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沉降观测习题
沉降经典例题

第五章 颗粒的沉降与流态化典型例题1. 已算出直径为40μm 的小颗粒在20℃常压空气内的沉降速度为0.08m/s,相同密度的颗粒如果直径减半,则沉降速度为多大?(20℃空气密度为1.2kg/m 3,粘度为1.81×10-6 Pa·s) 解: (1) 当m d μ401=时,s m u /08.01=6115(4010)0.08 1.20.21221.8110ep d u R ρμ--⨯⨯⨯===<⨯ 层流 当1221d d =,其沉降必在层流区: 2222112111()()24110.080.02m/s 44u d u d u u ∴===⇒==⨯=2. 在20m 高的升气管中,要求球形颗粒停留10 秒。
粒径10μm ,粒子密度2500 Kg/m 3。
气体密度1.2 kg/m 3,粘度0.0186mPa.s ,气流量100 m 3/h 。
试求升气管直径。
(设粒子加速段可忽略不计)解:设沉降位于stocks 区,则:2523()(10)(2500 1.2)9.810.00732m/s 18180.018610p p t d gu ρρμ---⨯-⨯===⨯⨯ 校核: 53100.00732 1.20.004720.018610p t ep d u R ρμ--⨯⨯===⨯层流 ∴假设正确. 令气流上升速度为u 气停留时间12()100.785V t t q H u H u u d-==-⋅=-气 12100/3600(0.00732)20100.785d--⨯= 解得: d =0.133m=133mm3. 有一降尘室,长6m ,宽3m ,共20层,每层100mm ,用以除去炉气中的矿尘,矿尘密度33000kg/m p ρ=,炉气密度30.5kg/m ,粘度0.035m Pa s ⋅,现要除去炉气中10μm 以上的颗粒,试求:(1)为完成上述任务,可允许的最大气流速度为多少?(2)每小时最多可送入炉气若干?(3)若取消隔板,为完成任务该降尘室的最大处理量为多少? 解:(1)设沉降区为滞流,则 2()18P P t d g u ρρμ-= 因为P ρρ>>则 623(1010)30009.81 4.67mm/s 180.03510t u --⨯⨯⨯==⨯⨯ 63431010 4.67100.5Re 6.671010.03510t P du ρμ----⨯⨯⨯⨯===⨯<⨯ 假设正确 由降尘室的分离条件,有34.61060.28m/s 0.1t L u u H -⨯⨯=== (2)33202063 4.671036006052.3m /h V t q Au -==⨯⨯⨯⨯⨯=(3)3363 4.67105600302.6m /h V t q Au -==⨯⨯⨯⨯=可见加隔板可提高生产能力,但隔板间距不能过小,过小会影响出灰和干扰沉降。
沉降观测考试梁总-44页word资料

测量技师鉴定理论考试试卷(A)姓名:考号:一、判断题,共30题,每小题1分。
对下面的表述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定期检修。
(√)2.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三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3.大、中城市的GPS网应与国家控制网相互联接和转换,并应与附近的国家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4.在测量中,观测的精度就是指观测值的数学期望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5.测量过程中仪器对中均以铅垂线方向为依据,因此铅垂线是测量外业的基准线。
()6.地面点的高程通常是指该点到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
()7.GPS点高程(正常高)经计算分析后符合精度要求的可供测图或一般工程测量使用。
(√)8.按地籍图的基本用途,地籍图可划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宗地图二类。
()9.国家控制网布设的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10.地形的分幅图幅按矩形(或正方形)分幅,其规格为40cm×50cm或50cm×50cm。
(√)11.采用三角网布设首级网时,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网,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20。
()12.在几何水准测量中,保证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球气差的影响。
(√)13.高斯投影是一种等面积投影方式。
()14.在54坐标系中,Y坐标值就是距离中子午线的距离。
()15.在四等以上的水平角观测中,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应重测整个测回。
(√)16.在工程测量中,一级导线的平均边长不应超过1Km,导线相对闭合差≤1/15000。
()17.用测距仪测量边长时,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一次的过程。
()18.在水准测量中,当测站数为偶数时,不必加入一对水准尺的零点差改正,但是当测站数为奇数时,一定在加入零点差改正。
(√)19.影响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折光的影响。
(√)20.误差椭圆可用来描述点位误差的大小和在特定方向的误差。
环境工程原理《沉降》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沉降》习题及答案1、 直径60μm 的石英颗粒,密度为2600kg/m 3,求在常压下,其在20℃的水中和20℃的空气中的沉降速度(已知该条件下,水的密度为998.2kg/m 3,黏度为1.005×10-3Pa·s ;空气的密度为1.205kg/m 3,黏度为1.81×10-5Pa·s )。
解:(1)在水中假设颗粒的沉降处于层流区,由式(6.2.6)得:()()()262332600998.29.8160103.13101818 1.00510P Pt gd u ρρμ----⨯⨯⨯-===⨯⨯⨯m/s检验:6336010 3.1310998.20.18621.00510P t eP d u R ρμ---⨯⨯⨯⨯===<⨯位于在层流区,与假设相符,计算正确。
(2)在空气中 应用K 判据法,得()()()36322560109.81 1.205260020.3361.8110P P d g K ρρρμ--⨯⨯⨯⨯-=≈=<⨯所以可判断沉降位于层流区,由斯托克斯公式,可得:()()262526009.8160100.281818 1.8110P Pt gd u ρρμ--⨯⨯⨯-=≈=⨯⨯m/s2、 密度为2650kg/m 3的球形颗粒在20℃的空气中自由沉降,计算符合斯托克斯公式的最大颗粒直径和服从牛顿公式的最小颗粒直径(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05kg/m 3,黏度为1.81×10-5Pa·s )。
解:如果颗粒沉降位于斯托克斯区,则颗粒直径最大时,2P t eP d u R ρμ==所以2t P u d μρ=,同时()218P P t gd u ρρμ-=所以p d =57.2210p d -=⨯m同理,如果颗粒沉降位于牛顿区,则颗粒直径最小时,1000P t eP d u R ρμ==所以1000t P u d μρ=,同时t u =所以p d =31.5110p d -=⨯m3、 粒径为76μm 的油珠(不挥发,可视为刚性)在20℃的常压空气中自由沉降,恒速阶段测得20s 内沉降高度为 2.7m 。
沉降观测习题

第四分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技术第一篇主体结构现场检测5. 沉降观测习题集单位: 姓名: 上岗证号: 得分:一、填空题1、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2、变形监测网基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的位置,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
3、监测基准网应由和构成。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形网并采用方法观测。
5、DS05级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得大于″。
6、垂直位移观测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
较小规模的监测工程,可采用系统;较大规模的监测工程,宜与联测。
7、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及。
8、建筑物沉降观测: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 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 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
9、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及。
10、建筑物整体倾斜观测应避开强和的时间段。
11、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可选用和和两中方法。
12、沉降观测标志一般分为、、。
13、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或,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14、沉降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的范围内。
二、单项选择题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个基准点。
A、2B、3C、4D、42、监测基准网应多长时间复测一次()。
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期间可每隔多长时间观测一次,正确答案选()。
A、1-2个月B、2-3个月C、3-4个月D、4-5个月4、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检测主体倾斜,正确答案选()。
A、投点法B、测水平角法C、前方交会法D、正、倒垂线法5、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次。
沉降观测及二等水准测量考试题

沉降变形观测及二等水准测量考试题单位: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 结点:水准网中至少链接三条测线的水准点2. 测段: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 工后沉降:所谓“工后沉降”,就是指从施工完毕直到沉降稳定(例如,要求固结度达到95% )这段时间内的沉降量4. 闭合差:测量平差中常用的一个术语。
它是指某个量的观测结果与其应有值之间的差值,在某几个量构成几何或物理条件方程的情况下,由于这些量的观测值中包含有误差,它们不能满足方程而产生一定的差值,称此差值为条件闭合差,简称闭合差。
5. 沉降:地基受建筑物自重或其他外力作用,在施工中或使用期内发生的垂直向下的移动。
二、填空(每小题 2 分,共30 分)1.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 高程基准起算。
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 m。
2. 观测时,按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应为偶数测站。
3.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 ,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5 m,≤ 2.80 m;4.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应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
5. 变形测量的内容包括路基涵洞桥梁隧洞等大型构筑物的垂直位移监测网和水平位移监测网。
6.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测点。
7. 通常情况下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观测和地基观测为主。
8. 地基沉降观测可采用水准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
9. 沉降板一般设置在路肩或线路中心,根据观测内容不同,沉降板埋设于路基基底或路基基床底层表面,对于桩网复合地基应埋设于垫层上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采用全站仪定位。
10. 沉降观测桩一般设置在路基面两侧路肩轨道板底或挡土墙等支挡结构物上,或根据需要设置,基础必须稳定坚固。
11. 路基面沉降是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技术条件的依据。
12.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
工程测量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工程测量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现代测绘科学、定位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学等学科与现代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通信科学等相结合的多学科集成,出现了新的学科,即()参考答案:Geomatics(地球空间信息学)2.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参考答案:对3.在施工放样中,若设计允许的总误差为M,允许测量工作的误差为m1,允许施工产生的误差为m2,按“等影响原则”,则有m1=()。
参考答案:M/√24.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并为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属于工程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
参考答案:规划设计5.对于二维测角网(平面网),若网中只有两个点的坐标已知,则属于()参考答案:最小约束网第二章测试1.测绘资料要满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需要,其主要质量标准是地形图的精度、比例尺的合理选择、测绘内容的取舍适度等。
参考答案:对2.在工业建设场地的总平面图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通常是用施工坐标系的坐标来表示。
参考答案:对3.工业企业设计中,选择地形图比例尺时应顾及总图运输设计图比例尺、场地现状条件和面积大小等因素。
参考答案:对4.一般的工业企业的设计,多数是使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这种图是设计用的“通用地形图”。
参考答案:错5.数字地面模型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铁路勘测设计一般要经过方案研究(室内研究、现场踏勘、提出方案报告)、初测、初步设计、定测、施工设计等过程。
参考答案:对2.线路初测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上去,并为施工设计收集资料。
参考答案:错3.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参考答案:对4.根据工作目的及精度的不同,线路初测阶段的水准测量分为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
沉降观测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通用版

沉降观测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通用版一、选择题1. 沉降观测是指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测量,以下哪项不是沉降观测的目的?A. 判断地面沉降的稳定性B. 提供基础工程设计参考数据C. 监测建筑物变形情况D. 预测地震发生概率2. 以下哪项不是进行沉降观测前的准备工作?A. 设计观测方案B. 确定观测点位C. 确定监测时间D.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3. 沉降观测可以使用哪种仪器进行测量?A. GPS定位仪B. 激光测距仪C. 地面测量仪D. 水平仪4. 下列哪项不是沉降观测的常用方法?A. 持续测量法B. 间断测量法C. 概率统计法D. 空间变形法5. 对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通常使用以下哪种方法?A. 水准测量法B. 精密水准测量法C. 激光测距法D. 建筑物倾斜仪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沉降观测主要用于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2. ×沉降观测只需要在地面固定点位上进行测量即可。
3. √ 持续测量法适用于长期监测沉降情况。
4. √ 水平仪可以用于测量地面的水平变化。
5. × GPS定位仪不能用于沉降观测。
1. 请简要介绍沉降观测的步骤和流程。
2. 什么是持续测量法?请简述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3. 沉降观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四、案例题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沉降观测,选择了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
观测结果如下:观测时间: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观测点位:A点、B点、C点观测数据:A点:1月1日,沉降量为0.2mm;6月30日,沉降量为1.5mm B点:1月1日,沉降量为0.5mm;6月30日,沉降量为2.0mm C点:1月1日,沉降量为0.1mm;6月30日,沉降量为1.0mm 请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计算A点、B点、C点的总沉降量以及平均沉降速率。
2. 根据观测结果,判断该市政工程项目的地基是否存在沉降问题,并进行简要分析。
沉降观测模拟考试A卷

沉降观测模拟考试A卷————————————————————————————————作者:————————————————————————————————日期:2第四分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技术第一篇主体结构现场检测5、沉降观测试卷(A)一、填空题1、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2、监测基准网应由和构成。
3、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及。
4、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次。
5、变形监测网基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的位置,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
6、DS05级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得大于″。
7、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可选用和两种方法。
8、建筑物沉降观测: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 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 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
9、沉降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的范围内。
10、垂直位移观测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
较小规模的监测工程,可采用系统;较大规模的监测工程,宜与联测。
二、单项选择题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个基准点。
A、2B、3C、4D、62、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期间可每隔多长时间观测一次,正确答案为()。
A、1~2个月B、2~3个月C、3~4个月D、4~5个月3、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检测主体倾斜,选()。
A、投点法B、测水平角法C、前方交会法D、正、倒垂线法4、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时开始。
A、上部结构施工B、主体封顶时C、不一定D、基础施工5、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是综合了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已确定的允许变形量的()作为测量精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分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技术第一篇主体结构现场检测5. 沉降观测习题集单位: 姓名: 上岗证号: 得分:一、填空题1、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2、变形监测网基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的位置,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
3、监测基准网应由和构成。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形网并采用方法观测。
5、DS05级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得大于″。
6、垂直位移观测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
较小规模的监测工程,可采用系统;较大规模的监测工程,宜与联测。
7、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及。
8、建筑物沉降观测: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 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 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
9、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及。
10、建筑物整体倾斜观测应避开强和的时间段。
11、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可选用和和两中方法。
12、沉降观测标志一般分为、、。
13、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或,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14、沉降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的范围内。
二、单项选择题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个基准点。
A、2B、3C、4D、42、监测基准网应多长时间复测一次()。
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期间可每隔多长时间观测一次,正确答案选()。
A、1-2个月B、2-3个月C、3-4个月D、4-5个月4、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检测主体倾斜,正确答案选()。
A、投点法B、测水平角法C、前方交会法D、正、倒垂线法5、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次。
A、3B、4C、5D、66、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时开始。
A、上部结构施工B、主体封顶时C、不一定D、基础施工7、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是综合了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已确定的允许变形量的()作为测量精度值。
A、1/10B、1/30C、1/20D、1/25三、多项选择题1、变形监测网中设立变形观测点的监测断面一般分为:()。
A、特殊断面B、关键断面C、重要断面D、一般断面2、变形监测网应由()构成。
A、部分基准点B、工作基点C、变形观测点D、黄海高程点3、变形监测网监测周期的确定因素有()。
A、监测体变形特征B、监测体变形速率C、观测精度D、工程地质条件4、每期观测结束后,数据处理中出现以下哪些情况,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正确答案选()。
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B、变形量缓慢增长但未达到预警值C、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裂缝快速扩大D、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5、建筑物沉降速度一般分为以下哪几种形式:()。
A、缓慢沉降B、加速沉降C、等速沉降D、减速沉降6、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哪些图表,正确答案选()。
A、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B、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C、沉降观测成果表D、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E、等沉降曲线图7、沉降观测的标志一般采用以下哪几种形式,正确答案选()。
A、墙(柱)标志B、基础标志C、隐蔽式标志D、敞开式标志8、工业建筑物可按以下哪些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正确答案选()。
A、回填基坑B、安装柱子和屋架C、砌筑墙体D、设备安装9、根据建筑变形测量任务委托方的要求,可按周期或变形发展情况提交下列哪些阶段性成果。
()A、本次或前1~2次观测结果B、与前一次观测间的变形量C、本次观测后的累计变形量D、简要说明及分析、建议等四、判断题1、观测仪器及设备应每月一次进行检查、校正,并做好记录。
()2、变形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
()3、垂直位移基准点标志可利用稳定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
()4、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6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5、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
()6、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当遇到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7、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该建筑不一定需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刚度。
()8、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变化,原则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沉降观测等级和精度。
()9、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当某期观测点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分析原因,在排除观测本身错误的前提下,应及时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
()五、简答题1、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变形观测点的布点原则?2、各期变形监测的作业原则?3、主体倾斜观测点和测站点的布设应满足那些要求?4、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5、工业建筑物沉降观测一般观测时间怎样安排?6、建筑使用阶段沉降观测次数一般如何进行?7、变形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应满足哪些规定?六、计算题1、某多层住宅楼进行主体沉降观测,共布设6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精度需满足三等变形观测要求,观测时采用两次仪器高法观测,测量基准点相对高程为10.00000m。
某日,对该住宅楼进行了一次沉降观测,观测路线环线闭合,观测成果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本次观测各变形观测点相对高程,并判断观测闭合差是否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沉降观测成果表续上表北、、、、、为沉降变形点标志2、某水塔,采用测量水平角的方法来测定其倾斜。
如附图所示:在相互垂直方向上标定两个固定标志测站A 、B ,同时选择通视良好的远方不动点M 1和M 2为测量方向点,在水塔上标出观测用的标志点1、2、3、4、5、6、7、8,其中标志点1、4、5、8位于水塔勒脚位置,标志点2、3、6、7位于水塔顶部位置,观测标志点为观测时直接切其边缘认定的位置。
测站A 距水塔勒角中心b 的水平距离为45.000米,测站B 距水塔勒角中心b 的水平距离为40.000米,水塔勒角中心b 至顶部中心a 的垂直高度为H ab = 27.000米,各观测点水平角测定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水塔顶部相对于勒角位置的整体倾斜偏歪量及偏歪方向?(假定bA 方向为正南方向,bB 方向为正东方向。
)水平角测量结果汇总表水塔整体倾斜观测示意图3、某多层住宅楼需判断其整体倾斜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其中一墙角观测结果:勒脚处A点相对于墙角顶B点的水平方向位移量为70mm,建筑物高度H AB= 16m,试判断该墙角的整体倾斜情况。
4、某建筑物全高30m,设计时允许倾斜度为4‰,监测该建筑物安全时,监测容许误差取容许偏移量的1/20,取3倍测量中误差为容许误差,试判断监测之精度要求。
答案:一、填空题1、高程、高差2、变形影响区域之外、方便使用、监测体变形特征3、基准点、部分工作基点4、环、水准测量5、106、假定高程、国家水准点7、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率8、0.02、0.02、39、倾斜度、倾斜方向、倾斜速率10、日照、风荷载影响大11、倾斜仪测记法、测定基础沉降差法12、墙(柱)标志、基础标志、隐蔽式标志13、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14、振动影响二、单项选择题1、B2、C3、B4、B5、C6、D7、C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4、ACD5、BCD6、ABCDE7、ABC8、ABCD9、ABCD四、是非判断题1、×2、∨3、∨4、×5、∨6、√7、×8、√9、√五、简答题1、1)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5)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6)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
2、1)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2)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及方法;3)采用同一仪器和设备;4)观测人员相对固定;5)记录观测时的环境因数;6)采用同一基准处理数据。
3、1)当从建筑外部观测时,测站点的点位应选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
当利用建筑内部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2)对于整体倾斜,观测点及底部固定点应沿着对应测站点的建筑主体竖直线,在顶部和底部上下对应布设;对于分层倾斜,应按分层部位上下对应布设;3)按前方交会法布设的测站点,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测距或长度丈量的要求。
按方向线水平角法布设的测站点,应设置好定向点。
4、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面)0.2-0.5m为宜,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宜预埋螺栓式活动标志。
5、1)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2)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按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6、建筑使用阶段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到稳定为止。
7、 1)应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2)应使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3)应确保平差计算所用的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 4)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5)对于特级、一级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应对可能含有系统误差的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改正;6) 对于特级、一级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当涉及边长、方向等不同类型观测值时,应使用验后方差估计方法确定这些观测值的权;7)平差计算除给出变形参数值外,还应评定这些变形参数的精度。
五、计算题1、△h 0A 左=-0.04423米;△h 0A 右=-0.04429米;△h 0A =-0.04426米; △h AB 左=0.03756米;△h AB 右=0.03763米;△h AB =0.03760米; △h BC 左=-0.04135米;△h BC 右=-0.04136米;△h BC =-0.04136米; △h CD 左=0.05733米;△h CD 右=0.05720米;△h CD =0.05727米; △h DE 左=0.17082米;△h DE 右=0.17087米;△h DE =0.17085米;△h EF 左=-0.05480米;△h EF 右=-0.05490米;△h EF =-0.05485米; △h F0左=-0.12500米;△h F0右=-0.12508米;△h F0=-0.12504米;闭合差h=△h 0A +△h AB +△h BC +△h CD +△h DE +△h EF +△h F0=0.00020米=0.20mm<允许闭合差1.59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