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发布时间:2010.06.30 新闻来源:载之(北京)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521.1总体规划1.1.1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内其他系统的信号传输通道,由于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线缆、接线端子、插座面板,故首先考虑兼容性,尽可能的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接线端子、插座面板等,把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这样可使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的设备投资、维护时间。

1.1.2开放性综合布线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满足多种国际标准,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

1.1.3灵活性由于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接线端子、插座面板等,故所有的传输通道都应设计成通用的,每个通道都能仅经过简单的跳线处理就可以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如电话机、传真机、ISDN设备、以太网工作站、令牌环工作站等等。

1.1.4可靠性综合布线应选用高品质的材料,所有线缆和相关器件均应通过ISO认证。

对于主链路及重要通道应考虑加装备份线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1.1.5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为整个智能建筑的基础,故应采用国际上主流的甚至适当超前的技术,兼容最新的通信协议,通道预留适当的带宽,保证系统若干年不落后(一般为10年左右)。

目前水平子系统的管线施工方法主要有:(1) 直埋方式直埋方式由一系列密封在混凝土里的金属布线管道组成,这些金属管道从配线间向信息插座的位置敷设。

目前使用较多的金属管道有SC镀锌钢管及阻燃高强度PVC管,占空比取30%~50%。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工程造价也低。

(2) 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的方式线槽通常安装在走廊的吊顶内,由弱电间出来的线缆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壁,剔墙而下到信息出口。

线槽由金属或阻燃高强度PVC材料制成,有单件扣合方式和双件扣合方式。

并配有各种转弯线槽,T型头等。

弱电线槽能走综合布线、公用天线、闭路电视及楼宇自控信号线等弱电线缆。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标准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标准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标准网络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进行网络通信设备之间互联的物理连接系统。

它是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对于建筑物内部的网络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网络综合布线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

在设计网络综合布线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局、楼层布局、房间布局等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才能更好地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确保网络信号的传输质量。

其次,网络综合布线设计需要考虑网络设备的布置和连接。

在设计网络综合布线时,需要充分考虑网络设备的布置和连接方式,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的布置位置和连接方式。

只有合理布置和连接网络设备,才能确保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网络综合布线设计需要考虑网络线缆的选择和敷设。

在设计网络综合布线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线缆,并合理敷设网络线缆,包括室内敷设和室外敷设。

只有选择合适的网络线缆,并合理敷设网络线缆,才能确保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此外,网络综合布线设计还需要考虑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在设计网络综合布线时,需要考虑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标识、标注、维护等问题。

只有合理管理和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才能确保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标准是建立在对建筑物结构和布局的充分了解基础上的,需要充分考虑网络设备的布置和连接、网络线缆的选择和敷设、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等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才能确保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建筑物内部的网络通信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可以同时传输数据、语音、视频和其他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它提供了对各种建筑设备和电子设备的互联互通。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传输性能、带宽、距离、连接方式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首先是传输性能,综合布线系统需要支持高速传输,并且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

传输性能主要体现在数据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和误码率等方面。

综合布线系统通常采用的传输技术包括以太网、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等。

其次是带宽,综合布线系统需要提供足够大的带宽,以满足不同设备和应用的需求。

带宽通常以Mbps或Gbps为单位,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带宽的需求不同,例如传输大型文件、高清视频和音频流等。

接下来是距离,综合布线系统需要支持长距离传输。

对于铜缆来说,距离一般在90米以内,对于光纤来说,距离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

综合布线系统需要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媒介和技术来实现长距离传输。

连接方式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参数,通常有两种连接方式:点到点连接和交换机连接。

点到点连接是指每个设备之间直接建立连接,适用于小面积网络;交换机连接是指通过交换机来连接多个设备,适用于大面积网络。

综合布线系统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另外,综合布线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在不同的扩展场景下能够满足不同设备和应用的需求。

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支持的设备数量、支持的用户数量、支持的应用数量等。

综合布线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端口和带宽来支持设备和用户的扩展。

总之,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传输性能、带宽、距离、连接方式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这些参数决定了综合布线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参数也在不断提升,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设备和应用的需求。

光纤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可作招标文件的一部分

光纤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可作招标文件的一部分

光纤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可作招标文件的一部分1.总则1.1.说明承包单位须根据本技术规格书说明的要求及图纸、设计、供应一套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安装接线、测试及试运转。

系统须依照制造厂商的规范要求进行布线及安装。

并须保持最佳的运转情况。

本系统应由组合式线路及其配件组成,铜缆设备和光缆设备允许是来自两家制造厂的标准产品。

承包单位须供应及安装所指定或为了成功地完成本系统所要求的一切有关设备。

任何设备如未于本技术规格说明书内或图上提到,但为系统的运转所需,也须包括在本合约工程内,而无需增加额外费用。

本系统是一个线路的管理系统,由光纤、光缆、非屏蔽双绞电缆、配线架、组合式插头与插座、跳线,以及其他附件所组成。

完成后的系统应能满足标书所指定的服务要求。

本系统配件设备的位置及其最大尺寸应与图纸所指定的相符。

承包单位须负责按照最新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并适应现场的条件限制。

所有设备单价都应写在标书上,以便对将来的变动进行评估。

投标单位所提供的单价应包括运行所需的一切部件及零件。

电话通讯/数据进线将由电信运行商负责引入至进线室,并由该电信运行商将电话进线及光缆端接在线架房内的综合布线系统线架上待用。

本承包商需作一切的配合以完成电信运行商及有关部门的要求。

1.2.总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通信的基础传输平台,应能兼容和支持目前所有数据系统、语音系统及监控图像、多媒体系统等应用,不但必须满足当前的业务处理需求,更应考虑今后通讯及网络发展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必须符合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第二版和EIA/TIA-568B.2对铜缆布线及各子系统的规定及要求。

本次项目综合布线系统水平设计支持千兆传输,主干设计支持万兆传输,以满足今后系统扩展性的要求。

水平铜缆采用超6类、6类UTP敷设,超6类、6类UTP采用国际先进的十字隔离的UTP。

水平配线架采用模块式快接配线架;数据主干应采用单模万兆光纤。

所有数据主干单模万兆光纤自各楼层弱电配线间的分配线架连接到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1.整体指标:布线系统产品必须采用知名并使用同一品牌的产品,包括各种线缆、模块和面板、跳线、连接器等;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模块等,其传输特性必须与线缆的传输特性相一致,或高于线缆的传输特性。

1)生产商应具备ISO9001或ISO14001体系认证证书,并提供证明文件.2) ^认证:信产部、UL、ETL等认证机构之一的线缆及六类链路或信道性能认证.3)综合布线产品需通过信息产业部测试(线缆/链路/信道)。

2.主要设备指标:(A)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电气性能达到六类标准TIA/EIA568B。

2—1 CAT6的要求,传输参数测试应达到250MHz。

■匹配线规:23〜24AWG;■打线方式:T568B;■★阻燃级别:低烟无卤阻燃,并符合IEC60332-1标准;■强度要求:耐抗击强冲击;■防火等级:UL等级94U-0;■★安装方式:在同一面板上可实现90度直插或45度斜插两种安装方式;■免打线设计,无需打线工具;重反复压接,模块反复端接次数>20次;■插拔次数:大于750次;■标准:ISO/IEC 11801:2002 EC2。

0;(B)X作区面板:■白色86方形单口/双口面板;■★模块安装方式:90度垂直或45度(斜角)安装;■应带有标签、色标及明显的标识以区分数据点或语音点,并留有可填写编号的空间;■★强度要求:耐抗击强冲击;(C)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线规:23〜24AWG■规格:100 欧姆,250MHz.■芯线对数:4对,每芯带有彩色护套。

■在衰减、近端串扰衰减、结构回波损耗、近端串扰衰减与衰减比的技术参数上符合最新六类国际标准。

■★中心十字芯骨架,最大程度上保证安装过程中不破坏双绞线绞距。

从而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带宽:通过350MHz下测试,保证250MHz下测试符合最新六类国际标准。

■特性阻抗(Ohm) :100 ±15,传播延迟值(ns/100m):<536,延迟偏差:最大45 ns。

综合布线系统招标文件_技术规格及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招标文件_技术规格及要求

1.1.综合布线系统通用技术规格及要求1.1.1.系统总体技术要求1.1.1.1.********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要求符合ISO/IEC 11801:2002 Ed2.0 6类UTP最新的国际标准,系统整体信道带宽性能要求能够支持至少250MHz以上的数据传输。

其应用能够充分保证整个航站区及配套设施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适应现在和将来的技术发展。

保证********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先进的、完整的、规范化的布线系统。

1.1.1.2.********工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因此,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要求按照万兆光纤布线标准进行设计,符合基于光缆的10G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水平布线要求支持千兆以太网需求,支持基于铜缆的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b。

1.1.1.3.投标人所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信息模块、线缆等主要产品元件以及由其构成的整个永久链路须提供传输特性测试报告,以证明其传输特性符合本规格书中提出的所有技术指标。

1.1.1.4.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开放式结构,适用于主流网络拓扑结构,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的需求,能支持综合信息传输和连接(计算机数据通信处理、话音通讯、图像传输、视音频传输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的通信等多种应用类型)。

1.1.1.5.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保证系统能很容易的扩充和升级。

系统中任何一个信息点都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和其它信息设备。

对任一个分支单元的改动都不会影响系统的其它单元。

能在设备布局和需要发生变化时实施灵活的线路管理。

1.1.1.6.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保证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

1.1.1.7.综合布线系统需提供较强的系统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故障的排除。

1.1.2.产品认证1.1.2.1.投标人所提供的布线产品须经过具有合法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中国权威测试机构(如:信息产业部数据通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等等)进行测试认证,并出具该机构发出的认证证明。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

第1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
1.3.4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也称为电信间或者配线间,一般设置 在每个楼层的中间位置。对于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而 言,管理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是专门安装 楼层机柜、配线架、交换机的楼层管理间。管理间 子系统也是连接垂直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 备。当楼层信息点很多时,可以设置多个管理间。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技术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第1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门新发展起来工程技术,它涉及许 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也 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紧 密结合的产物。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了。无论是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商住楼、写字楼,都 离不开现代化的办公及信息传输系统,而这些系统 全部由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来支持的。
第1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
7类布线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 (1﹚至少600MHz的传输速率
7类部件的链路和信道标准将提供过去的双绞线 布线系统不可比拟的传输速率,而且要求“全屏 蔽”的电缆,即每线对都单独屏蔽而且总体也屏 蔽的双绞电缆,以保证最好的屏蔽效果。 (2﹚低成本 “非-RJ型”7类布线可以达到光纤的传输性能。 “非-RJ型”7类/F级具有光纤所不具备的功能, 允许SYSTEM7能在同一跟电缆内支持语音、数 据、视频多媒体等应用。实现了在同一个插座连 接多种应用设备。
垂直子系统布线走向应选择干线线缆最短、最安全 和最经济的路由。
第1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如下: 1)垂直子系统一般选用光缆,以提高传输速率。 2)垂直子系统应为星形拓扑结构。 3)垂直子系统干线光缆的拐弯处不要用直角拐弯,而应该 有相当的弧度,以避免光缆受损,干线电缆和光缆布线的 交接不应该超过两次,从楼层配线到建筑群配线架间只应 有一个配线架。 4)线路不允许有转接点。 5)为了防止语音传输对数据传输的干扰,语音主电缆和数 据主电缆应分开。 6)垂直主干线电缆要防遭破坏,确定每层楼的干线要求和 防雷电设施。 7)满足整幢大楼的干线要求和防雷击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是一种灵活、可扩展的网络布线解决方案,它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和通信服务。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可以精确地为多种信息网络应用提供宽带、高速、高可用性、可管理性的网络数据传输环境,包括以太网、电话、音视频和安全等应用。

一、技术方案概述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包括通用布线和专用布线。

通用布线系统可以承载以太网、电话、音视频和安全等应用,在综合布线系统架构中,各种应用所需的网络通道、布线、盘与配线架、接口等都由同一套系统提供。

专用布线系统可以根据特定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布线设计和服务,如监控、安防、无线移动等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可扩展性强,可适应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通用性好,可以应用于各种信息网络应用;可管理性高,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或软件进行设备管理和网络优化;可靠性高,提供可靠的网络传输和服务。

二、技术方案设计1. 网络分类在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中,网络主要分为传输网络和管理网络。

传输网络是各应用的传输通道,可以承载以太网、电话、音视频等应用;管理网络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管控网络,可以对系统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测。

2. 布线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的布线设计一般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即将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路与各应用设备相连,以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

在布线时应考虑各应用设备的位置、网络流量、电力供应以及布线管道的防火、防水、通风等因素。

3. 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系统是保障系统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的关键。

管理系统应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管理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监控器等设备;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管理软件、监控软件和维护软件。

4. 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系统应包括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系统安全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安全报警、消防报警、紧急停放等措施。

三、技术方案优势1. 网络集成-综合布线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各类信息设备,实现跨平台、跨界面、跨应用的集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1.整体指标:
布线系统产品必须采用知名并使用同一品牌的产品,包括各种线缆、模块和面板、跳线、连接器等;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模块等,其传输特性必须
与线缆的传输特性相一致,或高于线缆的传输特性。

1)生产商应具备ISO9001或ISO14001体系认证证书,并提供证明文件。

2)★认证:信产部、UL、ETL等认证机构之一的线缆及六类链路或信道性
能认证。

3)综合布线产品需通过信息产业部测试(线缆/链路/信道)。

2.主要设备指标:
(A)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
★电气性能达到六类标准TIA/EIA568B.2-1 CAT6的要求,传输参数测试应达到250MHz。

匹配线规:23~24AWG;
打线方式:T568B;
★阻燃级别:低烟无卤阻燃,并符合IEC60332-1标准;
强度要求:耐抗击强冲击;
防火等级:UL等级94U-0;
★安装方式:在同一面板上可实现90度直插或45度斜插两种安装方式;
免打线设计,无需打线工具;重反复压接,模块反复端接次数>20次;
插拔次数:大于750次;
标准:ISO/IEC 11801:2002 EC2.0;
(B)工作区面板:
白色86方形单口/双口面板;
★模块安装方式:90度垂直或45度(斜角)安装;
应带有标签、色标及明显的标识以区分数据点或语音点,并留有可填写编
号的空间;
★强度要求:耐抗击强冲击;
(C)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
线规:23~24AWG
规格:100欧姆,250MHz。

芯线对数:4对,每芯带有彩色护套。

在衰减、近端串扰衰减、结构回波损耗、近端串扰衰减与衰减比的技术参
数上符合最新六类国际标准。

★中心十字芯骨架,最大程度上保证安装过程中不破坏双绞线绞距.从而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

带宽:通过350MHz下测试,保证250MHz下测试符合最新六类国际标准。

特性阻抗(Ohm):100 ±15,传播延迟值(ns/100m):<536,延迟偏差:最大45 ns。

★阻燃级别:低烟无卤阻燃(LZSH)满足IEC60332-1标准
标准:ISO11801、TIA/EIA-568B.2-1。

认证:UL认证;
(D)六类非屏蔽数据配线架:
所有管理间设备均应采用19〞标准机柜安装;
卡接线规范围:22~26AWG;
配线架能够提供自导电装置,能直接通过机柜金属层导出静电;
配线架需提供进线导线架,以保证模块上架之后外部作用力都在进线导线
架上,模块自身不受线缆牵拉;
★配线架端口:24/48口,自带理线器;
★安装要求:可翻转型,前面施工和维护管理;
背后带端接管理器,使端接更快更容易,性能更稳定;
配线架应有明显的标识位置。

标准:TIA/EIA-568B。

(E)六类数据跳线:
铜缆跳线采用为通用8位模块化的原厂跳线;
线缆为原厂六类多股软线缆,中心十字骨架结构;
模块化接头与电缆的连接牢固可靠;
插拔次数:大于750次;
★阻燃级别:低烟无卤阻燃(LZSH)满足IEC60332-3标准;
(F)室内语音主干电缆:
类型:三类25/50/100对大对数UTP电缆 ;
芯线规格:23~24AWG;
芯线对数:25/50对,每芯带有彩色护套;
标准:ISO/IEC 11801:2002 EC2.0;
带宽:≥16MHz
特性阻抗:100Ω
★阻燃级别:低烟无卤阻燃(LZSH)满足IEC60332-3标准
(G)100对110机架式配线架:
线规:50对/100对;
★19英寸机柜式2U安装,自带背板,带1U理线架;
符合新国际五类标准,并满足五类应用。

外壳采用PC阻燃材料,前端平坦凹型接线夹子及内置线对分离;
卡接线规范围:22~26AWG;
耐久性:250次插拔;
安装工具:110安装工具;
电介质强度:DC1000V,1分钟内不击穿,满足ANSI/TIA/EIA568A的语音系统传输标准;
(H)110C-5对110压接式模块:
触点镀银,接触良好,色标便于安装,标识带在每5对之间分开,采用阻燃级材料。

符合新国际五类标准,并满足五类应用。

110端子:至少200次打接。

安装工具:110安装工具。

安装方式:110打线方式。

(I)水平理线架:
封闭式理线架。

宽孔值设计,保证单理线架容纳24/48根六类跳线。

(J)室内单模光缆:
规格:9\125um,满足ITU-T的G652D标准单模光缆
最大纤芯衰耗(每KM)0.35dB\0.28dB\0.24dB@1310nm\1383nm\1550nm 芯数:X芯每芯带有彩色护套
标准:ISO/IEC 11801:2002 EC2.0
★护套阻燃级别:低烟无卤阻燃(LZSH)满足IEC60332-3标准
(K)光纤配线架:
规格:模块化结构,由基本框架,光纤适配器组成,有足够的空间保证光
纤的盘绕、固定和接续,带有管理器、色标及固定附件;
配线架端口:24口单模LC耦合器;
连接衰耗:多模0.1dB;单模0.2dB;
标准:ISO/IEC 11801:2002 EC2.0
安装:19"机柜式安装,从机架可抽出管理。

安装在中心布线间的光纤配线架,要求具有安全性保护功能。

(L)光纤适配器:
规格:采用LC接口,单个适配器支持2芯光纤。

标准:ISO/IEC 11801:2002 EC2.0
安装:可方便地安装到光纤配线架和面板上,无需特殊工具。

(M)光纤跳线:
规格:单模125μm,连接到光纤配线架及交换设备的光纤跳线应支持万兆以太网,采用LC接口;连接到桌面设备的光纤跳线应支持千兆以太网,采用LC接口。

标准:ISO/IEC 11801:2002 Ed2.0
最大损耗:<0.75dB
(N)光纤尾纤:
规格:单模125μm。

连接到主干光缆及配线架的光纤尾纤应支持10G以太网,采用LC接口。

连接到水平光纤模块的光纤尾纤应支持千兆以太网,采用LC接口。

标准:ISO/IEC 11801:2002 Ed2.0
最大损耗:<0.75dB
(O)机柜
19”标准机柜,落地安装;
2.0mm厚高强度冷轧板,表面防静电喷涂;
机柜内备有竖向跳线管理器、风扇、电源插座及门锁;
尺寸:楼层弱电间配线机柜采用42U,600*600;网络中心机柜采用42U,600*600*1100;
机柜颜色、样式、外观等应在投标文件中说明,在中标后由业主最终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