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16、音乐之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16、音乐之声
有人说《音乐之声》与《猫》和《歌剧魅影》并称为“三大必看音乐剧”,而《音乐之声》是其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7月17日至23日,这部曾当选为“史上最伟大音乐剧”的“老大哥”、被称为“百老汇”代名词的经典音乐剧,将首次来到深圳,在深圳大剧院连演8场。
灵感来自普通一家人。
自1959年诞生至今,《音乐之声》在世界各地上演了2000多场,并获得6项托尼奖;1965年,电影版《音乐之声》在第38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10项提名,最终囊括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大奖;1963年1月15日《音乐之声》风光下档,并被英国、澳大利亚等地重新改编,登台上演。原剧下档30多年后,1998年又登上百老汇舞台;20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认定《音乐之声》是“重要文化象征”,并选入美国国家级收藏;2007年,《音乐之声》在“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开展的调查中,以15%的得票率当选“史上最伟大音乐剧”;2008年,《音乐之声》展开中国巡演,第6站就是深圳。
谈谈自己的想法: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
找出文中的矛盾冲突,分析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
分析景物描写语句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理解人物感情倾向。
用歌声打动了所有人。
1958年,美国音乐剧泰斗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姆斯坦把《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编成音乐剧。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合作写出了四部音乐剧,《音乐之声》则是两位巨匠合作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出名的作品。经过一年的筹备,《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正式上演,造成轰动,不但连续演出1443场,并获得6项托尼奖的殊荣,其中包含最佳女主角奖、最佳音乐剧奖等重要奖项。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

第十六课音乐之声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把握主要人物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3.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

教学重难点把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赏析剧本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趣型)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请安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我们就去文中认识一位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内容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激趣型)《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该片生动的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课堂实录一、展示交流1.积累字词峥嵘..(lián)(yī)..(zhēng)(ròng)山麓.(lù)远眺.(tiào)涟漪遐.思(xiá)窥.视(kuī)鳞次栉.比(zhì)2.掌握词语含义峥嵘:高峻,突出。

山麓:山脚。

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涟漪:细小的波纹。

伫立:长时间的额站立。

群峰环抱:山峦环绕,溪水围抱。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的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固执己见:顽固的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的行礼。

3.影视剧本概念:影视剧本是可供导演作为拍摄蓝图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与小说哦、诗歌、散文和戏剧(舞台本)等并列的重要文学体裁。

特征:形象性、运动性、综合性和艺术性。

(1)形象性:在影视剧本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说明性,陈述性的文字,无论是对剧情的交待,还是对人物的心理介绍,都应形象化。

(2)运动性:所有视觉造型,均应保持在动态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停止。

(3)综合性:影视剧本必须具有艺术张力,即有机融入综合性表现手段,以营构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内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设备。

2. 《音乐之声》电影片段。

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根据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Step 3 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听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相互交流。

Step 4 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放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 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可以在生活中如何享受音乐的美妙。

Step 6 提问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回答,并讲解板书。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 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互动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在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跨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本中的音乐元素与文学表达的紧密结合,感受音乐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文本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跨学科素养。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以一段电影《音乐之声》的经典歌曲《Do-Re-Mi》作为开端,让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随着歌曲的结束,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音乐之声》。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a.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b.推荐相关音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拓宽视野,提升审美素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音乐之声》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音乐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

《音乐之声》
度思考问题予以赞扬。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品评译名。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译名上曾发挥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创作。

香港的译名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强调影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台湾的译名是《真善美》,道出该片的真谛;埃及的译名是《柔情蜜意》;葡萄牙的译名是《心灵深处的音乐》;泰国的译名是《天乐的魅力》;西班牙的译名是《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侧重刻画女主角的性格;德国的译名是《我的歌,我的梦》……当你欣赏完这部影片之后,请你品评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个译名?你还有更好的译名建议吗?
2.为什么《音乐之声》能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你认为它堪当此殊荣吗?出示电影海报,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或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发表看法,如人物形象、故事内容、音乐运用、场景设置等。

3.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山麓,那里的湖光山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乐之乡”之称的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景观变得更具灵气。

影片中的许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献给人类灵魂的高尚礼物,半世纪传唱不衰。

让我们来学唱这些经典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精神境界和美感的提升。

五、互帮
1.小组间互相解决以上问题。

2.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写到小白板上。

3.各组展示问题,开展组际互帮。

六、释疑
讨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讨论的内容整理记录在书上。

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2.大本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与文字的结合之美,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之声》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文学鉴赏和音乐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音乐之声》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音乐之声》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音乐之声》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音乐之声》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之声》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学鉴赏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音乐之声》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音乐之声》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音乐之声》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音乐之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音乐之声》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文化理解与尊重:学生将了解西方音乐文化,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文化素养。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课设计音乐之声教师寄语知识目标:掌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 1. 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2. 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点 .教课感情目标:指引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遇到尊贵情操的陶目标冶,在耳濡目染中培育对全部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踊跃乐观态度和对美好将来的神往与追求 .教课推断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领会课文是如何要点运用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课推断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觉课文的画面感以及此中人物唱词难点所表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课自主.合作. 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找出诱惑之处).填空:1.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国剧作家(姓名).2.请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涟漪()雄伟峥()嵘()鳞次栉()比伫()立顶礼mó()拜通xiāo()达旦二. 新课导学 .㈠学习研究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领会影视剧本的特点.2.学生朗文,感知文意.㈡合作研究(教合教材置梯度)1.文中的修女用什么来比?你的比合适?什么?你也着用一两个比去形容一下 .2.文中的景描述有什么作用呢?假如电影中的故事生在一片阴冷的愁云惨之中,你怎么?3.假如要你用一个来概括的精神,它会是什么?三. 延伸拓展 .文是怎将正面描述和面烘托相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四. 提高 .㈠本小 .《音之声》是影史上一部典的音故事片,一我会合欣了其画面美 . 形象美,音美 . 眼前似仿佛是茨堡那壮田美的景色 . 活快的身影,耳仿佛来快的歌唱,那美人的旋律从内心流,获得了至美的享受 . 我地道一声:感,感勒曼 .㈡知拓展 .1《音之声》曾得五奥斯卡,一度靡美国,你人喜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2 修遭院院把比作“皎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的比合适 ?什么 ?你也着用一两个比去形容一下.㈣当堂(量: 5-10 分分:分)文思虑以下 :1.“阿格塔:‘ 利很招人喜,就是有候⋯⋯有点怪 . ’” 合本段内的内容一,利“怪”在哪里?2.概括谈谈,在大家眼里,玛利亚是一个如何的人?3.从众修女的谈论中,可以看出她们以为玛利亚能否合适做修女,为何?4.从描述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述?这样写有如何的表达效果?㈤. 课后作业你四周有像玛丽亚这类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述这个人.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 16 课《音乐之声》教课设计内容预览:16音乐之声 (节选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累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跪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认识影视剧本的特点,认识《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觉其形象美。

2.联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育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指引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遇到崇高情操的陶冶,在耳濡目染中培育对全部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踊跃乐观态度和对美好将来的神往与追求。

教课要点、难点1.推测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领会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2.推测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觉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表现的音乐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日我们一同赏识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电影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同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同样遇到时间的限制 (摄制达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一样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众多,重视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停的银幕画面,重视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全部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极少以表达人的“画外音”(或字幕 ) 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构造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怀的程序,有节奏地、符合逻辑地连接成整体。

实质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依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学习本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

内容预览:
16 音乐之声(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
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二、资料助读
电影文学剧本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学习本文。

应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

体会其画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

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

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

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
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

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

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

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

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
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
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

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

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

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

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
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

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

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

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
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

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

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
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