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金属元素概述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征金属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左下方,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有90种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仅有Ge、Sn、Pb有4个,Sb、Bi有5个,Po有6个。

金属原子半径较同周期非金属原子半径大。

金属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固态时全是金属晶体。

2.金属的分类1)按冶金工业上的颜色分:黑色金属有Fe、Cr、Mn (其主要氧化物呈黑色),有色金属则是除Cr、Mn以外的所有金属。

2)按密度分: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³,如Na、Mg、Al;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³,如Fe、Cu、W。

3)按存在丰度分:常见金属如Fe(4.75%)、Al(7.73%)、Ca(3.45%)等;稀有金属如锆、铪、铌等。

3.金属的物理性质1)状态:除汞外,其他金属通常为固态。

2)金属光泽:多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3)易导电和导热:由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使金属易导电、导热。

4)延展性:金属可以压成薄片,也可以抽成细丝。

5)熔点及硬度: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作用强弱决定其熔点和硬度,最高的是钨(3413℃),最低的是汞(-39℃)。

4.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作用。

2)与H2O作用。

3)与酸作用。

4)与碱作用,只有Al、Zn可以。

5)与盐的作用。

6)与某些氧化物的作用。

5.金属的冶炼1)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2HgO=2Hg+O²,2Ag2O=4Ag+O²。

2)热还原法(常用还原剂CO、H2、C活泼金属等):Fe2O3+3CO=2Fe+3CO2,Cr2O3+2Al=2Cr+Al2O3.3)电解法(适用于非常活泼的金属):2Al2O3=4Al+3O2,2NaCl=2Na+Cl2.二、碱金属元素1.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金属是化学中的一大类,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的基本性质、金属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内容;同时也学习了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其制备、性质和用途。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金属基本性质1、导电性金属中电子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并具有电子互换的能力,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例如,将导线用金属连接起来时可以传输电信号。

2、导热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因为金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它们可以在其中流动,金属的温度变化对电子的运动并没有太大的抵抗,因此金属可以很好地把温度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3、延展性和可塑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原子排列比较紧密,多为离子键或金属键,可以很容易地被外力变形而不破裂。

二、金属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内容1、排列顺序元素周期表上的金属元素的排列是按照电子云分布循环排列的,每个周期都由一种新的元素开始。

2、部位元素周期表上的金属元素包括两种,即主族金属和过渡金属。

主族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下方,过渡金属位于两种元素之间的区域。

3、电子结构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中,价电子个数较少,易于失去或共享电子,形成阳离子或晶体的金属键。

因此,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活泼性、易氧化、还原性强等。

三、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其制备、性质和用途1、铁制备:工业上主要是用高炉炼铁、电炉炼钢等方式制备。

性质:铁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上,铁与氧气反应制成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等化合物;铁也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用途: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用于制造钢铁、汽车、船舶、桥梁等。

在生活中,铁也是常用的烹饪锅、工具等材料。

2、铜制备:可通过电解法、水解法、沉淀法等方法制备。

性质:铜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和可塑性。

化学性质上,铜不容易被酸侵蚀,但在强氧化性环境中容易被氧化。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2.金属单质的用途: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3明矾做净水剂;4.金属的分类: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 、NO;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7碱性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CaO;8两性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Al2O3、ZnO;6.金属氢氧化物的分类:碱性氢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7.含金属阳离子的物质分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无氧酸盐、金属含氧酸盐; 8.酸根离子分为三类:1含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AlO2-、MnO4-;2含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NO3-;3含非金属元素的无氧酸根离子Cl-等;9.阳离子分类:1金属阳离子Na+和非金属阳离子H+、NH4+;2阳离子分单一价态阳离子Na+和变价态阳离子Fe2+、Fe3+,单一价态的阳离子和最高价态的阳离子只有氧化性,氧化性顺序:Ag+> Fe3+> Cu2+> H+;较低价态的金属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到强氧化剂呈还原性,遇到强还原剂呈氧化性;10.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 ; 2Na+O2=Na2O211.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CO2+ NaOH = NaHCO3CO2+2NaOH =Na2CO3+ H2ONa2CO3+HCl =NaHCO3+NaClNa2CO3+2HCl=2NaCl + H2O+CO2↑NaHCO3+CaOH2=CaCO3+NaOH+H2O2NaHCO3+CaOH2=CaCO3↓+Na2CO3+ 2H2O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2SO43+8NaOH=2NaAlO2+3Na2SO4+4H2O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KAlSO42+2BaOH2=2H2O+2BaSO4↓+KAlO212.物质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6HCl=2AlCl3+3H2↑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6HCl=2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3HCl=AlCl3+3H2ONaHCO3+ NaOH= Na2CO3+ H2O NaHCO3+ HCl = NaCl + H2O+CO2↑13.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实例: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 2FeCl2+Cl2=2FeCl3氧化还原反应实例: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铁: 2FeCl3+Fe=3FeCl2酸碱性实例:除去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 Na2CO3+CO2+H2O=2NaHCO3酸碱性实例: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 NaHCO3+NaOH = Na2CO3+ H2O2NaHCO3= Na2CO3+CO2↑+H2O14.酸碱性强弱区别的化学方程式硫酸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强碱溶液不再有沉淀:Al2SO43+8NaOH=2NaAlO2+3Na2SO4+4H2O离子方程式:Al3++4OH-= AlO2-+2H2O硫酸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弱碱氨水溶液始终有沉淀: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离子方程式:Al3++3 NH3·H2O =AlOH3↓+3NH4+15.互滴法鉴别无色试剂的实验组:碳酸钠溶液和盐酸,硫酸铝溶液和强碱,偏酸盐溶液和强酸16.Fe2+的检验: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在试管中滴入可溶性碱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过一会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说明溶液中有Fe2+ ;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先滴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入氯水,溶液马上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2+ ;17.Fe3+的检验: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可溶性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Fe3+ ;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先滴入KSCN溶液,溶液马上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 ; 18.指示剂颜色变化:①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过氧化钠,然后滴入指示剂:酚酞先变红后褪色紫色石蕊先变蓝后褪色;②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碳酸钠,然后滴入指示剂: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③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钠,然后滴入指示剂: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19.氯化铁溶液可以止血,氯化铁溶液可以用来腐蚀电路板,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铝化铁溶液蒸干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得到氧化铁;20.与Fe3+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②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SCN-;③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CO32-、HCO3-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S2-、I- ;21.与Al3+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②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F-;③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CO32-、HCO3-、S2-、AlO- ;222.与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CO32-、HCO3-、S2-、HS-、S2O32-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AlO2-、SiO32-、C6H5O-石炭酸根;③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任何现象的离子: OH-、F-、ClO-、PO43-、HPO42-、H2PO4-、CH3COO-、HC2O4-、C2O42- ;23.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NH4+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以后的离子:Mg2+、 Al3+、Fe3+、Fe2+、Cu2+、Ag+ ;③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任何现象的离子: H+、HCO3-、HS-、HSO3-、HPO42-、H2PO4-、HC2O4- ; 24.易失电子的物质除了金属外,还含有强还原性的物质:H2S 、K2S 、HI 、KI;25.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1H ;2Na、 K 、Rb 、Cs ;3Cu 、Ag 、Au ;。

专题--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第IA族(碱金属)(一)、包含的金属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铷和铯在高中阶段了解其危险性即可)(二)、物理性质:质软,具有金属光泽,可燃点低,锂密度小于煤油甚至小于液体石蜡,钠、钾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因此锂封存于固体石蜡中,钠钾保存于煤油中,铷铯因过于活泼需要封存在在充满惰性气体的玻璃安瓿中。

(三)、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①对于锂,R+O2→R2O(无论点燃还是在空气中均只能生成氧化锂)②对于钠,R+O2→R2O(空气中) R+O2→R2O2(点燃)③对于钾,R+O2→R2O(空气中) R+O2→R2O2(氧气不充足时点燃) R+O2→RO2(氧气充足时)因此,我们认为,钾在点燃时的产物为混合物④对于铷和铯,在空气中就可以燃烧,生成复杂氧化物,高中范围内不做过多了解2、与酸反应:R+H+→R++H2(碱金属先与水解氢离子较多的酸反应,然后才与水反应)3、与水反应: R+H2O→ROH+H2①锂与水反应现象:短暂的浮熔游响(因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LiOH,附在锂的表面,影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速率越来越慢,直至完全停止)②钠和钾常温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密度小于水,漂浮于水面,,迅速“熔”成小球(实际上是与水反应放热引起的、金属与水发生反应质量体积变小的共同作用,讲授时认为是反应放热),由于生成了氢气,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呲呲的响声,在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酚酞,发现溶液变为粉红色或红色。

③铷铯与水反应的现象:放入水中即发生爆炸反应,十分危险。

4、与有机物的反应:R+M-OH→M-OR+H2(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但仍可以看到低配版的浮熔游响红)5、与卤素反应:R+Cl2→RCl(现象:冒白烟)6、与硫反应:R+S→R2S(爆炸式反应,危险)7、锂与氮反应:Li+N2→Li3N(知道其为一种优良催化剂即可,高中范围内不需要掌握)8、钠与氢气反应:Na+H2→NaH(高温条件)(四)、常见化合物及其化学性质1、氢氧化钠(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与酸及酸性气体反应,也可以与两性氧化物发生反应OH-+H+→H2O OH-+CO2→CO3-+H2O(过量CO2:OH-+CO2→HCO3-)OH-+Al→AlO2-+H2↑2、碳酸钠(苏打,纯碱)可与酸反应,可与酸性气体反应,可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钠和二氧化碳CO3-+H+→H2O+CO2 CO3-+CO2+H2O→HCO3-3、碳酸氢钠(小苏打)可与酸反应可加热分解HCO3-+H+→H2O+CO2 NaHCO3—△→Na2CO3+H2O+CO2↑4、过氧化钠(优良制氧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可与酸反应(注意反应顺序为先水后酸!),可与水反应可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与三氧化硫反应可以与钠发生归中反应可吸收氮氧化合物Na2O2+H2O→NaOH+O2↑Na2O2+CO2→Na2CO3+O2↑Na2O2+SO2→Na2SO4 Na2O2+SO3→Na2SO4+O2Na2O2+Na→Na2O Na2O2+NO→NaNO2 Na2O2+2NO2= 2NaNO35、氢化钠(强碱性物质,极度危险品)NaH+O2→NaOH(潮湿的空气中极易自燃) 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熔融金属钠中,是有机实验中用途广泛的强碱。

化学--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金属的颜色和光泽
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少数金属呈其他颜色。例 如,金呈黄色,铜呈紫红色。 金属都是不透明的,块状或片状的金属具有金属 光泽;呈粉末状态时,除镁、铝等少数金属保持原有 的光泽外,一般金属都呈黑色或暗灰色。 (2)金属的延展性 一般来说,金属具有不同程度的延展性,可以抽成细 丝,例如最细的白金丝直径不过0.2μm;压成薄片,例如
2.氢氧化铝(铝酸) 氢氧化铝[A1(OH)3]是一种白色难溶的胶状 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 能。氢氧化铝凝胶在医药上也是一种良好的抗酸 药,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医用氢氧化铝俗 称胃舒平。 Al(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的 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 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起 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3)与酸的反应。铁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 (4)与盐溶液的反应。铁也能与某些盐溶液发 生置换反应,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4、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1、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氧化铝(Al2O3)是一种白色粉末,熔点 为2 050℃,不溶于水。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 体称为刚玉,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它耐高温, 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常被用来制成砂轮、 研磨纸或研磨石等。通常所说的蓝宝石和红宝石 就是混有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的刚玉,它们不但 可用做装饰品,而且还可用做精密仪器和手表的 轴承。人工高温烧结的氧化铝称为人造刚玉。
最薄的金箔只有0.1μm厚。 少数金属如锑、铋、锰等,性质较脆,延展性较差。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 特殊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焰色反应。
• 烟花制造的原理就是将不同金属的硝酸盐混 入火药中,爆轰过程中发生焰色反应,就可以 看到了缤纷的色彩。 • 利用焰色反应产生的特殊颜色,除了可以制 造焰火以外,还可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 在。

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人类历史上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关于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1. 铁的物理性质:铁是一种银灰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它的密度约为7.87克/立方厘米,熔点为1538℃,沸点为2862℃。

2. 铁的化学性质:铁可以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反应,包括氧气、水、酸、碱等。

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铁是最常见的铁化合物之一。

3. 铁的同位素:铁具有多种同位素,其中最常见的是铁-56。

其他铁同位素包括铁-54、铁-57、铁-58等。

4. 铁的存在形式:铁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天然铁矿石、铁合金、生铁等。

天然铁矿石包括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等。

5. 铁的生产:铁的生产通常通过高炉冶炼来实现。

该过程涉及将铁矿石和焦炭一起加热,以将铁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6. 铁的化合物:铁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包括氧化铁、氯化铁、硫酸铁、亚硫酸铁等。

这些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7. 铁的生物学作用: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在体内参与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帮助携带氧气。

铁还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化学铁及其化合物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铁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种资源。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中的一类,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一、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1. 密度大: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比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大,因此金属元素的密度较大。

2. 导电性好: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列松散,因此电子容易自由移动,并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

3. 导热性好:金属元素的电子容易自由移动,在受热后能迅速传递热量。

4. 可塑性高:金属元素由于具有金属键,使得金属元素之间的结构松散,因此可以轻松改变形状。

5. 有延展性:金属元素的原子间有较强的金属键,因此可以拉成线、锻成薄片或制成其它形状。

二、常见金属元素和其性质1. 铁(Fe):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常见的铁化合物有氧化铁(Fe2O3)、碳酸铁(FeCO3)等。

2. 铜(Cu):是一种优良的导电金属,广泛用于电缆、电器等。

常见的铜化合物有氧化铜(CuO)、硫酸铜(CuSO4)等。

3. 铝(Al):具有较轻的质量和良好的导电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包装材料、航空器件等。

常见的铝化合物有氧化铝(Al2O3)、硫酸铝(Al2(SO4)3)等。

4. 锌(Zn):是一种常见的防腐金属,广泛用于防腐涂层和电池。

常见的锌化合物有氧化锌(ZnO)、硫酸锌(ZnSO4)等。

5. 镍(Ni):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广泛用于不锈钢和电池。

常见的镍化合物有氧化镍(NiO)、硫酸镍(NiSO4)等。

三、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1.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广泛应用于陶瓷、建筑材料、磁性材料等。

例如,氧化铁(Fe2O3)被用于制造磁铁。

2. 金属盐类:金属盐类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和农业等领域。

例如,硫酸铜(CuSO4)被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处理剂。

3. 金属合金:金属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例如,不锈钢中加入了镍(Ni),提高了抗腐蚀能力。

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总结

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总结

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总结金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建筑材料到电子设备,从交通工具到医疗器械,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它们,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首先,咱们来聊聊铁。

铁是地球上含量较为丰富的金属之一。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往往是生锈的铁,呈现出红褐色。

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₂O₃)。

铁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FeCl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₂+H₂↑。

铁还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₄)和铜,这也是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反应。

再来看看铝。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迅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₂O₃)薄膜,这层薄膜能够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AlCl₃)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₃+ 3H₂↑。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2NaOH + 2H₂O = 2NaAlO₂+ 3H₂↑。

铜也是常见的金属之一。

纯铜呈现紫红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铜在空气中加热时,表面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

铜的化学性质相对不那么活泼,但也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 +O₂加热 2CuO。

铜还能与硝酸反应,根据硝酸浓度的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同。

除了这些单质金属,它们的化合物也有着各自独特的性质。

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于颜料和炼铁工业。

氧化铜是黑色粉末,可用于制取铜盐等。

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2016.10.20)
一、金属单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Cl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O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S:分别写出Na、Al、Fe、Cu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Na与O2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g与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Fe与Br2、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水反应:
分别写出Na、Mg、F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Na、Mg、Al、Fe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与强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Al、Fe(少量、过量)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写出Cu与稀HNO3、浓HNO3、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常温下,Al、Fe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4.与盐溶液反应:
分别写出Na、Mg、Al、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Fe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特殊反应
①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Al与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金属的冶炼
分别写出Na、Mg、Al、Fe的工业冶炼的化学方程式:
二、金属氧化物
1.与水
①分别写出K2O、CaO、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2O3、FeO、Fe2O3、Fe3O4、CuO (填“能”或“不能”)与水反应直接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

2.与酸:
分别写出Na2O、MgO、Al2O3、FeO、Fe2O3、Fe3O4、CuO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分别写出Na2O2与水、盐酸、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Al2O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分别写出FeO溶于稀硝酸,Fe2O3溶于HI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氢氧化物
1.与酸性氧化物
写出NaOH(少量、过量)与CO2、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与酸
分别写出NaOH、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受热分解
NaOH、KOH、Ca(OH)2、Ba(OH)2等受热不易分解,而难溶性碱Mg(OH)2、Al(OH)3、Fe(OH)3、
Cu(OH)2受热易分解,分别写出它们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写出Al(OH)3溶于NaOH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Fe(OH)2浊液在空气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四、重要的盐
1.MgCl2、AlCl3、KAl(SO4)2·12H2O、FeCl2、FeCl3、CuCl2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它们均能与烧碱溶液(或氨水)反应,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分别写出AlCl3与少量、过量烧碱溶液、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Na2CO3与NaHCO3
3.NaAlO2
①向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由少量到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铁盐和亚铁盐写出能实现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1)Fe2+→Fe3+:①通入氯气:
②加入H2O2、稀硫酸:
(2)Fe3+→Fe2+:①加入铁粉:
②加入铜:
③淀粉-KI溶液:
④加入Na2S溶液:
(3)氯化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碱式碳酸铜
①写出Cu2(OH)2CO3溶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2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23
⑹HCl
2
Mg
⑵HCl
⑴O 2或
C O 2 ⑶熔融
3.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4.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Al 2O 3
Al(OH)3
AlCl 3
NaAlO 2
2
23⑸⑹⑼△
Fe
3O 4 2O 3

5.铜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6.碳、硅及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Cu
3)2
CuSO 4
2CuO
Cu(OH)2
⑺O 2
⑹H 2或CO ⒀NaOH ⑾H 2SO 4
⒁H 2SO 4
⑶Cl 2或FeCl 3
⑵Zn 或Fe
⑸浓H 2SO 4
⑷Zn 或Fe
⑿Δ
H 2SiO 3 CaCO 3 Ca(HCO 3)2
CO 2 CO
C
⑹CO 2、H 2O ⑸NaOH 或加热
⑶Ca(OH)2 ⑴HCl 或高温 ⑵Ca(OH)2
⑼ ⑾O 2或⑿CO 2
⑻ ⑽C
⑷HCl 或加热
⒀Na 2SiO 3
H 2O SiO 2 ⒁加热 Na 2SiO 3
⒂HCl ⒃
NaOH ⒄
NaOH
CaSiO 3
⒅CaO Si
⒇O 2 SiF 4
⒆F 2或 HF
(21)F 2或 HF
⑺Mg
7.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8.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4
Na2SO3
⒆O2
4
Na2SO
9.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自我梳理
NH 3·H 2O NH 3 NH 4Cl N 2
NO 2
HNO 3
Cu(NO 3)2
⑵H 2O ⑶ ⑻O 2 ⒂Cu

HCl ⒀C 或Cu ⑺Ca(OH)2 ⒁Cu 或CuO
⑷HCl ⑸NaOH ⑾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