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师用书《语言文字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1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1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认识汉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1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1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认识汉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课程目标 1.认识汉语的基本特点,增强对汉语的整体意识; 2.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思考新问题; 3.探索汉语的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热爱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练重点 1.汉语的语音声调与意义的密切结合; 2.汉语的词汇意义的丰富多彩与不确定性; 3.准确理解、辨识汉语言音形义的变化规律及相关题目。
2.比尔闹笑话的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汉语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比尔买被子”被误解的故事说明了汉语“声调”的重要。汉语是
双 击 要 点
1 . 世界上现在大约有多少种语言?用图表举例说明 “ 语言 ”“ 语系 ” 和 “语族”的关系。 据粗略统计,世界上现在大约有 500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 1000万以 上的有17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其余依次是英语、俄语、西
班牙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日语、葡萄牙语、德
答:本节引子以译者翻译《夜的眼》和余光中举过的例子“日暮东风怨啼
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 尝”,不知如何才能用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意味为例,意在说明: ①汉语文字的表意是丰富的;②汉语句子的表述是含蓄的;③汉语的文意 理解有多样性;④汉语世界是神奇奥妙的,值得探索。
语、法语、意大利语、旁遮普语、朝鲜语等。 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的语言往往都有共同的“祖 先”,也就是若干语言因为有“亲属关系”而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最大的具有 亲属关系的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小一点的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属于同一 个“语族”。比如汉语就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英语、德语就 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这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如图。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含解析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含解析 精品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美国,3 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汉语被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 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 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知识·梳理]一、世界语言知多少1.使用人口在1 000万人以上的语言有17种。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二、普通话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二)(三[考点·聚焦]本节内容通过汉语和印欧语言(主要是英语)的比较,突出了我们本民族语言的一些特点。

综合性较强,所对应的考点也较多,具体来说对应了以下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声调,一般体现在高考试卷的第一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或是形、音、义结合考,或是音、义结合考,或是单纯考查字音。

近年来,高考重在考查字音。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主要针对近义实词、虚词辨析及成语的考查,本考点一般体现在高考的选择题中,有时也呈现在主观题的语言表达类题目中。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是突出体现在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上,题型一般采用“语句排序”的形式,或为客观题或为主观题。

每年高考都有多套试卷对此进行考查,此考点是高考热点。

二是突出体现在语言得体能力的考查上,特别是对称谓问题的考查。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美国,3 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汉语被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 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 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一、世界语言知多少1.使用人口在1 000万人以上的语言有17种。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二、普通话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二)(三本节内容通过汉语和印欧语言(主要是英语)的比较,突出了我们本民族语言的一些特点。

综合性较强,所对应的考点也较多,具体来说对应了以下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声调,一般体现在高考试卷的第一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或是形、音、义结合考,或是音、义结合考,或是单纯考查字音。

近年来,高考重在考查字音。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主要针对近义实词、虚词辨析及成语的考查,本考点一般体现在高考的选择题中,有时也呈现在主观题的语言表达类题目中。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是突出体现在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上,题型一般采用“语句排序”的形式,或为客观题或为主观题。

每年高考都有多套试卷对此进行考查,此考点是高考热点。

二是突出体现在语言得体能力的考查上,特别是对称谓问题的考查。

题型有客观选择题,更多的是主观题中的病句修改和语言表达类题目。

高中语文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_认识汉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_认识汉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解析:A “马上”“立刻”都表示紧迫性,但“立刻”所 表示的时间更加短促,“马上”则还可以表示伸缩性较大的时间;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在评价,“不免” 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越发”限于同一事物的比较,两种事物 比较不能用“越发”。
7.(2019·高邮中学高三质检)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家的进度________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呐。 ②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________太主观 了。 ③李伟的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________敏捷。 A.马上 未免 更加 B.马上 不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构图的层次和顺序问题。这个构图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这次活动的主题,第二层次分为“宣 传准备”“主要活动”和时间“9 月中旬”,第三层次主要介绍 “宣传准备”和“主要活动”包括的内容。
答案:主题为“庐州唱月”的校园诗会拟定于 9 月中旬举行。 准备阶段利用海报、校报和校园网进行宣传;主要活动包括原创 诗歌评选、诗歌诵读和诗歌微讲座。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 年前,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 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 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 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1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_认识汉语教案4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1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_认识汉语教案4新人教版

第一节——认识汉语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入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

3.材料二: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

高中语文 第1课 走进汉语世界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精学精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1课 走进汉语世界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精学精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内世界”的呈现,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深刻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真实现状②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③“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④它们至今仍具有超越性的影响⑤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⑥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A.③⑥②⑤①④B.③②①④⑥⑤C.⑤③⑥④①②D.⑤③⑥①④②【解析】语段的总话题是对“文学反映时代”这一理论的争论,横线的上文讲的是现代文学“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 ,在题目所给六句话中,只有③和⑥提到“超越时代”及其反义词“完全脱离现实”,因而以此两句排在首位为佳,②⑤从正面阐述,①④举例论证。

【答案】 A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

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②这是很难“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⑥这就又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A.④③⑤①⑥②B.④③②⑤①⑥C.④③①⑥②⑤D.⑥④③⑤①②【解析】④总括论点,③⑤①⑥从汉字本身及以汉字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具体分层论述,②从哲学层面肯定自己论断的正确性。

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7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7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略的统计──约 5 000 来种。这几千种语言中使用人口
在 5 000 万以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俄语、西
班牙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日语、德语、法语、意
大利语、朝鲜语、越南语等。
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的 语言 往往都有共同的“祖先”,也就是若干语言因为有“亲 属关系”而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最大的具有亲属关系的 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小一点的具有亲属关系的语 言属于同一个“语族”。
又如‘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 先 遣小姑尝’一诗,翻译成英文时,主语应该是第一人称呢 ,还是第三人称?应该是‘我’下厨房呢,还是‘她’ 下厨房?至于时态,应该是过去呢,还是现在?这些都 需要译者自己决定,而他的抉择同时也就决定了作品与 读者之间的关系:譬如在第一人称现在时的情形下,那 关系便极为迫切,因为读者成了演出人;在第三人称过 去时的情形下,那关系便淡得多,因为读者已退为观察
被子? 杯子?
bei zi
为什么比尔会把 “被子”说成 “杯子” 呢?
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这个课堂活动以外国人说汉语常常出错的“音节 的 声调、词语的搭配、名量词和动量词”三个问题,引入 对汉语若干特点的讨论。

疑难点拨
1
声调。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

调,声调不同,意义也就不同;而欧洲语言中只有不同
上“个、本、辆、件”等名量词。
名量词与名词有各种习惯性搭配,如“狗、鱼、
蛇”
用“条”,“猪、牛”用“头”,“马”用“匹”,
“鸟”用“只”等。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认识汉语
一 主要内容 : 通过“汉外比较”,对汉语有一个初步的
二认识。 学习重点: 了解汉语区别于其他阅语读言思的考主要特点。 激情入趣

高中语文第1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1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认识汉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1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1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认识汉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课程目标 1.认识汉语的基本特点,增强对汉语的整体意识; 2.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思考新问题; 3.探索汉语的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热爱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练重点 1.汉语的语音声调与意义的密切结合; 2.汉语的词汇意义的丰富多彩与不确定性; 3.准确理解、辨识汉语言音形义的变化规律及相关题目。
双击要点
1.世界上现在大约有多少种语言?用图表举例说明“语 “语族”的关系。
据粗略统计,世界上现在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 上的有17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其余依次是 班牙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日语 语、法语、意大利语、旁遮普语、朝鲜语等。
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的语言往往 先”,也就是若干语言因为有“亲属关系”而组成一个家族。 亲属关系的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小一点的具有亲属关系 个“语族”。比如汉语就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 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这就是语言的“谱系分
2.比尔闹笑话的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汉语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比尔买被子”被误解的故事说明了汉语“声调” 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调不同,意 欧洲语言中只有不同的句调,却没有汉语这样的声调。所以汉 语是英语的比尔来说,确实是一道不好过的门槛。 (2)“比尔对狗的性别称谓”不得体的事例说明,汉语的词 特点,说人要用“男、女”来修饰,说动物则是用“公、母” 修饰:二者是不能混淆的。而印欧语如英语中凡有生命的动植 性的分别都用“male”和“female”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汉语,属于中国。

它是炎黄子孙的根,上起“风骚”的朴实,中经唐诗、宋词、元曲的典雅,下接三国、红楼的恢宏,以知识的琼浆玉液滋润着中华民族繁衍生长。

它是华夏儿女的智慧开出的奇葩,历史悠久,穿越五千年的时空,承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它是神州大地言语交际结出的硕果,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文明奉献给世界的最美丽的语言。

从本课开始,我们将走进一个奇妙的汉语世界,领略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请同学们在学习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热爱民族语言,保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与规范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2.观察和积累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注重思考和感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活动。

3.联系所学文言文及外语知识,注重运用比较法,真正理解汉语特点,把握汉语精髓,熟练、规范使用汉语。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主题展示引子感悟“迷人”的“眼睛”―→汉语美丽而奇妙⎩⎪⎨⎪⎧ 文字表意丰富句子表述含蓄文意理解多向活动探究错误!错误!要点归纳1.现代汉语概念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叫作现代汉语。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语特点1.下面对语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现有5 00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17种,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B.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往往都有共同的“祖先”。

C.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以内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再分为若干“语族”。

D.现在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一些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戈尔—芬兰语系、萨莫狄语系、阿尔泰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闪含语系等。

解析:选A A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2.下面对现代汉语的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在构造形式上基本都是合成词。

人类语言的三种构词方式——重叠构词、派生构词、复合构词,在汉语中都存在,以复合构词为最多。

汉语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D.现代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是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的,虚词的作用大致相当于印欧语言的形态变化。

解析:选A A项,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叫作现代汉语,狭义的现代汉语指普通话。

3.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只不过在日常口语中,单音节词(主要是动词)还较常用。

B .复合构词在其他语言中很少, 在汉语中却最多,而且内部的构造类型也多种多样。

C .派生构词,即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加一个意义比较虚的词缀构成的词,如“老虎”,这种形式在汉语中是非常多见的。

D .现代汉语有着独特的量词。

现代汉语在说明事物时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的说法,一定要在中间加上一个表示计量单位的量词。

解析:选C 派生构词在英语等语言中很多,而在汉语中很少,而且也不属于严格的词形变化。

4.下列各项句子中两句话的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 他坐飞机去北京。

他去北京坐飞机。

B.⎩⎪⎨⎪⎧ 他学习好。

他好学习。

C.⎩⎪⎨⎪⎧ 他听不见,也看不见。

他看不见,也听不见。

D.⎩⎪⎨⎪⎧ 虽然我错了,但我不是故意的。

虽然我不是故意的,但我错了。

解析:选C A 项,“坐飞机”,第一个表示方式手段,第二个表示目的;B 项,前句是说他的成绩好,而后句是说他爱好学习;D 项,前句侧重强调“我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而后句侧重强调“我错了”,是勇于承担责任。

5.“差点儿”和“差点没”意思相近而又有区别,比较下面的句子,判断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规律?(1)这道题真难,差点儿答错/这道题真难,差点没答错(2)今天差点儿见着他/今天差点没见着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的两句话意思一样,都是没答错的意思。

(2)中的两句话不一样。

第一句是几乎见着而事实上没见着,第二句是几乎不能见着而事实上见着了。

当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时,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当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时,用“差点儿”;当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时,用“差点没”。

汉语的虚词和语序很重要。

对应的高考考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两个方面。

很多内容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作专门讲解,本节我们仅就“语序”这一内容加以阐释和训练。

“连贯”是语言表达中语句排列组合的规则,也是加强语言联系和使语意通畅的方法之一。

高考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形式主要有语句复位和语句排序题等。

其中排序题又包括有语境排序和无语境排序两种题型。

[例1] (全国卷Ⅰ)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

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

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 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答案] A[例2] (江苏高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语段的第一句引出清明节要插柳条的习俗。

后面6句话我们经过阅读可知,其中④和①是说插柳条的目的;②和⑤是有关插柳条的行为;⑥和③则是说插柳条的渊源。

根据语句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渊源、目的、行为。

所以选A 项。

[答案] A[例3] (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答本题首先要看语段的整体内容,即围绕汉字简化问题谈看法。

其次就是要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

②句中摆出了“不少人”对汉字简化的看法,①句中“这种看法”应指②句中“不少人认为……”这一看法,故②①组合在一起,这一组合表明了文段的观点,故排在首位;④句中的“首先”和⑥句中的“其次”相照应,故④⑥组合,这一组合初步阐明了汉字不宜进一步简化的原因,故排在②①之后;⑤句进一步指明简化汉字的不当之处,③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故将⑤③排在最后。

[答案] A[例4] (山东高考)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固然不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⑥②引出“远虑”这个话题;④中的“总之”表明是总结性的话,应放在最后;①③⑤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先是可预见可筹划,再是可预见不可筹划,最后是不能预见。

[答案] ⑥②①③⑤④所谓语言表达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表达,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气上下贯通。

语言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和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四个大的方面。

1.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前后话题的统一性这是判断一段话是否连贯的最重要的方法。

出题者设置此类语言连贯题目的时候,往往就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把前后的话题暗换了,或者说前后的主语不一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