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制《烧结粉煤灰砖》国家标准,促进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建议
墙材标准中烧结粉煤灰砖的术语及定义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义, 由于有很多人对 国家标准《 墙体材料术语 》 尚不
够 了解 , 故在 此摘 录如 下 : 111 烧结普 通砖 ..
() 1 烧结 粘 土 ( 通 ) 以粘 土 为主要 原料 , 普 砖 经
成型、 干燥 和焙烧 而成 的普通 砖 : () 结 页 岩 ( 通 ) 2烧 普 砖 通砖; 以泥 质 页 岩 或 炭质 页 岩 为 主要 原料 , 经粉 碎 、 型 、 成 干燥 和焙 烧而 成 的普
即“ 焙烧 而制 成 的砖 , 经 常结合 主 要原 材 料命 名 , 如 烧结 粘 土砖 、 结 粉煤 灰 砖 、 结 页 岩砖 、 烧 烧 烧结 煤 矸 石砖 ” 所不 同的仅 仅是 前 者 比后 者增 加 了“ 结煤 , 烧 矸石 砖” 内容 。另 外 , 《 的 在 墙体 材料术 语 》 中进一 步
(. 顺市墙 改 办 辽 宁 抚 顺 1 3 0 ; . 1 抚 1 0 6 2吉林 市墙体 材料 总厂 吉林 吉林 12 0 ; 30 2
.
3江苏大 阳工程 建设监 理有 限公 司 , .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7
摘 要: 文 就 定 义烧 结粉 煤 灰 砖 和 粘 土 砖 存 在 的不 和 谐 现 象 以及 与 “ 实” 作 有 关 的 问题 进 行 了探 讨 , 就 促 进 粉 本 禁 工 并
维普资讯
科技纵
攀
黼赫 。
. . I 赣 SI S IC NLG 獬 蒜鞲 SC C… ER OO 00 M
墙材 标准 中烧结粉煤灰砖 的术语 及定义存在 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李庆繁 李 建 国 , 国新 。,则 前者 变得 小 于后 者 ,
而 且难 以确 定 在 配料 以后 的 各个 工 艺 环 节 和成 型
关于编制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粉煤灰综合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粉煤灰综合利用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粉煤灰综合利用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粉煤灰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 - 1 - 第1章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1.2.3 厂址 ..................................................................................................... 9§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1.2.5 环境保护 ............................................................................................. 9§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3.2 市场预测 ................................................................................................... 15§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 15§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 16§3.2.3 价格预测 ......................................................................................... 16§3.3 市场推销战略 ........................................................................................... 16§3.3.1 推销方式 ......................................................................................... 17§3.3.2 推销措施 ......................................................................................... 17§3.3.3 促销价格制度 ................................................................................. 17§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 17§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17§3.4.1 产品方案 ......................................................................................... 17§3.4.2 建设规模 ......................................................................................... 18§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 18第4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 19§4.1 资源和原材料 ........................................................................................... 19§4.1.1 资源评述 ......................................................................................... 19§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 19§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 20§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 20§4.2.1 自然条件 ......................................................................................... 21§4.2.2 基础设施 ......................................................................................... 21§4.2.3 社会经济条件 ................................................................................. 21§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 22§4.3 厂址选择 ................................................................................................... 22§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 22§4.3.2 厂址推荐方案 ................................................................................. 23第5章工厂技术方案 ............................................................................................. 25§5.1 项目组成 ................................................................................................... 25§5.2 生产技术方案 ........................................................................................... 25§5.2.1 产品标准 ......................................................................................... 25§5.2.2 生产方法 ......................................................................................... 25§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 26§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 26§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 26§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 27§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 27§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27§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 27§5.3.3 仓储方案 ......................................................................................... 28§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 28§5.4 土建工程 ................................................................................................... 28§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 28§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 29§5.4.3 建筑材料 ......................................................................................... 29§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 29§5.5 其他工程 ................................................................................................... 29§5.5.1 给排水工程 ..................................................................................... 29§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 29§5.5.3 地震设防 ......................................................................................... 30§5.5.4 生活福利设施 ................................................................................. 30第6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31§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31§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 31§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 31§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 31§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 31§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 31§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 31§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 32§6.1.8 交通运输情况; ............................................................................. 32§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关于编制《烧结粉煤灰砖》国家标准促进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建议

奎
堑 : 蜜羞 奎
》国 关 于 编 制 《 结 粉 煤 灰 砖 家 标 准 烧 的 促 进 粉 煤 灰 综 合 利 用 建 议
李 庆 繁 ( 顺 市墙 改 办 , 宁 抚 顺 13 0 ) 抚 辽 10 6
【 摘要】 粉煤灰具有优异的成孔性能, 可实现烧结砖的高孔隙率, 即使 实心砖 ( 孔洞率小于2%) 5 亦可具 有 高保 温性 能 , 为促 进粉 煤 灰的 综合 利 用 , 贯彻 落 实国家《 体材 料 革新 “ 一五 ” 划》 墙 十 规 对烧 结砖 应 具有
作 论 坛 上 的 专 题 报 告 , 报 告 中 强 调 : 现 有 烧 结 多 孑 砖 “ L 和 空 心 砖 标 准 虽 经 多 次 修 订 ,但 是 与 我 国 推 广 节 能 建
筑 的 要 求 相 比 , 准 仍 然 偏 低 , 国烧 结 空 心 砖 产 品 质 标 我 量 、 能 、 次 与 国外 相 比还 相 差 很 远 , 保 温 性 能 、 性 档 如 孔
两 个标 准也 将烧 结 粉煤 灰 砖涵 盖其 中。 因 此 , 若 使 砖 具 有 高 保 温 性 能 ,依 据 国 家 标 准 的
规 定 , 能 生 产 高 孔 洞 率 的多 孔 砖 和 空心 砖 , 于具 只 对 有较 高保 温 性 能 的 高掺 量 粉 煤灰 烧 结 砖 亦应 如 此 , 因
1 前 言 பைடு நூலகம்
专用 标准 的有关 问题进行 讨论 并提 出建议 。
2 关 于 对 高 子 洞 率 和 高 保 温 性 能 关 系 的 误 解 L
笔 者 认 为 高 掺 量 粉 煤 灰 烧 结 砖 具 有 较 高 的 孔 隙率 , 与 页岩 和 煤 矸 石 烧 结 砖 相 比具 有 独 特 性 能 — — 轻 质 、 高 强 、 温 、 热 等 。 而 , 然 要 求 其 与 页 岩 和煤 矸 石 烧结 保 隔 然 依 砖 一 样 要 具 有 高 孔 洞 率 ,才 被 视 为具 有 高保 温 隔热 性 能 不 尽 合 理 。 因此 , 《 于 烧结 多 孔 砖 孔 洞 率 有 关 问 题 的 在 关
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议

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议粉煤灰是煤燃烧后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大量的粉煤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处理,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促进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下是我对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议。
一、建立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同时,加强对粉煤灰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粉煤灰固废资源化利用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无机成分,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
建议利用工业技术手段,开展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例如,将粉煤灰用于水泥生产、建筑材料制造、陶瓷制品等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发展粉煤灰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粉煤灰中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成分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可以用于土壤污染修复、废水处理等环境修复项目中。
可以通过混合粉煤灰和有机材料,制备出具有吸附性能的复合材料,使其应用于环境修复工程中。
同时,还可以利用粉煤灰中的钙元素,应用于酸性土壤的中和处理,改善土壤酸性,促进植物生长。
四、开展粉煤灰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粉煤灰具有较好的填充性能和粘结性能,可以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路基填料、混凝土掺合料等领域。
建议加强与建筑企业的合作,开展粉煤灰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广粉煤灰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降低建筑材料的成本,同时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
五、加强粉煤灰化学元素的回收利用粉煤灰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因此,建议开展粉煤灰中有害物质的回收利用研究。
可以通过研究开发新型化学物质提取剂,从粉煤灰中提取有害物质,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同时,可以从粉煤灰中提取有用的化学元素,如锌、镍等,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生产。
综上所述,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议包括建立政策法规体系、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发展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开展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化学元素的回收利用。
关于编制《烧结粉煤灰砖》国家标准 促进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建议

如此 , 冈为 国家 还 没有 颁布 具 有 高保 温性 能 的烧 结 砖 实心 砖 (L 率 小 于 2 %) 国家标 准 。 由此 , 孑洞 5 的 笔
者 认 为 国家 《 体材 料 革新 “ 墙 十五 ” 划》 出的 “ 规 提 四
于具 有 较 高 保 温 性 能 的高 掺 量 粉 煤 灰烧 结 砖 亦 应
对于“ 标准仍然偏低 ” 的理解是 : 的保温隔热性能 砖
满 足不 了建 筑节 能 的要求 , 有待 提 高 。 由于 页岩 和 煤矸 石 烧结 砖具 有 比粘 土砖 更高 的密 实度 , 体 积 其 密 度 可达 10 k m,为了 实现 其 轻 质 高强 , 有 较 90  ̄ , 具 高 的保 温 隔热性 能 , 只有提 高孔 洞 率 以及 具有 合 理
了要求 , 以使 砖 具有 高保 温 性 能 。在 修订 后 的烧 结
砖 国家 标 准 《 结 多 孔 砖 》 G 15 - 2 0 ) 《 烧 ( B 34 0 0 和 烧 结 空 心砖 和空 心砌 块》 G 15 5 2 0 )都 充分 体 ( B 34 - 0 3
标 准化 工作 论坛 上 的专 题报 告 , 告 中强 调 :现 有 报 “ 烧 结多 孔砖 和空 心 砖标 准虽 经 多次 修 订 , 但是 与我 国推 广节 能 建筑 的 要求 相 比 , 准 仍 然偏 低 。 国 标 我 烧 结 空 心砖 产 品 质 量 、 能 、 次 与 国外 相 比还 相 性 档 差很 远 , 如保 温 性 能 、 结 构 、L 率 、L 孔 孑洞 孑 形尺 寸 、 吸
维普资讯
拳
科 技纵 横 LG Y O
)lN l EHO CIC lICN
粉煤灰在混凝土墙材制品中应用及有关问题的探讨和建议(一)

胶 结 成 整 体 的 复 合 固体 材 料 的 总 称 。 ” 按 胶 凝 材 料 分 类 , 水 泥 混 凝 土 、 酸 盐 混 凝 土 、 合 物 混 凝 土 等 多 有 硅 聚 种 . 于 墙 体 材 料 生 产 的 混 凝 土 最 主 要 的 有 两 种 , 水 用 即 泥 混 凝 土 和 硅 酸 盐 混 凝 土 。前 者 是 以 水 泥 为 胶 凝 材 料 的 混 凝 土 ; 而 后 者 按 国 家 标 准 《 体 材 料 术 语 》( / 墙 GB T1 9 8 2 0 ) 出 的 定 义 , 以 硅 质 材 料 和 钙 质 材 料 8 6- 0 3 给 是 为 胶 凝 材 料 或 者 说 主 要 原 料 的 混 凝 土 。 上 述 两 种 混 凝 不 仅 是 胶 凝 材 料 的 不 同 。更 重 要 的 区 别 应 在 于 胶 凝 材
维普资讯
粉 螵 灰 在 混 凝 土 墙 材 制 品 中
应 用 及 有 芙 问 题 的 探 讨 和 建 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
李 庆 繁 ( 顺 市墙 改 办 , 宁 抚 顺 1 3 0 ) 抚 辽 1 0 6
【 要 】粉 煤灰 在 水泥 混凝 土墙 材制 品 中应 用应 遵循 的 准 则 ,贯彻 执 行 国 家现 行标 准GB T19 、 摘 / 5 6
型 空 心 砌 块 等 粉 煤 灰 硅 酸 盐 混 凝 土 墙 材 制 品 。 本 文 主 要 就 粉 煤 灰 在 水 泥 混 凝 土 墙 材 制 品 中 应 用 及 有 关 问 题
进行 讨论 。
结 垃 圾 尾 矿 砖 ” 当 硅 质 材 料 采 用 江 河 淤 泥 或 焚 烧 垃 ,
圾 , 可 采 用 自然 养 护 实 现 免 蒸 免 烧 , 泥 水 化 以 及 高 则 水
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议doc

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议doc粉煤灰是指燃煤发电、燃煤工业锅炉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大量的资源价值和环境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和处理好粉煤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建议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
一、项目背景和概况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粉煤灰进行处理和利用,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材料,并回收其中的有价值成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和占地面积,提高粉煤灰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促进可持续发展。
项目包括粉煤灰的收集和运输、处理与利用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管理与经济运营等内容。
二、项目可行性1.资源丰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和燃煤工业锅炉等日益增加,粉煤灰产量持续增加。
2.环境压力:粉煤灰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占地压力。
3.技术支持: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涵盖了固化、砖瓦制造、土壤改良、建材制造等多个领域。
4.政策支持:我国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给予了政策支持,包括减税、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
三、项目实施方案1.收集和运输:建立粉煤灰收集体系,与发电厂、工业锅炉等合作,收集粉煤灰并进行初步分离和中转。
优化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
2.处理与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粉煤灰处理和利用技术,包括砖瓦制造、水泥生产、建材制造、土壤改良等。
利用高温烧结、水泥搅拌、粉煤灰混合等工艺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3.产品研发与推广: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研发新型粉煤灰产品,如高性能水泥、环保砖瓦、建材制品等。
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促进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管理和经济运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制定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打造成有盈利能力的产业。
四、预期效益1.资源利用提升:将粉煤灰转化为有用产品和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粉煤灰利用政策

粉煤灰利用政策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一种灰状物质,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一些地区和国家制定了粉煤灰利用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将粉煤灰用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业制品的生产,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对原材料的依赖。
2.环境保护:设定对煤炭燃烧产生粉煤灰的排放标准,以减少对空气和水环境的污染。
通过技术手段和设备,控制粉煤灰的排放量和质量。
3.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创新,发展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推动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粉煤灰处理技术,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4.法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对粉煤灰的生产、利用和排放进行监管。
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确保其按照规定进行粉煤灰的处理和利用。
5.产业发展:支持和促进粉煤灰利用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投资于粉煤灰处理和应用技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6.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和企业的宣传教育,提高对粉煤灰利用的认识和理解。
促使社会各界更加积极地支持和参与粉煤灰的可持续利用。
7.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粉煤灰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