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课件-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2、病因
● 飲水型 -----長期飲用高氟水
● 煤煙型 -----燃高氟煤,室內空氣和糧食氟 污染
● 磚茶型 -----茶葉中含氟量過高
高氟煤烘烤糧食
磚茶
3、病區確定標準(GB17018—1997)
●當地出生成長的8~12周歲兒童氟斑牙患病 率大於30%
打深井尋找低氟水
第四節 地方性砷中毒
(endemic arseniasis)
1、定義 ---某些地區長期從飲用水、室內煤煙、食 物環境介質中攝入過量砷而引起的一種 地方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末梢神經炎 、皮膚色素沉著、掌蹠部皮膚角化、肢 端缺血壞疽、皮膚癌
2、病因
● 飲水型-----飲水砷含量大於0.05mg/L
碘缺乏病病區劃分標準
病區 8~10歲兒 童甲狀腺 腫大率%
(觸診法)
7~14歲兒 童甲狀腺 腫大率% (B超法)
地方性 克汀病
尿碘 (中位數) (ug/L)
輕
5~19.9
10~29.9
中 20~29.9 30~49.9
重
≥30
≥50
無 無或有 有
50~100 25~50 ≤25
注:三項指標不一致時,以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為准。
● 流行概況
世界性地方病,有110個國家流行此病 ,受 害人口達16億 , 占全世界總人口的28.9%
我國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病區 人口達4.25 億,占世界病區人口的40%,累計 查出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人3500多萬,克汀病病 人20多萬
從1979年起,採取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 制措施, 我國已基本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 目標, 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由1995年的20.4%下降 到2005年的5.0%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的碘) 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变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一)碘
碘(iodine,I)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空气、水、土 壤、岩石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的形式存 在。
海水含碘较高使海产品中碘含量也较高,可达到 100u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来源:食物、水和空气; ➢ 吸收途径:胃肠吸收; ➢ 分布:全身组织器官,其中甲状腺富集碘的能
力最强;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
我国碘供给量标准
第一次调整是1996年。由于对食盐中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值,导 致部分地区的盐碘含量有的高达100毫克/公斤。规定碘含量的 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公斤。
2020/6/18
20
(二)诊断标准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而有 结节; ➢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尿碘低于50ug/g肌酐,甲状腺吸131I率 呈“饥饿曲 线”、B超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容积超过相应年龄段的正
常值20可20/6作/18为参考指标。
2020/6/18
15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 、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或过量的碘,而造成 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生物地球化学 性疾病。
History
• 我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 (Ying) 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 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直至二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 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病并获得成功 。
第三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辅助条件
神经系统障碍
甲状腺功能障碍
诊断原则
必备条件加至少一项辅助条件再排除由碘缺乏以外
原因造成的疾病
2019/6/22
32
(四) 临床分型
地方性克汀病
: 神 经型:精神缺陷、聋哑、神经运动障碍,
没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
粘液型: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生长
迟滞、侏儒。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有的以神经
21
地方性甲状腺肿
临床分型
弥漫型:甲状腺均匀增大,质地较柔软,可摸 到结节,B超查不出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模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 常见于缺碘成人,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 几个结节 。
2019/6/22
23
地方性克汀病
原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 呆和聋哑的疾病。
4 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因子,该病的发生会减少或 消失。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种类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 克山病 大骨节病
1946年Lyth报道了贵州省威宁县的4例氟骨症
患者和134例儿童的氟斑牙,也认为是水氟高引起
的。
2019/6/22
41
图1、 7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百分比
四川 湖北重庆
重庆
9% 4% 3%
云南
云南
25%
陕西
湖南
陕西
贵州
贵州 46%
湖 南5 %
四川
8%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发生在缺碘地区,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进而引发甲状腺肿大。该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方法 包括补碘、食用碘盐等。
案例二:克山病
总结词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要特征的 地方性心肌病,与环境硒缺乏有关。
流行病学特征
地区性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发生在 特定的地理区域,与当地的水、 土壤、食物中的元素含量密切相 关。
人群特征
不同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的人 群对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程度不同, 因此对疾病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
预防和治疗
针对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包括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营养补 充剂、加强健康教育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目录
CONTENTS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导致某些地区的水、 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
手段
治疗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营养 补充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治疗效 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与建议
预防措施
预防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减少暴露于有害物质和改善生活习惯。这包括避免接触有毒化学 物质、减少摄入重金属和毒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活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环境卫生学 第7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饮水
室内燃煤
食物
一、砷的毒作用机制
(一) 抑制酶活性
❖ 三价砷+酶蛋白的双巯基或羧基→络合物或环状化合物 →酶活性受到抑制。(转氨酶、丙酮酸氧化酶、丙酮酸 脱氢酶、磷酸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脱氧核糖核酸聚 合酶)
❖ 五价砷抑制α-甘油磷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阻 断肝细胞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ATP的合成。
(三)诊断
必备条件
①出生、居住在碘缺 乏地区。 ②有不同程度的精神 发育迟滞,IQ≦54
辅助条件
①神经系统障碍 ②甲状腺功能障碍
有上述必备条件及任何一项或一项 以上的辅助条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 疾病后,即可诊断。
(四)临床分型
神经型
粘液性 水肿型
混合型
智力低下 神经功能 障碍
甲低、身 体、性发 育落后
(3) 肢体变形 关节功能障碍, 肢体弯曲变形 , 活动受限 ,瘫痪
(4) 其他 神经衰弱症候群。
2、体征
(1) 硬化型 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及骨周软 组织骨化所致的关节僵硬及运动障碍。
(2) 混合型 在骨质硬化即骨旁软组织骨化的 同时,因骨质疏松、软化而引起脊柱及四肢 变形。
3、X线表现
(1)骨结构改变:
2. 出生后至两岁 : 缺碘→甲状腺激素缺乏→影响身体和骨骼生长 → 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等。
(二)临床表现
小
呆
聋
瘫
哑
1. 智力低下 2. 聋哑 3. 生长发育落后
①身材矮②小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 ③克汀病④面性容发育落后 4. 神经系统症状 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5.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主要表现为 粘液水肿 6. 甲状腺肿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又称地方病。
常见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
影响因素: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二.碘缺乏病( IDD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其中主要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一般当水碘含量<10ug/L 或每日摄碘量<40ug 易发病,胚胎期、婴儿期缺碘可引起克汀病, 生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肿。
)1. ·碘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调节水和无机盐;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其他:消化道、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
·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青春期,女>男);时间趋势。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水碘含量、协同作用、经济状况、营养不良。
·☆划分标准:见下表2. ☆地方性甲状腺肿①定义:主要是机体缺碘引起的以甲状腺代偿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地方病。
②发病原因: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有机硫化物);其他③临表:甲状腺肿、压迫症状④诊断标准:a生活于碘缺乏区(水碘低于10μg/L,尿碘低于100μg/L);高碘地区(水碘高于300μg/L,尿碘高于800μg/L);或存在致甲状腺肿物质的地区;b甲状腺明显增大,当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并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疾病后,即可诊断;c在上述地区内, 采用PPs抽样方法, 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就可诊断。
⑤分型:·弥漫型 (甲状腺均匀增大,触诊摸不到结节)·结节型 (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混合型 (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⑥分度:·正常:没有任何可触知的或可见的甲状腺肿大(看不见,摸不着 )·Ⅰ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容易看到。
环境卫生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也称为地方病。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一、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一)碘在人体内的代谢人体由食物提供的碘几乎占所需碘的90%以上。
由消化道吸收的无机碘经过肝脏的门静脉进入体内循环,正常成人体内含碘量约为20~50mg,其中20%存在于甲状腺中。
血碘被甲状腺摄取,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合成甲状腺激素。
碘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少部分由粪便排出。
(二)碘的生理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
2.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刺激机体细胞产生ATP酶,使ATP分解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3.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适量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胆固醇利用、转化和排泄。
4.调节水和无机盐适量甲状腺激素使钙盐在骨组织中沉积,不足和过量时均可使钙盐沉积异常。
5.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缺乏时病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过量时则过度兴奋,易激动,心率快。
6.其他不足时消化功能减弱,并可影响造血功能而发生贫血,还可使性器官发育延迟、性功能减弱、男性可出现乳房发育等。
(三)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地区分布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
2.人群分布在流行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碘缺乏病流行越严重的地区发病年龄越早,女性早、高于男性。
3.时间趋势过去我国病区人口患病率约为11%,经大规模干预后降至2%左右。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
1.发病原因(1)缺碘:饮水、食物及土壤中,碘缺乏或不足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
(二)临床表现
1.神经型:精神缺陷、聋哑、神经运动障碍,没有甲状腺功 能低下的症状。
2.粘液水肿型: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生长迟滞和侏 儒。
3.混合型:兼而有之,或以神经型为主、或以粘液水肿型为 主。
克汀病面容:头大、额短,眼裂呈水平状、眼距宽,鼻梁下
确定条件:
1.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2. 疾病和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
同时期、地点和各类人群种均有同样的相关性; 3. 疾病和某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现代医学
理论加以解释。
• 破坏钙、磷代谢/对骨骼影响(Skeletal fluorosis )
F-+Ca2+CaF2
(二)毒作用机制
1.抑制酶的活性 As3+:双巯基、羧基 转氨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酯酶、细胞色素氧化 酶、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 As5+:磷酰基: α-甘油磷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2.诱发脂质过氧化 甲基化作用 激活肺泡巨噬细胞 抑制机体抗氧化酶活性 金属硫蛋白诱导能力下降
3.导致细胞凋亡 1)影响细胞凋亡控制基因的表达 2)端粒酶活性改变 3)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 4)阻断从mRNA到蛋白质水平的转录表达
(四)鉴别诊断
五、地方性砷中毒 endemic arseniasis
(一)定义:
是由于长期自饮用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中摄入 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上以末梢神 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 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 性疾病。
由于氟柠檬酸的合成,它与顺乌头酸酶结合而抑制 其活性,从而干扰、阻碍三羧酸循环。因此这种氟柠檬 酸的合成又称致死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5
10 ~ 29
154
35 ~ 56
—
—
—
29 ~ 97 17 ~ 40 17 ~ 40
—
308 ~ 1 300
— — —
10 000 3 866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µg/kg)
34 ~ 92 223 ~ 245 204 ~ 1 636 62 ~ 277
—
—
—
—
471 ~ 1 591
—
1 292 ~ 4 958
33
八、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
▪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度
1.正常: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2.Ⅰ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
腺容易看到。由超过本人拇指末节 大小到相当于1/3拳头大小,特点 是“看得见”。甲状腺不超过本人拇 指末节大小,但摸到结节时也算I度
34
3.Ⅱ度:由于甲状腺肿大,脖根明 显变粗,大于本人1/3个拳头到相 当于2/3个拳头,特点是“脖根粗”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
第一节 Section 1
概论
2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 一造成某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某种
(些)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 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种
(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一类 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第二节 Section 2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8
一、碘缺乏病
▪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由于 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 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 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6.膳食中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 硫葡萄糖苷等
32
七、碘缺乏病的发病机理
▪ 碘缺乏→→甲状腺素合成↓→→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增生→→肿大
▪ 地方性克汀病主要是由于胚胎期及 出生后两年内严重缺碘,导致甲状 腺素缺乏,引起机体多方面尤其是 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其中胚胎期 严重缺碘是关键。
▪ 发病概况:
全球碘缺乏病流行的国家110个 全球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约16亿,由 于缺碘造成不同程度智力落后的人口 约3亿,有5亿多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 10%。由于母亲 缺碘每年至少有3万个胎儿流产或死产 约有12万新生儿在出生时即有不同程 度的体能和智能损害。
22
我国碘缺乏病流行广泛,发病人 数多,病情严重。除上海市外,全国 各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4.Ⅲ度:颈部失去正常形状,甲状腺 大于本人2/3个拳头,特点是 “颈变形”。
5.Ⅳ度,甲状腺大于本人一个拳头, 多带有结节。
35
地方性甲状腺肿
36
▪ 临床表现
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缺碘, 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胎儿的生 长发育障碍。由于胚胎期大脑发育分化 不良,可引起耳聋、语言障碍、上运动 神经元障碍和智力障碍等,以及出生后 至两岁摄碘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 足,引起甲状腺激素缺乏,明显影响身 体和骨骼的生长,从而表现出体格矮小 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及其他甲状腺 功能低下等症状。 表现:呆、小、聋、哑、瘫
3.各种岩石都含有一定量的氟,平均为
550mg/kg。
44
▪ 煤的含氟量
煤含氟量随煤种类和地区而异, 如内蒙古赤峰市煤中氟含量为0.012%0.275%、贵州织金县煤中为0.16645%0.2755%、湖北省宜昌市烟煤含氟量 0.345%无烟煤0.0479%、石煤0.1655%。
45
▪ 分布
1.土壤 土壤来源的岩石和矿物总氟含量
20
四、碘的生理功能
▪ 被甲状腺摄取的碘,可在腺泡上皮 细胞内经氧化酶作用氧化成活性碘。 在碘化酶的催化下,将碘置换到酪 氨酸苯环的第三位碳原子形成单碘 酪氨酸(T1),或置换到第三、第 五位碳原子上,形成二碘酪氨酸 (T2),-----T3、T4。-T3的激素活 性比T4高3—8倍。
21
五、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
2.食物中的无机碘溶于水形成离子碘。 食物中的碘化物需首先被还原成离 子碘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15
3.当空腹时,进入胃肠道的碘,1-2h 可完全被吸收。胃内有食物时一般 在3h内也可吸收完毕。
4.胃肠道内的钙、氟、镁等能阻碍碘 的吸收,在机体缺碘时这种作用更 明显。当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时, 也会影响胃肠道对碘的吸收。
9
▪ 碘在自然界的分布
iodine, I 1.空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动植物
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的形式 存在。 2.空气含碘极微,水中碘的含量与碘 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在碘缺 乏病区多在10g/L以下。
10
3.陆产食品中的碘,受土壤水溶性碘 含量的影响,不同地区所产蔬菜和 粮食的碘含量不同,大约为10-100 g/kg。在碘缺乏地区碘含量较低, 一般在10g/kg以下。
37
地方性克汀病临床表现
38
地方性克汀病临床表现
39
地方性克汀病临床表现
40
九、碘缺乏病的预防
▪ 食盐加碘、碘化油 ▪ 注意碘的副作用
41
第 三 节 Section 3
地方性氟中毒
endemic fluorosis
42
一、地方性氟中毒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是由于某些地区环境中氟过多 导致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长期摄入 过量氟所引起的以骨相组织改变为 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又称
4.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可达到100 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 更高。
11
食物
谷类 豆类 蔬菜 水果 牛奶 鸡蛋 肉 淡水鱼 海水鱼 海带 贝类
鲜重
平均值
范围
干重
平均值
范围
47 30 29 18 47 93 50 30 832 2 000 798
22 ~ 72
65
23 ~ 36
234
12 ~ 201
16
▪ 循环
消化道吸收的无机碘经门静脉
(portal vein)进入血液循环,正常
人血浆中无机碘的浓度为0.8-6µg/L
▪ 分布
碘离子分布到全身组织器官,但 一般仅存在于细胞间液。
正常成人体内含碘量约为25-50mg
绝大部分以甲状腺球蛋白(globin)
的形式贮存于甲状腺内(约8-15mg)
17
有很大差异,陕西洛川地区马兰黄土 含氟490-520mg/kg;贵州省氟中毒病 区耕作层土壤全氟含量平均528mg/kg
土壤中只有可溶性氟才能进入水 中而被人饮用,或被植物吸收,经食 物进入人体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46
2.水 降水中的含氟量较低,世界各地测
定结果在0.052-0.390mg/L,平均 0.1mg/L。江河水中氟的含量一般较低, 我国南方与北方也有差异。南方河水氟 含量大多在0.2-0.4mg/L之间,少数< 0.1mg/L,也有高于0.5mg/L者。北方河 水氟一般高于南方。湖水的含氟量一般 比河水高,尤其是富氟盐渍土地区湖水 含量很高,如昭乌盟达黑诺湖水含氟达 3.3mg/L,洼地常年积水的氟含量可高 达10mg/L。
24
2.我国碘缺乏病主要分布于: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华北的燕山、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 ----西北秦岭、六盘山、祁连山 天山南北 ----西南的云贵高原、大小凉山、喜玛拉
亚山山脉 ----中南的伏牛山、大别山、武当山、
大巴山、桐柏山 ----华南的十万大山等地带。
25
3.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 地形倾斜、洪水冲刷严重、降雨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基本特征
▪ 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 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发生条件
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适宜浓度 ▪ 非病区健康人进入病区,可患病,
且属危险人群 ▪ 从地方病区迁出后,病情不会加重,
有的可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 某些易感动物也可患某种地方病 ▪ 消除该地区特异致病因子后,可使
该地区变为健康区。 7
2.以后随年龄增长,男性至成人后甲状腺 肿患病率逐渐下降;而女性由于月经、 怀孕、授乳等生理因素,其甲状腺肿的 患病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3.因此,发病率:女性>男性。但在重病 区男女患病率接近。
27
六、发病原因
▪ 自然地理因素
地表冲刷严重、流失的碘得不到 补充、土壤的特性(白垩土、沙土、 灰化土、泥炭土等)
量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碘元素含量 极少。
由于地理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其 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的患 病率也不同,一般山区>丘陵>平原
26
▪ 人群分布
1.地方性甲状腺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 般随年龄增加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发病 率增高。在儿童和青少年,女性的最高 患病率多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
5
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约有700多万 人,地方性克汀病25万多人,亚临床 克汀病1000万人,受威胁人口4.2亿。
地方性氟病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 氟骨症200万人,受威胁人口3.7亿。
全国有14个省市区有大骨节病发 生,病人约200万,受威胁人口约1亿。 克山病受威胁人口8290万人,患者近 年来已明显减少
10%--20%来自水,5%来自空气。 2.食品中碘含量海产品>动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 3.低蛋白、低热量的膳食可影响肠道
对碘的吸收,以及甲状腺对碘的吸 收转化;食物中钙可阻碍碘吸收; 4.维生素不足可影响甲状腺素合成中 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
31
5.碘缺乏病多发生于经济落后、营养 不良的偏远山区,尤其多见于这些 地区内生活贫困的家庭。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说,碘缺乏病是以碘缺 乏为主的多营养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