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简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301]用讲英语的读者的本族语言呈献给他们的这本书,是四十多年以前写的。
那时作者还年轻,只有二十四岁,所以这本书就带有作者青年时代的烙印,反映着他青年时代的优点和缺点;但是无论优点或缺点都没有什么使他脸红的地方。
这本书译成英文,完全不是作者倡议的。
不过他还是可以讲几句话,为他没有阻止出版这个译本“作个辩护”。
这本书里所描写的情况,就英国而言,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已成过去。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虽然通行的教科书里没有明确提出)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
波兰犹太人即欧洲商业发展最低阶段的代表的那些琐细的骗人伎俩,那些使他们在本国获得很多好处并为大家所通用的狡猾手段,只要一到汉堡或柏林,就显得陈旧过时,不合用了。
同样,一个经纪人,犹太人也好,基督徒也好,如果从柏林或汉堡来到曼彻斯特交易所呆上几个月,他就会发现,要想廉价购入棉纱或布匹,最好还是放弃那一套固然已经稍加改进但到底还很粗鄙的手段和手腕,虽然这些手段和手腕在他本国被看做智慧的顶峰。
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纯粹是为了节约时间和劳动。
在工厂主对待工人的关系上情况也正是这样。
谷物法的废除[302]、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印度的家庭手工织布业几乎完全被排挤、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全世界的铁路和轮船运输的迅速增长以及其他的次要原因,引起了英国大工业这样巨大的发展,以致1844年的工业状况同这种巨大的发展相比,都显得是原始的和微不足道的了。
与这样的发展同时,大工业看起来也有了某些道德准则。
工厂主靠着对工人进行琐细偷窃的办法来互相竞争已经不合算了。
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允许再使用这些低劣的谋取金钱的手段;这些手段对拥资百万的工厂主说来已毫无意义,仅仅对那些在任何地方只要能抓到一文钱就很高兴的较小的生意人彼此之间保持竞争还有用处。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分析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分析作者:姚曼琦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6期摘要: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青年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通过对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的详尽描述,揭示出英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向科学的发展,其中的某些理论对于现如今工人运动的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恩格斯;工人阶级;英国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的工人本身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是怎样的。
”为了能够详实的记录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的恶劣状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引用了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数据,从多个方面对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并对所叙述的生活场面进行了尖锐分析。
(一)工人阶级的身体状况在此处恩格斯提出了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认为在社会知道工人的生活状况会对工人自身健康具有伤害的前提下,却未曾做出一点改善的举措,同时社会也知道目前的制度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这是“社会谋杀”。
在本书前三部分即“大城市”“竞争”和“爱尔兰移民”中,详细描写了“生活在这种生活状况下”的实际情况,恶劣条件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难得知,首先是空气、水源的污染,其次是各种废弃物和垃圾的污染。
此外,由于城市人口的稠密,贫穷的人们被迫挤在潮湿闷热、条件恶劣的房屋里生活,连基本的食物都无法保证,由此注定会带来可怕的疾病与死亡。
糟糕的生活条件导致流行病在工人阶级中十分常见,如伤寒、肺结核、热病等,都会夺走工人的性命,究其根本原因“正是匮乏和生活需要的不能满足,使身体容易感染疾病,并使流行病变得特别危险,使它迅速蔓延”即短缺的生活物资和拥挤的居住条件促使疾病在人群中流行。
其次,不良的生活恶习催化了工人身体的进一步恶化,如酗酒。
在恶劣的生存条件和高负荷的工作下,工人迫切的想要寻求一种解脱的方式,使他们从苦难压抑的现实中短暂的逃脱出来,酒精成为了他们最容易找寻到的出路,从而酗酒逐步成为当时十分常见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5.2原始资料: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原始资料: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一方面描写了英国工人的难以忍受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同时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这种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为自身的解放,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
用列宁的话来说,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是“对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一份义正词严的控诉书”。
在“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书”中,恩格斯介绍了他的写作出发点:“我曾经在你们当中生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你们的状况有足够的了解。
我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你们的状况,研究过我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但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
我寻求的并不仅仅是和这个题目有关的抽象的知识,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
我是这样做了。
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
”恩格斯对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居住情况的介绍:“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
的确,穷人常常是住在紧靠着富人府邸的狭窄的小胡同里。
可是通常总是给他们划定一块完全孤立的地区,他们必须在比较幸福的阶级所看不到的这个地方尽力挣扎着活下去。
英国一切城市中的这些贫民窟大体上都是一样的;这是城市最糟糕的地区的最糟糕的房屋,最常见的是一排排的两层或一层的砖房,几乎总是排列得乱七八糟,有许多还有住人的地下室。
这些房屋每所仅有三四个房间和一个厨房,叫做小宅子,在全英国(除了伦敦的某些地区),这是普通的工人住宅。
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
城市中这些地区的不合理的杂乱无章的建筑形式妨碍了空气的流通,由于很多人住在这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所以这些工人区的空气如何,是容易想像的。
此外,在天气好的时候街道还用来晒衣服:从一幢房子到另一幢房子,横过街心,拉上绳子,挂满了湿漉漉的破衣服。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读后感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读后感在当代社会,工人阶级的状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作品,为我们揭示了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和无助的命运。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工人阶级的境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官方数据,展现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史和工人阶级形成和壮大的过程。
他详细描述了机器产生后对工人阶级带来的影响,以及工厂制度的产生对工人生活带来的冲击。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阶级,生活在贫困和无助之中,他们失去了自由,成为了彻彻底底的“无产阶级”。
书中还提到了工人阶级在生活中的困境。
他们居住在破烂不堪的房屋中,街道拥挤、脏乱差,卫生状况极差,疾病蔓延。
工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面对残酷的工作环境和无情的竞争压力。
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道德素质逐渐沦丧,酗酒、纵欲、性关系混乱成为普遍现象。
这些描述让我感到震惊,难以想象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19世纪,竟然还有如此悲惨的生活存在。
而更加令人心酸的是,工人们并不是没有反抗过。
他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发起了多次罢工运动,但最终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和打压。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阶级,面对着强大的资本家和政府势力,他们的反抗是多么的微弱和无力。
当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不仅是对工人阶级苦难的揭露,更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恩格斯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他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他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必然性,并预言了英国工业即将衰败的现实。
这些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19世纪那种极端的贫困和压迫,但工人阶级的境遇仍然不容乐观。
很多国家都存在着贫富差距、就业压力和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影响着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命运。
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著作

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著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根据自己 1842 年 11 月至 1844 年 8 月在英国的实地调查写成的。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用大量事实和数据揭示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阐述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和解放的必要性。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批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强调了工人阶级是创造财富的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这部著作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为他后来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兰开夏郡12月20日。
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日益恶化。
但是目前他们的状况看来并不那么糟,在棉纺织区,大部分人都有工作,在曼撤斯特,每十个工人可能只有一个工人没有工作,在博尔顿和伯明翰,可能也是同样的比例。
而英国工人一有了工作,他也就满足了。
如果工人拿自己的命运跟那些德国和法国弟兄的命运相对照,他们是可以满足的,至少棉纺织业工人是这样。
德法工人只能勉强靠一些面包和土豆糊口;假如一个星期能吃上一次肉,那就算幸运的了。
而英国工人每天吃牛肉,并且还胜过德国最富有的人,可以用自己的钱买到更富于营养的烤肉。
他们每天喝两次茶,并且常常还有余钱,可以在中午喝一杯加水白兰地。
每天工作十二小时的曼切斯特工人大都是这样生活的。
但这能维持多久呢!物价稍有波动,成千上万的工人就要失去工作,他们的一点点积蓄很快就会花光。
那时他们就有饿死的危险;这样的危机几年以后一定会再次出现。
这种目前可以使“赤贫者”得到工作并且指望利用中国市场来谋取利益的扩大生产,必定会造成出大批商品,造成商品滞销,其结果又是工人普遍失去工作。
目前,纺织工人的状况是最好的。
在煤矿,工人们不得不为了很低的工资去做最繁重最有害于健康的工作。
结果,比起其他工人,工人阶级的这一部分对富人更是满腔愤恨,因此,抢劫和捉弄比较富有的人这类事情,他们也做得特别突出。
比如在曼切斯特,“博尔顿人”着实令人生畏,他们在夏季诞生中就表现得最坚决。
上至五金工人,下至一切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的人,都享有这样的声誉。
如果所有这些人现在就只能勉强度日,那么生意稍稍停顿一下他们的景况会怎么样呢?固然,工人也在他们中间成立了基金会,基金靠每星期缴纳会费而增长,并用于救济他们中间成立了基金会,基金靠每星期缴纳会费而增长,并用于救济失业者;但这些钱也只有在工厂正常开工的情况下够用,因为就在这种情况下,总还是有很多人失去工作。
一旦失业成了普遍现象,这个援助来源也就枯竭。
现在,苏格兰充当了替罪羊,那里的工厂停工了,因为英国工业的扩大总要使一个或另一个地区遭殃。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研究综述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研究综述作者:蒋艳婷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10期摘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是青年恩格斯一篇实地调研考察的为工人阶级发声的申诉书,马克思和列宁等人对该书评价很高。
近几十年来,国内学界对《状况》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工人阶级境况、著作本身的地位和价值以及著作对当下中国的指导意义。
梳理对《状况》的研究情况,掌握既有文献对《状况》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进《状况》今后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人阶级;价值地位;现实意义;比较研究《状况》是青年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顿观察工人阶级悲惨遭遇后,根据亲身所见所感,借助各种官方非官方的资料所写成的为工人阶级发声的申诉书。
研究既有文献可知,学界对《状况》的研究主要工人阶级产生的原因、遭遇以及历史使命;《状况》一书的丰富思想和价值地位;《状况》对当下中国的指导借鉴意义三个方面。
一、对恩格斯《状况》中工人阶级的研究(一)工人阶级产生的原因分析工业革命的兴起将农民分成了工业无产阶级和农业无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成为了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是工人阶级兴起的重要原因。
张雷声认为工业革命首先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其次使得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阶级进行分化、组合,小资产阶级被消灭,工人世代为工人。
伴随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朱燕指出是工业革命孕育出了工人阶级。
李婷在论述工人阶级如何产生时,把原因归为小农被吸引进城市,土地荒置被大佃农利用,衍生出农业无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机器的不断使用和投入抢占了工人的工作位置,大批工人失业,出现了工人愈劳动愈贫困的怪相。
(二)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境况工人阶级的劳动由之前的悠闲适量变成压迫超量,他们除了在身体上备受奴役外,还在精神上遭受摧毁。
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体现在身心两方面。
工人的生活悲惨,精神颓靡。
小孩受教育匮乏,智力低下,偷盗时有发生,道德教育不足,张雷生这样认为。
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慈善思想

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慈善思想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以亲身考察和真实材料为基础,对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的真实状况进行了描述,论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对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虚假伪善、买卖视之的慈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批判;对穷苦劳动者之间的真诚互助进行了高度肯定。
随着工人意识的觉醒,他们逐渐争取自由平等,追求人道博爱的慈善理念。
恩格斯这一著作中的慈善思想为之后马克思主义慈善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也预见了未来“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1]不可缺少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
标签: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慈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青年时期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2]创作的一部经典著作,引用了大量根据亲身观察收集的真实数据材料,以实践的视角真实描述了19世纪40年代英国社会工人阶级的真实状况。
综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著作,关于慈善的论述不多,且“有不少否定性论述”[3]。
从著作文本出发,结合时代条件对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进行研究是一项重大课题。
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慈善文本概述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关于慈善的论述较为零散分布于整篇著作,据笔者统计,与慈善相关的词语出现频次如下表。
①据研读,其中大部分均是对英国资产阶级慈善机构的批判。
恩格斯在著作中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虚假慈善进行了精辟论述,严厉否定资产阶级的伪善行为,揭露资产阶级丑陋面貌;同时深切关注和同情工人阶级的现实命运,并激励他们进行斗争,争取自身权益,由此体现了恩格斯同情之心、怜悯之心的慈善情怀以及对人道博爱互助的慈善理念的追求。
对此著作中慈善思想的研读,其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经典著作,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回到经典著作之意识,挖掘经典著作深刻理论;此外,为慈善思想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即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慈善思想研究。
二、恩格斯否定英国资产阶级虚假慈善的慈善思想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资产阶级伪善的批判,论述精辟,字字珠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简介(1844-1845年),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写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在1845年5月出版于莱比锡的一部早期重要的著作.它是恩格斯在深入、细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是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1历史背景该书的写作以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为背景.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产生比较早的国家。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生产业革命,随后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结构有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一个在总人口中占很大比重的强大的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巨额社会财富,但他们却一无所有,世世代代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生活日益贫困,经常受到失业、饥饿、死亡的威胁。
由于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恶劣的经济状况越来越难以忍受,工人以各种形式进行的反抗逐渐兴起,从盗窃和毁掉资本家的财产,发展到有组织的罢工和暴动以及其他政治斗争。
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及其抗争,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注意,为了解决这一全国性的社会问题,英国议会曾辩论和通过了各种提案,但无论是救济和改善的方法,还是迫害和镇压的手段,都无济于事。
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则较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端.提出了种种改良措施。
但他们不是依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是幻想通过说服资产者和统治者,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与此同时,法德等国家也出现了强大的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并着手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不是某些善良人们的主观簿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通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来实现。
因此,必须全面考察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总结其斗争经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为本阶级的彻底解放而自觉斗争.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目的,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光辉著作。
中心思想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依据大量材料,极其严厉地控诉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雄辩地证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由于“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
”同时指出:“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止人认识到,除了社会主义,他们没有别的出路。
”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目你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
”2要内容全书着重阐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工人阶级孕育、形成史的阐明在这部著作的“导言”中,恩格斯开宗明义地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铭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
”(《全集)第281页)他首先介绍了使用机器之前纺纱织布在工人家中进行的情况,接着指出,珍妮纺纱机的诞生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织工逐渐抛弃了自己的农业而专门织布,“他们光靠工资生活.没有丝毫财产,甚至连虚假的财产(例如一小块租来的土地)也没有,这样,他们就变成了无产者。
”(第284页)由此不仅引起了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而且也促进了农业无产阶级的产生。
随后,“导言”用很大篇幅概述了近60年来英国工业的发展史,并说明了英国工人阶级1列宁:《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l913年底)。
《列宁全集》第2版24卷第277页2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年)。
《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7页伴随产业革命而形成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第296页)“大资本家和没有任何希望上升到更高的阶级地位的工人代替了以前的师傅和帮工;于工业变成了工厂生产,严格地实行了分工,小的师傅由于没有可能和大企业竞争,也被挤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了。
”(第296页)这时工人阶级第一次真正成为居民中的一个稳定的阶级。
布满整个大不列颠的广大工人群众正是这样产生的:〔二)对英国工人阶级极端恶劣的生活、工作状况的描述这部著作的正文部分,详细、逼真的展现了英国工人阶级生活、工作中的悲惨情景。
恩格斯首先就生活方面作了介绍。
他指出.由于工业的发展,英国形成了许多大城市。
这里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区,也最为明显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在这里,“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
’,“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
(第304-305页)富人握有强有力的武器——资本,不断向穷人发起进攻,而穷人只能徒手战斗,孤立无援,承受着由贫穷所产生的饥俄、疾病和死亡.书中还具体反映r英国工人衣食住等方面的遭遇。
衣着方面,他们穿的是粗布衣,甚至破烂衣,并且往往打赤脚,饮食方面,质量很差,由于收入少,只能买最次甚至腐烂的东西.上豆皮、菜帮、烂水果成了饥饿难忍的工人用以充饥的食物.居住方面更为恶劣,房屋狭小、简陋、肮脏。
宅旁河水污黑,烟囱的黑烟毒化着空气。
“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下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
(第342页)英国工人阶级在精神生活方面更是极端匾乏.他们一切智力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发展都被忽视.生活的毫无保障,挣一天吃一天的日子,对道德所起的破坏作用比贫穷还要厉害得多,酗酒、纵欲和犯罪盛行,工作方面,机器的采用不但使许多工人失业,而且因更多地使用童工、女工而大量排挤了成年男工。
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没备,工业城市中,“除了许多畸形者,还可以看到大批的残废者:这个人缺一只或半只胳膊,另一个人缺一只脚,第三个人少半条腿;简直就好象是生活在一批从战争中归来的残废者里面一样。
”(第450页)资产阶级的令人厌恶的贪婪还造成了一大串疾病:妇女不能生育,孩子畸形发育,男人虚弱无力,四肚残缺不全,整代整代的人都被毁灭了。
书中还尖锐地揭示了工人受到非人待遇的社会根源,指出:正是英国社会把工人置于这种境地。
“社会知道这种状况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是怎样有害,可是一点也不设法来改善.社会知道它所建立的制度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因而它的行为不单纯是杀人,而且是谋杀”。
(第380页)(三)对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详尽分析这部著作没有停留于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控诉,同时还明确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必然会推动其为求得自身解放而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书中在揭示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经济根源之后较详细她分析了斗争形式的发展过程与必然结局。
指出,工人最早、最原始的反抗形式是犯罪。
“但是工人很快就发觉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罪犯只能个人单枪匹马地以盗窃来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社会却能以全部权力来猛袭一个人并以占绝对优势的力量压倒他。
”〔第502页)随若人口的集中,工人“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己经意识到,……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
”(第407-408页)于是开始进行集体的战斗,用暴力捣毁机器和工厂,“但是这种反抗形式也是孤立的,它局限于八别地区,并且只是针对着现存制度的一个方面。
……工人们必须找出一种新的反抗形式。
”(第502页)它就是工会,工人借助它组织群众性的罢工,为提高工资而斗争,还配置了基金会,用金钱帮助失业工人。
这种形式对工人有巨大的教育和鼓动作用,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了工人对有产阶级的仇恨和愤怒”。
(第507页)但此种形式也有局限性,即无力把工人从雇佣奴隶制下解放出来。
而只有工人阶级独立的政治运动才能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书中说明,英国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宪章主义”运动,在宪章主义旗帜下,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是整个工人阶级,他们向资产阶级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围墙“政权和法律进攻,因此已经将以前的经济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
但是由于宪章主义者目标狭隘和缺乏理论指导,这一斗争失败厂。
因此需要实现宪章运动和社会土义的结合。
恩格斯在书中充满信心地宣告,工人运动除了社会三L义以外.再没有其他出路,而社会主义只有当成为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变成一种力量,“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
(第527页)从而点明了这部著作的主要思想。
(四)对现代社会两大对抗阶级斗争前景的预示书中在详尽和深人剖析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阶级对立之后,高度赞扬了英国无产阶级,阐明了其崇高的历史地位;严厉地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描述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最后,恩格斯写道:“随着小资产阶级的不断破产,随着资本迅速地向少数人的手里集中,无产阶级的人数将按照几何级数增加起来,使整个民族,除少数百万富翁外,很快都成为无产阶级。
”(第585页)随着阶级的分化的日益尖锐,反抗的精神日益深入工人的心中,个别的游击式的小冲突在扩展成较大的战斗和示威,因此“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要从既成的形势中找到和平的出路已经太晚了”,“即使资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即使资产阶级的习气普遍地改好了,也都无济于事。
”(第586-587页)因为整个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性不可逆转,整个资产阶级的本性也不可改变。
意义尽管该书是马克思主义尚未正式产生之前的一部早期著作,还有某些不成熟之处。
但瑕不掩瑜,恩格斯的这部伟大著作是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从理论意义看,书中通过对英国社会状况、产业革命、阶级矛盾的详细分析,阐发了生产力推动历史发展,工业革命产生无产阶级,资本主义运动所衍生的阶级矛盾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崩溃等思想,为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此外该书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完成巨著《资本论》,提供了许多观点和材料,对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从实践意义看,这部著作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所处的低贱的社会地位和他们为彻底改变这种地位而斗争的必然性,在当时对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和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力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