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有源滤波器是一种电子滤波器,它使用有源元件(如放大器)来增强和调节滤波器的性能。
有源滤波器可以用于信号处理、音频放大和频率选择等应用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滤波器是一种电路,用于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抑制其他频率范围的信号。
滤波器通常由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等被动元件构成。
被动滤波器的性能受限于元件的品质因素,如电容器的损耗和电感器的串扰等。
有源滤波器通过引入放大器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2. 有源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有源滤波器通常由放大器和被动滤波器组成。
放大器可以是运算放大器、差分放大器或其他类型的放大器。
被动滤波器可以是低通、高通、带通或带阻滤波器。
放大器的作用是增强输入信号的幅度,并提供所需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3. 低通滤波器工作原理低通滤波器用于通过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并抑制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
有源低通滤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输入信号经过电容耦合,进入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
- 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容耦合,反馈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 通过调整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增益。
- 输出信号从放大器的输出端获取。
4. 高通滤波器工作原理高通滤波器用于通过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并抑制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
有源高通滤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输入信号经过电容耦合,进入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
- 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容耦合,反馈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 通过调整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增益。
- 输出信号从放大器的输出端获取。
5. 带通滤波器工作原理带通滤波器用于通过位于两个截止频率之间的信号,并抑制低于和高于这两个频率的信号。
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输入信号经过电容耦合,进入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
- 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电容和电感构成。
- 过滤后的信号通过电容耦合,反馈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有源滤波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利用放大器和被动电子元件(如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的电路,用于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
其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的放大和反馈特性。
有源滤波器主要包括两类:有源低通滤波器和有源高通滤波器。
有源低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电容器来滤除高频分量,从而输出较低频率的信号。
有源高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放大器和电容器来滤除低频分量,使得输出信号集中在高频范围内。
不论是有源低通滤波器还是有源高通滤波器,其工作原理都包括了“放大”和“反馈”两个重要环节。
通过放大器的放大作用,
输入信号得到了放大,然后经过滤波器电容器或电感器的频率选择性作用,实现了对特定频率成分的放大或削弱。
同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再经过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使得输出信号能够稳定在预期的范围内,并且不受输入信号的波动影响。
有源滤波器相较于被动滤波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灵活的工作方式,其原理的关键之处在于放大器的使用和反馈环路的设计。
放大器能够提供较大的增益,从而增强了输入信号的弱,使得滤波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而反馈机制则保证了滤波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能够使输出信号准确地按照预期的频率特性进行滤波。
总之,有源滤波器通过放大器和反馈机制的协同作用,能够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实现对特定频率成分的放大或削弱。
其工
作原理简单且灵活,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信号处理和频率调节等领域。
有源电力滤波器原理

有源电力滤波器原理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电力滤波器,与被动电力滤波器相比具有更好的滤波性能和灵活性。
其原理是通过外部激励电路的引入,使滤波器能够主动对输入信号进行调节和滤波。
有源电力滤波器主要由滤波器部分和激励电路部分组成。
滤波器部分一般采用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器件组成,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根据滤波器部分的组成以及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不同,有源电力滤波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自适应滤波器、谐波滤波器等。
激励电路部分是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关键部分,它通过激励信号对滤波器进行调节。
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激励电路通常由一组放大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激励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幅值,使其能够有效地调节滤波器的工作状态。
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对放大器进行控制,使其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变化而调节。
激励电路的引入可以使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更好的频率响应和动态性能。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描述:1. 输入信号通过滤波器部分,被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器件滤波和衰减。
滤波器部分的设计和参数选择决定了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和滤波特性。
2. 激励信号通过激励电路部分,被放大器放大到适当的幅值。
放大器的增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滤波器工作要求。
3. 放大后的激励信号通过控制电路,对滤波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
控制电路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变化,动态地调整滤波器的参数和工作模式。
4. 调节后的滤波器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器的逆变输出,得到最终的滤波器输出信号。
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滤波精度高、滤波范围宽、动态性能好等。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输入信号中的谐波和噪声,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有源电力滤波器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和优化,适应不同的电力系统和工作环境。
总之,有源电力滤波器通过外部激励电路的引入,使滤波器能够主动对输入信号进行调节和滤波,从而实现更好的滤波效果和灵活性。
它是电力滤波器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有源滤波器是一种能够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电路,它利用了有源元件(如运算放大器)来增强滤波器的性能。
有源滤波器可以实现各种滤波功能,如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和带阻滤波等。
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和反馈网络的调节作用。
首先,有源滤波器利用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来增加信号的幅度。
放大器通常采用运算放大器,它具有高增益、低失真和宽带宽等特点。
通过放大器的放大作用,输入信号的幅度得以增加,从而提高滤波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其次,有源滤波器利用反馈网络的调节作用来实现滤波功能。
反馈网络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组成,通过调节这些元件的数值和连接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滤波器。
根据反馈网络的不同,有源滤波器可以分为RC(电容-电阻)滤波器、RL(电感-电阻)滤波器和LC(电感-电容)滤波器等。
在RC滤波器中,电容和电阻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滤波特性。
当电容和电阻的数值确定时,可以实现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功能。
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在RL滤波器中,电感和电阻的组合也可以实现不同的滤波特性。
当电感和电阻的数值确定时,可以实现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功能。
通过调节电感和电阻的数值,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在LC滤波器中,电感和电容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滤波特性。
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确定时,可以实现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功能。
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后,进入反馈网络进行滤波处理,最后输出滤波后的信号。
有源滤波器具有以下优点:1. 增益可调:有源滤波器可以通过调节放大器的增益来改变滤波器的放大倍数,从而适应不同的信号处理需求。
2. 灵便性高:有源滤波器可以通过调节反馈网络中的元件数值和连接方式来实现不同类型的滤波特性,具有较强的灵便性。
简述电力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简述电力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电力有源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和其他干扰的装置。
它由一个用于滤波的被动滤波器和一个用于控制和补偿的主动滤波器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被动滤波器:被动滤波器是一个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电路,它能够滤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
谐波是由非线性负载和电力设备引起的,会导致电流和电压产生非正弦波形。
被动滤波器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值,能够将谐波频率上的电压和电流滤除或减小。
2. 主动滤波器:主动滤波器是一个由功率电子器件(通常是可控硅)组成的电路,它通过改变电路的工作状态来产生补偿电流。
主动滤波器能够实施主动干预,生成与负载引入的谐波相反的谐波电流,以消除或减小谐波。
主动滤波器通过调节自身产生的电流波形,控制谐波电流与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相抵消,从而消除谐波。
总之,电力有源滤波器通过结合被动滤波和主动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中谐波和其他干扰的消除或减小。
被动滤波器用于滤除谐波,而主动滤波器用于补偿产生相反形态的谐波电流,以实现谐波的消除。
这样可以提供更纯净的电力供应,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有源滤波器是一种电子滤波器,它利用有源元件(如放大器)来增强滤波器的性能。
它可以通过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来提高滤波器的增益和带宽,并且可以实现各种滤波器的功能,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有源滤波器通常由放大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
放大器可以是运算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或其他类型的放大器。
电容器和电感器用于构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 信号输入:将待处理的信号输入到有源滤波器的输入端口。
这个信号可以是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或其他类型的电信号。
2. 放大器增益: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增益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放大器的增益可以控制滤波器的信号强度。
3. 频率选择:有源滤波器根据电容器和电感器的数值选择特定的频率范围。
不同的电容器和电感器数值可以实现不同的滤波器类型。
4. 信号处理:滤波器通过电容器和电感器的组合来处理输入信号。
电容器可以通过储存和释放电荷来控制信号的频率响应。
电感器则可以通过储存和释放磁场来控制信号的频率响应。
5. 输出信号:经过滤波器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有源滤波器的输出端口。
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和幅度可以根据滤波器的设计进行调整。
有源滤波器的优点是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增益和较宽的带宽。
由于有源滤波器使用放大器来增强信号,因此可以在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提供较大的信号增益。
此外,有源滤波器还可以实现复杂的滤波器功能,如可调谐滤波器和多级滤波器。
然而,有源滤波器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和构建相对复杂,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和电容器、电感器组合。
其次,有源滤波器可能会引入噪声和失真,特别是在高增益和宽带宽的情况下。
因此,在设计有源滤波器时需要权衡增益、带宽和信号质量。
总结起来,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利用有源元件来增强滤波器性能的电子滤波器。
它通过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来提高滤波器的增益和带宽,并且可以实现各种滤波器的功能。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是一种通过使用放大器和电容器等电子元件来改变信号频率特性的电路。
它可以将输入信号中的特定频率范围的分量放大或衰减,而能量更高或更低的其他频率分量保持不变。
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的放大能力和电容器的频率特性。
放大器通常采用运算放大器作为基础元件,它具有高增益和低失真的特点。
电容器则通过其阻抗与频率的关系来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
根据不同的滤波器类型,有源滤波器可以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1. 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能够通过放大器和电容器来传递低频信号,同时衰减高频信号。
放大器放大低频信号,而电容器的阻抗对高频信号是较大的,因此会被阻挡。
2. 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相反,高通滤波器能够通过放大器和电容器来传递高频信号,同时衰减低频信号。
这是因为放大器将高频信号放大,并且电容器的阻抗对低频相对较大,高频信号能够通过。
3. 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能够通过放大器、电容器和电感器来选择并放大某一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并联或串联配置能够选择频率范围,而放大器则增加所选频率范围内信号的增益。
4. 带阻滤波器:带阻滤波器能够通过放大器、电容器和电感器来衰减某一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并联或串联配置能够选择频率范围,而放大器则衰减所选频率范围内信号的增益。
综上所述,有源滤波器通过放大器和电容器等元件来改变信号频率特性。
不同类型的有源滤波器能够实现对不同频率范围内信号的放大或衰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中的信号处理需求。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有源滤波器是一种电子滤波器,它使用有源元件(如放大器)来增强和调节电路的信号。
有源滤波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源低通滤波器和有源高通滤波器。
1. 有源低通滤波器工作原理:有源低通滤波器可以将高频信号滤除,只保留低频信号通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和电容的组合。
放大器将输入信号放大,然后通过电容器将高频信号分流到地,只有低频信号能够通过电容器到达输出端。
这样,输出信号就只包含低频成分了。
2. 有源高通滤波器工作原理:有源高通滤波器可以将低频信号滤除,只保留高频信号通过。
它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放大器和电容的组合。
放大器将输入信号放大,然后通过电容器将低频信号分流到地,只有高频信号能够通过电容器到达输出端。
这样,输出信号就只包含高频成分了。
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详细描述:步骤1:输入信号传入放大器首先,输入信号被传入有源滤波器的放大器。
放大器可以是运算放大器(Op-Amp)等有源元件,它会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
步骤2:放大器增益调节放大器可以通过调节增益来控制输出信号的幅度。
增益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放大器的电阻或电容来实现。
步骤3:滤波器电容选择根据滤波器的类型(低通或高通),选择适当的电容器。
对于低通滤波器,电容器的容值应足够大以允许低频信号通过,而对于高通滤波器,电容器的容值应足够小以阻止低频信号通过。
步骤4:滤波器频率调节通过选择适当的电容器和电阻值,可以调节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截止频率是指滤波器开始滤除信号的频率。
对于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越低,滤除的高频信号越多;对于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越高,滤除的低频信号越多。
步骤5:输出信号获取经过放大器和滤波器的处理后,输出信号可以从有源滤波器的输出端获取。
输出信号将只包含滤波器允许通过的频率成分。
总结: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利用有源元件放大器和电容器组合的电子滤波器。
有源低通滤波器通过滤除高频信号,只保留低频信号;有源高通滤波器通过滤除低频信号,只保留高频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源电力滤波器工作原理摘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非线性负荷日益增加,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有源电力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电力系统谐波,补偿无功功率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本文介绍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阐述了 APF 的谐波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并展望了APF 的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APF;有源滤波;谐波抑制;检测方法;控制方法Working principle of active power filter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nonlinear load increasing, the Power quality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ctive Power Filter (Active Power Filter, APF) is a new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used for dynamic Power system harmonics,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ctive Power Filter and the basic types, expounds the harmonic detection method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APF, and introduces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PF.Key words: APF; the active filter; harmonic suppression; detection method; control method1引言近些年来,配电网中整流装置、变频调速装置、工业电源以及各种电力电子装置不断曾加,造成了负荷的非线性、不平衡性使得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发生畸变,严重的影响了供电质量。
因此,解决电力系统中谐波和无功问题,提高电网供电质量变得越来越成为我们不能忽的问题。
由于电力电子的发展,对供电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的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主要是采用LC滤波器,它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技术成熟广泛应用工业生产中。
但由于自身也有一定的缺点,在应用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有效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与无源滤波器相比,APF 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特性,并且能跟踪补偿各次谐波、自动产生所需变化的无功功率,其特性不受系统影响,无谐波放大威胁,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功率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随着APF 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应用,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2 有源滤波器概述2.1 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图1 是最基本的APF系统结构原理图,非线性负载为谐波源,其中下面部分是APF。
图 1 APF 系统结构原理图有系统结构图可以看出,APF 系统包含两大部分,即指令电流运算电路和补偿电流发生电路。
目前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均采用的PWM 变流器。
图示的APF 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检测补偿对象的电压电流,经过指令电流运算环节计算得出补偿电流的指令信号,驱动控制回流根据指令信号产生PWM 脉冲作用于变流器的开关器件,使其产生与谐波和无功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使电网电流波形趋于正弦波,达到补偿的目的。
2.2 APF 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APF 可以分成很多的类型,介于目前主要采用直流侧接有大电容的电压型逆变器,APF 主要分成串联型和并联型以及与LC 无缘滤波混合使用的混合型。
(1) 串联型APF图 2 是串联型 APF 结构图,串联型 APF 利用耦合变压器将 APF 串接与电路中,由于流过很高的负载电流,使得损耗较大,且其安装、投切、故障后的退出及各种保护电路也比较负载,在实际的应用中较少。
LsUs图 2 串联型 APF 结构图(2) 并联型 APF图 3 是并联型 APF 结构图,与串联型相比是目前实际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结构,其补偿对象灵活,可以对谐波电流、无功、不平衡电流同时进行补偿。
Ls图3并联型 APF 结构图(3)混合型APF并联型APF 在实际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其单独使用时,APF 要承受基波电源电压,就要求逆变器容量较大,使得其成本增大。
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常与LC 混合使用。
它利用LC 无源滤波器分担大部分的补偿任务,以减小APF 的容量,而利用APF 来改善混合滤波器的滤波效果。
混合型APF 既克服了APF 容量大,成本高的缺点,又可使整个滤波系统获得良好的补偿性。
2.3补偿电流的检测方法谐波和无功功率信号检测是APF 控制的基础,APF 系统首先要通过检测环节获取电网的电压、电流等信号,然后通过检测算法来计算出谐波和无功分量。
1模拟滤波器检测方法早期的谐波检测都是基于频域理论,采用模拟滤波原理实现的。
该方法实现电路简单、输出阻抗低、经济且品质因素容易控制。
图 4 带通滤波器检测方法图中是以基波频率 50HZ 电流检测出来,从而计算出谐波分量。
但是该方法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检测精度低,仅能对少量谐波进行检测,如要检测多次谐波分量,实现电路将变得复杂,设计上存在很大困难。
2 基于Fryze 时域分析法这种方法根据采集到的一个周期的电流值进行计算得出所需的谐波进和无功电流。
由于需要一定时间的电流值,且需进行两次变换,计算量大,从而使得检测结果又较长的延迟,实时性不好。
3 基于频域分析的FFT 法该方法建立在傅里叶分析的基础山,要求倍补偿的波形是周期变化的。
通过FFT 变换将检测到的一个周期的谐波信号进行分析得出各次谐波幅值和相位系数,再将抵消的谐波分量进行FFT 反变换,可得到补偿信号。
其有点是可以选择拟消除的谐波次数,但具有较长时间的延迟,实时性较差。
4瞬时无功功率检测方法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瞬时空间矢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是1983年有日本学者H.Akagi 提出的。
该方法在只检测无功电流时,可以完全无延时地得出检测结果。
在检测谐波电流时延迟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一个电源周期。
可见,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时性。
设三相电路各相电压瞬时值为 ea 、eb 、ec ,电流瞬时值为ia 、ib 、ic 分别进行3-2 变换,变换到两相正交-αβ坐标系,两相瞬时电压为e α、e β,两相瞬时电流为i α、i β,即:32a b c e e C e e e αβ⎡⎤⎡⎤⎢⎥⎢⎥⎢⎥⎢⎥⎣⎦⎢⎥⎣⎦=32a b c i i C i i i αβ⎡⎤⎡⎤⎢⎥⎢⎥⎢⎥⎢⎥⎣⎦⎢⎥⎣⎦=式中:32112120C -⎤⎥⎦三相电路瞬时有功电流ip 和瞬时无功电流iq 分别为矢量i 在矢量e 及其法线上的投影。
即:cos sin p q i i i i ϕϕ==定义三相电路瞬时有功功率p 、瞬时无功功率q为:pq e e i i p C e e i i q ααββββ∂∂⎡⎤⎡⎤⎡⎤⎡⎤⎢⎥⎢⎥⎢⎥⎢⎥⎣⎦⎣⎦⎣⎦⎣⎦==-在该功率定义的基础上,产生了p q -法、ip iq -法以及d q -法等几种检测方法。
3 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方法APF 的控制目标是使 APF 输出的补偿电流能够快速的跟踪指令电流变化。
APF 的控制方法已有大量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传统的控制方法,如三角波载波调制法、滞环控制、单周控制、空间矢量控制等;新型智能控制方法,如自适应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预测控制等。
1 三角波载波调制法该方法是将调制后的实际补偿电流 ic 与电流指令信号ic*的偏差信号△ic 经放大器K 放大后,与高频三角波进行实时比较,从而的得到不同时刻逆变器的开关状态。
图5 三角波调制法2 滞环控制滞环电流控制 HCC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线性闭环电流控制方法。
它利用滞环比较器形成一个以给定电流为中心的死区或滞环,通过反馈电流与给定电流的滞环比较误差来控制。
图6滞环控制原理图逆变器的开关动作。
滞环控制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的特点,而且对负载的适应能力强,输出电压中不含特定频率的谐波分量。
但是开关频率、损耗以及控制精度都受置换宽度的影响。
3 单周控制单周控制 OCC(One-Cycle Control)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法,最早由美国学者 K.M. Smedley 和 S.Cuk 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控制开关占空比,在每个周期内使逆变器开关变量的平均值与控制参考值相等或成一定比例,从而消除稳态和瞬态误差。
它具有反应快、控制精度高、控制电路简单、特别是具有控制性能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等优点。
4 空间矢量控制空间矢量控制 SVC(Space Vector Control)是建立在交流异步电机磁场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策略,开始时其使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电机应用场合,但现在它已发展成一种能够普遍应用的 PWM 技术。
它是将三相整流器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控制与参考矢量最接近的三个开关矢量组合的作用时间,使一个控制周期内开关矢量输出的平均效果与参考矢量相等;其基本思想是在矢量空间中用有限的静止矢量去合成和跟踪调制波的空间旋转矢量,使合成的空间矢量含有调制波的信息。
5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系统(Adaptive Control System)可分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和自校正控制系统。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参考模型的输出反映了设计者对被控对象的输出的要求,调节机构根据某种设计准则来调节可调控制器的参数,使参考模型的输出和对象的输出之误差趋于零。
参考文献:[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王兆安,杨君,刘进军.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赵成勇,何明锋.基于小波变换相位信息的谐波检测解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38 —42.[4]王伟,周林,徐明.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综述[J].继电器,2006.[5]叶忠明,董伯藩,钱照明.谐波电流的提取方法比较[J].电力自动化,1997.21(12):21 —24 .[6]李战鹰,任震,杨泽明.有源滤波装置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4.28(22):40 —43.[7]卓放,王兆安.有源电力滤波器技术的发展与电能质量的提高[J].电工技术杂志,2002.6:1-6.[8]江颖.有源电力滤波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9.3:153-155.[9]钟山,杨晟,赵争鸣.有源电力滤波器技术与发展综述[J].变频器世界,2011.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