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环境工程》在线作业2 辅导资料
东师-《公共政策导论》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2

公共政策导论23秋在线作业2-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第一题,从民主政治角度而言,最为基本的原则是()
[A]选项.民主政治原则
[B]选项.人民主权原则
[C]选项.党领导一切的原则
[D]选项.民主之上原则
[本题选择]:B
第二题,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选项.功能取向
[B]选项.过程取向
[C]选项.结构取向
[D]选项.目标取向
[本题选择]:D
第三题,获取政策创意的途径之一是激发并利用他人的思维,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A]选项.工作日志法
[B]选项.渐进决策法
[C]选项.管理者继承计划
[D]选项.头脑风暴法
[本题选择]:D
第四题,下列不是政策终结的对象的是()
[A]选项.权力与责任
[B]选项.政策功能
[C]选项.相关知识
[D]选项.相关组织
[本题选择]:C
第五题,()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选项.环境
[B]选项.生态
[C]选项.公共政策
[D]选项.政策环境
[本题选择]:D。
东大14秋环境工程学B卷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环境工程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共 6 页)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而研究它们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调节与控制,以及利用与改造的科学。
2、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酸雨重灾区,面积已达170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1/3。
主要的酸雨区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其中北方最严重的酸雨区集中在京津冀。
3、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臭氧空洞,随后制定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各国减少对氟里昂等制冷剂的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4、混凝剂可分为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三类。
5、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物质组成:①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②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质(Me);③原污水挟入的不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i);④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6、半透膜只让水分子通过,而不让(溶质)通过。
7、生物膜法和活件污泥法一样,同属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件污泥来分解有机物的,而生物膜法则主要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
8、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以及大气垂直高度上大气的温度变化,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9、按除尘器是否用水而分为(干式)除尘器与(湿式)除尘器两类。
10、根据不同的来源,NO的生成可分为三种类型,(燃料型) NO、瞬时型NO和(热力型)NO。
11、控制SO2污染的方法有燃料脱硫、燃烧脱硫和烟气脱硫(FGD)三种。
目前,(烟气脱硫)仍被认为是控制SO2污染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最广泛。
课程名称: 环境工程 1。
2生态系统概论

一、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与类型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向大陆以气流方式输送水蒸气,而以水的形式从大陆归 于大海。由于水循环所致,海洋对于气候变化和调节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它既是地球表面的温度调节器,又对地球上的 气候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度捕捞和大量排放污染物使海洋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
一、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与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 物种类繁多,拥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的结构复杂,种 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一、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与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而且在维持 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 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CO2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 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 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此外,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 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 能够大量地吸收和贮存雨水。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一、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与类型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 成的自然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划分比陆地生态系统困难得多。陆地生态系 统的划分,主要是以生物群落为基础。而海洋生物群落之间 的相互依赖性和流动性很大,缺乏明显的分界线。现在还没 有一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系统划分方案。据十多年来的工作, 有以下划分:沿海区有河口生态系统,沿岸、内湾生态系统, 藻场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等;远海区有大洋生态系统, 上升流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海底热泉生态系统等。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目录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课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的测定实验三水样悬浮固体与浊度的测定实验四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实验五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实验六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含量实验七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实验八颗粒自由沉淀实验实验九混凝实验实验十噪声监测实验实验十一烟气分析实验实验十二离子交换软化实验实验十三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实验十四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十五有害气体吸附实验实验十六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实验十七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实验十八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十九过滤与反冲洗实验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一、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1、实验目的实验能力是现代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科技人员最佳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准备、运行启动、调试和运行控制,到检测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验参数进行归纳、计算和得出结论等全过程。
2、实验要求(1)实验预习(2)实验操作(3)实验报告二、实验安排1、实践认识课循环实验:2、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3、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4.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5、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6、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7、颗粒自由沉淀实验8、离子交换软化实验9、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0、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1、噪声监测实验12、有害气体吸附实验1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14、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三、有关循环实验所用仪器的介绍和认识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总有机碳TOC分析仪3、离子色谱仪4、便携式紫外线强度检测仪5、便携式臭氧检测仪6、多功能水质分析仪7、水份测定仪8、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成套设备9、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成套设备10、无级调速六联搅拌机11、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四、数据处理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一、废水样品的采集为了采集到有代表性的废水,采样前应该了解污染源的排放规律和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

环境(huánjìng)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环境(huánjìng)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绪论(xùlùn)1、环境(huánjìng)(定义):广义:围绕着某一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
狭义:是以人类(rénlèi)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2、“环境(huánjìng)科学”的主要(zhǔyào)任务: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环境工程学(定义):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即分。
它是一门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4、环境工程学的研究任务:环境工程学有着两个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家的损害。
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环境上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
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技术和措施,而且研究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无废或少废的清洁生产系统,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与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些都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内容。
6、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内容:(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工程;(4)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章1、我国水资源特点:❶我国年降水量为61900 xl08m3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总降水量的5%、❷地面水年径流量为27115 X 108m3左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六位。
2.生态系统

加上人口无限制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资源在不太 长的时间内可能枯竭。
五、人类与环境
六、人工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
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人工控制 对该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生态系统:城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数量少,不能满足当 地消费者的需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需 要异地分解者分解废弃物。
四、生物与环境
1、生物依赖于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和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脂类、核酸的基础元素均来自环境。 生物的发展、进化依赖于环境 ------环境因子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条件。 ------生物对环境的限制因子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耐性。 利比赫法则: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综合的环境因子,
气圈中的大气循环和流动,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圈 的生命活动和环境变化。如空气中的微粒,像花粉、种 子、细菌、昆虫会被气流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同样,核 放射性微粒,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农业上使用 挥发的有机有毒气体都会被传播到地球各地。污染物也 可因逆温现象在某地区上空大量富集,对生物造成极大 危害。
三、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质化学循环 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森林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利用
光能和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系统。每公顷阔叶林每天 可固定1吨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3吨的氧气。 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转化是营养物质的最大生产和 储存库。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占 整个生物圈的50%。 动物、植物、微生物所需的水分等物质可通过森林生 态系统从气相循环的交换作用中获得。森林生态系统 每年可向大气中蒸腾48万亿立方米的水。
环境工程基本知识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东师-《环境法》23秋学期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1

环境法23秋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第一题,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是
[A]选项.有限性、确定性、强制性
[B]选项.广泛性、确定性、非强制性
[C]选项.广泛性、确定性、强制性
[D]选项.广泛性、不确定性、强制性
[本题选择]:C
第二题,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A]选项.《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
[B]选项.《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C]选项.《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D]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本题选择]:D
第三题,不属于普通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诉讼的区别的是
[A]选项.诉讼客体的扩张
[B]选项.延长诉讼时效
[C]选项.因果关系推定
[D]选项.举证责任倒置
[本题选择]:A
第四题,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选项.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选项.行为的违法性
[C]选项.行为人的过错
[D]选项.危害结果
[本题选择]:B
第五题,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
[A]选项.矿产资源
[B]选项.海洋资源
[C]选项.水资源
[D]选项.土地资源
[本题选择]: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环境工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
1. 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A. 水温升高会使水体溶解氧浓度升高;
B. 水温升高会加快藻类繁殖;
C. 水温升高可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变慢;
D. 水温升高会减缓细菌生长繁殖;
答题解析:B
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活性污泥的组成部分:()
A. 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B.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质
C. 原污水挟入的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
D. 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答题解析:C
3. 氧透入生物膜的深度取决于它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固-液界面处氧的浓度和膜内微生物的氧利用率。
对给定的废水流量和浓度,好氧层的厚度是—定的。
因此,()
A. 增大废水浓度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则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
B. 增大废水浓度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也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
C. 增大废水浓度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也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
D. 增大废水浓度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则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
答题解析:A
4. ()被誉为“地球之肺”。
A. 撒哈拉沙漠
B. 亚马逊热带雨林
C. 马达加斯加
D. 青藏高原
答题解析:B
5. 电子束脱硫技术的特点中不包括:()
A. 可同时脱硫脱硝。
B. 投资较高。
C. 副产物可用作肥料,无废渣排放。
D. 运行电耗高。
答题解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