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法则

合集下载

构图定律:三分法则、黄金分割法则、对角线法则

构图定律:三分法则、黄金分割法则、对角线法则

减弱照片的反差;4.如果主要被摄体距离较远,在画面中 加入一些前景元素会更好;5.拍摄正在运动中或者即将启 动的物体,需要在被摄体前方留出空间;
6.不要害怕打破规则。正如Edward Weston说的,“在拍 摄前过分考虑构图法则,就像在走路前先考虑地心引力 法则。”照片辅助构图软件人类
花费了上千年时间来研究构图的原理。通过阅读本文你 可以学习其中的一些要点。使用构图软件,你可以在拍 摄好的照片上应用“黄金法则”对照片进行重构和
“艺术家不会组织画面,就像演说家不会组织语 言。”——莱昂纳多· 达· 芬奇摄影是什么?是一则故事。故 事是什么?是一连串彼此相关的句子。摄影也是如
此。一张出色的照片,仅仅拍摄到一些东西的图像是不 够的。观众对一张照片的第一印象,就取决于构图带来 的画面平衡。想提升你的数码照片的表现力,就尝
试应用这些构图法则吧。三分法则三分法则的理论基础 是,人们的目光总是自然地落在一幅画面三分之二处的 位置上。尽量使主要的被摄体位于画面三等分线的
裁切。软件可以帮助你找到安排画面的最和谐的方式。 Photo Print Pilot构图软件
全文完!感谢阅读和支持!
岩棉复合板 /
焦点上,效果会比位于中心位置更好。 拍摄风光照时,运用三分法则将水平线置于三分位置上, 这样的照片会具有最佳的视觉感受。如果兴趣点是大地 或水
面,地平线一般位于上部三分之一处。相反,如果兴趣 点是天空,则可以把地平线置于下部三分之一处。总之, 让主要部位占据绝大部分画面。 黄金分割法
则一幅画面中的某些位置点会自动地吸引观众的目光。 同样,某些比例(无论是巧合或精心布置的)也会自然地令 观众感到舒服。达· 芬奇研究了人类对美和和
谐的观念,并提出了称为“黄金分割”的原则。其实在 达· 芬奇之前,巴比伦人、埃及人以及古希腊学者就已经 开始在建筑和艺术中应用黄金分割法则副画面分成不相等的 9个区域。每条线分割的原则是:将画面分为一大一小两 部分,其中较大部分的边长与较小部分的之比

比较全的摄影构图法则(十四种)

比较全的摄影构图法则(十四种)

⽐较全的摄影构图法则(⼗四种)三分法构图这种构图法则⼀直以来被各种风格的摄影师⼴泛地使⽤,当然,如果所有的摄影都采⽤这样的构图⽅法也就没有趣味可⾔了。

倘若适时地破坏三等分的原则,灵活地使⽤不平衡的构图,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画⾯。

下⾯就为⼤家介绍风光摄影中⼏种⽐较常⽤的构图⽅法。

摄影师在构图时,将地平线与三分线重叠,⽽画⾯中起伏的沙丘与三分线重叠的同时,突破了地平线的束缚,增强了画⾯的视觉冲击⼒。

⽔平线构图⽔平线构图⼜称⼆等分构图,就是把画⾯分成相等的两半。

这种分法可以为画⾯营造出⼴阔和横向延伸的氛围,同时也会因⽔平线位置的不同,表达出不⼀样的画⾯情趣。

⽔平线放在画⾯⼆分之⼀处,将画幅留给河⽔和天空。

这样的⽔平线位置充分地表现了天空的绚丽,同时也增强了画⾯的延伸性。

垂直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是利⽤垂直线的延伸感使画⾯更加紧凑,⽽且合理地利⽤这种构图⽅式,可以使画⾯富有节奏感。

利⽤横构图表现⾼低不⼀的树⽊,画⾯中的树⽊线条感⼗⾜,使画⾯显得紧凑⽽富有节奏感。

斜线构图斜线构图有助于为画⾯营造出富有活⼒和节奏的动感,是存在画⾯中的⼀条斜线。

当然,如果还想表现⼭峦远近的空间感也是可以选⽤此构图⽅法的。

图中的对⾓线将画⾯分成了两部分,强烈的对⽐使画⾯充满了视觉冲击⼒,⽽天空中冷暖⾊调的对⽐,让画⾯显得更有⽓氛。

留⽩处树与动物的剪影处于对⾓线上,使画⾯显得宁静⽽和谐。

曲线构图曲线能给风景增添圆润与柔滑的感觉,使画⾯充满动感和趣味性。

曲线的线条感让⼈从画⾯中得到优美与稳定的感觉。

流畅的线条给平稳的⼭峰带来了灵动感和韵律,让⼈们觉得它们仿佛是在演奏着⽓势雄伟的交响乐。

放射性构图这种构图⽅式主要通过向上下左右延伸开来的对象形态来表现⼀种开放性和⼒量感。

三⾓形构图从⼏何学中我们知道,三⾓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运⽤到摄影的构图中,同样如此。

三⾓形构图是指画⾯上的拍摄对象所呈现的形态类似于三⾓形,或者⼏个拍摄对象的关系正好组成⼀个三⾓形。

摄影构图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构图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构图知识点总结大全摄影构图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对画面的布局、构造和组织,在摄影中占有重要地位。

好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更好地传达摄影师的拍摄意图。

下面将从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的要点和常见的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构图的基本原则1.对称与平衡对称和平衡是构图的基本原则之一,指的是画面中的元素在视觉上呈现出对称和平衡的状态。

对称构图能够让画面更加稳定、端庄,而平衡构图则能使画面显得整体和谐。

2.黄金比例黄金比例是构图中常用的比例法则,将画面平分为黄金比例的比例大小,在摄影中被广泛应用,能够使画面更加美观、引人注目。

将主体放在黄金比例的交点上,能够达到画面更加和谐、舒适的效果。

3.前景、主体、背景构图中的前景、主体和背景关系着画面的层次和深度。

构图时应该考虑将前景、主体和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4.比例与尺度比例和尺度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合理的比例和尺度能够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

需要根据拍摄对象的大小和场景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和尺度。

5.线条与形状线条和形状在构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加有层次和深度感。

对于线条和形状的运用需要考虑它们的方向、长度和大小等因素。

6.光影效果光影效果在构图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光影能够赋予画面更加立体和丰富的质感。

要考虑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色彩等因素,在构图中进行合理的运用。

二、构图的要点1.选择合适的视角在构图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拍摄视角,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需要考虑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找到最适合拍摄对象的角度。

2.控制画面空间在构图时要注意控制画面空间,不要让画面显得空洞或拥挤,需要留出适当的空间来给观众留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3.突出主体构图中的主体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需要将主体放在画面的重点位置,让观众一眼就能够看到主体,突出主题。

4.合理运用对比对比是构图中的常用手法,可以增加画面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1、九宫格构图“九宫格”构图法则实际上使用过横纵等分线将画面分为9等份,在拍摄时将拍摄主体等分线的“交叉点”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便是拍摄主体的最佳位置。

现在大多数相机或者手机中内置的“井字格”辅助线,就是三等分线。

在拍摄时可以借助等分线帮助构图,也让构图变得更容易。

在摄影中,熟练的掌握了三等分构图法,也就掌握了构图的基础。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三等分构图法,需要多练习,包括横竖构图拍摄,逐渐做到聊熟于心,也就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了。

2、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主要用于展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语表现森林的参天大树,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以竖直线条组成的画面。

突出拍摄主体的宏伟、高大,给人极佳的视觉冲击力。

3、引导线构图法(X形构图)引导线构图法是在三等分构图法的基础上,利用拍摄场景中的自然线条以及透视关系将拍摄主体引导观众视觉焦点上的一种构图方法。

引导线构图法最常见与风光摄影中,突出一种画面的纵深感。

在日常的拍摄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天然引导线有很多,例如一条小路、一条河、一座桥等等合理利用好引导线可以更好的突出画面纵深感和空间感、突出拍摄主体、烘托主题。

也是日常拍摄时,常用的一种构图手法。

4、三角构图法在画面中出现三个或者多个拍摄景物时,可以选择三角构图法,通过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景物之间的这个三角形可以为正三角形,也可以是倒三角形,也可以是斜三角形。

三角形构图是拍摄几个物体时常用的构图方法,也比较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的特点。

三角形构图的最常用的拍摄题材为美食摄影,利用好可以拍摄出漂亮的美食照片。

5、S型构图画面上的各个拍摄物体成“S”型曲线的构图形式,让多个物体拍摄列起来看起来很有韵律感,产生优美、协调的感觉。

S型构图非常适合画面中有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内容的风光摄影,同时也非常适合美食摄影。

摄影口诀摄影法则

摄影口诀摄影法则

摄影口诀摄影法则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口诀和法则,才能拍出优美的照片。

下面,我们将按照类别介绍一些摄影口诀和摄影法则。

构图构图是摄影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让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一些构图的口诀和法则:1. 三分法则: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将主体放在其中一个部分的交叉点上,可以让画面更加平衡。

2. 对称法则:将画面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定。

3. 空间法则:在拍摄运动物体时,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让物体有足够的空间运动。

4. 前景法则:在拍摄风景时,可以加入一些前景,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曝光曝光是指相机对光线的控制。

正确的曝光可以让照片更加清晰、明亮。

以下是一些曝光的口诀和法则:1.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越快,照片中的运动物体就越清晰。

2. 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可以突出主体。

3. ISO值:ISO值越高,照片中的噪点就越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ISO值。

4. 曝光补偿:在拍摄高反差场景时,可以适当调整曝光补偿,避免过曝或者欠曝。

色彩色彩是照片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元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色彩的口诀和法则:1. 对比色:将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放在一起,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

2. 色彩搭配:不同的颜色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根据主题和氛围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3. 色彩平衡:在拍摄时要注意色彩平衡,避免画面过于单调或者过于花哨。

4. 色彩饱和度:适当调整色彩饱和度可以让画面更加鲜艳。

细节细节是照片中最能体现摄影师技术水平的元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细节的口诀和法则:1. 焦点:要注意焦点的准确度,避免出现模糊的情况。

2. 噪点:要注意噪点的控制,避免照片过于杂乱。

3. 景深:要根据主题和氛围选择合适的景深,突出主体。

4. 姿态:要注意被拍摄对象的姿态,避免出现不自然的情况。

总结以上是一些摄影口诀和摄影法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拍出更加优美的照片。

当然,这些口诀和法则并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注重放好点,线,面的位置,但更要和形、色、光联系,则从另一方面诠释了画面的构图,使图片不拘一格。

画面中的所有元素最终都可以被看成是点、线、面。

1、点的形象——细小、简单。

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用点的大小作对比,使画面以对比产生动感结果。

2、点——点的位置、空间、重心。

充分体会点线的构成,利用光影组织画面的形式美。

主要有黄金分割点,比例为0.618。

3、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4、细线——精致、挺拔、锐利的象征。

5、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一种规则美。

6、几何形面——生机、膨胀、优美、弹性。

7、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8、面接触——面与面在互相靠近的情况下,边缘发生接触、交融。

摄影就是把这些组合,摆放在恰当的位置,倚靠自己的思想,拍
出好照片,更要注重光的作用,无光无摄影。

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光,其次是构图!。

摄影的构图规律

摄影的构图规律

摄影的构图规律摄影艺术实践证明,摄影艺术必须遵循造型艺术的构图规律,它们包括:整齐划一、参差、均衡、对称、主次、比例、完整和多样统一等。

下面小编就来谈谈摄影的构图规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摄影的构图规律:整齐一律整齐一律一般是外表的一致性,说的更明确一点,是同一形状的一致的重复。

这种重复对于对象的形式就成为起赋与定性作用的统一。

由此可见,整齐一律就是指画面中相似或相同的物体以对等形式排列组合而体现出的视觉效果。

其审美特性是稳定、庄严而又富于立体感,而且还是形成视觉节奏的基本方式。

(2)摄影的构图规律:参差这是和整齐划一相对应的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是让“差异闯进”整齐划一“来破坏它”。

说的准确一点,参差就是画面中的表现物通过形式因素的差异以一种既变化而又有秩序的方式组合所产生的某种视觉效果。

它是避免艺术形式出现呆滞、堵塞进而获得序中有变,乱中显齐的有效构图方式。

(3)摄影的构图规律:均衡均衡又叫作平衡,它既包括视知觉上的同量和构图上的对称,也含有画面具有多样统一的整体感,是一种不同部分或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

其构成方式有:对称均衡和重力均衡 _指画面中物体的分布能使人在视知觉上取得稳定的,不产生倾斜的心理感受。

在人的心理体验中,视觉形象象形体一样,是有重量的,一般是:人比动物重,动物比植物重,动比静重;在浅背景上深色比浅色重;在深背景上,浅色比深色重;粗比细重,大比小重,色艳比色暗重,近比远重,离支点(画面中心)远比近重。

按照力学中力矩平衡的原理来安排画面中不同重量物体间的空间位置,就能取得视觉心理上的均衡感。

而运动均衡则是指一种运动的两极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

不平衡态势重复交替出现所形成的心理经验中的均衡感是构成稳定和整体美感的重要手段。

(4)摄影的构图规律:对称对称是指景物中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因素在中轴线两侧以对应关系展开或组合而构成一体,这是一种绝对均衡的形式,由于构成形式的不同,对称又可分为纵对称和横对称两种。

摄影构图的三大原则

摄影构图的三大原则

摄影构图的三大原则1、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

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2、关于对比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一是形状的对比。

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

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

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3、关于视点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

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

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

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

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

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

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

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环境的处理
• • •
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的作用 周围环境的处理
周围环境
o
周围环境: 位于主体附近上下左右前后的景 物。
周围环境的作用
o
周围环境的作用:
密切联系主体
说明主体活动的重要因素 说明事件的重要对象
周围环境的处理
o
周围环境的处理: 贴切、完整、精炼,以加强作品的 思想性与艺术性。
黄金分割构图

大小比例构图
装饰框构图

光线引导构图

线条静对比构图

视线引导构图

色调对比构图
练习
拍摄位置
拍摄位置:
又称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 摄高度和拍摄距离三个方面。 拍摄方向 拍摄高度 拍摄距离
拍摄方向
• • • •
正面构图 侧面构图 斜侧面构图 背面构图
正面构图

正拍的主体常处于画面中心,易于表现事物的基本 特征。当主体是人物时,正拍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 对面交流,具有亲切感。当主体是景物时,正拍有 利于表现景物的横向构图,给人宽广、平稳、安静 的感觉。但正拍画面只有被摄物的正面,立体感不 强,画面呆板。
近大远小突出主体
线条透视突出主体
运用主体与陪体、环境关系
主体占画面显著位置,在画面正中偏左或 偏右的地方可突出主体(如图) 陪体的视线集中在主体上可突出主体(如 图)

主体的画面位置
o
o
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能 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以及 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从人们的视觉美感和心理要求 来讲,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有 两个:一个是位于画面的中部,一 个是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
主体的画面位置
o
o
对称式构图: 适宜拍摄庄严隆重的场面,具有静止感的 形象;常为一些人像,建筑等摄影采用。(如 图) 非对称式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屏幕的黄金分割线(点)上, 最容易取得醒目突出的效果。(如图)
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
陪体的处理

陪体——摄影构图时主体的陪衬物体。 • 陪体作用: 陪衬,烘托和说明主体,帮助主 体充分表现内容。(如图)
斜侧拍摄
背拍构图

背拍构图主要用于表现被摄物主体背面的立 体结构信息。背拍人物时,由于看不到人物 的面部表情,因此显得含蓄、引人遐想,给 人以神秘感。
背面拍摄
拍摄高度
• • •
平摄 仰摄 俯摄
平拍构图
平拍景物具有正常透视感,易产生平视亲切 感,但也容易流于世俗、平淡无奇。 平拍人物,人脸具有正常透视,显得真实、 亲切 平拍风光时,天地平分,形成有趣的对称美, 但注意避免地平线平分画面
拍摄距离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远景拍摄构图

远景主要表达空间范围、数量规模、空间关 系等信息,远景应从大处落墨,以蜿蜒的河 流道路、起伏的山峦等大线条为主结构线, 主要起到表现深远辽阔的空间感和渲染气氛、 营造气势等作用。
远景
全景拍摄构图

全景表达被摄主体的整体信息,同时又保留 与主体密切相关的一定范围环境,但主体占 画面的主要面积,成为画面的内容中心和结 构中心。
全景
中景拍摄构图

中景表达被摄主体大部分的信息,重点表现 主体总体中令人感兴趣的大部分形象,人物 的中景是膝盖以上的形象,以人物的动作线 条表现人的形态(如图),景物的中景则是 景物主要部分,表现其主要结构和形态。 (如图)
中景
近景拍摄构图

近景表现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信息。近取其 神,着意表现人的神情和物的局部结构或质 感。
• 主体位置
把主体安排在屏幕的黄 金分割线(点)——(井字 格的四个交叉点A、B、C、D, 特别是B点上),最容易取 得醒目突出的效果。 • 地平线及直线条 地平线及较长直线应放 在画面三分之一位置上,这 个位置具有均衡美。
几个黄金分割应用实例
几种基本构图型式

构图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来讲有 黄金分割构图、大小对比构图、装饰框构图、 光线引导构图、线条引导构图、曲线构图、 虚实构图、重复构图、动静对比构图、视线 引导构图、色调对比构图等。
对比关系指背景的形体、影调和色彩与主体形 成强烈反差(如图) 照应指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上,背景必须与 主体有联系,有呼应,相互补充(如图)

注意纯化背景
背景越简洁,和主题内容无关的形象越少越好。
背景的影调反差
背景的色彩反差
表现被摄物的轮廓、立体感和质感
表现物体轮廓
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近景
特写拍摄构图

特写以突出被摄主体的神情、质感和局部细 节为主(如图) 。人的特写用于刻画人物微 妙的内心感情,物的特写重在表现质感、纹 理等局部细节。
特写
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处理
摄影构图的三大形式因素: 主体 陪体 环境 主体的处理 陪体的处理 环境的处理
主体的处理

主体——主体是摄影构图的中心,是 摄影者赖以表达自己思想情 趣的主要形象。
环境的处理

环境——摄影构图的渲染因素。 • 环境的作用 • 前景的处理 • 周围环境的处理 • 背景的处理
环境的作用
o
环境的作用: o 主要说明主体所处的位置,地点,和 环境气氛等; o 加强主体的表现力; o 环境包括前景、周围环境和背景。
前景的处理
o
o
o
前景 前景的作用 前景的处理
均衡

均衡 均衡规律

均衡
o
均衡: 是指画面结构中要相对地达到匀称、 平衡、稳定。
均衡规律
o
o
o o o o o o
处于引人注目位置的景物重,反之轻 有生命力的景物重,无生命的轻 人造物(车、船)重,自然景物轻 动的景物重、静止的轻 深色调重,浅色调轻 暖色重,冷色轻;纯度高重,纯度低轻 轮廓清晰的重,模糊的轻 近景重,远景轻
第五章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 构图的要求 构图形式 拍摄位置 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处理 表现被摄物的轮廓、立体感和质感 画面的格式 画面构图中的对比与均衡 照片画面的透视规律 画面构图应避免出现的情况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
指摄影画面的布局和结构 安排。
构图的要求
构图形式要服从内容
画面的格式
画面格式 画面格式的选择
画面格式

画面格式: 指画幅边缘长与宽的比例;分为横 幅、竖幅与方形。
画幅
横幅——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
画幅
竖幅——强化高大向上,增添活力与吸引力
画幅 方幅——工整、淳朴、轻松,强化不足
画面构图中的对比与均衡
对比
均衡
对比

对比 对比方法

对比
o
对比: 是指不同对象的相互比较中, 突出其中的主要对象。
对比方法
o
o
o
o
思想内容对比:侧重作品思想含义的比较 形体对比:将不同形体的画面放在一起形成 对比,利用该对比方式可实现画面的多样性 和生动性,形体对比有直线与曲线对比、横 竖对比、大小对比、虚实对比、仰俯对比、 疏密对比等 影调对比:影调是处理画面气氛、空间深度 的重要因素。影调对比包括整幅照片的影调 对比和照片上物体相互之间的影调对比 色彩对比:利用明色和暗色、色彩饱和度高 低以及不同颜色的对比产生画面的层次

仰拍构图

仰拍善于表现景物的垂直构图,能给人一种 仰视的心理效果,被摄主体往往会被赋予崇 高、挺拔的观感,善于表达高大雄伟的气势, 如高楼、高山、伟人等。仰拍能升高、突出 前景,降低、简化后景;也能使被摄物变形, 竖向线有向上集中的趋势,被摄物的下部增 大,上部变小。
俯拍构图

俯拍时前后景物都能呈现出来,且前景大, 后景小,纵深感强。俯拍善于表现景物的曲 线构图,如蜿蜒的公路、河流等,给人以柔 美的感觉;还善于表现广阔地面的景物规模、 数量和位置等。俯拍人物时常表达压抑、孤 独、苦闷的情绪。
照片画面的透视规律
线条会聚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空气效果透视规律(近浓远淡)
虚与实透视规律(主体清晰,背景模糊)
画面构图应避免出现的情况

构图禁忌:
主体居正中、前景线条与主体重合,破坏
了主体的完整性;(如图) 横、竖、斜线条割裂画面,尤其是线条居 中一分为二割裂画面;(如图) 水平线或垂直线歪斜;(如图) 主体与陪体宾主不分,甚至喧宾夺主; 画面杂乱无章; 构图雷同、抄袭。
背景的处理



背景 背景的作用 背景的处理
背景
o
背景: 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或空间。
背景的作用
o
背景的作用: 帮助主体说明主题以及所处的 时间、地点和环境; 烘托和突出主体形象; 表现空间深度,对主体起夸张 作用。
背景的处理
o
背景的处理:
背景与主体应形成对比和照应的关系
正面拍摄
侧拍构图

侧拍是对被摄物的侧面进行拍摄,善于表现 景物的轮廓线,主体的动作姿态、人物对话 等。侧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但只有被摄物 的侧面,立体感较差。
正侧拍摄
斜侧拍构图

斜侧拍构图是表现被摄物主体立体结构信息 信息最充分的角度,该角度既能充分展现主 体的正面等主要侧面风貌,又没有正面构图 呆板的缺陷。斜侧拍构图的人物既能充分展 现表情和动作,又显得活泼灵动、充满生气。
主次对象处于不同光照情况
运用景深

运用景深的方法: 造成主体清晰,次要部分模糊, 以虚衬实,虚实对比来突出主体 的手法,次要部分可全虚或稍虚。 (如图)
运用透视

运用透视的方法: 利用镜头造成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一光 学特性,在拍摄时使相机靠近主体,并和 其他部分拉开一定距离,就能使主体在画 面上的形象大于其他部分而显得醒目突出。 (如图) 利用线条透视汇聚作用,把主体放在灭点 上,即使灭点不在画面结构中心,也能将 观众视线引向主体(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