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化学发光法
环境中氮氧化物的分析和监测方法综述

环境中氮氧化物的分析和监测方法综述氮氧化物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类。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而定性分析方法则主要基于氮氧化物的特征反应。
化学法是氮氧化物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中,格里瓦德法是一种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来测定一氧化氮的含量。
显色反应可与吸收光谱法结合使用,通过分析吸收光强的变化来测定氮氧化物的浓度。
此外,氮氧化物也可以通过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使用色谱法进行测定。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氮氧化物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可以通过循环固定相法和比色法来测定氮氧化物的浓度。
化学发光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通过氮氧化物与荧光染料生成化学发光反应来测定氮氧化物的含量。
光谱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氮氧化物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氮氧化物在红外和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来测定其浓度。
除了上述的定量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可以通过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棕色络合物来定性分析。
此外,一氧化氮还可以通过与铁盐反应生成暗蓝色络合物来进行定性分析。
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主要分为在线监测和离线监测两类。
在线监测方法直接在氮氧化物的排放源或分布区域进行监测,包括毛细管电泳法、电子学传感器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
离线监测方法则是将气样收集后再进行分析,包括采样法和检测法。
采样法主要是将氮氧化物与其他成分分离并进行收集,然后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薄膜袋采样法、活性碳吸附法和液相吸附法等。
检测方法包括染色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离线监测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氮氧化物与染料反应生成色素,然后根据色素的强度来定量分析其浓度。
光谱法与前文提到的定量分析方法类似,可以通过检测氮氧化物在红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
电化学法则是通过检测氮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质来测定其浓度,常用的方法包括极谱法和电导法等。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氮氧化物(NOx)连续监测技术和质量保证

二氧化硫
非分散红外 非分散紫外 DOAS GFC 电化学
DOAS 傅立叶红外 非分散红外
紫外荧光
DOAS 非分散紫外 非分散红外
氮氧化物
非分散红外 非分散紫外 DOAS GFC 电化学
DOAS 傅立叶红外 非分散红外
化学发光
DOAS 非分散紫外 非分散红外
监测分析原理
NOx排放连续自动监测单元
采样方法:完全抽取、稀释抽取、直接测量 分析方法: 吸收光谱技术:非分散红外(NDIR)、非分散紫外 (NDUV)、紫外差分吸收(DOAS)、气体过滤相关 (GFC)等
分析方法:紫外差分吸收(DOAS)、傅立叶红外 非分散红外
输送中气体不降温,成分不变吸附很少 测试结果为气体的湿基浓度
监测分析原理
直接抽取法----冷凝干燥系统
前处理方式: 在采样探头上装有过滤器,在探头之后进行预处理(除 湿),输送气体的管路不需要加热,进入分析仪分析测试。 (维护不方便)
后处理方式: 在采样探头上装有过滤器,气体伴热至分析仪之前进行 预处理(除湿),输送气体的管路需要加热,进入分析仪分析 测试。 (过程有损失)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氮氧化物 (NOx)连续监测技术和质量保证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强 2011年5月
烟气氮氧化物(NOx)连续监测系统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一部分 50%-60%左右安装(NO)
氮氧化物NOx一般包括NO和NO2
CEMS的含义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
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浓度和气态污染 物浓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连续自 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和信息传送到环 保主管部门,以确保排污企业排放污染 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达标。
工业废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

FHZHJDQ0192 工业废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F-HZ-HJ-DQ-0192工业废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氮氧化物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1L时,本方法的定性检出浓度为0.7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2.4~208 mg/m3。
更高浓度的样品,可以用稀释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臭氧浓度大于氮氧化物浓度5倍,二氧化硫浓度大于氮氧化物浓度100倍条件下,对氮氧化物测定有干扰。
2 原理氮氧化物(NO x)包括一氧化氮(NO)及二氧化氮(NO2)等。
在采样时,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等低价氧化物首先被三氧化铬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吸收液吸收后,生成亚硝酸和硝酸,其中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呈玫瑰红色,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亚硝酸根的去离子水。
3.1 对氨基苯磺酸。
3.2 冰乙酸。
3.3 盐酸萘乙二胺3.4 三氧化铬。
3.5 海砂(或河砂)。
3.6 盐酸:ρ=1.19g/mL。
3.7 亚硝酸钠。
3.8 吸收贮备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3.1),通过玻璃小漏斗直接加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冰乙酸(3.2)和900mL水,盖塞振摇使溶解,待对氨基苯磺酸完全溶解后,加入0.050g盐酸萘乙二胺(3.3)[N-(I-naphthyl)-eth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溶解后,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为吸收贮备液,贮于棕色瓶内,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
保存时,可用聚四氟乙烯生胶带密封瓶口,以防止空气与贮备液接触。
3.9 吸收使用液:按4份贮备液(3.8)和1份水的比例混合。
该吸收使用液的吸光度应不超过0.05。
3.10 三氧化铬-海砂(或河砂)氧化管:筛取20~40目海砂(或河砂)(3.5),用12%盐酸(3.6)溶液浸泡一夜,用水洗至中性,烘干。
cems测氮氧化物原理

cems测氮氧化物原理
CEMS(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是一种用于连续监
测气体污染物排放的系统。
在CEMS中,氮氧化物的测量原理通常采用化
学发光法(CLD)或紫外差分法(UDA)。
化学发光法(CLD)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激发气体发光,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方法。
在测量氮氧化物时,特定的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光子,光子的数量与氮氧化物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光子的数量,可以计算出氮氧化物的浓度。
紫外差分法(UDA)是一种通过测量气体在紫外线下吸收光能的程度来计算气体浓度的技术。
在测量氮氧化物时,特定的紫外光波长会被氮氧化物吸收,通过比较发射光和吸收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氮氧化物的浓度。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氮氧化物浓度测量结果,但具体的选择取决于CEMS的型号和配置。
DB37T 3784-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化学发光法

ICS13.040.01Z25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3784—2019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化学发光法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s—Chemiluminescence method2019-12-24发布2020-01-24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3784-2019目 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原理 (2)5干扰和消除 (2)6试剂和材料 (2)7仪器和设备 (2)8采样和测定 (3)9结果计算与表示 (4)10精密度和准确度 (4)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12注意事项 (5)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定前后仪器性能审核表 (6)IDB37/T3784-2019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希望世纪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康、谷树茂、王婷、潘齐、由希华、高文彪、吕岩、朱永超、刘文凯、潘光、周成。
DB37/T 3784-20191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化学发光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氮氧化物(以NO 2计)的检出限为1mg/m 3,测定下限为4mg/m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报告方法名称:定电位电解法方法编号:HJ 693--2014实验人员:杨灵强日期:年月日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物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定点电解法2.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3.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一氧化氮(以NO2 计)3mg/m3;测定下限为一氧化氮(以NO2 计)12mg/m3 ,二氧化氮12mg/m3 。
方法原理抽取废气样品进入主要由电解槽、电解液和电极(包括3个点电极,分别称为敏感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组成的传感器。
NO或NO2 通过渗透膜扩散到敏感电极表面,在敏感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对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反应式如下:NO+2NO2 =HNO3+3H++3eNO2+2H++2e→NO+H2O或NO2+2e→NO+O2-与此同时产生极限扩散电流i。
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电子转移数Z、法拉第常数F、扩散面积S、扩散系数D 和扩散层厚度δ均为常数,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极限扩散电流i的大小与O或NO2 的浓度(ρ)正比。
ρδ⨯⋅=CZSFDi试剂及材料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标准气体,氮气(纯度>99.99%)仪器和设备定电位电解法氮氧化物测定仪,气体流量计,标准气体钢瓶,集气袋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1.量程校准按照标准校准仪器。
2.测定打开电源易清洁的环境空气或氮气为零气,进行仪器零点校准。
3.样品测定零点校准完后,将仪器的采样管前端置于排气筒中,赌严采样孔使之不漏气。
待仪器示值稳定后,记录示值每分钟至少记录一次监测结果。
取5~15平均值作为一次测定值。
4.测定结束取得测定结果后,将采样管置于清洁的环境空气或氮气中,使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
然后关机,切断电源,拆除仪器的各部分连接,测定结束。
结果计算表1-1测试数据1. 标准曲线的绘制:表1-2.1 标准曲线一管号标准溶液()吸收液()含量()吸光度减空白后吸光度012345678r= a= b=表1-2.2 标准曲线二管号标准溶液()吸收液()含量()吸光度减空白后吸光度012345678r= a= b=表1-2.3 标准曲线三管号标准溶液()吸收液()含量()吸光度减空白后吸光度012345678r= a= b=表1-2.4 标准曲线四管号标准溶液()吸收液()含量()吸光度减空白后吸光度012345678r= a= b=表1-2.5 标准曲线五管号标准溶液()吸收液()含量()吸光度减空白后吸光度012345678r= a= b=2.1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测试数据表2-1 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测试数据表测试日期:平行样品编号试样备注测定结果(单位) 1 2 3 4 5 6 7 …平均值i x(单位)标准偏差i S(单位)t值检出限(单位)测定下限(单位)注:i为实验室编号。
化学发光法检测原理 氮氧化物

化学发光法检测原理氮氧化物英文回答:Chemifluorescence technique to detect nitrogen oxides.Nitrogen oxides (NOx) are a class of gaseous pollutants that are emitted into the atmosphere from various sources, including combustion processes in vehicles, power plants, and industrial facilities. NOx compounds can contribute to respiratory problems, smog formation, and acid rai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sensitive andefficient methods for their detection.The chemiluminescence technique is a widely used method for detecting NOx in ambient air, indoor air, and combustion exhaust. The principle of the chemiluminescenc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reaction between nitric oxide (NO) and ozone (O3) to produce excited nitrogen dioxide (NO2). The excited NO2 then emits photons of light at specific wavelengths, which can be detected using a photomultipliertube or a spectrometer.The overall reaction for the chemiluminescencedetection of NO is:2NO + O3 → 2NO2 + O2。
HJT4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氮氧化物 方法证实

1.检验依据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2.主要仪器和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8003.分析步骤参考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4.验证结果4.1 校准曲线及线性范围10mm比色皿,以纯水做参比,540nm比色,标准曲线如下:管号0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mL)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50 水(mL) 5.00 4.80 4.60 4.40 4.20 4.00 3.80 3.50 吸收原液(mL)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NO2-(μg/mL) 0.00 0.08 0.16 0.24 0.32 0.40 0.48 0.60 吸光度A s0.0430.1160.1930.2700.3470.4240.5010.621吸光度A s-A00.0000.0730.1500.2270.3040.3810.4580.578以吸光度对亚硝酸根浓度(ug/ml),绘制曲线回归方程:y=0.9634x-0.0032,r=0.99994.2 检出限标准中当采样体积为1L 时,定性检出限为0.7 mg/ m 3 (0.7μg/25mL )。
在11个空白样品加入2倍检出限浓度的标准物质(0.056μg/mL ),按照步骤3进行测定。
按HJ168-2010规定MDL=S t n ⨯-)99.0,1(进行计算,结果如下:4.3 精密度测定两个浓度水平的样品,分别做6次平行实验,计算出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并求出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4.4 准确度准备两个浓度水平的实际样品,分别做6次加标回收实验,计算出样品含量、加标样品含量、平均值,加标回收率,结果如下:5.结论5.1 检出限测定结论实验测得检出限为0.5mg/ m3(采样体积1L),标准检出限为0.7 mg/ m3,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
前言
前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北京希望世纪有限公司。
本标准验证单位:淄博市环境监测站、潍坊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德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陵城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ICS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XXXX-20XX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化学发光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s-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
3
校准量程
仪器的校准上限,为校准所用标准气体的浓度值(进行多点校准时,为校准所用标准气体的最高浓度值),校准量程(以下用C.S.表示)应小于或等于仪器的满量程。
3
示值误差
标准气体直接导入分析仪的测量结果与标准气体浓度值之间的误差。
3
系统偏差
标准气体直接导入分析仪与经采样管导入分析仪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占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6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9 %~1.90 %,0.21 %~0.66 %,0.13 %~0.47 %;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 %、0.4 %、0.6 %;
重复性限分别为:2.6 mg/m3、1.7 mg/m3、2.5 mg/m3;
再现性限分别为:3.6 mg/m3、2.1 mg/m3、5.1 mg/m3。
(1)
式中:
——标准状态下干废气中NOx的质量浓度,mg/m3;
——干废气中NOx的体积浓度,μmol/mol。
9.2
(2)
式中:
——NO2至NO转化效率,%;
——NO2标准气体浓度测定值,μmol/mol;
——NO2标准气体浓度值,μmol/mol。
9.3
氮氧化物的浓度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位。
10
10.1 方法的精密度
6家实验室对某燃气电厂排放废气中的一氧化氮浓度进行了同步测定。废气中一氧化氮浓度为9.4mg/m3~13.4 mg/m3,平均值11.4 mg/m3。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55 %~1.65 %;
7.2
配可调式减压阀、可调式转子流量计及导气管。
7.3
用于气袋法校准测定仪。容积不小于4 L,内衬材料应选用对被测成分影响小的铝塑复合膜、聚四氟乙烯膜等惰性材料。
8采样和测定
8.1
按GB/T 16157、HJ/T 373和HJ/T 397及有关规定,确定采样位置、采样点及频次。
8.2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分析仪、采样管、除湿装置、导气管等,达到仪器工作条件后按GB/T16157检查气密性。若检查不合格,应查漏和维护,直至检查合格。
8.3
8.3.1
将零气(6.2)导入测定仪,校准仪器零点。
8.3.2
预估待测气体浓度,设置校准量程。将一氧化氮标准气体(6.1)通入测定仪进行测定,示值误差应符合7.1.2条a)的要求,否则,需要校准。校准方法如下:
a)气袋法:用标准气体(6.1)将洁净的集气袋充满后排空,反复三次,再充满后备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校准步骤进行校准。
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HJ/T 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氮氧化物
指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以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形式存在的氮氧化物。
3
零气
不存在测量组分或小于规定值、其它组分浓度不干扰测量组分结果或产生的测量组分干扰可忽略不计的气体。
3
零点漂移
在测试前、后,测定仪对相同零气测量结果的差值,占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3
量程漂移
在测试前、后,测定仪对相同浓度标准气体测量结果的差值,占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4
废气中的一氧化氮与臭氧反应生产激发态二氧化氮,激发态的二氧化氮返回基态的过程中会发出荧光,其发光强度与一氧化氮浓度成比例关系,通过检测器测量发光强度计算一氧化氮浓度,得到氮氧化物浓度。当废气中含有二氧化氮时,二氮浓度得到氮氧化物浓度。
7.1.2
a)示值误差:不超过±5%(标准气体浓度值<100μmol/mol时,不超过±5μmol/mol);
b)系统偏差:不超过±5%;
c)零点漂移:不超过±3%(校准量程≤200μmol/mol时,不超过±5%);
d)量程漂移:不超过±3%(校准量程≤200μmol/mol时,不超过±5%);
e)具有采样流量显示功能。
b)钢瓶法:将标准气体(6.1)钢瓶与测定仪采样管连接,打开钢瓶气阀门,调节减压阀和转子流量计,以测定仪规定的流量,将标准气体导入测定仪。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校准步骤进行校准。
8.4
8.4.1
8.4.2
8.4.3
8.4.4
9
9.1
氮氧化物(NOx)浓度等于一氧化氮(NO)与二氧化氮(NO2)转化得到的NO浓度之和。按下式计算标准状态(273 K, 101.325 kPa)下废气中的NOx质量浓度,结果以NO2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光、周成、邹康、李恒庆、谷树茂、潘齐、由希华、高文彪、吕岩、朱永超、刘文凯。
固
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氮氧化物(以NO2计)的检出限为1 mg/m3,测定下限为4 mg/m3。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5
5
5
6
6.1
市售有证标准气体,不确定度≤2%。
6.2
纯度≥99.99%的氮气或不干扰测定的清洁空气。
7
7.1
7.1.1
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测定仪(简称:测定仪或仪器)组成:分析仪(含气体流量计和控制单元、抽气泵、二氧化氮转化器、空气净化器、臭氧发生器、臭氧分解器、分析检测单元等)、采样管(含滤尘装置和加热装置)、导气管、除湿装置、便携式打印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