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四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了》教案

习作:他________了本次习作主要是观察一个人,抓住他的神态、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及周围人的反应,突出他陶醉或者是生气、伤心等的样子。
写人就离不开写事,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来写,注意写清楚前因后果,特别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特点。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审清题意,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做好习作评议,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然后全班交流评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修改。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笔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2.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的好习惯。
重点了解和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整理素材。
2课时1.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重点了解和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他__________了”。
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练习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能够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词汇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人物的细节。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完成习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准备习作范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习作主题“他__________了”,让学生猜测空格处应填的动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和情感,然后用合适的动词填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听后判断填空的动词是否合适,并进行修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动词填空,描述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神态、动作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现,强调动词在描述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完成一篇类似的习作,用合适的动词描述他们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8.板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神态”、“动作”、“情感”、“动词”,以便学生随时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从军行》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
(二)学习诗句。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1)读一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6)小结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
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同步教案之第四单元习作

他了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题。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四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他了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题。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这两个单元的习作例文内容丰富,难度适中,既有现实生活的素材,也有虚构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叙述、描述、议论等基本写作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内容空洞、语言表达不准确、写作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够仿写习作例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4.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习作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并进行解读,明确写作要求。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写作灵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习作例文,让学生自读,感受文章的内容和风格。
然后,教师对习作例文进行解读,明确写作要求。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现场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让大家一起点评,共同提高。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写作教学进行小结,强调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全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全套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四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单元:《进城》教学目标: - 了解城市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 掌握描述城市生活的词语和句式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学习生词和短语- 分组讨论城市和乡村的特点- 作文:描写自己心目中的城市2. 第二单元:《拾掇》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 阅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 学习描写细节的写作技巧 - 作文:描写一次简单的整理经历3. 第三单元:《邻居》教学目标: - 了解邻居间的互助和合作关系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 - 阅读邻居故事,讨论邻里关系 - 角色扮演:模拟邻里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 - 作文:写一篇感谢邻居的文章4. 第四单元:《找文字》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春晓》,了解意境和修辞手法- 诗歌朗诵比赛- 作文:写一首以“春”为主题的诗歌三、教学方法1.解读课文: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根据问题思考答案。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4.作文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锻炼其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2.作业考查: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3.测验评分: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个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 了教案

习作:他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懂得作文的步骤,确定要写的人和事,能列好作文提纲。
(2)理解什么是情境画面感,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能够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形,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他”当时的情形写具体。
2.过程与方法能够抓住人物特点把画面写丰富具体,能够总结归纳增强文章情境画面感的几种方法。
3.情感与价值学习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情境画面感。
【教学重点】能够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形,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他”当时的情形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情境画面感。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好词佳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人的神情让你特别难忘,回想一下,这些神情都是在什么场景中发生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2.交流,适当板书。
3.现在我们就以“他了”为话题,想一下你印象中最深刻的画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印象里的“画面”更加真实。
(板书课题:他了)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情境画面感,写作时具有情境画面感有什么作用。
2.总结归纳增强文章情境画面感的几种写法。
(学生先思考,小组间谈论,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总结,屏幕出示。
)3.学习运用所总结的方法,简单写话,增强文章的情境画面感。
4.投影展示,看谁的描写画面感最强。
三、示例分析,总结方法(一)同学们,我们看这个句子:(屏幕出示: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请同学说说这段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这句话把“他”陶醉的画面写得特别丰富,从眼神到面部表情,从语言、语气到动作,从正面描写到侧面烘托,把“他”的陶醉真实地呈现给了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他_____了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次习作的主题,根据已有的固定题目格式,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来表现他的人物特点。
3.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人物特点写活人物。
如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做出不同的表情,另一名学生以“他了”的形式猜出对应的表情。
回想一下,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写半命题作文“他了”。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审题:本次习作属于半命题作文,以“他了”为固定格式把题目补充完整。
比如,《他生气了》《他陶醉了》《他获奖了》。
2.审清重点:本次习作要求写他在某一具体情境下令你印象深刻的表现,把产生这一情感的原因写出来,特别要把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三、方法指导
(一)读一读范文片段,体会人物的得意之处。
1.全班齐读文中“激动”的片段。
2.小组交流从哪里体会出了人物的激动之处。
3.指名回答。
4.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师生明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如:
(1)神态: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
(2)动作: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3)语言: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4)环境: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二)精彩片段分析。
1.(出示精彩片段)全班齐读“精彩片段”的内容。
2.指名分析所描写的内容是通过哪些角度来体现人物状态的。
路灯亮了,李明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心理描写)。
他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神态、动作描写)。
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他眼前。
他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心理描写)。
他匆匆地一路小跑(动作、神态描写),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
可是他才刚遵守了几天,就又给忘了。
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他呢(心理描写)。
这时,他放慢了脚步(动作描写),心想着该怎么办(心理描写)。
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心理描写)。
想到这儿,他又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向家里跑去(动作描写)。
3.师小结:片段中通过大量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李明内心的恐惧、害怕和不安。
四、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开始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赏析,指导评价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习作,请小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其习作好在哪里。
2.小作者讲述写作思路。
3.学生自由发言,评析习作。
4.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习作他_____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后,就能始终以兴奋的状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要我写”改编为“我要写”,甚至会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于是优秀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了。
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我做你猜”的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又以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最后,学生写的作文也十分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