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旧改造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广州市“三旧”改造解析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广州市“三旧”改造解析
ABS1RAC_ Ba e n t e a a y i r m e r f . 『 : s d o n l s sfa wo k o h “ a i n l c n mi i b n f x mia in p b i r t a o o cma - e e t o e l i ma i z t — u l o c c o c ’wh c o sfo t ewe t m o i c l n h i e’ i h c me m se p l ia d r h t a e o o cp bl h ie t e r ,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 p ra a y e c n mi u i c o c h o y t i a e n l z s c h r c i fGu n z o l i r n v t n t e p a t e o a g h u o d ct e o a i n a d c y o p o e h p l a i t f h t h o : e‘ c n mi r v s ea p i b l y o t a e r t ‘ o o c t c i t y h e m a ’ pu s e i a m u i t r s s bo h i n ’ r u s h s m xi m n e e t t n p lt a e i i n・ k n n c n m i e ii n- o i c l c so ・ i d ma i g a d e o o c d c so - ma i g F rh r o e t r u h s m e e a l so k n . u t e m r , h o g o x mp e f
节 约 集 约 用 地 试 点 示 范 省 建 设 工 作 。 为 此 , 广 东 省 政 府 2 0 年 提 出 了全 力 以 赴 推 进 三 I 09 B”

广州“三旧”改造政策反思与城市更新方向探索

广州“三旧”改造政策反思与城市更新方向探索

增量 扩 张 向存 量 挖潜 转 变 ,因此 , “三 旧 ”改造 政 和人居 环境 ”表现乏力 ,最终 目标体现也不 突出。广
策 目标 G1对 节 约集 约 用地 价 值 观 V 的反 映 是充 要 州市 “三旧”改造政策是 为解 决城市用地缺 口,通过 编 制 改造 规划 、分 类 而来 ,但是 其对于城市人 居环境 改善 的关注 ,已为政
集约水平 的提升 ,产生 了显著 的政 策效 果 。但是 ,随
2 “三 旧" 改造政 策的 s—CAD 分析
着城 市空间功能整合优化和城市发展转 型 ,以往着 眼
于 土地潜 力指标为 中心 的 “三 旧”改造模式越来越不 2.1 S-CAD 政策分析 方法
能 满足 城市 综合 环境 改 善 的需 求 。2015年 广州 市政
2018年第 5期 》团
一 一
l \ 盘活稃萤兰竺竖
图 1 广州市 ··一 二lB”改造政策 s—cA。分析
母 《 2o18年第5期
质 情报
土 地 管 理 与 制 度 改 革
(2)充 要 性 分 析。 从 探 索 节 约 集 约 用 地 的途 定 了基础 。
径 来看 ,瞄准 “三 旧”地 块进 行 二次 开 发释 放 用地
旋 情报
土地管理与制度改革
广州 “三 ;日"改造政 策反思 与城市 更新 方 向探索
王 思砚
(华 南农 业大 学海 洋学院,广 东 510642)
摘 要 : “三旧”改造不能只为土地 空间的改造 而改造 ,应该全 面着眼于城 市更新发展的 需求 ,探 索城 市 空 间改造与社 会进程 的整体优 化。本 文引入 “S-CAD”政策评 估 方法 ,反 思 “三 旧” 改造政策 立场、 目标 、 手段和结果之 间的关 系,详细深入分析 了 “三旧”改造 面临的 困境 ,探 讨 了 “三 旧”改造 向城 市更新转 变过程 中呈现的阶段性特征 ,指 出了广 州市城 市更新 发展 的改进方 向。

关于广东“三旧”改造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广东“三旧”改造的调查与思考
停 车 场 。 20 年 以 前 这 里 却 是 一 个 “ 手 楼 ” 、 07 握 “ 面 楼 ” 遍 布 的拥 挤 的 旧 村 庄 形 态 。 密 度 极 高 的 贴 农 民 自建 住 宅 群 内 ,居住 着包 括7 0 个 村 民和 3 多 80 万 外 来 租 房 者 ,卫 生 条 件 恶 劣 ,消 防通 道 狭 窄 ,既 有
个 佛 山的城市形象 和发展环境 ,与经济 已进入高 速 发展 阶段 、正 在谋 求转变发展 方式 、进行产业优 化 升级 、建设 现代化都市 的佛 山新 目标极不相称 。 当
地 政 府 意 识 到 :只 有 打 破 原 有 模 式 ,为 进 一 步 优 化
发展 注入 新的元素 ,才 能为这里 的发展 与持续发展
利 人 ,而在实 际操作 中 ,各地政府 为全力推进 “ 三
旧 ” 项 目进 程 ,往 往 以更 高 的 比例 返 还 甚 至 全 部 返 还 ,政 府 只 收取 相 关税 费 。
二 是 政 府 强 化 了 服 务 意 识 ,实 现 了职 能 转 变 。
集体建设用 地使用权也可 以出让 、转让 、出租 、抵
造 工作推进和政 策探索 的综合 效应来看 ,其更 大的
6 02 LN / 1 A D&R S U C S 3 2 E O R E 9
E xPERl ENC Es TRo D UcTl N l N o
成效 应 该 体 现在 以下 五个 方 面 :

收 益 ,照顾 被 改造 地 块 单 位 和个 人 的利 益 等 。 “ 旧 ” 改 造 的探 索 中 ,政 府 统 一 征 收 国有 土 三 地 再 行 出让 的格 局 被 打 破 了 ,土 地权 利 人 可 以有 权 利 选 择 适 合 自己 的 改 造 方 式 ,实 现 对 土 地 的最 佳 利 用 ;政 府 垄 断 的 单 一 的 供 地 渠道 也 被 打 破 了 ,土 地 权 利 人 可 以 自行 开 发 或 与 人 合作 开 发 ,其 所 拥 有 的

广州市“三旧”改造政策及实操

广州市“三旧”改造政策及实操

征求村 民改造 意向
签订框 架协议
测量、 规划方 案
通过政 府审批
安置补 偿协议
拆迁、 建房、 交付
商品房 建设
要求: 1、90%的村民同意 2、向区、市三改办提十四、旧村改造主要程序
80%村 民通过 表决, 每户签 约 土地转 入共同 成立的 项目公 司
“拆一补一”
合法建筑部分 “拆一补一”
货币补偿 非本村村民房屋补偿
由区政府或其会同村集体依据被拆迁房屋的面积、用途、区位等确定补偿标准 (住宅房屋基准建面内的货币补偿标准丌得低二市集体土地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最低 单价) 对二已领房地产产权证的,原则上按产权面积予以货币补偿
•基准建筑面积:是由区政府或村集体参照村民现状住房面积,整治改造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整治改造中配建旧城更新改造安置房的,政府可全额免收市级权限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市级 留成部分予以全额返还。
3
二、“三旧”的 定义
“三旧”是指: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 旧城镇:主要是指区、镇(街道)中心区(除旧城区保护范围外的)内国 有土地的旧片区、旧房屋及重点改造城区需要“退事进三”的旧厂房、旧 仓库及危旧居民用房等。城镇住宅用地,居民 旧村庄:主要指“城中村”、“园中村”、“空心村”等在内的旧村庄改 造,包拪布局散乱、条件落后,规划确定改造的村庄,列入“万村土地整 治”示范工程的村庄等。 集体用地(宅基地、 提留地、集体建设用地),村民 旧厂房:主要是指城镇建设范围内影响城市功能,因城乡规划调整丌再作 为工业用途的厂房(厂区)用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 业转为鼓励类产业或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的原厂 房用地。划拨或出让取得的工业仓储用地,企业
4
三、“三旧”项目的认定

东莞三旧改造流程及地价款的确定解析 PPT

东莞三旧改造流程及地价款的确定解析 PPT

六、镇街分类
• 根据全市地价水平,将全市各镇街分为三个类别。
• 第一类:莞城、东城、万江、南城;
• 第二类:虎门、厚街、长安、常平、寮步、石龙、塘厦、黄江、凤岗、 樟木头、清溪、石碣、大岭山、大朗、桥头、沙田、横沥;
• 第三类:望牛墩、麻涌、中堂、高埗、洪梅、道滘、谢岗、企石、石 排、东坑、茶山。
• 5.公有资产市场评估价按照现状条件下的资产评估价与新规划条件下土地使 用权市场评估价孰高为原则确定。
• 6.旧村改造、“工改工”(M1、M2、W)的起始价系数不低于 40%,“工 改居”、“工改商”的起始价系数不低于 70%,“工改 M0”的起始价系数不 低于 50%。两种及以上情形混合但能分别评估的,则分别适用不同的起始价 系数;两种及以上情形混合且不能分别评估的,按照土地面积占比确定起始价 系数。
总结:
• 1、目前东莞推进的较好的项目均为工厂自行改造,产权单一,规划符 合条件,无需调整规划。主要是因为东莞有足够的招拍挂及二手地,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未来干净的旧改用地将价值快速提升,开发商可 以在相对前期的阶段囤地。
• 2、东莞旧改从申报后,就不能再改变主体,即:申报的公司就是未来 开发的项目公司。因此,一个旧改项目从申报时开始,就最好使用一 个干净的项目公司,而且这个公司要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如果是单一 产权用地,可以通过鉴证交易,将原土地使用权过户到新的项目公司 名下,鉴证交易税费约为交易价款的14%。
3.集体物业补偿成本,即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补偿物业的建造成本, 具体按照以下公式评估确定: 物业补偿成本=(单位楼面地价+单位建筑面积建安成本)×建筑面 积
五、地价款的确定
注意
• 4.配建并无偿移交公共设施成本按工程造价评估,如涉及单一主体为政府承 担的综合整治工程,按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认的工程估算价计入该项 予以扣除。

广东省县域“三旧”改造实践探微——以潮安县为例

广东省县域“三旧”改造实践探微——以潮安县为例
居 委 会 。全 县 户 籍 人 口 1 1 3 . 5 万 人 。截 止 2 0 1 3 年l 2月底 , 全 县 列 入 省 数 据 库 的 改造 项 目达 到 1 7 8 2 个 ,面 积 1 0 1 2 8 3 亩 。其 中 , 旧城 镇 改造 项 目 9 6 个 ,面 积 8 7 3 6 亩 ,旧厂 房 改 造 项 目 1 0 4 9 个, 面积 3 3 1 3 0 亩 ,旧村 庄 改造 项 目 6 3 7 个 ,面 积 5 9 4 1 7 亩 。“ 三 旧” 改造项 目入库总 面积 名列全省县级单位前茅 ,且 改造类 型分布 齐全 ,被省认可 为粤 东 “ 三 旧”改造试 点县 ,县域经济 实力在 粤东位 居前 列,经济增长速 度和发 展水平居 于全市领 先地位 。 心村 ”整 治 工作 略 显 滞 后 ,违 法 建 房 现 象 屡 禁 不 止 ,城 镇 建 设 多以 “ 摊大饼 ”方 式扩展,用地集约程度低 ,用地整体规划亟 待 调整 。 违 法 用 地 现 象 亟 待 处 置 。城 乡 土 地 利 用 的 “ 二 元 结 构 ”导 致 基 层 土 地 管理 问题 日益 突 出 。违 法 出 让 、 出租 、 占用 土 地 问 题层 出不穷,导致镇 、村 内及公路沿线 出现大量简 易厂房 、住 宅等违 章建筑 。据 统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 以来 ,全县违 根据 《 广 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 究报 告 ( 2 0 1 0 ) 》 ,潮 安县 法 占用 农用 地进 行非 农建 设面 积 5 5 0 3 . 3 公顷 ( 其 中 占用 耕地 县域经济综 合发展力居全省第八位 ,发展活 力排 名第四位。显 4 8 8 3 _ 3 公顷) ,违法用地现 象亟待 处置 。 然 ,以潮安县 为例 研究县域 “ 三I E l ”改造 , 具有较强 的代表性 。 居住环 境布局亟待整顿 。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 ,大 多数镇 由个案 分析可 以得 出当前县域 “ 三 旧”改造 的一般性结论,探 村环境建设滞后 ,公共绿地稀少 ,建筑杂乱无 章。不少镇村基 究 出县域 “ 三旧 ”改造的创新对策 。 础 设施 落后,乱搭乱建普遍 ,居住环境布局亟待整顿 。 1县域 “ 三 旧”改造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经济 发展层 次亟待提高 。从产业分布上看 ,潮安县第一产 1 . 1从潮 安县县情看县域 “ 三 旧”改造 的重要性 业 占经 济 总 量 的 比 例 仍 然 偏 大 ; 第 二 产 业 规 模 小 ,8 O % 以上 城 乡建 设地 域 差 异 明 显 。潮 安 县 地 理 环 境 明 显分 为三 大 区 的 工 业 企 业 产 值 在 1 0 0 0 万元 以下 ; 第 三 产 业 明 显 滞 后 , 占 国 域 : 北 部 山 区 、 中 部 丘 陵 和 南 部 平 原 。北 部 山 区 、 中 部丘 陵 交 民经济 总量 比例一直偏低,未能形成支柱产业 ; 第 四从经济总 通不便 , 城镇稀少 , 村庄分散且规模较 小, 经 济 以农 、 林业为主 , 量 上看 ,全县 经济 发展极 不平 衡,庵埠 镇经 济总 量约 占全县 缺乏发展动 力,城镇 仍呈现较强的农村集镇特色 ,难起 带动作 4 0 %,而 山 区8 个镇 经济 总量仅 占全县 5 % 左 右,大部分 地 区 用 。南部地 区具有平原的地理优势 ,土地 易于开 发利用 ; 毗邻 经 济 发展 的层 次 很 低 ,缺 乏 发 展 动 力 。 汕 头特 区,受 其经 济辐 射影 响,交 通方 便,商 贸活 跃,成 为 2 县域 “ 三旧”改造 存在 的主要问题 全县社会经济 发展的重心 ,其建设用地 占全县建 设用地的 7 O % 2 . 1推进速度不快 以上 ,城 乡居民点密集,工、商业发展迅速 。 已 启动 项 目用 地 面 积 占入 库 面 积 比率 较 低 。 目前 , 除部 分 用地空 间功 能分散杂乱 。潮安县 的工业基本上是 从家 庭小 自行 改造 的旧厂房能顺利实施改造外 ,旧村庄改造项 目的拆迁 作坊 的形 式发 展起 来 的,结构 传统 单一 ,布局 “ 遍地 开花 ” , 工 作均 处于搁置状 态。 园 区化生产程度 很低 。建设用地分布散乱 ,除庵埠 、彩塘 、古 2 . 2 区域 发 展 不 均 巷 、浮洋 、凤塘等镇 有一定的规模外 ,其它镇规模很 小,仍基 全县 “ 三旧”改造工作呈现南部平原快 ,北部 山区慢 的态 本 保 留原 始 村 庄 形 态 。 势。同一区域改造业主配合也未能 同步 。区域进展不均成 了县 民企 发 展 促 进 了 城 镇 化 。改 革 开 放 以来 ,潮 安县 的 民 营 企 域 “ 三 旧 ” 改造 的基 础 障 碍 。 业发展迅猛 ,形成 了不少特色产业和专业镇 ,如 “ 中国第一食 2 . 3综合效益不强 品城 ” 庵 埠 镇 的 “ 食 品产 业 集 群 升 级 示 范 区 ” 、“ 广 东 省 陶 瓷 生 改 造 模 式 和 类 型 单 一 ,片 面 侧 重 地 产 与 房 产 ,在 较 大 程 度 产专业镇 ”凤塘镇的 日用陶瓷 、东凤镇 的制鞋业 、江东镇的服 上影响 了县域 “ 三 旧”改造综合效益 的充分发挥 。 装业等 ,这 些行业集 中于城镇 ,不少企业实施规 模化集约化经 2 . 4工 作机制不佳 营。 是领导 “ 缺位 ” ; 二是规划滞后 ; 三 是 融 资 困 难 。部 分 “ 三 用地集 中交通要道两旁 。近年来 ,潮安县依 托 自身区位优 旧 ”改造项 目启动起来举步维艰 。 势 、产业优势和 自然 资源优 势,科学 定位 ,调整优化发展布 局, 3县域 “ 三旧”改造存在 问题原 因分析 切实加强路 网规 划建设 , 加大对潮汕公路、池樟 ( 安黄 )公路 , 3 . 1政 策不给力是制约县域 “ 三 旧”改造进展 的核心 因素 凤湾 ( 安澄 )公路等省道和部分县道建设 , 交通建设发展很快 , 是政策 配套 “ 失水 ” 。广 东 “ 三 旧”改造仍 处于探 索尝 有力地促进 了区域联系和社会经济发展 。 试阶段 , 尚缺 乏较 为系 统而 全面 的政策 支撑 。二是政 策 内涵

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分析

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分析

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分析今年3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汇编》,该文件从项目基本情况、改造模式、规划思路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省多个城市的“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共涉及项目21个。

其中,旧村改造项目7个,包括深圳市南山区大冲城中村综合开发项目、茂名市旧塘村改造项目、南海区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改造项目、文冲城中村改造项目、阳江市排后村改造项目、东城区牛山钟屋围旧村项目、坂田天安云谷项目。

旧厂房改造项目7个,其中佛山市2个,分别是佛山市容桂恒鼎工业园改造项目、佛山市天富科技城项目;中山市2个,分别是中山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项目、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旧厂房改造项目。

在旧城镇改造方面,佛山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项目、湛江市华都汇项目、阳江市百利广场改造项目等列入案例汇编。

以下选取3个旧村改造案例,以供学习借鉴之用。

01深圳市南山区大冲城中村综合开发项目——拆除重建和局部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更新模式深圳市南山区大冲城中村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是目前广东省内最大的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

项目占地 68.5万平方米,涉及近 1000 户原村民、300 多户非村民的动迁、约7万居住人口的搬迁及 1500 多栋房屋(近110 万平方米)的拆除,由华润置地(深圳)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大冲村改造前为城中村 , 地处深南大道沿线城市景观带上,毗邻科技园。

村内楼房密集、小巷狭窄、街道凌乱、居室昏暗,与周边现代、整洁的城市风貌形成鲜明反差。

村民的“握手楼” 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公共设施匮乏,成为基层社会难点。

原大冲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集体商铺、厂房的出租,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来袭,很多工厂纷纷撤离大冲甚或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地区甚至倒闭,集体经济备受冲击。

村民长期依赖收取房租为生 , 过于安逸的生活催生了大批“收租二代”。

主要做法本项目采取拆除重建和局部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更新模式。

对拆迁用地范围内现有建筑实行整体拆除重建,由改造实施主体负责。

由广东省“三旧改造”引发的对城市更新的思考

由广东省“三旧改造”引发的对城市更新的思考
践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城市更新的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 ,坚持推进城市更新的制度化建设 继续完善现有的城市更新体制 才能突破当前珠三角土地资源贫乏的发展困境,推动广东省乃 至我国城镇建设走上集约 、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
关键词 :
广东省 三旧改造”; 城市更新
Ab t a tGu n d n r v n e fe st o c r r be s o a i n u tjl ai n a d l w- v lsr th s r c : a g o g p o i c a e w o e p o lm fr pd id srai t n o l e te c z o e o p c n i r a e e 1 S t mp e e t h ” r eOl e o m s ln t r mo e i d sr n fs a e i s u b n r n wa . o i i lm n st e Th e d R fr ”p a o p o t n u ty a d t r c n tu t p c n o d rt r a h i i t n o e ln e o re T i a t l a ay e h o i v e o sr c a e i r e o b e k t e 1 t i f h a d r s u c . h s r i e n l z s te p st e s m ao t c i
保护与更新
PR OT CT ON A E I ND RE NE AL W
文章编号:0 9 6 0 ( 1)8 0 8— 8 10 — 0 02 10 — 0 2 0 0 中图分类号: U 8 T 94 文献标识码: B
作者简介: 周晓,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男. 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旧”改造主要做法
政府引导 规划引领 市场运作 各方收益
一是开展标图建库工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 “三旧”用地的调查摸底工作,把“三旧”地块在影像图、土地利用现 状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上进行标注,严格圈定“三旧”改造的范围。并 建立“三旧”改造地块监管数据库和“三旧”改造标图建库动态调整机 制。
“三旧”改造主要做法及经验
政府引导 规划引领 市场运作 各方收益
广东将“三旧”改造工作列为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任务, 制定了“三旧”改造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成立了由省发 展改革委、经信委、财政、国土资源、监察、住房城乡建设等23个省直 部门和21个地级以上市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广东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 范省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统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市、县(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政 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建设、规划、财政、文 化、环保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对“三旧”改造工作进行 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监管和服 务,简化程序。以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改造工作效率为目标尽量 简化程序。在“封闭操作、结果可控”的原则下,授权地方政府开展 “三旧”政策设计与审批工作,同时,按照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充 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监管。
广东“三旧”改造
什么是“三旧”改造?
“三旧”改造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土地集
约化发展的要求下,针对“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的 改造。
“旧城镇”改造,主要是指针对区、镇(街道)城区内国有土 地的旧民居、旧商铺、旧厂房等改造,以及对重点改造城区需要 “退二进三”的旧厂房、旧仓库、及危旧居民用房的改造。
另外,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也不尽合理。据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 高级阶段,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进而产生与社会发展阶段相 适应的用地需求结构,表现为城市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提高,工业用地的 比例不断下降,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断的趋向合理:一般来说,工业用地占10~25%,商服 及住宅用地占45~50%,交通用地占5~10%,绿地广场道路占8~15%。但根据城镇地籍调 查数据,2009年广东城镇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占比28.13%(工矿仓储占比29.39%)、商 服及住宅用地占比34.4%、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11.39%、交通用地12.63%、公园绿地占比 2.01%。明显存在工业用地比重偏高、商服及住宅用地比重偏低、公园绿地占比偏低的结构 性矛盾,用地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旧厂房”改造,是指对镇(街道)、村和工业园区内的旧厂 房的改造,包括对严重影响城市观瞻的临时建筑的改造。
“旧村居”改造,是指对“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 等占据的“园中村”、村民逐步迁出或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心村” 等推进农民公寓建设、旧物业改造和村容村貌的整治。
“旧城镇”
“旧厂房” “旧村居”
二是编制“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在完成标图建库的基础上,会同省 住建厅督促和指导各地开展“三旧”改造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单元规划 或改造方案的审批,确保城市规划目标与改造方利益的均衡。明确要求 各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再造、优化 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脉等要素,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 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互衔接,明确用地规模和改造时序,合理确 定改造用地的开发强度控制要求,确保改造一片、成熟一片、造福一片。
(三)土地开发强度大,效益有待提高、结构有待优化
长期以来的外延式扩展发展模式,使广东省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偏大,已经达到生态 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伴随着如此高的开发强度,却是利用的粗放和效益的低下。由于城乡 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农村用地缺乏规划引导,村庄布局散乱无序、一户多宅、空心村等现 象造成的村镇土地闲置浪费的现象也十分严重。1996年-2007年间,广东省农村人口减少近 千万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1.67万公顷,人均用地面积增加了近41%,出现了较多的 空心村和废弃宅基地。
(四)城市整体机能不高,城市形象和功能有待提升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随着广东经济的起飞,微观经济体逐渐 活跃,市场经济开始快速升温。但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上, 一些微观经济体在利益驱使下无序扩张和膨胀,造成区域化产能过快升 温,投资产业失调,建设用地迅速扩大且分布散乱。由于多年超负荷运 转、城市内部系统的更迭调适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城市发展 功能定位的变化,城市发展不仅面临着空间实体的物质性老化,同时还 面临着功能性衰退与结构性衰退。导致城市整体机能下降,城市人居环 境局部恶化,城市形象和功能有待提升。
广东开展“三旧”改造的背景
一、经济转型任务艰巨,资源利用管理方式有待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传统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模 式密切相关。30多年前,珠三角从“三来一补”的分散化粗放型、高能耗的工业发展 起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赖低地价、高投入、 低工资的优势,通过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环境门槛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 的高速增长。不仅产业结构总体层次不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益低,而且技术创新能力 不强、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真正走向世界的竞争力。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 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007年起,广东开始步入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调整的经济快速转型期。在国家各种 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初见成效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遭遇资源刚性约束、产业结构不合 理、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素质低、产业趋同、整体竞争力较弱等经济发展问题更加 突出,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施行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 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亟需 积极酝酿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内需驱动发展”的措施。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 式和管理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新的政策诉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