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血管系统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一、心血管系统概述1.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起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温度和酸碱平衡以及排出代谢废物等重要作用。

二、心脏结构和功能2.1 心脏位于胸腔内,是一个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2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通过四个瓣膜和心脏的收缩舒张运动来完成血液的循环。

三、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3.1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承担着输送和回收血液的任务。

3.2 动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器官回流至心脏。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4.1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4.2 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5.1 我对心血管系统的理解是,它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负责输送血液、维持内环境稳定和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

5.2 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愿意努力学习和理解这一知识领域。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撰写文章的过程,我对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我也明白了这一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的必要性。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希望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需求或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它的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以及排出代谢废物。

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它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来泵血,并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血管系统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承担着血液的输送和回收任务。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产物。

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对于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脏和血管的关键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

一、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的外部被心包包裹着,心脏的内部有四个心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心脏内部还有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

心脏的解剖结构不仅包括心房和心室,还包括心脏的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构。

心脏的血供主要来自冠状动脉,这些动脉分布在心脏表面,为心脏提供了丰富的血液供应。

而心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这些神经对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血管的解剖结构血管是心脏和全身组织之间输送血液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血管,静脉是将脏器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输送回心脏的血管,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

血管的解剖结构包括血管壁的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是血管壁最内层,它由内皮细胞构成,并具有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层。

中膜是血管壁的中间层,由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具有保持血管管径和血液流动的重要作用。

外膜是血管壁最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能够提供血管的保护和支持。

三、心血管循环机制心血管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心血管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大循环系统。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开始,通过动脉系统送氧和营养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然后通过静脉系统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右心房。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开始,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在肺泡中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最新心内科知识点

最新心内科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心内科的知识点:1.心血管解剖学:了解心脏及其周围的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四个腔室、冠状动脉和心脏瓣膜等。

2.心血管生理学:了解心脏和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压的调节、血液的循环等。

3.心血管疾病:了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4.心电图: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正常图像和各种异常图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5.心脏超声检查:了解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原理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6.心脏介入治疗:了解心脏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心脏起搏器等。

7.心脏手术:了解心脏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等。

8.心血管药物治疗:了解各种心血管药物的类型、用途、副作用和禁忌症等。

9.心理健康:了解心脏疾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

10.预防措施:了解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锻炼、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一、心血管解剖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的构造异常:心脏可以出现不同种类的畸形和构造异常,如心脏分隔缺损、二叶主动脉瓣、三尖瓣闭锁等。

这些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流受阻、心功能受损、心律失常等问题。

2.冠状动脉的病变: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主要血管,负责向心肌供血。

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时,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3.心脏瓣膜病变:心脏的瓣膜可以出现狭窄、关闭不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心脏血流受阻、负荷加重、心功能下降等症状。

4.动脉瘤:动脉瘤是血管壁局部膨胀的异常,常见于主动脉。

动脉瘤可能会导致破裂出血、血流不畅等问题。

(一)、针对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1.心功能不全:心脏的各种病变可能会导致心功能下降,引起疲劳、气促、水肿等症状。

2.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出现严重胸痛、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是临床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以下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的总结。

1.冠心病药物治疗知识点:1.1镇痛药:硝酸甘油是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用的首选药物,可以通过舌下或口服给药途径。

1.2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冠心病的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1.3β受体阻断剂: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β受体阻断剂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1.4钙通道阻滞剂:对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可选择钙通道阻滞剂来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绞痛症状。

1.5植入支架:对于冠心病患者,如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可以考虑植入支架来改善血流。

2.高血压药物治疗知识点:2.1利尿剂:利尿剂可以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体液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2.2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2.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阻止钙离子流入心肌细胞,放松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2.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

2.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ARBs可以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3.心绞痛药物治疗知识点:3.1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

3.2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绞痛。

3.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4.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知识点:4.1利尿剂:利尿剂可以通过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的负担,并缓解水肿症状。

4.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心脏排血功能。

心内科重点知识点汇总(两篇)

心内科重点知识点汇总(两篇)

引言概述:心内科是研究心脏疾病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心脏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心内科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便于医学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心律失常1.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动过速2.房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临床特点3.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临床特点4.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临床特点5.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二、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2.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3.心肌梗死的分类和临床特点4.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和治疗方法5.心肌梗死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三、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2.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分级4.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5.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方法和预后评估四、瓣膜性心脏病1.瓣膜性心脏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2.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瓣膜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和预后评估五、心肌病与心脏肌肉病1.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2.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3.异源性心肌炎和病理性心脏肌硬化的鉴别诊断4.克山病和隐源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心脏移植和人工辅助循环在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心内科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医学领域,掌握心内科的重点知识点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心内科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病与心脏肌肉病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能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而专业的参考,以提高对这些疾病的理解和诊疗水平。

对于心内科患者,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促进心内科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一、导言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血管系统的关键解剖学知识点。

二、心脏的解剖结构1. 心脏的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前后位于胸骨后面和脊柱前面,呈锥形。

2. 心脏的外周结构心脏的外周有两个上腔静脉和两个下腔静脉,它们将血液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返回心脏。

3.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内部可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室是最强壮的腔室,主要负责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4. 心脏的瓣膜结构心脏有四个主要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它们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作用。

三、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1. 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动脉系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静脉系统将血液从器官回流到心脏。

2. 主要动脉和静脉主要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和体循环动脉。

主要静脉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心脏中静脉。

3. 微循环微循环由毛细血管组成,将氧和营养物质传递给组织细胞,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四、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控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来维持循环平衡。

2. 内在节律调控心脏拥有独立的兴奋和传导系统,能够自主地产生心搏和传导冲动,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

五、心血管系统的发育1. 胚胎期心脏的发育心脏在胚胎早期由心管和心脏原始细胞发育而来,经历多个发育阶段形成成熟的心脏结构。

2. 胚胎期血管系统的发育血管系统的发育主要包括原始血管形成、血管分支和血管重塑等过程。

六、常见心血管疾病1.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3.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心脏解剖与生理学知识: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四个
腔室、心脏瓣膜、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等。

2. 高血压:认识高血压的定义、病因、分类和临床表现,了解高血压
造成的危害以及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冠心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
学习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心绞痛:掌握心绞痛的定义、病因、发作机制以及心绞痛的临床表
现和治疗方法,了解心绞痛急性事件的处理。

5. 心肌梗死:学习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了解心
肌梗死的诊断和紧急处理方法。

6. 心力衰竭: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以及临床表现,学习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 心律失常:掌握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和临床表现,了解常见心律
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方法。

8. 中风(脑卒中):认识中风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了解中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中风的急救措施。

9. 血栓形成与抗凝治疗: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学习抗凝
治疗的原理和药物选择。

10. 动脉硬化:掌握动脉硬化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了解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的概述,详细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心血管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

心血管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

心血管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心血管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中心器官,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两大类别。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从各个组织和器官运回心脏。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将氧合血从左心室经动脉输送到身体各处,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收集含有代谢产物的脱氧血返回右心房。

肺循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右心室经肺动脉输送到肺,经过气体交换后由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二、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预防1.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1)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限制盐摄入、戒烟限酒、定期运动等。

(2)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预防方法包括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定期运动、控制血压和血脂等。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不规则或节律异常。

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咖啡因摄入、适量运动、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等。

(4)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向全身输送足够的血液和完整的氧气。

预防方法包括戒烟限酒、定期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遵医嘱服药等。

(5)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的结构或功能异常。

预防方法包括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注意口腔卫生等。

2.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位缺损)右动脉球嵴部分
最常见心内膜垫异常
肌性室间隔缺损(低位缺损)
3.动脉干和心球分割异常
肺动脉狭窄(*)
法洛氏(Fallot)四联症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大
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
主动脉肺动脉隔笔直下降
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
动脉干分割不均等
动脉导管未闭(常见)
主动脉和肺动脉相通
熟悉
一、血岛的发生
胚15天,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增殖形成血岛。
四、大动脉和小动脉
结构特点:内皮下层较厚
中膜厚,以弹性膜为主
三层分界不清(内、外弹性膜与中膜延续)
小动脉(肌性动脉):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平滑肌
3-9层,外弹性膜不明显
微动脉: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中膜1-2层平滑肌
五、心脏的结构
内皮
心内膜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心脏壁心肌膜: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
第5对——退化
近侧端→左、右肺动脉近侧部
(内侧)
第6对右:退化
远侧端
(外侧)
左:动脉导管
(胎血左肺动脉→主动脉弓的通道)
出生后未闭锁→动脉导管未闭
三、静脉
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三层分界不清
结构特点中膜平滑肌少,排列稀疏
外膜比中膜厚,含纵行平滑肌束
静脉瓣(valve of vein)
心外膜:心包膜脏层结缔组织:含脂肪细胞
间皮
由心内膜向腔内折叠而成
心瓣膜包括房室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两面为内皮,中心为结缔组织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房室束分支
老师说的重点:
1.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最常见):第二孔过大
第二隔发育不全
心内膜垫缺损
2.室间隔缺损
膜性室间隔缺损左动脉球嵴任何
胚7周末
心内膜垫结缔组织赠生膜性室间隔
左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三者融合(未融合→室间隔缺损)
右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使室间孔关闭
二、毛细血管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内皮细胞:含吞饮小泡
连续毛细血管细胞间隙:有细胞连接
完整的基膜
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胸腺、淋巴结、肺、脑、脊髓
内皮细胞:有孔,可有隔膜
有孔毛细血管细胞间隙:有细胞连接
(2)射血期
1)快速射血期
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推开;
血液射入动脉内,心室容积迅速缩小,室内压升高至最高值;
2)减慢射血期
心室肌收缩力减弱,射血速度减慢;
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时血液还能继续射入主动脉;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肌舒张,半月瓣关闭,心室又成为封闭的腔
室内压迅速下降而容积不变
二、六对弓动脉的演变
第1对
发生最早,退化
第2对
以颈外动脉起始点为界
近侧端→颈总
第3对发出分支→颈外动脉
左右远侧端————————→颈内
对称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头侧
第4对
左侧左第4对弓动脉
动脉囊左半→主动脉弓
相连的尾侧背主动脉
(动脉囊右半→无名动脉)
(左第7节间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右侧右第4对弓动脉
右第7节间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四、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组成
起搏细胞: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特殊心肌纤维移行细胞:传导冲动
束细胞(蒲肯野纤维)
第二章心脏与血管的功能及其调节
掌握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肌收缩的特点:
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
“全或无”式收缩
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
心动周期的次序:
各期所占时间:(以75次为例)
心动周期:0.8秒;
心房收缩期0.1秒,舒张期0.7秒;
心室收缩期0.3秒,舒张期0.5秒。
心率↑→心动周期↓→舒张期↓>收缩期↓
二、心室的射血和充溢过程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房室瓣和半月瓣关闭,使心室成为密闭腔
心室肌强烈收缩使室内压急剧升高
收缩过程中容积不变
第一孔:第一隔与心内膜垫间的孔(后消失)
第二房间孔出现
第一房间孔消失
第二孔:第一隔上部发生多小孔→大孔(不消失)
第二房间隔发生
卵圆孔出现
第二隔(厚,硬)
第一隔右侧,盖住第二孔
心房头端产生新月形不完全隔膜
头侧→尾侧,腹侧→背侧
卵圆孔:第二隔与心内膜垫间的孔
卵圆孔瓣:第一隔覆盖卵圆孔处,薄
3、静脉窦的演变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发生
掌握
一、心脏内部分隔
1、房室管的分割:
房室管内壁心内膜增厚
背侧腹侧
背心内膜垫腹心内膜垫
融合
心内膜垫
左房室管
房室管
右房室管
左:二尖瓣
左、右房室口处
心内膜皱褶隆起
右:三尖瓣
2、心房的分割
第一房间隔发生
第一房间孔出现
心房背侧正中的膜性隔膜
第一隔背侧→腹侧,头侧→尾侧
(软)原始心房→左、右心房
心肌初长度↑→粗细肌丝重叠↑→横桥联结数目↑→心室肌收缩强度↑→搏出量↑
心肌的初长度和收缩功能的特殊性
心室有较大的初长度贮备;
心肌细胞的伸展性小;
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
对搏出量进行精细的调节;
静脉回流量、动脉血压、左右心室搏出量的微小变化,都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达到新的平衡。
4、动脉干和心球的分割
局部内膜增厚
位置相对螺旋状纵嵴
动脉球嵴
向心室延伸
靠拢融合螺旋状隔膜
动脉干和心球
主动脉肺动脉隔
升主动脉肺动脉干
左侧右侧
↓↓
背侧腹侧
↓↓
右边腹侧左边背侧
5、心室的分割
胚4周末:
肌性室间隔——心室尖部底壁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的半月形肌性纵隔
室间孔——肌性室间隔游离缘的凹陷与心内膜垫间所留的孔
右角(增大)
总主静脉+前主静脉近侧段上腔静脉
卵黄静脉→下腔静脉终末部
扩大处右心房,
右心房扩大原始右心房右心耳
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
左角(缩小)
总主静脉→左房斜静脉
左角近端→冠状窦
左角扩大部分→左心房
原始左心房→左心耳
左肺血→左肺静脉(2支)左心房扩大
左心房→4支肺静脉均
右肺血→右肺静脉(2支)开口于左心房
(2)快速充盈期
(3)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的后1/3;
泵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动周期回心血量的10~30%
三、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末期容量约60%
心指数=(每分)心输出量/体表面积10岁最大4L/(min·m²),80岁2L/(min·m²),一般3.0~3.5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
完整的基膜
分布:肾血管球、胃肠粘膜、一些内分泌腺
腔大、壁薄、不规则
血窦内皮细胞:有孔,细胞间隙大
基膜:连续,或不完整,或缺如
分布:肝、脾、红骨髓、一些内分泌腺
三、中动脉
内皮
内膜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
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
中动脉(肌性动脉)中膜厚,10-40层平滑肌纤维
外膜外弹性膜:弹性纤维
疏松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