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二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 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永久的生命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三、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jiùróng màn diāo dí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2、积累词语臼齿: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四、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4、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2、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一、新课导入: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二、文体知识: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什么是散文?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
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散文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三、了解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四、字词测评:兴味xīnɡ 洗涤dí卑微wēi 牛犊dú茸毛rónɡ 修葺qì消逝shì繁殖zhí凋谢diāo 臼齿jiù蔓延màn词语集注:臼齿:磨牙的通称。
在口腔后方的两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著名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 濒bīn临多音字颤抖chàn 秘鲁bì呼号háo颤栗zhàn 神秘mì号外hào2.重点字词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优秀教案

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难点)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散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散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上)16.《散文两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包含《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分别是写人记事性散文、托物言志性散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性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课是由两篇议论性散文组成,他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的也较早,但对于议论性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对议论文学习也仅仅是略有涉及,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批注等多种方式理清课文层次;用品读语言的方法,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体会文中哲理,掌握文章作者观点。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中心论点;2.通过朗读、批注、概括等方式,理清课文思路;3.品读摘抄,背诵,品味文中语言,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掌握中心论点;2.感受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反复阅读,理清议论文思路;2.理解课文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观看视频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一、导入曹操《短歌行》“人生苦短,对酒当歌"抒发生命苦短的感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在珍惜时间。
他们同时道出了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而作家严文井却认为生命是永久的,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互相纠错字音,勾画不容易理解的语句;2、分组朗读,画出每段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第一句“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第二段第一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三段第一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四段第一句“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二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人教

15 散文二篇体会《永久的生导入一(情境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导入二(情境导入):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1.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945—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
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积累字词(1)注音兴.味(xìnɡ) 洗涤.(dí) 卑.微(bēi)土壤.(rǎnɡ) 牛犊.(dú) 茸.毛(róng)消逝.(shì) 繁殖.(zhí) 蔓.延(màn)遏.制(è) 凋.谢(diāo) 濒.临(bīn)深渊.(yuān) 星辰.(chén)(2)解释词语①兴味:兴趣、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5 年版)。略有改动。 本文是严文井在 1942 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
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
写作 观情绪。
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
书馆 2015 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
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
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前
伯特兰·罗素( 1872— 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作者
预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
习 简介 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 “ 20 世纪最知名、 最有影响力的哲学
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他还是著名的
学
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
目 过程与方法 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标 情感、态度与
2.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 让学生们学
价值观
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严文井( 1915— 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
人。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永久不朽的意义作出阐述,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2.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作者在开头阐述了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见解,随后对生命充满乐观
写 的看法,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如此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
《我为什么而活着》
方 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法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认为,
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 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 学 板 书
2020-2021年最新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这两篇散文都是探究生命的,文章虽然短小然而内涵丰富。因为学生 教
们毕竟年级还小,对人生的感悟并没有那么深,因此在理解课文上存在着 学
2020-2021年最新
15 散文二篇
课题
散文二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1. 准确认读并理解 “兴味、洗涤、凋谢、遏制、濒临”
知识与技能 等词语。
教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运 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 : 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
用 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分层阐述,条理清晰。
2.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例如,作者用“纯洁” “强烈”两个词来形容以上这三种感情,它们是
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兴味: 兴趣。 濒临: 紧接,靠近。
理解 词语
俯瞰: 俯视。 遏制: 制止,控制。
臼齿: 牙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一个。
繁殖: 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牛犊: 小牛。
洗涤: 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飓风: 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
一些难度。我让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细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 反
哲理,引导他们接受两位哲学家的理念,同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思
谈一谈。这样就容易多了。
发出由衷的赞叹。
我为什么而活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请问答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感悟精彩句子】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 ,表现出
俯瞰.( kàn) 深渊.(yuān) 星辰.(chén)
殖 (zhí)繁殖
蹦( bènɡ)蹦跳
值 (zhí)值日
崩( bēnɡ)崩溃
植 (zhí)植树
绷( bēnɡ)绷带
卑微: 地位低下。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 ,不再存在。
土壤: 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
物、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变得神奇和不朽。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
分为三层。第一层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第二层再谈生命的永
新 久,正面展开;第三层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 课 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展 【把握文章主旨】
开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延续上,感悟到生命的快乐和威势,对生命
读准 字音
辨清 字形
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兴.味( xìnɡ) 洗涤.(dí) 卑微.(wēi ) 土壤.( r ǎnɡ)
牛犊.( dú) 茸.毛( r ónɡ) 消逝.(shì) 繁.殖( f án)
蔓.延( màn) 凋.谢( di āo) 遏.制(è) 濒.临( bīn)
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
论家”。20 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
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 1950 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
2020-2021年最新
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 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的写作。
《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2021年最新
了作者对一生中的三大追求执着坚定的信念。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
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永久的生命》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
作者在文中运用自己对生命的亲身体验,具有生活的实感,再对生命
热带气旋。
2020-2021年最新
深渊: 很深的水。 缩影: 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新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
课 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
导 意义的思考,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入
永久的生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 ,如何理解? 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活出价值,就能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