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总糖测定的综述
总糖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3. 学习如何绘制标准曲线并应用于样品中总糖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总糖是指样品中所有糖类的总量,包括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
DNS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DNS)发生反应,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颜色深浅成正比关系。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测定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从而推算出总糖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样品: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等。
2. 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DNS)、氢氧化钠(NaOH)、苯酚、亚硫酸钠、酒石酸钾钠、葡萄糖、蒸馏水等。
3. 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数显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移液器、枪头、容量瓶、试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 按照DNS比色法的步骤,分别对每份溶液进行测定,记录光密度值。
- 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按照DNS比色法的步骤进行测定。
- 记录光密度值,并在标准曲线上找到对应的葡萄糖浓度。
3. 总糖的测定:- 根据还原糖的测定结果,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 结合样品中非还原糖的含量,推算出总糖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标准曲线。
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通过测定样品的光密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找到对应的葡萄糖浓度,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3. 总糖的测定:- 根据还原糖的测定结果和非还原糖的含量,推算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食品检验工之食品饮料中总糖的 测定(还原糖法)

饮料中总糖的测定测定总糖通常以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将食品中的非还原性双糖,经酸水解成还原性单糖,再按还原糖的测定法测定,测出以转化糖的总糖量。
若需要单纯测定食品中的蔗糖量,可分别测定样品水解前的还原糖量及水接后的还原糖量,两者的差再乘以校正系数0.95就是蔗糖量,即1g转化糖量相当于0.95g蔗糖量。
1.原理样品除去蛋白质后,加入稀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糖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以直接滴定法或高锰酸钾法测定。
还原糖测定原理是根据还原糖可以还原碱性酒石酸铜,生成氧化亚铜这一特性来决定的。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有甲乙液混合而成。
试剂甲为硫酸铜溶液,试剂乙为氢氧化钠与酒石酸钾钠的混合液。
甲乙两中溶液的混合液与还原糖作用,在加热滴定时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滴定终点可以借助次甲基兰做指示剂。
次甲基兰在碱性溶液中(加热至沸腾)可被还原成无色。
2.仪器!)恒温水浴箱2)其他仪器同还原糖的测定3试剂1)6mol/L盐酸溶液2)甲基红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溶于100Ml60%(体积分数)乙醇中。
3)200g/L氢氧化钠溶液4)1mg/ml葡萄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1.0000 g经过99℃士l℃干燥至恒量的纯葡萄糖,加水溶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5 mL盐酸 (防止微生物生长),用水稀释到1000 mL。
5)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毫升6)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7)乙酸锌溶液:称取乙酸锌结晶21.9g,加3毫升冰醋酸,加水溶解至100毫升8)106g/L亚铁氰化钾溶液4测定方法(1)样品处理(对于无蛋白质的饮料此处理步骤可以省略)吸取果汁饮料样品10毫升于250毫升容量瓶中,加少量水摇匀,摇匀后加入5毫升乙酸锌溶液,混匀后放置2min,再加入5毫升亚铁氰化钾溶液,震摇,加水定容并摇匀后静置30min,用干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过滤液备用.(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 mL于锥形瓶中,加水l0 mL和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 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 (严格控制),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滴加样品溶液,滴定时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标准方法。
通常,总糖检测包括简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多糖(如淀粉)等所有糖类的测定。
下面是一般的总糖检测标准流程:
1. 样品预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研磨、均质处理,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2. 糖提取:将样品与适量的溶剂(如水或乙醇)混合,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糖的提取。
3. 过滤:将提取液经过滤,去除固体颗粒和杂质,得到清澈的提取液。
4. 糖含量测定: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如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法等,确定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5. 结果计算: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样品中总糖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或克/100克(g/100g)为单位。
总糖检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国家、组织或实验室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总糖检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标准方法,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指南。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食品中的总糖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为人们合
理膳食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总糖是指在食品中以单糖、双糖和多糖形式存在的糖类物质的总和。
本实验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即将食品样品与酚和硫酸混合后,在高温
条件下发生酚酸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比色计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
总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食品样品,将其加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酚溶液和硫酸,混合均匀;
3. 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保持一定时间;
4. 冷却后,用比色计测定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总糖含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定,我们得出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X%,这为我们
进一步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人们
合理膳食提供了数据支持。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饮食中要适量摄入糖类,保持
身体健康。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酚硫酸法测定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我们提供了重
要的营养成分数据。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引起大家对于饮食营养的重视,合理搭配膳食,保持健康生活。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在食品中测定总糖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糖是食品中常见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食品中准确测定总糖含量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摄入的糖量,从而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糖含量。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中的糖分离,并利用色谱柱进行分析。
HPLC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2. 光学旋光法:这是一种基于糖类物质旋光性质的测定方法。
糖类物质对光的旋光性质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测量旋光角度可以推测出糖类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单糖的测定。
3. 酶法:酶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方法,它基于特定酶与糖类物质发生反应的原理。
常用的酶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酶解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通过测定检测的光密度,从而确定食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酶解法则通过将糖类物质与特定酶进行反应,产生可检测的产物来测定总糖含量。
4. 色层分析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半定量测定糖类物质含量的方法。
色层分析法通过将食品样品与试剂反应,然后在色层板上通过比较颜色的强度和形状来推测出糖类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精确度相对较低。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糖类物质的含量。
在具体进行测定时,一般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分析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此外,在测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例如样品的制备、仪器的校准和样品的存储等。
通过合理选择测定方法和注意测定过程中的细节,可以准确地测定出食品中的总糖含量。
食品检验中总糖量测定

总糖量测定1.检验项目糕点中总糖量的测定2.检验目的: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或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亦大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之一,食品中的糖除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双糖外,所采用的糖一般都是优质蔗糖,属非还原糖,在生产过程中蔗糖被水解后部分生成还原糖。
因此,在食品的生产,常规分析及成品质量中,通常都有“总糖”这一指标,即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
还原糖与蔗糖分总量俗称总糖量,蔗糖经水解生成等量葡萄糖的混合物,俗称转化糖。
3.检验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酸水解转化为还原糖。
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还原糖将二甲酮还原为氧化亚铜。
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当达到终点时,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把蓝色的氧化型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次甲基蓝,根据样品液的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
4.检验依据乳及乳制品P252-255 GB/5009.8-20035.检验条件室温下进行。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并定容至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NaOH,溶于水,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3.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入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亚铁氰化钾(10.6%):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盐酸(1:1)。
6.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7.NaOH(200g/L)。
8.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
9.盐酸。
10.经98℃-100℃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1ml相当于1mg葡萄糖。
11.仪器:锥型瓶150ml 3只容量瓶250ml 1只容量瓶100ml 1只胖度吸管5ml 2支刻度吸管5ml 4支电炉500w 1台水浴锅1台6.操作步骤1.样品的处理:称取2.5-5.0g以粉粹的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摇匀后慢慢加入5ml 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10.6%),加水至刻度,混匀,静止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滤液备用。
总糖测定的原理

总糖测定的原理总糖测定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总糖含量。
总糖包括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糖类物质。
总糖含量是评价食品甜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总糖测定的原理。
总糖测定的原理主要基于糖类被酶水解产生的还原糖与酒石酸和费林试剂的化学反应。
总糖测定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
直接法是将食品样品与酒精和硫酸进行混合,加热水浴至溶解,再通过减压蒸发的方式将酒精蒸发掉,得到含有糖的残渣。
然后将残渣溶于少量水中,加入酒石酸和费林试剂,进行显色反应。
费林试剂中的铬酸钠和硫酸能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其吸光度与还原糖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就可以计算出总糖含量。
间接法是首先将食品样品进行酶解,将多糖水解为单糖,然后使用一定酶去除共存物质,如蛋白质和多肽。
接着进行酚-硫酸比色法。
在酚-硫酸条件下,糖类物质可以与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吸收最大波长为490nm的吸收峰。
根据比色原理,通过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总糖的含量。
总糖测定方法在不同食品中应用广泛,如果汁、果酱、蜂蜜等食品中的总糖含量可以通过该方法测定。
总糖测定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是食品分析领域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总糖测定的原理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个方面。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光学和电化学等手段测定糖的含量,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糖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总糖测定的物理方法包括光度法、滴定法和色谱法等。
光度法是利用糖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颜色的特性,通过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来确定糖的浓度。
滴定法是借助于溶液的化学反应进行滴定的方法,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滴定剂到反应糖液中来确定糖的浓度。
色谱法则是利用柱技术和分离物质在固相载体上的吸附分离原理,通过糖分子的色谱波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糖的浓度。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酶促反应法、还原法和氧化法等。
酶促反应法是通过一定的酶对待测样品进行催化反应,使其转化为产物,从而间接地测定糖的浓度。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总糖测定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总糖含量。
在进行总糖测定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的制备:首先要选择代表性好的样品,将样品进行充分搅拌均匀,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一些含有固体成分的样品,需要进行筛网处理,将固体颗粒去除。
2.样品的提取:总糖测定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是热水提取法。
将样品与适量的热水混合,加热搅拌,使样品中的糖溶解到水中。
注意控制提取温度和时间,避免糖的降解或物质的损失。
3.糖的稳定性:在进行总糖测定前,需要考虑糖的稳定性。
某些糖类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或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应保持提取液的中性,或适当调整p H 值,以保证糖的稳定性。
4.干扰物的去除:食品中可能含有一些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可能会对总糖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在提取后,可以通过蛋白质沉淀、脂肪溶解等方法去除这些干扰物质,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总糖测定中常用的试剂是硫酸和蒽酮。
硫酸用于加热水解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蒽酮用于与葡萄糖等糖类发生酮反应。
在使用试剂前,要保证试剂的纯度和质量,并对试剂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
6.光度计的校准:总糖测定中通常使用紫外可见光度计进行测定,要先进行光度计的校准。
在进行校准时,应选择合适的波长,并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7.反应时间的控制:在进行总糖测定时,应控制反应时间。
过短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糖的分解不完全,影响测定结果;而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降解反应的发生,同样会影响测定结果。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样品和试剂的特性,确定适当的反应时间。
8.结果的计算:在得到光度计测定结果后,需要进行计算得到总糖含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使用标准曲线法,通过测定一系列糖的标准溶液,建立一个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糖的含量。
总糖测定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食品分析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总糖测定的方法与评价摘要:目的研究食品中总糖测定的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使用条件及展望发展。
对各种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处理等比较,针对不同的食品中总糖的定量分析要求快速决定检测最优检测方法。
展望主要的化学检测方法,对实际操作提供科学具体的理论分析方法。
关键词:糖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铁氰化钾法斐林试剂法1.糖的概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营养素中最主要的、最廉价的营养素。
糖也是食品工业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是大多数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包括糖、寡糖和多糖。
糖泛指单糖、双糖和糖醇。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阿拉伯糖和木糖。
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糖醇如木糖醇、甘露糖醇、山梨醇等。
寡糖是由3~9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的,包括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
多糖是由许多单糖浓缩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果胶、黄原胶等。
[1]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
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此外,糖还是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细胞的骨架。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
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对于食品中糖的测定方法有很多,主要物理法、化学法、酶法、色谱法、电泳法、生物传感器等,物理法包括相对密度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等。
可用于测定糖液的浓度、谷物中淀粉及粗纤维含量等。
化学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常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斐林氏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铁氰化钾法、蒽铜比色法等。
食品中还原糖、蔗糖、淀粉和果胶物质等的测定多采用化学分析发,但所测得的多糖类物质的总量,不能确定糖的组分及每种糖含量。
利用色谱法和电泳法可对各种糖分进行分离和定量。
酶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的特点,可测定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
生物传感器简单、快速,可在线检测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等,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检测方法。
[2]本次技能主要采取化学方法测定食用菌总糖含量的测定。
2.总糖的化学测定方法2.1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3]2.1.1实验原理: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浓硫酸作用而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糖醛后,与蒽酮(C14H10O)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
该物质在620 nm 处有最大吸收,在150 μg/ml 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 μg 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
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主要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容量瓶,刻度吸管等。
试剂:葡萄糖标准液:l00 μg/ml 、浓硫酸、蒽酮试剂:0.2 g 蒽酮溶于100 ml 浓 H 2SO 4中。
当日配制使用、2.1.2操作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2.100ml 容量瓶编号,沸水浴加热6分钟,取出冷却→用1cm 比色杯→610nm 测定吸光度→作出以吸光度为横坐标,糖液浓度为纵坐标的准曲线3.样品测定 称10g 样品→于100ml 热水加入500ml 容量瓶中-加硫酸锌5ml →沸水浴5分钟→取出再摇动下加亚铁氰化钾5ml ,→冷却→定容500ml →过滤 →吸滤液25ml →于250ml 容量瓶→定容250ml →取稀释液1ml ,于比色管中→加10ml 蒽铜试剂→摇匀→水浴加热6分钟→冷却→比色。
2.1.3结果处理:样品含糖量(%)= 610****测总V W DV C *100其中:C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的糖含量(μg ),V总——提取液总体积(ml ), V 测——测定时取用体积(ml ),D ——稀释倍数,W ——样品重量(g ),106——样品重量单位由g 换算成μg 的倍数、2.2总糖的测定——铁氰化钾法[4]2.2.1实验原理:样品中原有的和水解后产生的转化糖都具有还原性质,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铁氰化钾还原,根据铁氰化钾的浓度和检验滴定量可计算出含糖量。
其反应为下:C6H12O6+6K3[Fe(CN)6] + 6KOH →(CHOH)4·(COOH)2 + 6K4[Fe(CN)6]+ 4H2O 滴定终了时,稍过量的转化糖即将指示剂次甲基兰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
2.2.2主要的试剂:1%的次甲基兰指示剂、盐酸(水解作用)、10%和30%的NaOH 溶液、1%铁氰化钾(贮存特色瓶,临用前标定)2.2.3标定步骤:称蔗糖 1.0000g →定容500ml →取此液50ml →于100ml 容量瓶→加hcl5ml →摇匀→65-70℃水裕15分钟→取出冷却→用30%NaOH 中和→加水于刻度→倒入滴定管中→取10ml1%铁氰化钾于锥形瓶中→加10%NaOH2.5ml 加12.5ml 的水加玻璃珠颗粒→加热至沸→保持一分钟→加次甲基兰1滴→立即以糖液滴足至蓝色退去为止,记录用量。
正式滴定比较滴定时少0.5ml 糖液,煮沸1分钟,加指示剂一滴,再用糖液滴定至兰色褪去,计算铁氰化钾溶液的浓度。
A=95.0*1000*V W 其中:A :相当于10ml 铁氰化钾溶液的转化糖的量(克)V :滴定时消耗的糖液的体积W :称取纯蔗糖的量1000:稀释比0.95:换算等数2.2.4操作方法:稀释10g →用100ml 水作溶液→于250ml 容量瓶→加20%醋酸铅10ml →至沉淀完为止→加10ml10%NA2HPO4→至不在产生沉淀为止→加水至刻度→过滤-取滤液5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按铁氰化钾标定法进行转化,中和及滴定计算糖含量总糖(以转化糖计%)= 100V*W*1000*A 其中:A :相当于10ml 铁氰化钾溶液的转化糖的重量,W :样品的重量V :滴定时样液消耗的体积2.3总糖的测定——斐林试剂法[5] 2.3.1实验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已标定过的费林氏液,费林氏液被还原析出氧化亚铜后,过量的还原糖立即将次甲基蓝还原,使蓝色褪色。
根据样品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本实验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检测。
检出限0.1mg 。
2.3.2 主要试剂:费林甲液、费林乙液、乙酸锌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盐酸、葡萄糖标准溶液2.3.3.操作方法:样品处理:对于各类食品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固体样品主要是称取约0.5~2 g 固体样品(吸取2~10 ml 液体样品),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50 ml 水,摇匀。
边摇边慢慢加入5 ml 乙酸锌溶液及5 ml 亚铁氢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
静置30 min ,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2.3.3.2标定费林氏液溶液:吸取5.0 ml 费林氏甲液及5.0 ml 乙液,置于150 ml 锥形瓶中,加水10 ml ,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 ml 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 min 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兰色刚好褪去并出现淡黄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总体积,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 ml (甲、乙液各5 m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
2.3.3.3样品溶液预测:吸取5.0 ml 费林氏甲液及5.0 ml 乙液,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水10 ml ,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 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兰色褪去,出现亮黄色为终点。
2.3.3.4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 ml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 乙液,置于150 ml 锥形瓶中,加水10 ml ,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 内加热至沸,快速从滴定管中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 ml 的样品溶液,然后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终点。
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两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2.3.4.计算 X =100*1000****21V m V V C 式中: X--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葡萄糖计),%;C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1V - 滴定10 ml 费林氏溶液(甲、乙液各5 ml )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V --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ml ;V --样品定容体积,ml ;m--样品质量,g 。
3.糖的化学测定方法的评价的展望蒽酮比色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 μg 左右就能进行测定,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具有采样量少的特点。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测定所有的糖,不但可测定戊糖与已糖,且可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等,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糖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糖总量。
但在测定水溶性糖时,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
[6]铁氰化钾法的特点是滴定终点明、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的还原糖的测定,是粮食、油料等样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本方法是以铁氰化钾氧化还原糖,用硫代硫酸钠测定剩余的铁氰化钾量来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因此在处理样品时,不能用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作为澄清剂,以免呀铁氰化钾氧化引入三价铁离子。
氰化钾易分解、易氧化,宜置于棕色瓶中。
每次必须标定铁氰化钾的浓度。
菲林试剂法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终点明显,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因此方法广泛应用于测定食品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
此实验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是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一般煮沸时间短消耗糖多,反之,消耗糖液少;滴定速度过快,消耗糖量多,反之,消耗糖量少。
另外还原糖与碱性酒石酸铜试剂反应速度较慢应在2min内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在微沸状态下1min内滴定完毕。
试样液中还原糖的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根据预测试验结果,调节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在1mg/mL。
滴定终点蓝色褪去后,溶液呈现黄色,此后又重新变为蓝色,因为指示剂被糖还原后蓝色消失,当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后,被氧化重现蓝色。
以上是三种常见的化学测定方法,基于各种方法的特点,结合各类测定有机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条件和检测要求,选取最为适宜的实验操作方法,进而准确的指导食品分析各类成分的标准。
在面对科学实验的各类分析中,一定要把握研究方向,积极开拓精确合理的方法,开拓思维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