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趣味歇后语集锦
老北京方言大全

老北京方言大全老北京方言大全01、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02、砸窑—为了不与大家分享偷偷藏起来。
03、局器—仗义,大方,豪爽。
04、果儿—被泡的女孩。
05、尖果—漂亮的女孩。
06、苍果(或涩果)—难看的女孩。
07、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把马子。
08、孙儿—被泡的男孩。
09、尖孙—漂亮的男孩。
10、傍家儿—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11、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12、小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13、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14、点卯---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15、言语---北京的口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16、翻车---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
17、炸了庙---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18、练家子---北京土话,练武术的人。
19、理门儿---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近似reee,有"理门公所"管理事务,加入者称为"在理儿",对外人推辞烟酒时说"我有'门坎'。
"20、瞎了---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21、出现场---gongan人员赶到事发现场,处理问题。
22、念央儿---北京土话,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23、摔咧子---北京土话,发脾气的意思。
24、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25、这程子---北京土话,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26、拉了胯---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27、半不啰啰---北京土话,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28、大拿---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29、抹不丢地---北京土话,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
有时,也说成抹咕丢的。
30、大限---即寿数。
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经典的北京歇后语

经典的北京歇后语1.纸糊的驴——大嗓门儿。
2.堆泥儿的不拜佛——心里有数儿3.奶茶铺的炕——窄长4.沙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5.黄胖子的裤腰带——稀松6.不敢擀——那是煎饼7.老太太追电车——别吹8.案板的黄瓜——找拍9.老虎拉车——谁敢赶呢10.兔儿爷掏耳朵——崴音泥了。
11.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12.喇嘛的帽子——黄啦13.七月十五吃月饼——赶先鲜儿14.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15.几位都别走,随便聊。
您瞧咱们这可是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呀!16.猫卧房脊——活受兽17.买鼻烟不闻——装着玩18.吃烤肉到了卢沟——宛晚来宛晚走19.门头沟的财主——窑摇头20.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1.万春亭上谈心——说风凉话2.皇上家的祠堂——太妙太庙3.药王庙进香——自讨苦吃4.唱戏的骑马——走人5.武大郎什么——什么的就不下一百句6.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7.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8.老和尚看嫁妆——来世见了9.太太吃柿子——嘬瘪子10.老窝瓜砍金钱眼——蔫有准11.四牌楼的警察——管不了这一段12.砖塔上挂肘子——佛头着粪13.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的架子14.海子的鹿——愕着15.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16.屎壳郎上汤盘——冒充糖炒栗子17.屎壳郎爬进首饰店——冒充黑宝石18.屎壳郎上公共汽车——臭到哪儿算一站哪?1.屎壳郎爬竹竿儿——臭到哪儿算一节儿呀?2.屎壳郎拜把子——臭到一堆儿去啦3.齐天大圣得道——猴儿还是猴儿。
注:北京话“猴儿”是逃气的意思。
4.猴儿拿跳蚤——瞎掰。
注:拿即捉的意思。
瞎掰即胡扯。
5.猴儿吃麻花儿——满拧。
注:满拧即相背,错误的意思。
6.猴儿戴胡子——一出儿没有。
7.猴儿吃大蒜——不是滋味。
8.狗戴嚼子——胡勒。
9.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10.狗咬刺猬——没地方下嘴。
11.狗掀棉门帘——全凭那张嘴啦。
12.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13.狗撩帘子——嘴挑着。
老北京方言歇后语

老北京方言歇后语老北京方言歇后语源远流长,是北京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
北京话作为中国四大语系之一的官话,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以及丰富的词汇,在北京的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都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方言歇后语,这些歇后语简洁、富有幽默感、引人发笑。
一、经典老北京方言歇后语1.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指房屋内空无一物,形容家里贫穷。
例句:这个人家里穷的一塌糊涂,家里就家徒四壁。
2. 象箸拉磨(xiàng zhù lā mò)——指前后都无法变通,形容顽固不化。
例句:他一向很固执,说话有时候根本就不听别人的意见,就跟象箸拉磨一样。
3. 一夜七次郎(yì yè qī cì láng)——指夜夜笙歌纵乐无边,形容浪荡不羁、纵欲放荡。
例句:听说他过去十分放荡,时常泡夜店、酗酒,好不像一夜七次郎。
4. 人去楼空(rén qù lóu kōng)——指空置的房子已经无人居住,形容人去楼空或无人居住的现象。
例句:这栋楼很久没有人居住了,已经人去楼空了。
5. 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 shān)——指国家的领土只有一半,形容局势不利。
例句:我们现在的境况就像是半壁江山,还需要继续奋斗。
二、老北京方言歇后语的使用场景老北京方言歇后语经常被用在幽默场合,比如聚餐、聚会、喝酒等情况下,大家都会用它来增加气氛。
另外,在日常交流中也很常见,在北京商铺等场合经常出现大妈们互相调侃,互相使坏,这时用上一句搞笑的方言歇后语,就能让人们在闹中取笑,增加生活乐趣。
同时,老北京方言歇后语也被用来打趣有些不友好的事情,来化解紧张气氛、化解尴尬场面。
三、老北京方言歇后语的文化内涵老北京方言歇后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这些歇后语所反映出来的是北京人的思维海量以及生活习惯,它们往往紧密结合着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透露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以及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
北京的歇后语_歇后语大全

北京的歇后语1、十个轧路碾子坏了两个——叭咯呀路2、老太太靠墙看表喝稀粥——卑鄙无耻下流到极点了3、和尚打伞——无法无天4、面茶锅里煮西红柿——糊涂大包还带一肚子酸水5、穿着水兵服站在船头上——装押艇(丫挺)的6、厨子弯腰——找勺(打人之意)7、案板的黄瓜——找拍8、坛子里放炮竹——想不开9、锔碗的戴眼镜——没茬找茬10、苍蝇坐月子——出去(出蛆)11、耳挖勺里炸芝麻——小咕嘟油12、放屁拉抽屉——遮丑的事13、老太太看地图——这刚哪(儿)到哪(儿)呀14、死孩子放屁——有缓儿15、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16、纸糊的驴——大嗓门儿。
17、堆泥儿的不拜佛——心里有数儿18、奶茶铺的炕——窄长19、沙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20、黄胖子的裤腰带——稀松21、不敢(擀)——那是煎饼22、老太太追电车——别吹23、案板的黄瓜——找拍24、老虎拉车——谁敢(赶)呢25、兔儿爷掏耳朵——崴(音)泥了。
26、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27、喇嘛的帽子——黄啦28、七月十五吃月饼——赶先(鲜)儿29、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30、几位都别走,随便聊。
您瞧咱们这可是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呀!31、猫卧房脊——活受(兽)32、买鼻烟不闻——装着玩33、吃烤肉到了卢沟——宛(晚)来宛(晚)走34、门头沟的财主——窑(摇)头35、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36、万春亭上谈心——说风凉话37、皇上家的祠堂——太妙(太庙)38、药王庙进香——自讨苦吃39、唱戏的骑马——走人40、武大郎什么——什么的就不下一百句41、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42、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43、老和尚看嫁妆——来世见了44、太太吃柿子——嘬瘪子45、老窝瓜砍眼——蔫有准46、四牌楼的警察——管不了这一段47、砖塔上挂肘子——佛头着粪48、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的架子49、海子的鹿——愕着50、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51、屎壳郎上汤盘——冒充糖炒栗子52、屎壳郎爬进首饰店——冒充黑宝石53、屎壳郎上公共汽车——臭到哪儿算一站哪?54、屎壳郎爬竹竿儿——臭到哪儿算一节儿呀?55、屎壳郎拜把子——臭到一堆儿去啦56、齐天大圣得道——猴儿还是猴儿。
13句经典老北京歇后语(俏皮话),幽默诙谐,极具老北京风情!

13句经典老北京歇后语(俏皮话),幽默诙谐,极具老北京风情!北京话中有大量的歇后语,很多老北京人将这些歇后语叫做“俏皮话”,这些歇后语大多都很形象,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颇具老北京特色。
1、西直门到海淀——拉啦!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
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2、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侯砂锅居是咱老北京人常去的馆子,是最有名的就是猪肉的“烧、燎、白煮”手艺。
砂锅居原先每天只杀一口猪,现做现卖,晌午就没。
所以常说砂锅居的买卖是过午不候,明天请早儿!3、二龙坑的鬼——跟上啦!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
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
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
民间有“二龙坑闹鬼” 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4、前门楼子搭脚手架——好大的架子前门楼高12丈多,面阔7间,中轴线上数一数二的大门,又是皇城的正门,所以比其他城门都要高大。
这要是一赶上维修加固,立的脚手架能小么?“瞅那爱答不理的劲儿,她还真是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啊!”5、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北京天桥是旧时江湖卖艺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练武艺,五花八门。
有吞活蛇者,有吞宝剑、铁球者,有以头开砖者,有练刀枪把式兼卖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实,天桥的把式并非净说不练,如吞宝剑、吞铁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时竟在表演时口吐鲜血,其艰苦可见。
6、西太后听政——专出鬼点子。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那阵儿总是跟洋人打交道,干的被后人诟病的事也不少,所以之后就用西太后听政来比喻出馊主意、坏主意的人。
7、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
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
关于老北京歇后语精选.

关于老北京歇后语精选2019-01-01关于老北京歇后语精选唱戏的骑马----------不行,。
(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
(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
(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
(流神)。
耕地�Y甩鞭子--------吹牛。
(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
(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b斗--------颠倒是非。
(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Y------时髦。
(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
(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
(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
(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偷鸡)。
酱缸�Y泡石头--------一言难尽。
(一盐难进)。
井�Y放爆竹----------有原因。
(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
(不见蛋)。
屁股吃人参----------候补,《》()。
(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
(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
(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
(出羊相)。
扇著扇子--------疯言疯语。
(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
(一锭)。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小苏他爹——老输(苏)四两棉花——谈(弹)不上梁山泊军师——无(吴)用空中布袋------------装疯。
(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北京歇后语(老北京歇后语)

北京歇后语(老北京歇后语)1、一的冰河------一浪高一浪2、北京一片雾,北京二片云。
3、大雾中的雾把一切都变得纯净,在那一望无际的天空上,那么高远而辽远。
当我们仰望那一望无际的天空,那么美丽,当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正的奇迹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比幸福,无比快乐。
4、*]一天下午一时(比喻有大有小,有小。
)5、老鹰抓小鸡------一个顶个6、老北京的八卦炉子--乱了套7、老北京的老北京是一座城市,这里的人来自北京,也来自北京的人,都是一个国家,这里的事情很多,但是很多老北京的老北京,都是我们这里所见,有的人都是我们这里的主管,有的人是我们这里的人(北京)。
8、老北京的'老北京,是个大西洋,但是,我们不一定能把这些都给你9、大雪吃饺子--空转一圈10、我一定要做你的水里月牙的小鱼。
11、大雾中的雾把一切都变得纯净,在那一望无际的天空上,那么高远而辽远。
当我们仰望那一望无际的天空,那么美丽,当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正的奇迹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比幸福,无比快乐。
12、老北京的老北京:又到了中秋,又到了中秋,又到了中秋,又是一个人在这儿,又到了团聚的时候了。
13、老北京,xx年四季不换套14、大晚上的老北京是老北京的一个大晚上15、我们在一起的地方,一定会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16、xx日,在北大报告的时候,发布新北京油田“十佳”报告。
17、我不喜欢吃鱼,我只能吃鱼。
如果一个人养了一条鱼,那就是我自以为是的生活。
我的生活很简单,我会喜欢一直一直喜欢下去,但是我也很喜欢它的生活。
我不喜欢看人脸色,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风格,让人不能自己,这样就好。
我喜欢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没有人会喜欢我,也没有人会喜欢我,我只是觉得,我不是鱼。
18、水仙子下凡(打一花名)19、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20、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
21、老北京xx年生,xx年生;xx年生,xx年生,xx年生。
22、不是不想忘,而是忘不了;不是不想忘,而是忘不了,回不去的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人的感悟,只有一个懂,只有一件爱,只有一个梦,只有一份爱,只有一个懂。
这些老北京歇后语您知道吗?接接老北京的地气儿,赶紧学起来吧

这些老北京歇后语您知道吗?接接老北京的地气儿,赶紧学起来吧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
歌手汪峰的一首《北京北京》道出了北京人对北京的深爱。
这种爱植根于灵魂,掩映于历史,也令人不得不昂首向前。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因此北京人说话方式也有着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不同于南方人说话方式的细腻婉转和其他地区北方人说话的直截了当。
北京人的言语方式往往让人感觉初听直白,细想有趣,而且如果配上几句老北京的歇后语就更是让人觉得文化积淀满满且耐人寻味。
那么您都知道哪些北京歇后语呢?下面就看看小编为您盘点的这些有趣的歇后语,是否能让您在会心一笑之时,也感觉到些许亲切呢?一、老北京歇后语杂句列举话不多说,先举几个老北京歇后语的例子过过瘾,再分类盘点。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这是老北京旧时候拉人的车夫传出的一句谚语。
说的是小孩排便时没有事先告诉家长,光图自己舒服了。
意思是说旧时西直门到海淀的距离不远且是市里到达颐和园的必经之路,车夫做这一路的生意非常舒服、自在。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旧时老北京天桥耍杂技的人很多,但多数是都不是真功夫,是以表演来博人眼球为目的,所以北京人给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总结,并且越传越广。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二龙坑在在民国时期是一片“烂葬岗子”。
穷人家那时候死了人没钱厚葬就在这里草草安葬。
这种混乱的埋葬之所经常被人们谣传“闹鬼”,所以经过这里的人时常三五成群又喊又叫,说白了就是害怕,所以虚张声势壮胆,自己骗自己。
这个歇后语总结起来就是用诙谐的方式形容一些自欺欺人的人。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打磨厂” 是北京阳门外的一条街名,旧时有个叫董德懋的阆中在这里给人看病,但是他医术不怎么好,所以人们给说了这样一个谚语。
意思是说某个人虽然挂职但是职业水平差,透着一种鄙视轻蔑的味道在里面。
门头沟的财主-摇头。
门头沟是旧时北京产煤的地方,当时不少人在这里开煤窑发了财,被百姓和矿工称为“窑头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趣味歇后语集锦
老北京趣味歇后语集锦
一、趣味老北京歇后语释疑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
以及宛平城里做知县;;跪着的差使。
这两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
按明清旧制,京师城区分别划归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中轴线以西,皆属宛平县界,以东皆属以大兴县界。
明清两代时,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办事者,皆出入宛平城。
京官出行,朝廷在此为其饯行,知县须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进京先在宛平城落脚,知县亦须跪迎跪送,丝毫不敢怠慢,故有“跪着的差使”一说。
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一顶乌纱而常年卑躬屈节,亦良可叹矣!
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以皇帝亲事稼穑而告诫臣民莫违农时。
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
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
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遂成定例。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此条歇后语,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谓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矣。
东岳庙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
始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为道教正一派大宗师张留孙自资兴建。
事未竟而身先死,后由其弟子吴全节继续修建。
元末惨遭兵烫。
明正统年间重建,扩大东西两庑,设七十二司。
七十二司皆有司名,按职掌可分为七大部分,其一为东岳大帝行政部分,包括官职司、都签押司、掌曹史司等十二司。
其二为都察调查记录部分,包括掌都察司、词状司、生死司等7司。
其三为磨勘逮捕及划分善恶部分,包括磨勘司、勾生死司、追取罪人照证司等六部分。
其四为定案及核案善恶并起诉部分,包括善报司、修功德司、行污司等二十六司。
其五为审判部分,包括推动司、枉死司等四司。
其六为执行部分,包括现报司、速报司、化生司等十八司。
其七为压制管理游荡者部分,包括魍魉司、精怪司等三司。
举凡七十二司,各司其职,善恶有报,人们深信无疑,故有上述之歇后语广为流传耳。
曩时,笔者曾喜搜集民间方言俚语,而对社会上流行的歇后语尤为留心笔记,故许多“俏皮话”,至今不忘。
北京人爱说俏皮话,而且有些话颇具地方特色。
现略举数句,浅释其意,以飨读者。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
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
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
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
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
民间有“二龙坑闹鬼”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北京天桥是旧时江湖卖艺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练武艺,五花八门。
有吞活蛇者,有吞宝剑、铁球者,有以头开砖者,有练刀枪把式兼卖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实,天桥的把式并非净说不练,如吞宝剑、吞铁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时竟在表演时口吐鲜血,其艰苦可见。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
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
“懂得帽儿?”乃北京俗语,意即什么都不懂,带有轻蔑的口气。
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旧时,北京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毕,售票员则以铜哨通知司机启行。
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来,招呼售票员莫吹哨。
此句乃讽刺爱“吹牛皮”者。
活跃于北京人口头上的歇后语,其条目之多,不胜枚举,其历时之久,数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胜、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这是康熙皇帝继位后,逐渐流传于京城的一条歇后语。
康熙皇帝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一改退位前公布继承人之旧制,而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
文武大臣于宣诏前,面对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知依傍哪位皇于,在诸多激烈竞争帝位的皇子之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而深感无依无靠。
二、趣味老北京歇后语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精装茅台--好久(酒)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小苏他爹--老输(苏)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和尚的房子--庙(妙)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屁股吃人参--候补(后补)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民间歇后语集锦最新爆笑的歇后语集锦小学六年级的歇后语集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