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3、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精选文档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中国电影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不仅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而且在国际市场也逐渐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从单一的艺术创作到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中国电影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1. 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票房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电影总票房已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国内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热情不减。
2. 国际市场逐步开拓中国电影已经逐渐走向国际舞台,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在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作品不断斩获奖项,多部华语电影也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成功尝试。
可见,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3. 形式题材多元化在类型题材上,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传统的古装剧、现代商战剧,逐渐融入了科幻、奇幻、动作等元素,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市场。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题材,如纪录片、动画片等,大大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4. 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中国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制作公司和从业人员。
从电影策划、制片、导演、演员到后期制作、发行、宣传等环节,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
电影投资和融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 国产电影艺术水平逐步提升国产电影的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有高水平的电影作品面世。
一些电影作品在叙事手法、影像表现、剧情创新等方面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整体品质。
1. 强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城乡差距的缩小,电影普及度将得到提升,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2中国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脉络1、艰难跋涉的现代中国电影(1905—1949)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前为现代中国电影,后为当代中国电影。
现代中国电影是在极其困难的境遇下发展起来的。
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简陋的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必定是步履艰难。
(1)、中国电影初创起步阶段(1905—1931)电影传入中国最初是1896年8月11日,这天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标”茶楼首次放映,当时还被称为“西洋影戏”。
我国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拍摄的由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纪录片《定军山》。
1913年,由郑正秋编导的影片《难夫难妻》,是我国第一部故事片。
它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的不幸婚姻,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具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
20年代,中国电影畸形发展。
表现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影片公司纷纷出现。
全国十多个沿海城市,大小电影公司达175家,上海占141家。
真正像样的只有3家,即明星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三足鼎立。
表现二:大批粗制滥造的影片纷纷出笼。
本时期生产影片1000多部,占我国解放前的半数。
但内容都大体是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的集中反映,神怪武侠和诲淫诲盗的东西大量充斥影坛,如《黑衣女侠》、《荒村怪侠》、《火烧七星楼》等。
这一阶段,有一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的戏剧家进入影坛,拍摄出一些具有进步社会意义的影片。
如欧阳予倩的《天涯歌女》、洪深的《爱情与黄金》、田汉摄制的《到民间去》。
电影拓荒者郑正秋编导的《孤儿救祖记》(1923)、《玉梨魂》、《最后的良心》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批判了寡妇守节等封建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2、进步电影的曲折发展阶段(1932—1937)1931年9月,“左翼剧联”通过了《最近行动纲领》。
1932年初,上海地下党成立了电影小组,夏衍任组长,后又成立“中国电影文化协会”。
1932年拍出的进步影片有《十九路军抗日战史》(纪录片)、《共赴国难》、《战地历险记》(抗日故事片)、《火山情血》、《自由之花》(社会生活故事片),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已从脱离现实向反映现实转折。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与其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与其发展趋势(一)电影的简介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成功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取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
电影又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
高度的综合性和生产上的高度技术要求,规定着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许多特点。
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得最迅速的艺术。
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期里,它不仅巩固地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
电影的历史发展,虽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但是归根结底,它也仍然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脱离这个一般的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都不断地证明着毛泽东同志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断的正确。
(二)中国电影的发展史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从主旋律电影到新主流电影:中国电影核心价值观与丰富性发展之路

从主旋律电影到新主流电影:中国电影核心价值观与丰富性发展之路1. 引言1.1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最初的中国电影以模仿西方国家电影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主题。
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繁荣期,涌现出许多经典作品,如《小芳》、《歌女红牡丹》等。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电影受到了重大的冲击,许多电影人被迫宣布“自我批评”,电影创作受到了极大限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探索了各种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
随着主旋律电影的兴起,中国电影进入了一段以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为主要目的的创作阶段。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多样化,主旋律电影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主流电影开始逐渐兴起,探讨更多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机遇,但它始终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前行,不断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2 主旋律电影与新主流电影的定义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政治理念为主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电影作品。
新主流电影则是相对于主旋律电影而言,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商业性和观赏性,能够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吸引更多的观众。
新主流电影不再受到严格的意识形态和审查的限制,更加注重电影作品本身的质量和故事的表达,呈现出更加多元和丰富的创作风格。
主旋律电影和新主流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主旋律电影和新主流电影的定义也随之不断演变和丰富,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
2. 正文2.1 主旋律电影的传承与发展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不断传承并发展着中国电影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电影之路 与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

1、电影第传入五中国代是在导189演6年的,8月肩11日。负着承前启后的 使命从“左”
他们大多重现当代城市生活和身边日常经历。
人》、的《小思武》想、《桎爱情梏麻辣和烫》陈、《旧那山、、 刻板的艺术模式里突围而出
中国电影之路 与
中国电中的影国之当锐路代电与气影中发国,展当代创电影作了曾引起世界瞩目的《黄土地》、 《盗马贼》、《黑炮事件》、《红高粱》、《晚钟》 贾樟柯、 陆川、张扬、管虎、娄烨 。
中国电影之路 与 1、电影传入中国是在1896年的8月11日。
贾樟柯、 陆川、张扬、管虎、娄烨 。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 6、1931年,还诞生了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
7、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的锐气,创作了曾引起世界瞩目的《黄土地》、 标志着左翼电影的兴起。 外国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
中国电影之路 与中国当代电影
1、电影传入中国是在1896年的8月11日。外 国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 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 2、中国自拍自摄的第一部影片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 馆老板任景丰拍的《定军山》这是一部短戏剧片,主演是 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定军山》是“谭派”的保 留剧目。 3、1917年,中国有了第一所自己的电影 企业--“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我国的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
人》、《小武》 、《爱情麻辣烫》 、《那山、
那人、那狗》、《暖》、《黑洞》、《紫蝴蝶》
《南京,南京》等。代表人物: 霍建起 、张元、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早期的黑白电影到如今的国际级电影制作,中国电影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一员。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中国电影产业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观影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票房总收入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票房第二大市场。
这一现状显示了中国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
其次,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过去几年中,中国电影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获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奖项,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例如,《流浪地球》成为中国首部进军北美市场的科幻片,并取得了相当的票房成功。
此外,中国电影制片公司也开始与国际制片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制作具有全球市场潜力的电影作品。
这表明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竞争力,并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然而,中国电影产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虽然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庞大,但是电影质量和内容仍然不尽如人意。
一些商业片注重票房收入,而忽视了对观众的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
这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对电影市场的不满。
其次,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色,成为国内电影的竞争对手。
中国电影制片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制作水平和创意,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在未来,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其次,数字化技术和影视产业的融合将为中国电影提供新的机遇。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为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此外,在内容方面,中国电影制片公司应注重多元化和国际化。
探索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问题,将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除了市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的现状与未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有了新的气象,每年一度的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百合奖、童牛奖、评选出的多部电影精品和优秀影片足以说明了中国电影的非凡进步,使我们感受到了创作者们不但继承和延续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电影的第二次高潮的经验和传统,而且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创作者们在现实题材领域里的坚持不懈与开拓,探索和创新能力又胜于以前。
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的电影导演是与时代同步的。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电影导演,特别是第四代电影导演,对于电影市场化的不适应,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一时不知所措,一些看起来挺不错的作品却受到了市场的冷淡,一些挺不起眼的东西却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市场说,电影虽然是艺术但它首先是商品,要求即时消费即时赚钱,你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但在市场上即时找到买主才能站得住脚,市场不承认文化功能,只注重商业价值。
(一) 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1.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
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
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但是赵薇,陈坤等大牌明星主演的《画皮》仍大获成功。
当然还有由《刺马》翻拍的《投名状》等。
失败片中的《唐伯虎点秋香2》,被称为“搞笑不足,雷人有余”,还有翻拍《偷听女人心》的《我知女人心》,不仅照单全收原版的缺陷,而且在本土化过程中又添硬伤。
新片不断,翻拍不止,翻拍片到底能否超越老片,这仍然有待考证,但是这种做法无疑展现出了国内电影人缺乏必要的创意。
2.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
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
比如冯小刚的影片植入广告就很多,《非诚勿扰2》更是如此,有观众开玩笑说:“不是看电影顺带看广告,而是看广告顺带看电影。
”还有的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专门是数广告的。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和现代市场策略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和现代市场策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电影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影业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包括制度变革、影片制作水平提升、商品化运营、国际化进程等方面。
本文将会从这些方面为我们探讨中国电影的历程以及现代市场策略。
1. 制度变革1978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也是电影行业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开始。
电影制片厂从原来的国有企业开始逐渐转型为市场经济主体,电影制作中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也通过合约制的方式开始与电影公司合作制片。
这样一来,市场竞争机制就初步形成了,并且也为电影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2. 影片制作水平提升1980年代,我国电影的制作水平逐渐提高。
首部由港澳台投资的电影《阿郎的故事》大卖,成为那个时期票房的佼佼者;而民营电影制作公司的产生,也为电影品质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电影作品有: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杜琪峰执导的《无间道》等。
3. 商品化运营进入1990年代,中国电影进一步迈入商品化运营的阶段。
此时,电影产业开始强化“市场导向”,电影上映录取新片的售价越来越高,而在市场条件的逐年改善下,这也被市场接受。
同时,国家加强对电影制片厂的改革和管理,电影市场经济化的进程加速。
4. 国际化进程2000年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输出影片”和“引进国际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在这个阶段中,许多院线连锁企业在国内扩张,也开始拓展到海外市场。
2000年代,所引进外国电影数量逐年增加,例如王家卫和张艺谋等著名电影导演执导的影片,先后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多项大奖,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舞台。
5. 现代市场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
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课题。
市场的不断开拓,技术的不断创新,都在推动电影行业向前发展。
而在现代市场策略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状况,抓住面向不同人群的市场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游戏调侃的京味、地方语言 4、明星策略
不变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冯氏贺岁片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针对最 佳放映档期,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冯小刚一马当先地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 的制作策略。而且不论在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运作,他都始终注意依从商业生产 流程,针对中国市场特色,迎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趣味和道德倾向。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张艺谋电影创作特点: 一、内容方面:--------情绪的感觉性视觉盛宴: 1、色彩、构图。 2、听觉的享受:音乐 二、形式方面--------易变极端性 (绚烂要达到极致,平淡也要
达到极致),这就是“写意”与“纪实”,易变极端就是善于变化 和易走极端性的结合。 1、易变性:求新求变。 2、极端性:常常从一个极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断尝试新的题材 及新的表现方式,不断凤凰涅槃似的进行自己的极端体验。 三、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共同点:庸常世俗性 1、现实主义的批判:秋菊打官司、一个不能少 2、内心写照:电影是导演内心的喷射与写照 3、与时俱进:金陵十三钗
中国电影之路中国当代电影
10、蔡楚生的《渔光曲》在1935年2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 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1、解放后,我国的电影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电影频频在国际上获奖,涌现出杰出的 电影导演:
(1)、承前启后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 :陈凯歌、张艺谋、吴 子牛、田壮壮、张泽鸣、黄建新等第五代导演,肩负着承前启 后的历史使命从“左”的思想桎梏和陈旧、刻板的艺术模式里 突围而出的锐气,创作了曾引起世界瞩目的《黄土地》、《盗 马贼》、《黑炮事件》、《红高粱》、《晚钟》 等开一代新风的“新电影”。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一直被 推崇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
中国电影之路中国当代电影
3、代表人物: 姜文、顾长卫、王全安、霍建起 、张元、贾樟柯、 陆川、张扬、管虎、 娄烨、王小帅、宁浩等。
中国电影之路中国当代电影
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 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 元,占总票房的61.58%。全年故事影片 产量686部。公开上映的影片中,票房过 亿影片共81部,其中国产影片47部。国产 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 48.13%。全年观影人次12.6亿,同比增 长51.08%。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 每天增长22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 块。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1、电影传入中国是在1896年的8月11日。外国 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人 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 2、中国自拍自摄的第一部影片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 老板任景泰(字景丰)拍的《定军山》这是一部短戏剧片, 主演是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定军山》是“谭派” 的保留剧目。 3、1917年,中国有了第一所自己的电影 企业--“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我国的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2) “新生代”第六代导演:他们大多在60年代出生, 80年
代以后在电影学院、广播学院等接受了正规的影视教育。 他 们大多重现当代城市生活和身边日常经历。表现为一种城市 青年的边缘化生活和生命姿态 ,以一种随意、陌生、天马行 空的方式,表达人的生存感。 2、新生代大多在都市中成长,对生存并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体 验,却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现代文明和西方电影的熏染。他 们大多数人所焦虑的是自由的冲动与无处可逃的失落之间的 难以调和,是物质的诱惑与心灵的向往之间的艰难选择。因 而,他们的电影并不关怀身外的世界,而是经意和不经意地 还原着他们自己的都市体验和成长记忆,与此同时很在意自 我身份的影像表达。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5、1913年,由美国人出资、中国人拍摄的《庄子试妻》成为 第一部送到外国去的影片。
6、1931年,还诞生了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
7、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同时也 标志着左翼电影的兴起。 8、孙瑜执导的《野草闲花》 其中的《寻兄 词》了我国电影插曲的先河。 9、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现在的黑龙江省鹤 岗成立,为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陈凯歌电影创作特点:
1、哲理性:在第五代导演之前,中国好电影的标准是好故事基础上的人物 性格化,而陈凯歌则把好电影树立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电影充满了思 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
2、文化性:与其说陈凯歌的电影是艺术电影,不如说他的电影是文化电影。 陈一直在他的电影中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是全面 的,更具批判性,也更凌厉 。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冯小刚电影创作特色:
1、欲望表达 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冯小刚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
演。他始终把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以 平民的视角,表现市民理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阶层的心里欲望和消费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电影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喝彩。 2、对生存、生命的反思
3、电影性:陈凯歌也具有第五代导演的共性,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充满了期 待和好奇心。
陈凯歌不能放弃悲剧带来的震撼和凝重 ,是宿命的注 定还是今生的真相,我们不能从电影里寻找,唯一的途径应 该是你的生活本身。一出人生的悲剧,一首惊世的绝唱,陈 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 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