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注【1】:30号沥青仅用于沥青稳定基层。130号和160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作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注【2】:经建设单位同意,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注【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注【4】: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注【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JTGF40-2004

项目单位微表处稀浆封层试验方法可拌合时间s >120 >120 手工拌和稠度cm ——2~3 T0751 粘聚力

30min(初凝时间)60min(开放交通时间)N●m≥1.2

≥2.0

(仅适用于快开放交通的稀浆封层)

≥1.2

≥2.0

T0754

负荷轮碾压试验(LWT)

粘附砂量

轮迹宽度变化率g/m2

%

<450

<5

(仅适用于重交通道路表面时)

<450

T0755

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

(WTAT)

浸水1h

水6d g/m2

g/m2

<540

<800

<800

T0752

公路工程项目-道路石油沥青检测报告(模板).docx

精品文档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样品名称 试验依据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 判定依据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混合料试验规程》工技术规范》 针入度仪( JLQ-1 )、高低温水槽( JLQ-25 )、烘箱( JLQ-3 )、延度仪( JLQ-4 )、软化 主要仪器设备及点仪( JLQ-5 )、闪点仪( JLQ-6 )、旋转薄膜烘箱(JLQ-8 )、薄膜烘箱( JLQ-7 )、沥青蜡编号含量测定仪( JLQ-9 )、电子天平( JTG-4 )、分析天平(JHX-4) 、电子分析天平( TY-32-1 )、真空减压毛细管黏度计(JLQ-10 )、秒表( JA-21-1)等 型号规格生产单位 样品描述生产日期 代表数量到样日期 检测日期试验条件 序号检测项目技术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判定试验方法1针入度 (25 ℃,5s,100g)(0.1mm)80~ 100 2针入度指数 PI-1.5 ~ +1.0 3软化点 (R&B)( ℃)≥ 44 4延度 (10 ℃,5cm/min)(cm)≥ 30 5延度 (1 5℃,5cm/min)(cm)≥ 100 660℃动力黏度(Pa?s)≥ 140 7溶解度 (%) 8闪点 (COC) ( ℃)≥ 245 9蜡含量 ( 蒸馏法 ) (%)≤ 2.2 10密度 (15 ℃) (g/cm3)实测 续上表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163,85min )或者薄膜加热试验TFOT(163,5h ) 11加热质量变化 (%)≤± 0.8 12残留针入度比 (25 ℃) (%)≥ 57 13残留延度 (10 ℃)(cm)≥ 8 .

沥青整理

1、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后的沥青性质试验应在72h 内完成。 2、我国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按针入度试验项将其划分为五个标号。 3、沥青密度试验温度为15℃。 4、试验测得沥青软化点为81.4℃,试验结果应记为81℃。 5、用标准粘度计测沥青粘度时,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孔径条件下,流出时间越长,表示沥青的粘度越大。 6、针入度指数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小。 7、沥青的软化点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低。 8、沥青的针入度指数是一种评价沥青感温性的指标。 9、沥青粘稠性越高,说明沥青标号越低。 10、沥青的针入度越高,说明该沥青更适应环境温度较低的要求。 11、试验温度是影响沥青针入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之一。 12、石油沥青老化后,其延度将变小。 13、评价沥青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是加热质量损失试验。 14、石油沥青老化后,其软化点较原沥青将升高。 15、沥青针入度试验可用于测定粘稠沥青、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 16、在针入度、延度不变的情况下,石油沥青的软化点越低,应用性能越差。 17、当沥青温度升高时,沥青的粘度减小。 18、当沥青温度升高时,沥青流动度增大。 19、沥青针入度试验,其标准试验条件温度为25℃。 20、沥青延度试验,拉伸速度控制在5cm±0.25cm/min。 21、标号为AH-90的沥青,其针入度为80-100。(0.1mm)

22、道路石油沥青的溶解度(三氯乙烯)应不小于99%。 23、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蒸馏后残留物的延度(25℃)应大于60。[5cm/min(cm)] 24、国家标准建筑石油沥青有3个牌号。 25、沥青针入度试验标准针的直径为1.0~1.02mm。 26、延度是测定沥青塑性变形的能力。 27、比较而言,针入度越大时,说明沥青的品质相对较差。 28、沥青延度试验结果分别118、120、126,则延度为>100。 29、我国现行规范规定,按针入度划分石油沥青的标号。 30、沥青的延度要在规定的温度和拉伸速度下测定,非经注明,规定的温度为25℃或15℃。拉伸速度为5cm/min。 31、我国现行试验规程规定,沥青含蜡量采用蒸馏法测定。 32、沥青相对密度是指25℃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的比值。 33、国产沥青的特点是含蜡量高。 34、沥青材料的老化试验,对重交通量路用石油沥青,应进行薄膜加热试验。 35、非经注明,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25℃。 36、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蜡含量不大于3%。 37、道路液体石油沥青的粘度(C25.5)应小于20(S)。 38、沥青与石料的低温粘结性试验,非经注明,试验温度应为-18℃。 39、可用闪点、燃点指标表征沥青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40、若取来的沥青试验含有水分时,首先应放入烘箱,在8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 41、为防止沥青老化应向试验结果,沥青试样在灌模过程中,若试验冷却,反复加热不得超过2 次。

(技术规范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 1总则 1.0.1 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侯、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 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制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承受预期的荷载作用,并 同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 2.1.2 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 concrete pavement 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2.1.3 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5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 复合式路面composite pavement 面层由两层不同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 block pavement 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2.1.8 碾压混凝土roller compected concrete 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 2.1.9 贫混凝土lean concrete 水泥用量较低的水泥混凝土。 2.1.10 设计基准期限design reference period 计算路面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度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2.1.11 安全等级safety classes 根据路面结构的重要性和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2.1.12 可靠度reliability 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13 目标可靠度objective reliability 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度。 2.1.14 可靠指标reliability index 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

道路石油沥青90#(A 级)技术指标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90#(A级)技术指标技术要求Specification Required for Road Construction Bitumen 90# from Oil(GB/T11147-2010) Inspection Limits Test Method Penetration at25℃,100gfor5S,)(0.1mm)80~100 T0604-2011 PI(penetration index) -1.5~+1.0 T0604-2011 Dynamic Viscosity @ 60℃, (Pa·S ) ≥160 T0620-2000 Ductility at 15℃,5cm/min ≥100 T0605-2011 Ductility at 10℃,5cm/min ≥45 T0605-2011 Softening Point (℃)42-52 T0606-2011 Flash Point (℃)≥245 T0611-2011 Wax Content (%)≤2.0 T0615-2011 Density at 15℃g/cm3 To be reported T0603-2011 Solubility in Trichloroethylene (%)≥99.5 T0607-2011 Thin Film Oven Test Loss on Heating,(Rotating Membrane) % Mass ≤±0.8 T0609/T0610-2011 Retained Penetration as % of original ≥57 T0604-2011 Ductility of residue at 10℃, cm ≥8 T0605-2011 Ductility of residue at 15℃, cm ≥20 T0605-2011

道路交通标线技术要求内容

交通标线技术要求 一、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等基本要求 (一)、工艺要求:1,常温标线采用高压无气喷涂。2,热熔标线施工方面,边实线及分道线采用高压空气辅助喷涂,箭头,文字,停止线,人行横道等线采用刮涂。 1、施工准备 施工前,首先进行图纸技术交底,材料检验。 2、常温型涂料标线工程 ①施工方法 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划线车喷涂,施工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②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打水线清洁路面喷涂标线清理现场计量统计计量统计检验签证 ③施工工艺流程

3、刮涂型热熔涂料标线工程 ①施工方法 采用热熔划线机涂敷路缘实线,虚线,人行横道线,停车线及其它特殊标线。施工中严格控制标线厚度。 涂下涂剂采用高压无气划线车喷涂下涂剂。 标线施工前打水线(含滑石粉)采用水箱自压式车载自溜打水线。 ②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打水线喷下涂剂清扫路面 涂敷标线修毛边清理现场检验签证 ③施工工艺 4、喷涂型热熔标线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 虚线打点 打标准线 涂料釜加热 清扫路面 放线 测量定点 设置警示标

测量定点放线,根据图纸定出基准点,清扫路面,虚线打点,涂底漆,热熔釜加热,在喷涂过程中,玻璃珠均匀撒播,喷涂标线干燥冷却后方可放行通车。 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由于热熔喷涂型标线涂料的施工机械体量较大,不同于普通热熔刮涂型的机械,所以在工序要求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施工经验,建议热熔喷涂型的标线施工流程如下: 1)设置安全作业区 施工队到达施工现场后,应首先使用安全反光锥以及导流标牌等安全工具将标线作业面隔离出来,以保证施工安全。 2)融化标线涂料 在热熔釜中投入1/4-1/3的涂料,点火进行加热,在涂料基本融化后,启动搅拌系统,同时增强火力,继续投入涂料至3/4的涂料桶容量,随时观察釜中温度,待升温到预定的施工温度后,开启放料门放料。 注意事项:(1)、出料温度控制在190-210°之间;(2)、禁止加热到过高的温度,避免涂料中有机物质的焦化、变质;(3)、釜中涂料在出料温度下加热不宜超过2小时;(4)、计划好投料数量,待施工结束时釜涂料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总容积的1/3或者1/4之,避免下次长时间的加热导致能源的浪费。 3)待施画作业面清扫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实用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生活隐居 百家号17-10-1401:30 路面工程的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不同面层的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常用的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的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 路拌法常用的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1)路面基层施工准备。下承层验收、道路控制桩校核、集料准备; (2)摊铺集料。摊铺土料前,应在土基上洒水湿润,摊铺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留设路拱,摊铺一层要检验松铺厚度是否满足预计要求,洒水闷料;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路面沥青施工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路面沥青施工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的 改建和扩建工程越来越多,而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 路面修复技术。它具有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修复后路面服务性能好等优点,国内有相 当多的公路采用了此类改造方案,并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路面施工沥青沥青材料施工控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ecau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is more and more, in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road that add a store on asphalt layer is a common and effective road repair technology. It has a short time to traffic impact, small, after the repair servic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road surface, domestic has quite a lot of highway adopted such reform plan,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material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反射裂缝力学分析 1.1 对称荷载作用下,当加铺层的厚度小于17cm时,裂缝尖端处于受压状态。应力 强度因子KI=0,KII=0,旧水泥路面中的裂缝属于闭合型裂缝。而当加铺层厚度超过17cm 后,裂缝尖端处于受拉状态,此时属于张开型裂缝。 1.2 随着加铺层厚度的增加,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呈减小趋势。这表明在交通荷载作 用下,增加沥青混凝土层加铺层厚度有利于降低面层底部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程度。但面 层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的程度趋于缓慢。 1.3 胎压对加铺层断裂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说明重载车辆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破 坏情况严重。 1.4 沥青稳定碎石模量对加铺层的抗裂性能有重要影响,计算表明,当沥青稳定碎石 模量在800~1000MPa时,裂缝尖端的水平应力和应变能密度较小。由此可见,在沥青稳 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时,应选用密级配,提高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对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 止有重要作用。 2 施工材料要求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1、技术要求 (1)强度:包含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 (2)耐久性。 行车磨损,寒冷积雪地区防滑链轮胎和带钉轮胎的冲击,风吹日晒、雨水冲刷 及冰雪冻融。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a、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b、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c、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d、选用较好的砂石集料及改善集料级配; e、掺加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等。 (3)和易性: 较大的流动性,便于拌和均匀;不发生离析现象;捣实密实,不发生麻面蜂窝等。 测定方法: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和捣实因素试验等。 影响因素:水泥浆数量、水泥浆稠度、砂率、水泥品种和集料性质、外加剂等。拌制时,必须根据使用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气候等条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和适宜的坍落度,或掺加各种外 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4)表面特性。 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或表面特性),即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 采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集料,可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选用优质材料 (包括填缝料)进行合理组成设计,提高路面的耐磨性;依靠控制混合料的均 匀性、和易性,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2、材料要求

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水、外加剂、填缝材料及 加强钢筋等。 (1)水泥 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经济性等因素按表5选用。 特重和重交通选用不小于525号的水泥;中等和轻型交通,选用标号不小于 425号的水泥;供应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早强水泥,缩短养护时间。 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南方不宜高 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且不宜低于10℃。 (2)粗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级配的碎石、碎卵石、卵石。各项技术指标符 合表7要求。 高速、一级、二级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有抗盐(冻) 要求时,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不应大于2.0%。 按最大公称粒径采用2~4个粒级进行掺配。卵石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不宜 大于26.5mm;碎石不应大于31.5mm。 (3)细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高速、一级、二级公路及 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应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 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砂。特重、重交通宜使用河砂,硅质 含量不低于25%。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表9要求。 级配符合表10要求,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砂。同一配比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分别堆放,调整配合比 中的砂率。 (4)水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 mg/mm3;PH值不得小于4。且不得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5)外加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docx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等级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160 号130 号110 号90 号70 号50 号30 号 针入度( 25℃, 5s, 100g)0.1mm140~200120~140100~12080~10060~8040~6020~40T0604适用的气候分区注【 1】2-1 2-2 3-21-11-21-32-22-31-31-42-22-32-41-4注【 1】 针入度指数 PI A-1.5~+1.0 T0604 B-1.8~+1.0 A384043454446454955 软化点不小于℃B363942434244434653T0606 C35374142434550 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 s A—60120160140180160200260T0620● 10℃延度不小于cm A505040453020302020152520151510 B30303030201520151510201510108 T0605 A、 B1008050 15℃延度不小于cm C80806050403020 A 2.2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B 3.0T0615 C 4.5 闪点不小于℃230245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 15℃)g/cm3实测记录T0603 TFOT(或 RTFOT)后T0610 或质量变化不大于%± 0.8T0609 A48545557616365 残留针入度比( 25℃)不小于%B45505254586062T0604 C40454850545860 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 A121210864— T0605 B10108642— 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 C403530201510—T0605 注【 1】:30 号沥青仅用于沥青稳定基层。130 号和 160 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作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注【2】:经建设单位同意,PI 值、 60℃动力粘度、 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注【 3】: 70 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 或 70~80 的沥青, 50 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 或 50~60 的沥青。

沥青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成新蒲快速路(新津段)2标段 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K22+000~K22+180右幅) 试验总结报告 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 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基层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成新蒲快速路(新津段)2标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桩号为K22+000~K22+180右幅。施工技术组和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施工技术组积极对该试验段的下承层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2012年6月22日具备试验段施工的全部条件,同时,施工技术组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2年6月21日下午完成试验段透层油施工,2012年6月22日上午8:00-9:00完成了下封层(稀浆封层)施工,2012年6月22日15:00-17:00进行了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的铺筑施工。本试验段为6cm厚(压实)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F),摊铺宽度为11.5m,摊铺长度为180m。 2、现场试验段施工 2.1沥青及碎石来源 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70#A级道路石油沥青全部采用新疆克炼石油沥青,经检验合格后发运至沥青拌合场现场。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新津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 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下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F)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2——94) 1. 0. 5沥青面层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应停止施工。雨季施工时必须切实做好路面排水。 1. 0. 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 配制液体石油沥青的车间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的施工人员应防止吸入煤沥青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煤沥 青,使身体受到损害。 4. 2 . 1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各类沥青面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铺筑沥青路面时,应采用符合本规范附录 规定的沥青。 规范录C 表C . 8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的规定。 表C . 8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 表C . 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AH-50 40 ?60 80 45 ?55 0.6 58 40 4. 6. 3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本 4. 2. 1 . 1 C 表C . 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28 30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30 40 视密度 不小于(t/m 3 ) 2.50 2.45 吸水率 不大于(%) 2.0 3.0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不大于(%) 15 20

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4. 6. 5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表层及各类公路抗滑表层的粗集料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4. 7 . 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 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C 表C .11的要求。 4.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用石灰岩或岩浆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 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C 表C . 12的技术要求。 表 .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 .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 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 800次/mm ,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 600次/mm 。 7. 6. 7 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施工气温低于10 C 、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 5 C 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 10cm 。 7. 9. 1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表面温度低于 50C 后,方可 开放交通。11 . 4. 4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项目与频度应不少 于本规范附录E 表巳1的规定。 表E . 1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检查频度 2.45t/m 3,吸水率可放宽至 3%,但 注: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限度可放宽至 中关于石料磨光值的要求。 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 60 C 、轮压0 . 7MPa 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 7. 7. 1沥青混合 检查项目

道路热熔型标线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

道路热熔型标线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 一、验收标准 1.道路标线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标线喷涂实测项目 2.外观鉴定:标线应等宽顺滑,摊铺后的标线边缘应无明显毛边,标线以外的道路应不被标线材料污染。 二、路面热熔型标线施工技术规范 施工工序:到达现场→安全措施围护→放样→清洁路面→涂底漆(视路况)→涂敷→完成(通行)。材料的熔融与到达现场同步进行。 (1)设置标线的路面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油污或其他有害物质。 (2)在水泥路面或旧的沥青路面施加标线需要先完全清除老旧标线,后使用机械吹扫路面并喷涂热熔底油下涂剂,按试验决定的间隔时间喷涂热熔涂料,以提高其粘结力。

(3)热熔涂料在釜内加热时,温度应控制在涂料生产商的使用说明书规定值180℃-230℃之间,不得超过最高限制温度。烃树脂材料,保持在熔融状态的时间不大于6h;树胶树脂类材料,保持在熔融状态的时间不大于4h。 (4)涂料喷涂于路面时的温度,应符合涂料生产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5)撒播在标线上的玻璃微珠其质量和级配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玻璃珠的撒播应经试验方可实施。撒播玻璃珠应在涂料喷涂后立即进行,分布应均匀,含量以㎡的用量加压撒播在所有标线上。 (6)标线使用的涂料应具有与路面粘接力强、干燥迅速以及良好的耐磨性、耐侯性、抗滑性等特性。 (7)标线宽度、虚线长及间隔、点线长及间隔、双标线的间隔,应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规定。 (8)特殊标线的图案、标记,如箭头及字母等得尺寸应按图纸要求和《道路箭头标志和标线》(GB )规定。 (9)所有标线应具有线条顺直、宽度一致、间隔相等、边缘整齐、线形规则、衔接良好、厚度均匀、光洁及精美外观;干燥后,应无起泡、开裂、发粘、脱落现象。 (10)有缺陷的、施工不当、尺寸不正确或位置错误的标线均应清除干净。 (11)雨天、尘埃大、风大、温度低于5℃时应暂时停止施工。 (12)喷涂标线时,应有交通安全措施,设置警告标志,阻止车辆及行人在作业区内通行,防止将涂料带出或形成车辙,直至标线充分干燥。 (13)热熔型标线的使用寿命质量要求:沥青路面标线厚度以上,沥青路面24个月内标线内要无脱落、无变色等现象发生,36个月内完好率保持80%以上。

上面层AC-13C道路石油沥青施工指导意见

沥青路面上面层 (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AC-13C)施工指导意见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已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沥青路面上面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沥青路面上面层厚度采用4cm,采用AC-13C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 备注:AC-13C 为粗型密级配,2.36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40。 一、材料要求 1、沥青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70号,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指挥部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指挥部中心试验室除上述检测项目外,还应检验老化后的质量损失、针入度比、延度,并留样备检。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监理组每五车抽检一次,指挥部中心试验室每周抽检一次。 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二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玄武岩,粒径大于2.36mm。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对进场集料每500T 检验一次。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50T检验一次。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粗集料(玄武岩)质量技术要求表三 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放宽至3%。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 注:(1)视密度不小于2.6 g/cm3;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2 - 86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由交通部及城乡建设部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总结了建国以来修筑沥青路面的经验,并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技术标准、路面平整度指标、沥青质量要求、石料压碎值指标、粗粒式混凝土试验方法等进行了科研及调查工作,收集及吸取了国外修筑沥青路面的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和七个附录。内容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上拌下贯式、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等路面;还有透层、粘层、封层和附属工程(人行道、自行车道、广场、停车场、桥面),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85年12月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第1.0.3条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 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 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 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 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 源等情况选用。 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 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 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选用。

公路工程常用材料

第一节公路工程常用材料 介绍公路工程主要材料的性能指标及验收标准 一、钢材 钢材是建筑物的骨骼,铁矿石用煤或电一定温度煅烧,原来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变成生铁(含碳量大于2%)和钢(含碳量低于2%),低碳钢是含碳量不大于0.25%,性质软韧,易加工,但不能淬火和退火,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用钢。公路工程常用钢材可分三类,钢筋混凝土用钢筋、钢绞线及型钢。 (一)钢筋 1、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1)定义:经热轧成型,横截面通常为圆形,表面光滑的成品钢筋。 (2)分级:钢筋按屈服强度特征值分为235、300级。 (3)钢筋牌号的构成及含义 HPB235——HPB热轧光圆钢筋的英文(HotroiledPlainBars)缩写,235屈服强度特征值。 (4)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直径6mm-22mm,6-12mm(+0.3mm),14-22mm(+0.4mm);不圆度≤0.4mm;直条钢筋长度允许偏差为0~+50mm;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0.4%;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钢筋按实际重量交货,也可以按理论重量交货,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6-12mm为+7%,14-22mm 为+5%;按盘交货,每根重量不小于500kg,每盘重量不小于1000kg。 (5)检验批次 钢筋应按批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尺寸的钢筋组

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超过60t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式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6)钢材的保管 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及承载力大的地方为存放场地,做好料场的排水系统; 下垫上盖,通风防雨; 保持料场清洁,清除杂草污物; 钢材分钢号、分规格、分产地堆放,并挂牌保管; 加强计划性,合理进货,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产生锈蚀。 (7)高速线材(高线)和普通线材(普线) ①高线:是指用“高速无扭轧机”轧制的盘条。轧制速度在80-160米/秒,每根重量(盘)在1.8-2.5吨,尺寸公差精度高(可达到0.02mm),在轧制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特别是在冷却线上)来保证产品的不同要求。 ②普线:是指用“普通轧机(一般是横列式复二重轧机)”轧制的盘条。轧制速度20-60米/秒,每根重量(盘)在0.4-0.6吨(市场上见到的一般是三根六头为一大盘),在轧制过程中仅可通过冷却线上风冷或空冷来保证产品性能。 2、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1)分普通热轧钢筋和细晶粒热轧钢筋,钢筋牌号分别为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 (2)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6-50mm;钢筋通常按直条交货,直径不大于12mm 也可按盘卷交货,盘螺交货,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由两条钢筋组成;定尺交货的长度允许偏差为+25mm,当要求最小长度时,其偏差为+50mm,当要求最大长度时,其偏差为-50mm;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0.4%;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钢筋可按理论重量交货,

道路施工技术要求(精心整理)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组织合理的管理体系(详见项目组织机构框图)第三节配备合理机械 第四节总体安排 第三章临时设施及现场平面布置 第一节临时设施 第二节临时供电供水 第三节通讯设施 第四节临时道路 第四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第一节施工进度横道图 第二节施工进度说明 第三节确保工期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方法 第一节测量导线点及水准点 第二节道路工程 1. 路基防护施工 2. 填方筑堤工程施工 3. 特殊路基处理 4、路面做法 5.施工测量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质量管理 第二节质量监控 1.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及办法 2. 监控依据与执行标准 第三节主要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第七章安全施工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 第二节安全生产的目标 第三节建立健全生产组织 第四节坚持不懈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第五节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开发区东区四川路工程,路面宽度9m,路基土石方以百格网为准,污水井六口,其中四口污水井已堵塞塌陷需要清污修复。 2、本项目建设单位(业主)为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3、本标段路线处于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管子加工区东侧。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指导思想 本标路段建设工期短,质量要求高。根据我公司的质量方针:“管理科学、技术先进、施工精心、产品优良、顾客满意”的要求,我们在施工中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精心组织、统一部署,确保在一个月内将该工程建成优良工程,交付使用。 第二节组织合理的管理体系 本工程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组织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利用管理优势,取得工程优质、安全、快速的进展。 第三节配备合理机械 配备合理机械,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优势,使工程施工快速、高效、优质、文明。土方工程采用液压反铲配自卸汽车,推土机整平,压路机分层碾压。 第五节总体安排 1、在开工前组织人员进行生产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搞好准备工作,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 2、合理安排工序,本路段工程主要是路基路面工程及人行道和路缘石工程,路基主要是填方,填土最高处为管子加工车间东入口,因此,将整个路段分两个施工区,流水作业,统筹施工。路基施工段,要抓住关键的土方回填工序,充分利用土方设备资源,确保土方回填按进度要求进行,同时特殊路基的处理,配合土方回填,保证总进度的实现。 3、定期召开现场调度协调会,及时协调资源配置,加强管理周计划、日调度,确保施工计划的落实和提前。

石油沥青的分类技术标准及应用

石油沥青的分类技术标准 及应用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石油沥青的分类、技术标准及应用 一、石油沥青的分类 按用途分: 道路石油沥青; 建筑石油沥青; 防水防潮石油沥青。 二、技术标准 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和防水防潮石油沥青都是按针入度指标来划分牌号的。在同一品种石油沥青材料中,牌号愈小,沥青愈硬;牌号愈大,沥青愈软,同时随着牌号增加,沥青的粘性减小(针入度增加),塑性增加(延度增大),而温度敏感性增大(软化点降低)。 三、石油沥青的选用 在选用沥青材料时,应根据工程性质(房屋、道路、防腐)及当地气候条件、所处工程部位(屋面、地下)来选用不同品种和牌号的沥青。 1、道路石油沥青牌号较多,主要用于道路路面或车间地面等工程,一般拌制成沥青混凝土、沥青拌合料或沥青砂浆等使用。道路石油沥青还可作密封材料、粘结剂及沥青涂料等。此时宜选用粘性较大和软化点较高的道路石油沥青,如60甲。 2、建筑石油沥青粘性较大,耐热性较好,但塑性较小,主要用作制造油毡、油纸、防水涂料和沥青胶。它们绝大部分用于屋面及地下防水、沟槽防水、防腐蚀及管道防腐等工程。对于屋面防水工程,应注意防止过分软化。据高温季节测试,沥青屋面达到的表面温度比当地最高气温高25℃~30℃,

为避免夏季流淌,屋面用沥青材料的软化点应比当地气温下屋面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高20℃以上。例如某地区沥青屋面温度可达65℃,选用的沥青软化点应在85℃以上。但软化点也不宜选择过高,否则冬季低温易发生硬脆甚至开裂对一些不易受温度影响的部位,可选用牌号较大的沥青。 3、防水防潮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较好,特别适用做油毡的涂覆材料及建筑屋面和地下防水的粘结材料。其中3号沥青温度敏感性一般,质地较软,用于一般温度下的室内及地下结构部分的防水。4号沥青温度敏感性较小,用于一般地区可行走的缓坡屋面防水。5号沥青温度敏感性小,用于一般地区暴露屋顶或气温较高地区的屋面防水。6号沥青温度敏感性最小,并且质地较软,除一般地区外,主要用于寒冷地区的屋面及其它防水防潮工程。 4、普通石油沥青含蜡较多,其一般含量大天5%,有的高达20%以上(称多蜡石油沥青),因而温度敏感性大,故在工程中不宜单独使用,只能与其它种类石油沥青掺配使用。 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见表11-5。

中石化东海牌沥青(20200913135242)

、中国石化东海牌”沥青产品和质量 ?中国石化东海牌”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沥青品牌之一,2007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按照国标GB/T 15180-200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交通部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生产各种优质的东海牌”道路石油沥青、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乳化沥青、乳化改性沥青、彩色沥青和建筑沥青等近50个沥青产品品种。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中国石化利用适宜生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进口原油资源,按照交通部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和《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 15180-2010) 标准生产的东海牌”重交道路沥青,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的气候、荷载适应性和耐久性。 改性沥青:东海牌”聚合物改性沥青产品研发独辟蹊径,实现了高质量、低成本,是改性沥青发展中一次质的飞跃,产品通过了部级鉴定,被专家评为技术属国内首创,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特种沥青:中国石化强化技术研发力度,相继开发了东海牌”跨海大桥专用沥青、隧道专用环保阻燃沥青、高粘沥青、橡胶沥青、硬质沥青等高科技沥青产品,满足了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乳化沥青:公路用乳化沥青、高速铁路专用乳化沥青、建筑防水乳化沥青等新产品? 主要沥青产品规格和执行标准及其指标见表1-表3。 表1中国石化东海牌聚合物SBS改性沥青产品质量 (25 °C ,100g,5s), 0.1mm < 60 71 40~60 55 GB/T 4509 软化点(环球法),C< 55 76.2 < 60 86.6 GB/T 4507 延度(5 C ,5cm/min) , cm < 30 40.8 < 20 31.5 GB/T 4508 动力粘度(135C), Pa.s > 3 1.923 > 3 2.5 SH/T 0739 闪点,C< 230 323 < 230 320 GB/T 267 溶解度,% < 99 99.86 < 99 99.8 GB/T 11148 离析,软化点差(163 C ,48h), C > 2.5 0.7 > 2.5 1.9 SH/T 0740 弹性恢复(25 C),% < 65 95 < 75 98 SH/T 0737 密度(25 C),g/cm3 报告 1.027 报告 1.024 GB/T 8928 针入度指数PI < -0.2 -0.05 < 0 0.05 GB/T 4509 -0.4 薄膜烘箱试验 质量损失,m% > 1.0 -0.08 > 1.0 0.08 GB/T 5304 针入度比(25 C),% < 60 76.9 < 65 71.6 GB/T 4509 延度(5 C ,5cm/min),cm < 20 25.8 < 15 17.3 GB/T 4508 表2中国石化东海牌 A级道路石油沥青产品质量 执行标准 针入度 40 ~ 60 57 60 ?80 60 ?80 80 ?100 93 GB/T 4509 (25 C ,100g,5s),0.1mm 针入度指数PI -1.5 -1.1 -1.5 -1.1 -1.5 -1.5 GB/T 4509 ~+1.0 ~+1.0 ~+1.0 软化点(环球法),C< 49 50.7 < 46 47.2 < 44 45.4 GB/T 4507 60 C动力粘度,Pa.s < 200 208 < 180 194 < 140 148 SH/T 0557 延度(10 C ,5cm/min),cm < 15 11 < 20 114 < 45 >150 GB/T 4508 JTG F40-2004 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