.029584;阳极电压为 4V 时,IC 为 0.129mA,IC2 0.016641;阳极电压为 3V 时,IC 为 0.101mA, IC2 为 0.010201,其图线如下:
可以得出结论,Ua IC2 呈线性关系。根据公式:
二、 实验仪器(名称、型号及参数)
LB-MEP-PC 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 仪器内附有 12 位 A/D 转换器的计算机接口,经过计算机接口处理,运行“逸出功”或“荷 质比”的实验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将所测得的电流、电压等变化曲线实时显示。实验测量 线路原理如下图 1 所示:
图 1 实验测量线路图
解得电子的荷质比为1.77 1011C / kg ,与公认值1.759 1011C / kg 相比,误差为 0.6%
Ua
IC2
图 4 Ua IC2 曲线
六、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在改变励磁电流测定阳极电流的时候,要保持灯丝电流和阳极电压保持不变。 2.该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地方为:①在利用磁控法测荷质比的时候,取样点较少,只有 三个,其线性拟合可能出现的误差会偏大;②在寻找临界电流时,人为因素会造成很大误差; ③阴极半径不能忽略不计;④实验中所用二极管并不是理想二极管。
10
11
T103 K 1/T10-31/ K
lg Ie lg Ie / T2
表 5 求直线斜率数据表
1.96
2.04
2.12
0.510 0.490 0.472
1.17
1.67
2.13
0.585 1.071 1.467
2.20 0.455 2.53 1.855
由以上数据处理可得,逸出电位的为 0.04346V
Ie 为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S 为阴极金属的有效发射面积;T 为热阴极绝对温度;k
为玻尔兹曼常数;A 为与阴极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 对于各个量的处理方法,如下:
A 直接与金属表面对发射电子的反射系数有关,而反射系数又与金属表面的化学纯度有 很大关系,其数值决定于位能壁垒。因金属表面不够洁净,并且金属表面粗糙,因此 A 和 S 两个量很难测定。
36
35
30
0.156 0.165 0.168 0.170 0.174
5
4
3
2
1
0.167 30
0.210 2
0.175 25
0.216 1
0.132 25
0.180 0
0.141 15
0.190 0
阳极电压为 5V 阳极电压为 4V 阳极电压为 3V
IS mA 图 3 实验测量到的 Ia IS 曲线
4.做出Ua IC2 图线,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公式求出荷质比,并与理论值比
较。 四、关机
将各输出调节为最小,关断电源,不能拆除接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