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单元全册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小岛》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小岛》通过将军与守岛战士的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以及将军和战士祖国的热爱。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喑、擞”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烦恼和愁苦,感受人生中的坎坷和起伏,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

•学习《月亮说》一文,通过学习感悟人生哲理,领悟文学中含义。

•能正确使用“静对比动”等语言表现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月亮说》一文1.1 课文学习1.2 文学语言注解1.3 文学作品鉴赏2. 学习如何运用“静对比动”等语言表现法2.1 了解语言表现法的含义2.2 分析《月亮说》中运用了哪些语言表现法2.3 练习运用“静对比动”等语言表现法三、教学过程1.《月亮说》一文1.1 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月亮说》。

2.朗读讲解:引导学生学会朗读技巧。

–注意语调轻重,让含义得到清晰地传达。

–运用停顿和吐字技巧,让语言流畅自然。

3.理解课文:解读《月亮说》中的难点理解部分,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

–分享故事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

–焦点阅读文中难点的段落,帮助学生理解。

–核心词汇解读和使用。

1.2 文学语言注解1.学习课文中的文学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授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文学语言。

–针对文学语言的难点和疑惑,进行注解和解答。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含义和用途。

1.3 文学作品鉴赏1.了解《月亮说》中的文学元素:了解每一章节中的文学元素,构建出整个故事的情感和景象。

–符号:了解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暗示,例如“月亮”、“太阳”等。

–情节:分析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展的矛盾和冲突。

–视角: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视角和言论,理解文学作品中唯美的人生哲理。

2. 学习如何运用“静对比动”等语言表现法2.1 了解语言表现法的含义1.分析常见的语言表现法:例如对比、感叹等。

2.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语言表现法。

2.2 分析《月亮说》中运用了哪些语言表现法1.分析《月亮说》中使用的语言表现法,并用实例讲解。

2.3 练习运用“静对比动”等语言表现法1.让学生通过练习,写出能够体现“静对比动”等语言表现法的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一、教学分析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围绕“亲爱的老师”展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认识到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并懂得珍惜老师。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表达; 2. 掌握生字词和课文中的标点符号用法; 3. 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设备2. 教学环境•教室整洁,黑板干净•学生桌椅摆放整齐3. 教学准备•备好课件、故事书籍、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检查学生用书和笔具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在黑板上写上“亲爱的老师”,引出本单元主题,并通过图片展示老师形象,唤起学生对老师的认知。

2.课文初读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教师指导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课文分析分段诵读课文,并进行理解分析,解释生字词和标点符号用法。

第二课时1.课文讲解老师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强调尊师重道的道理。

2.词语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做词语搭配练习,加深词语理解。

3.词语记忆帮助学生记忆本单元核心词语,提升词汇量。

第三课时1.课文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交流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进行情感引导。

3.背诵练习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话2.完成课后习题3.写一篇感谢老师的小作文五、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多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文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及全部备课教案》的内容,希本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本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

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猎人海力布教学目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设计(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中的故事。

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一单元:《读懂图画》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图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析图画,理解其中的情感与意义,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的细节、理解图画表达的情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图画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分析一幅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练习描述图画的内容。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强调观察细节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诗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用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逐句解读诗歌,辅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

3. 欣赏:让学生聆听优美的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创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成语、俗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背影》、《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

这些文章涵盖了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内容丰富,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现人间情感的。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文章,了解文章背景,生字词。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资料。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知音、节、意,初步领会音韵、节奏。

2.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3.能把有关生活学问或精神境界的道理领会好,记住做好事的道理。

4.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并记忆课文中含义。

4.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记忆课文中含义。

2.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贝尔等录音设备、备好课件PPT、工具书等。

2.学生准备:课前认真预习聪明故事。

五、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节:课文导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课文内容。

2.讲解背景知识,点醒学生识记夗文的精神含义。

第二节:朗读课文(20分钟)1.教师逐段逐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语调错误。

2.学生自读朗读课文。

第三节:理解课文(25分钟)1.教师解释生字解释故事中不常见生词和古词,引导学生主动求求生字解释。

2.教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学会幸灾乐祸生字解释课文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节:复述课文(20分钟)1.教师呼吁生生活的痛感自已一笔又一笔将故事时不时施展开来。

2.讲解表现形式和语言检修戏剧意图。

六、教学总结1.复习当天课文,强化记忆。

2.鼓励学生在家认真读书。

七、差异化教育1.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差异化辅导。

2.强调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上即为本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重点难点
认识68个生字,会写30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单元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语文
年级

班级
任课教师
总课时
12



1)会认“雾、霜”等71个字,能读准字音,知道字词的意思。能正确规范的书写“和、语”等3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第9课两只鸟蛋。
教学
重点难点
1、认识65个生字,会写3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单元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语文
年级

班级
任课教师
总课时
13








1、认识本单元68个生字及会写3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4课课文。
3、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4、培养学生想象、创新及观察能力。
5、以“我该怎么办”为主题进行口语训练。
在本组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课前认了一部分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倡导在生活中识字。要及时提醒学生留心食品商标上的汉字,注意积累,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每课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并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识字四13古诗两首14荷叶圆圆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语文园地四樱桃红了,荷花露出了花骨朵,知了在树上唱起歌来,快乐的夏天又笑吟吟地向我们走来了。她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走进孩子们的梦中……让孩子们去郊游,去看夏夜的星空,去感受夏天的美好,去体味夏天的情趣,去朗读夏天的诗歌,去描绘夏天的景致吧!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一定想知道发生在夏天的有趣的事,那就和他们一起来学习本组教材吧。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情趣。
(4)注意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我们班的孩子有28个,大多来自农村,在这72个要求认的生字中有四分之三的孩子课前指认识几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能认识十几个,他们由于环境的原因认字很少。对于7周的孩子来说,又是认72个字,又是写36个字,又是读书又是背诵,还要积累,这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学得很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本完成课标要求,剩下的四分之一学生允许他们逐渐达到课标要求。。这其中有一个学生听力较差,有一个学生智商低下,在教学是我要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2、我们班的孩子有28个,大多来自农村,在这68个要求认的生字中有四分之三的孩子课前指认识几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能认识十几个,他们由于环境的原因认字很少。对于7周的孩子来说,又是认65个字,又是写30个字,又是读书又是背诵,还要积累,这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学得很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本完成课标要求,剩下的四分之一学生允许他们逐渐达到课标要求。。这其中有一个学生听力较差,有一个学生智商低下,在教学是我要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你对本组教材还有哪些体会呢?不妨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生们一起去感悟文中的情,去体验家庭的温馨,去接受别人的爱并付出自己的爱。
本组教学之前,建议布置学生做以下几件事。1.留心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并试着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字。3.看电视的时候注意认字,并将学会的字记录下来。
在本组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课前认了一部分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倡导在生活中识字。要及时提醒学生留心食品商标上的汉字,注意积累,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每课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并朗读课文。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一节识字和一个语文园地。课文有9两只鸟蛋10松鼠和松果11美丽的小路12失误招领。谁不想听到鸟儿的欢唱?谁不想闻到花木的芬芳?谁不想生活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在我们享受大自然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我们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了些什么呢?地球只有一个,面对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学习这组教材,我们能感到我们肩负的环保责任。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环境卫生,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组课文时,让环保意识渐渐在学生心里萌生,让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范读这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这组教材的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导语,体会对地球大家园的热爱。在本组的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倡导在生活中识字。要及时提醒学生留心食品商标上的汉字,注意积累,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每课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并朗读课文。
今天,我们打开这还散发着墨香的书本,读着这一组课文,亲情的温馨再次扑面而来: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换成足球频道;小小的双手不仅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给姥姥挠痒痒;贤淑的媳妇给婆婆晒棉被,美好的品质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灵,他也给奶奶晒起了棉鞋,想让奶奶更暖和;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游也放弃了……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学生们定能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
第一单元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语文
年级

班级
任课教师
总课时
12








1、会认6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语言环境等了解意思,学会独立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会正确规范书写29个生字,注意把左右结构的字写紧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会背诵2课、4课,3课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演一演。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来安排的,一课识字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四篇讲读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也是有关春天的话题。课文分别为: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和诗句:鸟语花香,万紫千红,莺歌燕舞,满面春风;“春眠不觉晓”,“春色满园关不住”……第一组,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引导入情入境,去体验春天,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在识字课后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用图画表现春天,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要热爱生活,要走进春天,用心观察,有所发现。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最好带领学生去找春天,感受春光的美好。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融入春天,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发现,并且用语言、用图画、用歌声、传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表达出自己的发现。老师们在理解本组教材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
3、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体验投身大自然的乐趣。
4、有自主收集春天词语的兴趣,并与大家共享。




1、我们班的孩子有28个,大多来自农村,在这65个要求认的生字中有四分之三的孩子课前指认识几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能认识十几个,他们由于环境的原因认字很少。
2、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疼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1、孩子们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为了和学生们一起去感悟文中的情,去体验家庭的温馨,去接受别人的爱并付出自己的爱。本组教学之前,建议布置学生做以下几件事。(1)留心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并试着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字。(3)看电视的时候注意认字,并将学会的字记录下来。
2、对于7周的孩子来说,又是认65个字,又是写30个字,又是读书又是背诵,还要积累,这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学得很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本完成课标要求,剩下的四分之一学生允许他们逐渐达到课标要求。。这其中有一个学生听力较差,有一个学生智商低下,在教学是我要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3)培养学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4)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的能力。
(5)让学生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6)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的能力和积累词语的意识。




(1)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体验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
重点难点
认识71个生字,会写30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单元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语文
年级

班级
任课教师
总课时
14








(1)认识“蜻蜓所牧荷珠莲哭坡割壁虎”等72个生字,会写“蚂蚁诗林是朵他她吗吧河姐”等36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