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引言概述: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各个行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的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根基,包括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以及机械元件与机械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在上一篇绪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正文内容:一、机械设计与机械工程学科的关系1.1机械设计的定义和范围1.2机械设计与其他工程学科的关系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1设计思路与设计流程2.2机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2.3需要考虑的因素与约束条件2.4设计参数选择与优化方法2.5机械设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三、机械元件的设计与计算3.1紧固件、弹簧与轴承的设计与选型3.2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3.3常见机械元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3.4特殊机械元件的设计问题与解决方法3.5机械元件的装配与尺寸配合四、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4.1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与设计原则4.2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动力学计算4.3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与效率分析4.4机械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4.5机械系统的布置与优化设计五、机械设计的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5.1机械设计的现状与应用情况5.2当前机械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5.3机械设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前景5.4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的结合总结:机械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工程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深入探讨了机械设计与机械工程学科的关系,以及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我们还详细介绍了机械元件的设计与计算、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等重要内容。

通过对机械设计的研究,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促进工程技术的发展。

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机械设计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创新,推动机械设计学科的快速发展。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损 量

跑合磨损 稳定磨损 急剧 磨损 时间
1)磨粒磨损 2)粘着磨损(胶合磨损) 粘着磨损(胶合磨损) 3)疲劳磨损(疲劳点蚀) 疲劳磨损(疲劳点蚀) 4) 腐蚀磨损
磨损曲线
0.4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
碳素钢( S、P量)→普通、 碳素钢(含S、P量)→普通、优质碳素钢 普通 合金钢→结构、轴承、弹簧、工具、不锈钢…… 合金钢→结构、轴承、弹簧、工具、不锈钢 低碳钢(C%) 0.10~ 中碳钢0.25 0.25~ 高碳钢> 低碳钢(C%) 0.10~0.25 , 中碳钢0.25~0.60, 高碳钢>0.60
b)两球接触
F
µ1 = µ2 = 0.3, E1 = E2 = E时 σ H max = 0.388 ,
3
FE2 2 pΣ
ρ2
2c
ρΣ——综合曲率半径
1 1 1 = ± pΣ p1 p2 接 + →外 触 接触 − →内
1 2
F
1 3
说明:1)圆柱体
σ H max ∝ F
,球
σH max ∝ F
在设计过程中,这些步骤又是相互交错、反复进行的。
0.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条件性计算:
在设计机械零件时往往是将较复杂的实际工作情况 进行一定的简化,这些计算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条件性 或假定性。
0.3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一、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失效——零件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性能 零件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性能 失效 失效形式: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磨损失效、振动、 失效形式 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磨损失效、振动、
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第1章 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第1章 绪论

1.1.2 机械中的构件、零件和部件 1. 构件 机构是由构件组成的,构件在机构中具有独立的运动特性, 在机械中形成一个运动整体。如图1-2(a)所示的内燃机是由 活塞、连杆、曲轴和汽缸等构件构成的一个典型的曲柄滑块机 构,其中,原动件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作 连续转动。
2. 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 机械都是由机械零件组成的。 机械都是由机械零件组成的 。 机械零件是指机械中每一个 单独加工的单元体,例如图1-1所示的曲轴 所示的曲轴。 单独加工的单元体,例如图 所示的曲轴。构件可以是单一的 机械零件,也可以是若干机械零件的刚性组合。例如图1-2(b)所 机械零件,也可以是若干机械零件的刚性组合。例如图 所 示的连杆,它是由连杆体、连杆盖、 示的连杆 , 它是由连杆体 、 连杆盖 、 螺栓和螺母等零件组合而 成的。这些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是一个运动整体, 成的 。 这些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 是一个运动整体 , 故属一 个构件。因此,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制造单元。 个构件。因此,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制造单元。 随着机械的功能和类型的日益增多, 随着机械的功能和类型的日益增多 , 作为组成机械的最基 本单元的零件更是多种多样。 本单元的零件更是多种多样。 通常将机械零件分为通用机械零 件和专用机械零件两大类。 件和专用机械零件两大类。
1.3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
1.3.1 使用要求 按强度条件设计的零件,当其尺寸和重量都受限制时,应 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 按刚度条件设计的零件,应选用弹性模 量较大的材料;若零件表面接触应力较高(如齿轮),应选用可 以进行表面强化处理的材料(如调质钢、渗碳钢)。此外,对容 易磨损的零件(如蜗轮),应选用耐磨性好的材料;对滑动摩擦 下工作的零件(如滑动轴承),应选用减摩性好的材料;对高温 下工作的零件,应选用耐热材料;对腐蚀性介质中工作的零件, 应选用耐腐蚀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的初拉力 4)张紧轮装置: V 带传动用张紧轮 装置时,张紧轮应安装在带松 边内侧,尽量靠近大带轮,防止因张紧造成小轮包角过小,而且也避 免带的反向弯曲。 平带传动用张紧轮装置时, 张紧轮应安装在带松边 外侧, 尽量靠近小带轮,以增大小轮包角。 9、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打滑、疲劳破坏(脱层、撕裂、拉断) 2)保证带在工作中不打滑,同时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一定的使用 寿命。
律时,在起点、中点和终点时,加速度有突变,因而推杆的惯性力也 将有突变,不过这一突变为有限值,所以,凸轮机构中由此而引起的 冲击称为柔性冲击。适用场合:中速、轻载。 3)简谐(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运动特性:这种运动规律的加
速度在起点和终点时有有限数值的突变, 故也有柔性冲击。 适用场合: 中速、中载。 5、从动件作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当无远、近休止时,是否会产生 柔性冲击? 1)从动件作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当无远、近休止时,不会产生柔 性冲击; 2)从动件作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当有远、近休止时,会产生柔性。
四〃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机架组成。 2、按凸轮形状分类,它分哪几种?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 3、按从动件形状分哪几种? 顶尖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 4、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有哪三种?它们的运动特性怎样? 1)等速运动规律 运动特性:当采用匀速运动规律时,推杆在
运动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因速度有突变, 在理论上加速度值为瞬时无穷 大,使推杆产生非常大的惯性力,致使凸轮受到很大的冲击,称为刚 性冲击。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运动特性:当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
三〃平面连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的概念;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铰链四杆机构:所有运动副均为转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2、曲柄存在的条件及应用? 1).最短杆和最长杆之和应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3、急回特性及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急回特性:主动件连续运转,从动件在空回行程(非工作行程)的平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导杆机构
摇块机构和定块机构
双滑块机构
双滑块机构是具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可以认为是由铰链四杆 机构中的两杆长度趋于无穷大而演化成的。
按照两个移动副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将双滑块机构分成四种型式。 ⑴两个移动副不相邻,如图2-19所示。 从动件3的位移与原动件转角的正切成 正比,故称为正切机构。 ⑵两个移动副相邻,且其中一个移动副 与机架相关联,如图2-20所示。从动件3 的位移与原动件转角的正弦成正比,故 称为正弦机构。
机车车轮联动机构及下图均为平行四 边形机构的应用实例。
反向双曲柄机构:
反向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两连架杆均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称为双摇杆机 构(如下图)。
右下图所示为双摇杆机构在鹤式起重机中的应用。
双摇杆机构
鹤式起重机
在双摇杆机构中,若两摇杆长度相等,则形成
等腰梯形机构。下图所示的汽车前轮转向机构,即为 其应用实例。
机构只有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 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 其它装置;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或改 变运动形式)和力,而机器除传递运动 和力之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 物料、信息的功能。
3.机械:机器和机构的统称。
4.构件:组成机构的人为实体。 构件是机构运动的最小单元体,是组成
机构的基本要素。构件可能是一个零件;也 可能是由若干零件固联在一起的一个独立运 动的整体 。(见连杆、曲轴图)
5.零件:
制造的最基本单位。若将一部机器进行拆卸, 拆到不可再拆的最小单元就是零件。 有通 用零件与专用零件之分。
通用零件:各种机械都使用的零件,如
螺栓、轴、键等;
专用零件:只在某一类机械中使用的零
件,如曲轴、吊钩、钢丝绳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绪论
Biblioteka §0—2 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一、举例说明
单缸内燃机
颚式破碎机
二、基本概念
1、机器特征:
(1)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 (2)组成机器的各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2、机构:
(1)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 (2)组成机器的各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注意:机构与机器联系与区别 3、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构件:机器或机构中最小的运动单元
§0—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内容 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基本 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二、课程的性质 性质:技术基础课 作用:承上启下 特点: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 三、课程的任务 1.了解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 构的能力。 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和维护等知识。 并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 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能力。 4.获得本学科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机构类型:常用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等 (6)、零件类型:通用零件,专用零件 (7)、部件:协同工作且完成共同任务的零件组合 通用部件:轴承,联轴器等 专用部件:汽车转向器
§0—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一、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1、预定功能的要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功能要求:设计机器的功用和性能指标(运动性能,动力性能,技 术指标,外形结构要求) 必需正确选择机器的工作原理、机构类型和机械传动方案 2、安全可靠与强度、寿命的要求:机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3、经济性要求:成本低,效率高,维护方便等 综合性能指标:与设计,制造,使用都有关 良好工艺,合理选材,尽量三化(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 系列化) 4、操作使用要求: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环保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保证了设备的可靠运行、高效工作和安全操作,提高生产力和竞争 力,满足市场需求。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 功能设计 • 可制造性 • 材料选择 • 结构设计 • 电气与控制集成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
1
需求分析
明确用户的需求和功能要求,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
2
方案设计
制定多个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经济成本
机械设计需要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 和维护成本。
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汽车工业
机械设计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底盘、悬挂系统等 各个方面。
航空航天
机械设计用于飞机、导弹、卫星等航空航天领域的 设备与部件。
工业机械
机械设计涵盖了各类工厂和设备中的传动、输送、 加工等机械系统。
机器人技术
机械设计在机器人领域中负责关节、结构、传感器 以及执行器的设计。
3
详细设计
进行更细节的设计,包括零部件选型、绘图和计算等。
4
制造
根据设计图纸完成设备和部件的制实验和测试,验证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
机械设计的挑战和难点
1 复杂性
机械设计需要解决复杂问题,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 创新性
机械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机械设计是将工程知识与经验应用到机械设备与零部件的创造、改进和完善 过程。
机械设计的定义
精确度与可靠性
机械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测试来确保 设备的可靠性和精度。
安全与环保
机械设计要考虑工作环境和操作员的安全,并遵 守环境保护准则。
功能与效率
机械设计需要满足设备的功能需求,并最大化效 率,减少能源消耗。

第0章_机械设计基础_绪论(邓子龙)

第0章_机械设计基础_绪论(邓子龙)

本章
专用零部件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二、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性
—技术基础课,综合性强 技术基础课, 技术基础课 基础课 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课
—机械设计是影响机械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的主要因素。 机械设计是影响机械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的主要因素。 机械设计是影响机械产品性能
三、学习要求
1、掌握通用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 2、初步具备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及简单机械的能力; 、初步具备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及简单机械的能力; 3、能在设计中运用各种技术资料(标准、规范、手册)。 、能在设计中运用各种技术资料(标准、规范、手册)。
本章
磁浮列车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零件 组合而成的。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返回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总目录
本章
上页
下页
•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 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 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 系统外,还包含电气、 系统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它系统
•机构只用来传递运动和力,而机器除传递 机构只用来传递运动和力, 机构只用来传递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 运动和力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 料和信息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3n- 2PL-PH =3*7-2*8-4 =1
2.约束:构件之间以一定的方式联接起来成为构件系统时,各个构件不再 是自由构件。两相互接触的构件间只能作一定的相对运动,自由度减少,这 种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 二、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 机构要能运动,它的自由度必须大于零。机构的自由度表明机构具有的独 立运动数。由于每一个原动件只可从外界接受一个独立运动规律(如内燃 机的活塞具有一个独立的移动)因此,当机构的自由度为1时,只需有一个 原动件;当机构的自由度为2时,则需有两个原动件。故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
灰铸铁:用于制造受压状态下的零件 铸铁 球墨铸铁:可用来制造曲轴、齿轮等,成本低于锻钢件 黄铜:制造管件、散热器、垫片以及化工、船用等零件 铜合金 青铜: 特殊青铜:制造蜗轮、在蒸汽和海水条件下工作的齿轮等 非金属材料:橡胶、塑料、皮革、陶瓷、木材、纸板等 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 普通青铜:制造蜗轮、对开螺母、滑动轴承中的轴瓦等
3.常用机构和运动副的表示方法:
4.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 1)分析机构,观察相对运动,数清所有构件的数目; 2)确定所有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3)选择合理的位置(即能充分反映机构的特性);
实 尺 ( m) 际 寸 µ 4)确定比例尺: l = 图 尺 (mm) 上 寸
5)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绘制成简图。(从原动件开始画))
一、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1.构型简单 2.工艺性好 3.受力合理 4.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性能 5.工作可靠 6.安全性高 二、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三化”是我国现行的很重要的一项技术政策,其程度的高低也 常是评定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1-5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概念: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活动构件相对于机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类型: 1. 低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低副又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 (1)转动副 (或铰链) 两构件只能在一个平面内作相对转动3.运Leabharlann 副的符号2 2 22
转动副:
1 1 1
1 2 2 1 2 1 2 1
2 1
1
1 2
移动副:
2
齿轮副:
凸轮副:
2 1
2
1
二、构件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 1.分类: 机架:固定不动的构件 原动件:输入运动规律的构件 从动件:其他的构件 2.构件的表示方法
三、常用机构运动简图 1.机构运动简图: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之间相对运动关系的图形 (按比例,用特定的符号和线条) 和运动有关的:运动副的类型、数目、相对位置、构件数目 和运动无关的:构件外形、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 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2.机构示意图:只需表明机构运动传递情况和构造特征,不必按 严格比例所画的图形
机械设计基础
————第四版
第一章 绪论
§1-1 机器的组成和本课程研究的内容 §1-2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1-3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1-4 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三化” “三化” §1-5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1-6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1机器的组成和本课程研究的内容
[ σ 式中,σ ]H 是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 H lim 是试验材料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SH是接触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可取 SH等于1或稍大于1。
3.刚度条件
y ≤ [ y ] ,θ ≤ [θ ] , ≤ [ϕ ] ϕ
θ ϕ [ [ [ 式中, 、 、y 分别是零件工作时的挠度、转角和扭角; y ] 、θ ] 、ϕ ]是
F≤0,构件间无相对运动,不成为机构。
2
原动件数=F,运动确定
1 ϕ1 4
3
C 3 2 C' D
D '
F>0,
原动件数<F,运动不确定
B 1 A
ϕ1 5
4
ϕ4 E
原动件数>F,机构破坏
小结
1. 机器的组成和本课程研究的内容 2.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3.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4. 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三化” “三化” 5.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6.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τ lim
S
S S σ 式中, lim 、τ lim 分别是材料的极限正应力和切应力; 是安全系数; = S1S2 S3
S S 式中, 1 是考虑载荷及应力计算的准确性系数;2 是考虑材料的均匀性系数
二、接触强度 1.在接触应力作用下的零件的强度称为接触强度,属于表面强度。 2.强度条件
σH ≤[σ]H ,σ ] = σ H lim [ SH
1-3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一、强度 1.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 2.强度条件
σ ≤ [σ ] , τ ≤ [τ ]
式中,σ、τ分别是危险截面处的最大正应力和切应力,是按照计算载荷 [σ [ 计算的应力; ]、τ ] 分别是材料的许用正应力和切应力。 3.许用应力
σ lim
S
[σ ] =
, [τ ] =
一、基本概念 1.机器特征 (1)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 (2)组成机器的各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2.机构特征 (1)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由多个构件组成; (2)组成机构的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效的机械功; (4)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连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构件 组合。 3.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4.构件:机器或机构中最小的运动单元 5.零件:机器或机构中最小的制造单元
相应的许用挠度、转角和扭角。
4.耐磨性 磨损过程
磨合磨损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 磨粒磨损 粘着磨损
磨损的基本类型 表面疲劳磨损 腐蚀磨损 选取减磨性和耐磨性好的材料 对摩擦表面进行润滑 减少磨损的措施 进行耐磨性计算 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1-4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三化”
6. 之间的关系: 零件
组成
构件
组成
机构
组成
机器
机械 7.机器的组成 原动机 辅助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部分 8.实例:颚式破碎机 执行部分
二、本课程研究的内容 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 、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还简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 的国家标准、规范以及一些标准零件、部件的选用原则。
1-2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碳素结构钢:用于受力不大且基本上是承受静载荷的零件 碳素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用于受力较大,且受变载荷或冲击载荷 的零件 普通低合金钢 合金结构钢:常用 钢 合金钢 合金工具钢 特殊合金钢 碳素铸钢 铸钢 合金铸钢 制造承受重载荷的大型零件或形状复杂、力学性 能要求较高的零件,如联轴器等 通常只用于制造重要的或具有特殊 性能要求的零件
限制两个自由度: (两个移动) 保留一个自由度 (转动)
(2)移动副 两构件只能沿某一方向线作相对移动的运动副称为移动副。
限制两个自由度: (一个移动,一个转动) 保留一个自由度 (移动 )
2.高副 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限制一个自由度: (一个移动) 保留两个自由度 (一个移动,一个转动)
例 试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1-6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一、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 1.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活动构件相对于机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与构件数目,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有关) n个活动构件:自由度为3n。 PL个低副: 限制 2PL个自由度 PH个高副: 限制 PH 个自由度 因此,该机构相对于固定构件的自由度数应为活动构件的自由度数与引 入运动副减少的自由度数之差,该差值称为机构的自由度,并以F表示, F=3n- 2PL-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