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PT课件
酶活性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要点PPT课件

选购试剂盒时
要仔细阅读试剂盒说明书;
了解试剂盒所用方法的原理、试剂配方等;
选择IFCC或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推荐的常规方 法,或选择公认的测定方法。
使用时
定期对试剂盒的质量进行监测;
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
正向型试剂空白吸光度低、反向型试剂空白吸 光度高、试剂空白速率低、瓶间差小等。
如RBC内的LD、AST和ALT活性分别较血清中高 100、15和7倍左右。
RBC释放的Hb在300~500nm可见光波段能 使吸光度值明显升高,干扰分光光度计的 测定。
.
6
1.1 Hb的吸光度曲线
.
7
1.1 溶血影响的控制
减少溶血
体外溶血可通过实施样品制备技术的标准化加 以克服;
分清体内溶血与体外溶血。
血清置于空气中时,
血中CO2丧失极快,pH可在15min内由 7.4增至8.0,从而使对碱性环境敏感 的ACP活性迅速下降。
某些酶易受光线破坏,
CK可因吸收蓝光而引起酶发生不可逆 地失活,其失活程度与暴光时间的长 短成正比。
.
15
1.5 副反应
副反应是指酶促反应体系中,除待测酶反应 外,其他非待测酶和物质引起的干扰待测酶 测定的反应。
ALT活性测定的反应式如下:
L 丙 2 氨 氧 酸 代 A 戊 L L T 谷 二 L 氨 丙 酸 酸
L 丙 N 酮 A H 酸 D L D H L 乳 N 酸 AD
.
17
1.5 副反应的控制
可通过加入副反应抑制剂, 或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等方法给予排除。 双试剂底物启动模式因不增加成本、不耗
.
12
1.3 贮存不同室温体液酶的稳定性 (活性变化小于10%)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页,共48页。
考纲 考情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第二页,共48页。
【实验原理】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yǐngxiǎng):
(1)反应原理: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碘液 碘液
无蓝色出现
_____ _蓝__色________(chūxiàn)
第二十九页,共48页。
二、实验(Leabharlann híyàn)步骤:步骤加入 试剂
设置反 应条件
剂量 观察气 泡产生
试管编号
a
b
c
d
3%H2O2 2 mL
第十一页,共48页。
2.在“比较过氧化氢(ɡuò yǎnɡ huà qīnɡ)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
试管 组别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加入3%H2O2(mL) 2 2 2 2
实验处理
温度
加入试剂
常温
/
90℃
/
常温 常温
2滴3.5%FeCl3溶液 2滴20%肝脏研磨液
淀粉(diànfěn)的
(2)鉴定原理:温度影响(yǐngxiǎng)酶的活性,从而影响
水解
(yǐngxiǎng)___________,
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____蓝_及色_____蓝__色__的__深来浅判断酶的
活性。
第三页,共48页。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反应原理:2H2O2 过氧化氢酶2H_2_O_+_O_2__。
第十二页,共48页。
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两个自变量 B.试管2中因为(yīn wèi)没有加入任何试剂,所以应为空白对照组 C.若试管4和试管1组成对照实验,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试管4和试管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终稿精品PPT课件

(2012福建26).(28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 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 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 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幽__门__盲__囊__蛋__白__酶___。
(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 体液(或血液) 运输到靶细胞, 与靶细胞的_受__体__结合产生调节作用。
【解析】(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 可以提高雄蛙体内芳香化酶的水平,而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 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所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雌性激素含量 增加,要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设置水中 含有雌性激素的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巢进 行镜检,观察实验结果; (2)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特征来判断, 所以镜检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 (3)激素通过体液(或血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 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 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2012江苏16). 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
涤效果” 的叙述,合理的是(B
)
A. 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Ⅱ.双酚A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 “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实验。主要过程是: 将性成熟雄蛙分组,实验组置于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 照。一定时间后检测雄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 检。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 异常。请回答: (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据此推测双酚A
影响酶活力的六点因素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米契里斯(Michaelis)和门坦(Me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酶促反应速度方程式,即米-门公式(具体参考《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由米门公式可知: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从米门公式和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图解可以看出: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的速度越快。
但事实上,当酶浓度很高时,并不保持这种关系,曲线逐渐趋向平缓。
根据分析,这可能是高浓度的底物夹带夹带有许多的抑制剂所致。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生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在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
还可以得出,在底物浓度相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初始浓度成正比。
酶的初始浓度大,其酶促反应速度就大。
在实际测定中,即使酶浓度足够高,随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并没有因此增加,甚至受到抑制。
其原因是:高浓度底物降低了水的有效浓度,降低了分子扩散性,从而降低了酶促反应速度。
过量的底物聚集在酶分子上,生成无活性的中间产物,不能释放出酶分子,从而也会降低反应速度。
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
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巨大芽孢杆菌、短乳酸杆菌、产气杆菌等体内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杆菌的液化型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
可见,一些芽孢杆菌的酶的热稳定性较高。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实验步骤和结果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60 ℃热水(5分钟
2
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
沸水(5分钟) 冰块(5分钟)
)
1 mL(5分钟 3 加入等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1 mL(5分钟) 1 mL(5分钟)
)
4
产物总量也不会1 2增3加4 5
解析
答案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蛋__白__质__或__R__N_A, 其特性有__高__效__性__、__专__一__性_(答出两点即可)。
12345
解析
答案
(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 预设 pH后再 滴入,
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
过氧 化氢
过
过酶
氧
氧
化
化
氢
氢
酶
酶
关键点拨
1.实验材料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 (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 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 验结果。 (2)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 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淀粉本身分解也会加快, 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长句应命题探究 答突破简答 题
如图为不同条件下,某酶促反应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
1.若表示的是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③是不加催化剂, ②是加无机催化剂,①是加酶,这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酶具有该特性的原理是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 学反应的活化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7.2探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见的处理办法是将各组试管都冷却至0 ℃后,再滴加碘液,但这样操作的弊端
考法1 围绕教材基础实验,考查实验探究 1.(2022·浙江选考)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B )
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 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 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
考法1 围绕教材基础实验,考查实验探究
2.(2022·山东烟台期末)下列关于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
A.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淀粉作为底物
B.可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用麦芽糖、淀粉、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
行检测
D.比较H2O2在加了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热蒸馏水时的分解速率,可验证酶具 有高效性
实验结论
生成物量最多的一组,或底物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处温度(或pH) 为最适温度(或pH)
2、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
(2)操作实例
①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②探究酶的最适pH
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 验设计思路与探究酶的最适温度(pH) 基本相同,只是无须设置一系列温度 (pH)梯度,设置几组温度(pH)做自变 量即可,其他操作过程基本相同。
⑤5 +
40
30
B.结合①、②组的相关变量分析,自变量为温度
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70 ℃,最适pH为9
D.尚需补充实验才能确定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中出现的结果及分析 实际实验结果情况:(1)在100或60摄氏度中变蓝 (2)试管中的颜色偏紫色 实际实验结果分析:(1)冰水中的实验最不易做成,因为学生加的 酶过量或保温时间不够等。 (2)放置的时间不够 (3)在放置时弄混试管 (4)
你的困惑
1. 在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能否先将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再 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下处理? —不能。因为酶具有高效性,把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就会立即发生催化反应。 2.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02,为什么? ———因为H2O2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如果要做的话,可以把猪肝研磨液 加热到100℃,等冷却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 3. 为什么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要把3号试管取出待冷却后在 加入碘液? ———因为碘预热易升华。
二、实验原理
• 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等条件的影响,适宜 的温度和pH有利于酶发挥活性。
• 温度对酶的影响是:
• pH值对酶的影响是: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试剂: 体积分数30%过氧化氢溶液 质量分数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 质量分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质量分数5%HCl溶液 质量分数5%NaOH溶液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蒸馏水 冰块 碘液
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现象
序号
1 2
项
目
A 1mL 2mL
试管 B 1mL /
C 1mL /
注入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注入蒸馏水
3 4
5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注入盐酸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 /
1mL
产生大量 气泡
2mL /
1mL
无气泡 产生
/ 2mL
1mL
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实验记录
项目 底物 (/ml) 加入的 纳氏试剂 实验现象 pH和蒸 (/ml) 馏水 (/ml)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2、酶的活性受底物的特异性的影响 、
• 步骤 • 1、向四支10ml试管,分别标号1,2,3,4 • 2、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的蒸馏水, 1%淀粉液,1%蔗糖液, 0.1%尿素液 • 3、向四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大豆尿素酶溶 液五滴,轻摇后静置3分钟 • 4、向四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纳氏试剂2ml, 摇匀。 • 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
器材: 控温水浴锅(每个实验室3个),制冰机, 电磁灶,不锈钢锅,白瓷板,试管、滴管、 移液管(1-2ml) 试剂: 蒸馏水,1%淀粉液,1%蔗糖液,0.1%尿素液, 大豆尿素酶溶液,0.1%CuSO4,0.1%HgCl2, 0.1%NaCl,1M NaOH,0.5M H2SO4,纳氏 试剂,班氏试剂,各种pH缓冲液:5.0;6.8; 8.0
实验原理:
• 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成氨和 二氧化碳 • 新鲜大豆中含有较高活性的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生成 NH3 • CO(NH2)2 + H2O ------ 2NH3 + CO2 • 尿素养在尿素酶作用下,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下生成碳酸胺, 在NaOH环境下生成Na2CO3和NH3、NH3与纳氏试剂作 用,生成棕黄色碘化双汞胺 尿素酶 NaOH • CO(NH2)2 + H2O ------------ ( NH4 )2CO3 -----------NH3 • NH3 + 纳氏试剂(HgI2.2KI) -----------NH2.Hg2I3 (棕 黄色)
酶活性的影、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激活剂 等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酶 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不会影响酶活性,但可以 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 纳氏试剂(Nessler)是指一种利用红外-可见分 Nessler 光光度法原理用于测定空气中、水体中氨氮含量 的试剂。 • 碘离子和汞离子在强碱性条件下,会与氨反应生 成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波长420nm左右 会有强烈的吸收。而生成的这类红棕色胶态化合 物的量会与其溶液的吸收值成正比,可用测试反 应液的吸收值而测定氨氮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钟罩图的 不同点 2.除温度外还有哪些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医学课件ppt
10
医学课件ppt
5
【材料器具】
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 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 为5%的NaOH溶液、碘液、蒸 馏水、烧杯、试管及试管夹、 量筒、滴管
医学课件ppt
6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步骤顺序 3%淀粉液
唾液
温度预处理 反应
恒温时间
试管1 试管1’ 试管2 试管2’ 试管3 试管3’
2ml
5%NaOH 2ml
反应
5min
碘液
1滴
预期实验现象
试管1变蓝 试管2不变蓝 试管3变蓝
医学课件ppt
8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 、 温度和PH对酶的活性 有影响 。 温度过高或过 低,PH过酸或过碱,酶 的 活性都会降低。 2、从低温到高温,酶可 复性,而高温使酶失活。
医学课件ppt
9
思考题
B
A
C
\
2ml
\
2ml
\
\ 2ml \
2ml
\
2ml
0℃
37 ℃
100℃
混合摇匀
5分钟
加碘 预期实验现象
变蓝
1滴 不变蓝
变蓝
将反应后的试管1、试管3再放入37℃
会有什么现象呢?
医学课件ppt
7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唾液
2ml
调节pH 3%淀粉液
5%HCl 2ml 蒸馏水2ml 2ml
酶的特性有哪些?
医学课件ppt
1
酶具有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一般 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 ~1013倍。
医学课件ppt
2
酶具有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建立在酶结构的专一性上
医学课件ppt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学课件ppt
4
【实验资料】
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37 ℃ 。P H为6.2-7.4。在一定条件下,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遇碘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通过改变温度PH,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