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主流电影个人英雄主义发展_省略_类型模式对中国当代主流电影的影响_王晓娟

中国当代主流电影个人英雄主义发展_省略_类型模式对中国当代主流电影的影响_王晓娟
中国当代主流电影个人英雄主义发展_省略_类型模式对中国当代主流电影的影响_王晓娟

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分析

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中国与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虽然两国之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地域文化的限制,我们对美国的价值体系仍不免陌生。因此,本文着重于研究一种典型而又普遍的美国人的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书籍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以求对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发源以及原因,发展与深化,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以及它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比较等方面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以期中国人能够对美国文化,价值观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友谊,消除不必要的偏见与误会,更好促进中美的跨文化交往,更好地为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 【关键词】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牛仔文化自由个人 An Analysis on Value of Individualistic Heroism in USA 【Abstract】With the rapidly accelerating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tighter and tighter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America, the most developed nation in the whole world. They hav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conomy, politics along with culture. Although two countrie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we are still very unfamiliar with each other’s value syst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individualistic heroism---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values in America.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its 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various aspects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china’s collectivism in order to let Chinese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n American culture and its values, which, in a sense, can enhance mutual trust and friendship, eliminate prejudice and mis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e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the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world. . 【Key Words】individualistic heroism cowboy culture freedom individualism

论中国电影的发展特征及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3537846.html, 论中国电影的发展特征及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作者:邱慧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电影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票房收入节节攀升,同时,当代中国电影 还是有太过执迷影像和外表的倾向,这对于电影反映现实、抒情表意的连贯性会有一定的破坏,而且也影响了电影中深邃思想的传达。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也要克服自身发展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提升思想境界,为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化建设;内容创建;视觉奇观 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是电影媒介建构的生活、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表意符码系统,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得到了飞速发展,票房收 入节节攀升,下面笔者将就当代中国电影文化的总体特征进行介绍。 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个性特征 (一)叙事类型化非常明显 类型化电影①一般都是在电影市场中已经比较成功的形式,创作者按照那种已经比较成功形式的创作套路进行创作,除了赋予主人公非常具体的细节不一样,其他的基本都差不多,因为这样做可以保证基本的票房收入和观众口碑,投资者一般不会担太大的风险,观众虽然讨厌千篇一律的电影,但他们确实也很难在短时间里对超出经验范围的陌生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从电影拍摄的形式和内容上说,我国现有的影片类型主要有爱情片、战争片、武侠片、惊悚片、科幻片、家庭伦理片、警匪片、灾难片等等,这其中武侠片和爱情片是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两种类型影片,比如《我的特工爷爷》《功夫3D》《一代宗师》等都属于武侠片,武 侠片中大都包含三个元素,那就是“武、侠、传奇”,武是指武打场面,演员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往往是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侠”“是指“侠客精神”,为别人打抱不平的英雄气质,这 是驱动影片叙事的动力所在,而“传奇”就是描述武侠片中离奇的情节。此外爱情片也是我国电影市场中常见的题材,比如《分手大师》《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大都是讲述男女主人公经过重重磨难最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梗概和框架大都类似。 当然类型化也并不是僵化、停滞的,当某种类型在市场不再火热后,破坏性的模仿就会出现,一些电影人就会在原有类型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创新,让类型片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2013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的《私人定制》票房收入虽然一路走高,但它却遭到了观影人的

个人英雄主义不适合21世纪

个人英雄主义不适合21世纪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个人英雄主义指的是强调个人能力的发挥,将团队合作置于次要地位,以一定不必要的自我牺牲去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21世纪即公元2000-2100,该世纪的特点是变化快,专业分工更细化,竞争激烈。个人英雄主义不适合21世纪,我方的判断标准是个人英雄主义能否推断社会的发展。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述。 第一点,个人英雄主义难以创造高效的价值。 21世纪是一个专业分工细化的时代,这意味着,解决问题的门槛变高了。单凭个人能力的发挥就想要在某一领域做出卓越成就绝非易事。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就会形成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各自为政,目标各异,个人利益就会占据上风,团队利益就会被淡化,整个队伍很可能成为一盘散沙,不堪一击。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创造出高效的价值。 第二点,个人英雄主义会带来社会危害。个人英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团队,脱离团队的后果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决断,进而容易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同时,它所隐含的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当个人英雄主义推广到社会层面时,势必会带来社会的危害。 第三点,个人英雄主义不切合21世纪的主题。21世纪的主题很简单,和平与发展。个人英雄主义所包含的“不必要的自我牺牲”精神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何为不必要的自我牺牲我方认为,当社会任务不再需要依靠个人力量去完成的时候,依旧选择牺牲一定的自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就是不必要的自我牺牲。举个例子,当大学生短期支教越来越流行的时候,短期支教真的能带来农村教育的提高吗有关数据表明,80%的支教团队每年会更换支教地点,56%的支教团队每次支教超过15人,常出现学生少志愿者多的情况,更为焦心的是,90%的志愿者,参与过一次支教后便再不过问。当大学生牺牲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农村教育这项社会任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成果。 综上所述,我方得证。 1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_齐瑾

收稿日期:2008-09-08 作者简介:齐瑾,女,勃海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英语教学。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齐 瑾 (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 锦州121000) 摘 要:电影是现代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银幕形象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电影中所强烈透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方面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另外一方面这种追求里面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反映。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使命感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09)01-0022-02 个人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崇尚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以及自由空间。而英雄主义来说其实是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绝对好的品质,过人的能力,于是总是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和保护。只是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重合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就需要虚构一个完美的形象给予自己心灵的抚慰,而美国人正是把这种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他们缔造的电影王国好莱坞上。下面我们就谈谈好莱坞式的美国电影塑造的各种英雄形象。 一、追求自由是英雄的理想 在美国电影中银幕上英雄都是孤独的:他们傲立独行,伸张正义,化解一场又一场的危机,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蜘蛛侠》的出现抓住了全球人们内心中最深层的渴望———渴望一旦有灾难时,英雄就会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这是美国人心中的英雄,也是世界上多数人心中的英雄渴望。《空军一号》是一部意义重大的影片,比总统更像总统的麦克·马歇尔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再一次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作了一次应证,而这个思想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身为总统,麦克·马歇尔在面临属下及家人性命受到胁迫,国际和平受到威胁,美国的大国形象受到极大考验的三重困境时,只身在一架飞机上成功地解决掉了一帮恐怖主义军人,挽救了国家和自己的幸福。这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作品少有的十全十美的形象,作为一国之主和一家之主,他拥有了国家和个人的双重幸福,完美得让人无法企盼。从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在政治上 与现实中将这种自由的梦想和谐统一起来。 二、领导更需要英雄 基辛格曾经这样说过:“美国人特别欣赏那种一马当先带领车队的牛仔,那种单枪匹马进入村庄或城镇的牛仔。他可能甚至连一把手枪都没有,因为他进去不是为了交火的”。基辛格博士的话将美国文化中对个人主义的推崇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发挥。好莱坞电影不光见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又延续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梦想史,所有的影片无不看到“拯救”的主题。也正是这样一个具备了世界终极关怀和人文教化的英雄,让美国电影经久不衰。《飞越疯人院》塑造的是一个反常规的银幕英雄,没有激烈的火药与生死搏斗,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的生活英雄。导演把作为正常人的墨菲放入医院这个特殊地,即一个病态的环境中去。墨菲在这个环境中陪大家打篮球、看电视,最后鼓励病人参与民主投票,这是墨菲在引导病人为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斗争,而不是单纯的尔虞我诈。墨菲得到了病人的支持和厚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威胁了代表病态势力的护士长的权威。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代表黑白两个世界的领导争斗。墨菲在最后被护士长陷害致白痴,跟随墨菲的酋长不忍心让病人看到他们心中的英雄被毁灭,为了维护英雄的尊严和形象帮他结束了生命。这是美国文化追求民主、自由和个人空间的表现。影片的英雄价值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一个真正的深入民心的领导式人物的言传身教影响、唤醒周边的人,引导他们为自由民主而战的独立意识和信念。 三、英雄需要勇气 英雄的勇气来自恢弘的厮杀场面,而是以良知去做崇 · 22·  第11卷第1期2009年2月 安顺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 Y Vol .11 No .1Feb .2009

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点 1978----导演演员的副本(1)

1976年10月,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后,一批年轻导演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成为崛起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是1980年至1990年期间成就最为耀眼的导演,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成就颇高的导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此时的第五代的电影可以说代表着当下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中国电影由此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分别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国际大奖。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农村或者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以及传统的农村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他们开始被世界影人关注。 第五代导演们不仅以个性化的叙事理念和影像风格促进了电影语言的全面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千百年来固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拍摄出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纪实色彩,又充满着个人意念和情怀,并且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可以说这些作品成为了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殊参照,对于当代中国电影来讲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叙事主题和电影语言革新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黄土地》,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落后陕北农村的故事。影片高度地还原了当时的村情村貌和文化传统,其叙事风格也深深影响了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影片的色彩基调和独特影像都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象征隐喻色彩下的民俗文化符号之下,蕴含着对传统民族特质的追问、疑惑和思考,充满了苍凉意味。 而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讲述的却是一段色彩浓烈的奇情故事。这部电影以无比豪放的气质和突破创新的象征主义手法讲述了一段人性的寓言,里面的“颠桥”“野合”“剥皮”等回归到了原始的状态,具有民俗面貌,给人以强烈震撼,同时也尽情表现出生命力的原始野性和赤裸裸的情欲。这也是一种极致夸张的表现,其虚构的文化阐释和影像风格可以说张扬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借此摆脱中国千百年来受压迫受束缚的天性。 在第五代导演们精心构建的影像中,一些极度视觉化得意象和符号开始聚集成为某种顽强的隐喻力量,竭力显现出自身被赋予的某种象征意味,这些隐喻和象征可以说都在于关注人本身。在陈凯歌的电影《孩子王》中,借助充满探索精神的视觉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剖析,虽然故事本身有些许的沉闷和晦涩,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艺术深度,以及在中国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越了《黄土地》,它对民族的本质的独特理解和文化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当然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同样的,影片没有规模宏大、冲击视听的仪式化场景,镜头运动也非常缓慢,但一些不动声色的场景却能给人不一样的心灵震撼。在这个历史时期,第五代的影片并不为受众和市场所影响,因为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他们不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外在因素,所以他们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艺术创作,把影片的关注点放在人身上,特别是那些几乎被边缘化的乡村人民。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再者就是政府不再对电影“包产包销”,电影制片片只能自负盈亏,第五代往后的导演便难以再摄制出高高在上的“艺术片”,他们必须开始考虑市场和观众,于是纷纷转战商业片。 当代的中国观众的主体是年轻的一代,他们观影更多的是寻求精神上的宽松和舒适,体验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而不想在看电影的时候背负着一种好似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感,只有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一种平民化的电影,一种蕴含的“压力”很少的电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轻一代观众所接受。 浙江传媒学院16戏文

中国电影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世界电影史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攀升。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有了新的发展,每年一度的金鸡奖、华表奖、百花奖、金鹿奖等评选出的多部优秀影片,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非凡进步。这不仅仅延续了原来的经验和传统,同时也有当代人的开拓,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 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1.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 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但是赵薇,陈坤等大牌明星主演的《画皮》仍大获成功。当然还有由《刺马》翻拍的《投名状》等。失败片中的《唐伯虎点秋香2》,被称为“搞笑不足,雷人有余”,还有翻拍《偷听女人心》的《我知女人心》,不仅照单全收原版的缺陷,而且在本土化过程中又添硬伤。新片不断,翻拍不止,翻拍片到底能否超越老片,这仍然有待考证,但是这种做法无疑展现出了国内电影人缺乏必要的创意。 2.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 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比如冯小刚的影片植入广告就很多,《非诚勿扰2》更是如此,有观众开玩笑说:“不是看电影顺带看广告,而是看广告顺带看电影。”还有的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专门是数广告的。甚至《唐山大地震》的植入广告都达到1个亿,很多观众指责此举严重降低了该片的诚意度。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3. 对现实题材存在胆怯心理

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 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许多优秀的女演员也在这一段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凡妮莎以及珍芳达合演的《茱莉亚》(描写反纳粹女杰的生平故事)、莎莉菲尔德的《心田深处》(描写坚强的农村妇女的故事)、杰西卡兰芝的《弗朗西斯》(描写性格女星对抗好莱坞的悲剧故事)等。形成这一股风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开始盛行于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女性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多亏了这一批优秀的女演员,她们不愿意再以充当银幕花瓶为满足,愿意向复杂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战,当然,也让我们有幸领教到她们苦心经营的丰硕成果。这一股风潮到90年代便被许多肌肉男星的动作片以及计算机动画的科技奇观所取代,让我们更对那一个时代的美好难以忘怀。 女性电影应该是什么?很难定义,因为现在也还在发展中,如果用狭义的定义就是: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的议题的电影。而广义的定义:女性导演所拍摄,不一定是女性议题的电影,或是男导演拍摄,但是探讨女性活动、女性题材的电影。一些导演擅长刻画女性角色、女性情欲,这跟男性所表达情欲上的差别在:探讨的是心灵而不只是动作; 情欲流动的描述而不是摄影机对女性身体的描绘; 身份上的寻找、认同,私密性的家丑、告解、诚实的表露,亲人和好朋友或许会受到侵犯,所以还包含事前、事后的沟通。其它包还性别、同性、异装的议题的作品。当然,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以女性为其主角,描写这一些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倾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写的是一些桀傲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坏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除了勇气可嘉之外,对于性别刻板的颠覆、以及性别压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出品时间:1996 出品国:丹麦/法国 片长:159min 《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是拉斯·冯·提尔表现爱和牺牲主题的三部曲,被称为《金心三部曲》。《金心》是他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的书名,是一个关于善良的小姑娘的童话故事,她带着一个面包,独自一人穿越大森林,当她走出森林的时候,她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她赤身裸体,尽管这样,她仍然对将来充满信心,她说"我能对付"。《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里的女主角都有坚韧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宗教情怀,可以说,《金心》中的小女孩是她们的原型,三部影片的女主人公贝丝、卡琳、塞尔玛都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没有外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与命运抗争。拉斯·冯·提尔有意让主角处在极端的边缘,以表达极致的美好。 《破浪》是一个关于信仰的童话,对于宗教这样一个敏感问题,从伯格曼、布莱松到基斯洛斯基,几乎所有现代电影大师都有所触及,尽管如此,1996年《破浪》的上映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影片对宗教与生命、情及欲之间关系的探讨令人们大为震惊。影片说的是一个天主教徒的新婚妻子,为了让因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瘫的丈夫有恢复的可能,铤而走险,和其他男人发生关系,回来后在枕边悄悄说给丈夫听,从妻子的讲叙与自己的想象中,他汲取了生存的力量,最终,丈夫获救了,这女人却被残杀了。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激情同时又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贝丝被定义为一个忠实的信徒,一个义无返顾的殉道者,一个纯洁的天使。她的一切行为都与其坚定的宗教信念紧紧相连,她所面临的实际上是坚持爱的信念与屈从于那个偏僻的乡村中教会对村民的严厉管制所带来的压力之间的选择。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

American heroism in movies From to ,from to ,these movies reflect the obvious heroism .Take it as a example, is a typical one. The wife of protagonist works at a Japanese company,being vis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hristmas party of The 30th floor. Yet a group of gangsters are playing in 600 million money of the company. They blockaded the building ,leaving these guests as hostages. Mike succeed Iin escaping luckily, circling round prisoners individually to put to flight they finally,and extricate his wife. Hero is a rich concept of cultural meaning, a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 ideals, not only with the common human culture, but also because it has obviously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s being the product of specific history. In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4th edition), it says that: heroism is brave and noble conduct. In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3rd college edition), it reads that: heroism is the qualities and actions of a hero or heroine, bravery, nobility, valor, etc. And also, as Thomas Carlyle explained in his book On Heroes, Hero-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 heroism in history was greatness of spirit, which was created by the heroes, who not only create the values by which other men live and gain their only true freedom b ut also satisfy mankind’s deep need for veneration of heroes. The heroism of America roots in the Puritanism of America. Puritans was the name given in the 16th century to the more extreme Protestants(新教徒,基督教徒)within the Church of England who thought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英国宗教改革)had not gone far enough in reforming the doctrines and structure of the church. They wanted to purify their national church by eliminating every shred of Catholic influence. In the 17th century many Puritans emigrate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they sought to found a holy Commonwealth in New England. Puritanism remained the dominant cultural force in that area into the 19th century.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个人英雄主义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个人英雄主义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个人英雄主义”是客观的,是“人”本性中与生俱来的。其主要特点有渴望自己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好张扬个性,以我为中心。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精神的矛盾,其实就是人的本性和人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按照矛盾的基本属性的概念,既是矛盾,那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斗争性的同时必然存在着同一性。个人英雄主义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个性的张显,更喜爱有创造性的工作,具有面对压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个人英雄主义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1.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体价值 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需求五层次理论,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得到充分肯定,进而使团队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根据林格曼的理论,一般情况团队属于“1+1<2”型,通过在团队建设中建立一系列适度倡导个人英雄主义,唤醒团队成员的个体意识,通过工作实践实现个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使个性得以发挥,充分调动个体能动性,进而打造一支积极主动、相互协作、责任第一、竞合共赢、持续创新的团队,实现团队的“1+1>2”。 2.做好顶层设计,树立英雄主义观念 综观历史发展,那些在不同领域建功立业的团队,在创业初期都能做到才尽其用,但在守业时期往往不会留存功高盖主的人,于是不乏“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历史人物。领导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常常限制个人的发展空间,而这种发展空间越大,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越充分,英雄人物产生的几率越高,团队的实力越强。 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思想观念,而观念的形成一定是自上而下的。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从根本上消除用人选择不如自己的这种观念,避免产生一级不如一级的现象。在工作实践中,避免官场文化对领导者思维的左右,消除领导者一定正确的思维,而给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留足空间。第二,建立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消除“任人唯亲”的选人用人原则,任何岗位不是留给跟自己关系好的人,而是留给最能胜任的人。第三,从最高领导者入手,在团队建设中鼓励个性的建设性张扬,建立“能者上”的选人用人原则,逐步形成“人人不畏担当,个个争当英雄”的团队局面。 3.团队文化建设创造英雄主义发展条件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提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力量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而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中国电影充满着危机。中国电影的危机不仅来自如好莱坞等世界强大的电影产业冲击,更是来自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以民族主义为理由对抗全球化和好莱坞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中国电影改革的根本并不是扩展规模而是建立现代企业机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化改造是中国电影最大的政治。 关键词:产业化多元化电影文化电影市场民族电影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几十年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一直都是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好莱坞在所谓全球化的旗号下对世界电影市场大举进攻,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霸主。1998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出口的收入为68.7亿美元,而2000年竟然达到120多亿美元。而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应该说,就广播影视行业而言,无论是政策措施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电影界的改革力度至少在目前要相对领先于广播和电视。但是,如何判断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败得失?要不要继续改革?改革还需要解决哪些课题?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始于1993年。这一年,一些制片单位开始越过中央级或省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而直接向下一级发行放映机构销售影片。已经维持了数十年的统购统销局面开始被打破,地域性垄断的防线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但是,电影发行的初期振荡,并没有很快催发当时电影体制的整体创新,电影界仍处于大变革的前夜。由于长期形成的观念桎梏,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的电影业几乎处于连年滑坡状态,其负面效应甚至延续到了2001年——这一年,连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拍摄的20来部16毫米胶片电视电影计算在内,全国的故事片产量总共才88部。与影片产量减少相伴而行的是:电影观众人次下降,专业电影院在渐离主营业务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减少,一贯享受拍片特许权的电影制片厂度日艰难。至此,长期被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业,与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不适应性甚至矛盾性,严重凸现了出来。正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窘境中,根据电影自身的特性,把电影作为产业来管理和经营的观念渐渐明朗起来。 中国电影成长中的思考 显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中国电影正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被放置于全球处境的,因而,我们不可能逃脱“后殖民”的基本现实,不可能脱离边缘化的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世隔绝,中国电影需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走向全球。因为中国大陆电影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使之能够与世界电影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保持一种互动关系,从而成为世界电影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大陆电影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经济舞台,利用跨国资本加强电影生产的投资规模,走向境外市场获取电影生产的经济效益,促成中国大陆电影的再生产机制。国际化语境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更多的机遇,成为一种动力因素推进着中国大陆电影的步伐。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它毕竟不是象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的简单功能的消费品,而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电影文化除了其视觉、心理的娱乐功能以外;不可避免地还担负着“再现”民族生活处境、激活民众的现实主义热情、塑造人生理想和民族理想的使命。 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需要一种民族自信意识。近年来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大陆电影如《背靠背脸对脸》、?《三毛从军记》(上海电影制片厂1993年出品)、《四十不惑》(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出品)、《心香》(珠江电影制片厂1991年出品),甚至包括陈凯歌早期的《孩子王》(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黄建新的《黑炮事件》(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在国外都没有获得很高的荣誉,但是这些影片却以冷峻的风格、成熟的叙事表现了

解析电影《黑暗骑士》中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2 浅探篮球文化的理论构建 3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 4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 5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6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7 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 8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 9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 10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11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12 排比的修辞功能在政治演讲辞中的应用 13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 14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15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 16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17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 18 分析嘉丽妹妹性格变化的原因 19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20 金庸武侠英译中的文化传递 21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2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2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24 论《教父》主人公迈克尔?考里昂的悲剧性 25 Coh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Pragmatic Study 26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27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28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 29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30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1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 32 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 3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 34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 35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 36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 37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38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39 试析《假如明天来临》的叙事艺术 40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