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合集下载

劳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劳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众多。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下滑。

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决定对部分员工进行裁员。

在裁员过程中,公司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被员工起诉至劳动仲裁委员会。

二、案件事实1.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公司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因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在本次裁员过程中,公司并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而是以“优化人员结构”为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2. 员工不服,提起劳动仲裁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侵害了其合法权益,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三、法律法规分析1. 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六)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 本案中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本案中,公司以“优化人员结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存在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等情形。

因此,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四、仲裁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1.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2.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3.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4.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5.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6.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7.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8.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9.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10.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11.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12.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_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_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_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摘要:[内容摘要]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分析上述案例可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和人民法院的判决存在如下错误和不公,而案例一、二中的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劳动者,同样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反而无须支持劳动者代通金;三是有违劳动法关于对三期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的规定,依法,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而案例一中的用人单位随意辞退哺乳期内的女职工,仲裁委员会竟然不支持女职工关于哺乳期工资的仲裁请求;四是把本属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认定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案例二明明是用人单位单方书面辞退劳动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竟因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就认定本应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内容摘要]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追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主要适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规定可以参照适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的,从其规定。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违约金、赔偿损失、继续履行[引言]《劳动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法律约束力的同时,也赋予劳动合同当事人有条件的单方解除权和协商解除权,同时还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别情形。

劳动合同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随意或武断地解除劳动合同,严重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司法实践中[1],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及其法律适用问题,无论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还是人民法院,多是适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以下简称《补偿办法》)的规定进行裁判,而少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以下简称《赔偿办法》)的规定。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员工违法解除的权利维护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员工违法解除的权利维护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员工违法解除的权利维护近年来,随着劳动法的不断完善和社会法治意识的增强,员工对于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或个别雇主在解雇员工时绕过法律规定,采取非法手段,导致员工权益受到损害。

本文将以十大非法解雇案例为例,分析员工在面临违法解雇时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

案例一:李某的合同解除李某是一名优秀的销售员工,但由于与上级不和,遭到解雇。

然而,在雇佣合同中并未约定解除协议,且没有事先通知李某。

李某通过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成功维持了正当解雇的权利。

案例二:张某遭遇违法解雇张某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级经理多年,但因公司经营不善而裁员。

然而,公司私自解雇张某,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张某通过诉诸法律途径赢得了赔偿。

案例三:王某因降薪解雇王某所在的公司近期面临经营困难,为解决资金问题,公司要求员工降薪。

拒绝降薪的王某遭到解雇。

尽管公司借口经营困难解雇员工,但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解雇是违法的。

王某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并未约定降薪解雇的情形,因此王某通过诉讼赢得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胜诉。

案例四:吴某的合同解除吴某在就职期间多次因为与上级产生矛盾而遭遇诸多不公对待。

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吴某通过调解及诉讼的方式成功终止了与公司的合同,同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赔偿。

案例五:陈某因工伤被解雇陈某在完成一项重要工作时受伤,但公司却以工期延误为由解雇了陈某。

在劳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解雇由于工伤的员工的情形,因此陈某通过劳动仲裁成功维护了自身权益。

案例六:刘某面临性别歧视刘某在某公司担任高级职位多年,但因其上级对女性不满而解雇了刘某。

刘某通过法庭起诉,成功维护了自身权益,公司最终支付了一定的违法解雇赔偿。

案例七:杨某被雇主辞退杨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为了自己的工作利益不符合上级要求,遭到辞退。

然而,在劳动合同中并未约定可以由于工作利益差异而解除合同。

杨某通过提起诉讼,最终获得了自己应有的合法权益。

廊坊富士康劳动仲裁案例

廊坊富士康劳动仲裁案例

廊坊富士康劳动仲裁案例原告诉称,原仲裁裁决认定原告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原、被告于2012年11月1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有效期至2015年10月31日。

2015年9月7日被告自愿向原告提出离职申请,且办理完结离职手续,并非原告主动提出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

既然被告基于自愿提出离职,同意与原告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系双方自愿并且合法的,不存在原告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前提,故原告无需向被告支付经济赔偿金。

原仲裁裁决认定原告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被告称其于2015年8月4日至8月25日期间在看病治疗,原告对此不知情,在被告向原告提出离职时,原告才知晓。

原告告知被告将其看病治疗的资料提供到考勤窗口验证后可以将2015年8月4日至2015年8月25日期间的事假更改为病假,但被告称无法提供看病治疗的资料,且无法回来上班,决定办理离职。

员工申请离职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是其个人自由,原告没有理由妨碍其行使权利。

被告或其代理人作为成年人,在完全明知离职后果的情况下,主动要求离职,应对自己因冲动、不理智的行为承担法律后果。

而不能将由此产生的后果转由原告承担。

同时,原告不存在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因此原告不需要向被告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故起诉至法院。

请求依法判令:一、原告无需支付被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23392.2元及经济补偿金11696.1元。

二、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被告xxx于2012年2月24日入职于原告处工作,不是原告陈述的2012年11月1日。

在被告入职后的九个月与原告签订劳动合同书。

对于原告陈述对被告患病不知情不予认可,被告患病原告早已知晓,有“安次区未持卡住院申请单”为证。

而后的2015年9月6日,被告亲属xxx持被告的诊断证明、住院收费票据、临床化验单、出院记录等向原告申请医疗期未获准许,而后公司以被告请假逾期未返厂上班为由迫使xxx为被告办理的离职手续。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例
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约定的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
要依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雇主或员工可能会出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导致劳动关系的纠纷和法律纠纷。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案例一,张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工作中的不满和矛盾,导致与雇主产生矛盾,最终雇主以“工作不认真”为由解除了张某的劳动合同。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张某在工作中一直认真负责,没有违反公司的规定,雇主的解雇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二,李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因为公司业务调整,雇主以“公司业务需要”为由解除了李某的劳动合同。

然而,在法律规定中,雇主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且需要提前通知员工,给予经济补偿。

而在李某的案例中,雇主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给予经济补偿,这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三,王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与同事产生矛盾,雇主以“人际关系不和谐”为由解除了王某的劳动合同。

然而,在法律规定中,雇主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而简单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并不足以成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这也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综上所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屡见不鲜,雇主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遵
守法律规定,不能凭借主观意愿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员工在面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重视,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法律的尊严。

劳动法经典案例大

劳动法经典案例大





原告高先生认为,比德创展公司的
行为违背了“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 乙肝‘小三阳’为由拒绝录用”的原则, 属于就业歧视。
被告比德创展公司始终辩称,高先
生并不是因为乙肝体检结果被拒绝录用的 ,而是因为培训不合格以及其他综合因素 ,不符合上岗要求。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比德创展公司要求高 先生进行体检时,公司的培训已经结束,如其 公司确实是因为培训原因而拒绝录用,则其在 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要求高先生进行入职体检 与常理不符。而且,比德创展公司也没有提供 其他证据充分证明其在邀请原告应聘后又拒绝 录用存在其他合理理由。因此,法院确定,比 德创展公司就是因为高先生体检结果为乙肝“ 小三阳”而拒绝录用。
平等就业权案例
高先生曾是上海一家单位的助理工程师,最初 比德创展公司找到他,希望他能去工作。经过 慎重考虑,高先生表示同意。此后,高先生还 完成了由比德创展公司经理发来的一份测试卷 ,该经理在看过测试卷后称可以接收其任职。
不久后,高先生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了体 检,体检结果显示其为乙肝“小三阳”。当高 先生拿着体检结果及相关材料到比德创展公司 报到时,公司拒绝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因此, 高先生将比德创展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单位 书面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并要求比德创 展公司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54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 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 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
休息休假权
案例 妊娠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劳动合同应续 延至哺乳期结束时终止
案情简介:
2011年2月28日职工入职,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 同,约定职工工作岗位为人事主管,合同期限 为3年,自2011年2月28日至2014年2月27日。 2013年1月1日起职工月工资3000元。劳动合同 履行期内职工怀孕,现仍在妊娠期间。2014年2 月27日公司以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为由与职工解 除了劳动关系。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违法辞职与权利维护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违法辞职与权利维护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违法辞职与权利维护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违法辞职与权利维护近年来,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的复杂化,非法解雇案件逐渐增多。

雇主以各种理由解雇员工,但并非所有的解雇行为都合法。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十大非法解雇案例,探讨违法辞职问题以及员工维护权利的重要性。

案例一:性别歧视在某工厂,一名女性员工因怀孕休假后被解雇。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不得因员工怀孕辞退其职务。

该女员工合理要求恢复工作,或获得相应经济补偿。

案例二:劳动权益剥夺一家餐馆将某员工的加班工资列入八小时正常工作时间,违反《劳动法》关于加班工资支付的规定。

员工有权向劳动仲裁部门投诉,并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及相应的滞纳金。

案例三:强制签订降薪协议一公司为应对经济危机,要求员工签订降薪协议,未经员工同意在工资中扣除一部分。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雇主须经过劳动者同意才能改变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员工可以拒绝签署协议并要求维权。

案例四:劳动关系转移某员工在企业A工作多年,却被企业B收购后予以强制解雇。

《劳动合同法》规定,在企业所有权转移情况下,新雇主应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并尊重劳动者的权益。

案例五:职务调整与辞退一名员工因公司内部调整而被变更工作内容,职务与原合同约定不符。

员工应提出书面异议,并要求合理解决。

如公司坚持解雇,员工可以依据法律程序追求赔偿。

案例六:合同期满与解雇某员工与公司签订一年劳动合同,期满后未获续签。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约定期限届满前30日内未与劳动者解除或续订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案例七:违背公平竞争原则一公司解雇员工后要求其签订竞业禁止协议,限制其在同行业内就业。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关系终止后,雇主不得与劳动者约定一定期限内或者在一定范围内不得与竞业对手就业的内容。

案例八:人身权益侵害某员工因发表批评言论而被解雇,违反了《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案例1:某公司解除员工合同涉嫌违法
小刘于去年7月份入职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三年的合同,薪资约为6000元/月。

但是今年公司为了缩减成本,决定裁员,小刘成为其中一位。

公司提出,小刘的绩效不足,违反工作纪律,导致公司损失,所以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但是小刘表示,公司没有提供任何书面警告或者口头警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公司没能履行充分的员工管理职责和与员工协商解决问题的义务,其行为违法。

案例2:某公司违法辞退员工
小张在某公司工作满一年后,由于违反了公司的某个规定,公司进行了辞退。

小张一直认为自己被解雇是违法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向相关劳动部门进行了咨询,并提交了法律文书使公司遵守相关法律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毁坏公司财产,参与恶性竞争,泄密发生事故,
盗窃公司财产,拖欠工资等情况,公司可以进行立即辞退。

但是,如果公司在确认违规行为后,未经过审查程序以及没有取得工会或员工代表同意直接辞退员工,就是违法的。

员工应该向劳动部门或劳动仲裁部门请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