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实例系统分析
兰州地区水源热泵应用实例及分析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收 稿 日期 :0 6 0 — 7 20—70
’ 工厂 /、 芯 。 土工 芏
’ H 灶 大 一
伏 。
V 1 , o9 S p ,0 6 P o. N . e . 0 OW ER 8 2 DSM I 41
Ap lc to a e a d a ay i fwae — o r e h a u n h u p iain c s n n l sso t rs u c e tp mp i La z o n
WANG n Yo g
( a zo o e u pyC m ay L nh u 7 0 5 , hn ) L nh uP w rS p l o p n , a zo 3 0 0 C ia
c a a t r i c n o n c n mia o a s n w a e h r c e i t s a d d ig e o o c l c mp r o , si i e c n se
关键 词 : 源 热 泵 技 术 ; 暖 降 温 ; 源 价 格 水 采 能
住 楼 的商 业 化 运 营 , 析 其 特 点 并 进 行 经 济 性 比较 , 分 表 hg m ea r. I c n me t h e n f iee t u t r 分 充 i t p rt e t a e ted ma d o f rn s me he u d c o s
p o p c s r s e t-
Ke r s: t r o re h a u e h o o ; y wo d wae - u c e t p mp tc n lg s y a d c o ig n r y p c n o l ;e e g r e n i
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实例系统分析

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实例系统分析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实例系统分析水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湖泊或海水等天然水源作为能源的热泵技术。
该技术以水体中的热能为能源,通过制冷剂和换热器的作用,达到热能转换的目的。
水源热泵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等领域。
一、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1.家庭采暖:水源热泵技术可以利用地下水或湖泊等自然水源为能源,通过循环供暖系统实现家庭供暖。
该技术具有低能耗、环保、安全等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燃气、燃油等供暖方式。
2.商业建筑空调:水源热泵技术具有高效、稳定的制冷能力,能够满足商业建筑空调的需求。
通常采用水冷式水源热泵技术,通过地下水或湖泊等自然水源进行换热,提高制冷效率。
3.工业冷却:水源热泵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冷却领域。
如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通过水源热泵技术实现工业冷却,大大节约能源和成本。
二、水源热泵技术实例分析1.家庭采暖实例某小区采用水源热泵技术进行供暖,利用地下水为能源,通过循环供暖系统为住户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
该项目年初投入使用,一年下来,能源消耗量降低了30%,能耗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同时,该项目还应用了数控智能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为用户创造了更加安全、节能、舒适的居住环境。
2.商业建筑空调实例北京一家商场在2019年采用水源热泵技术进行空调升级,并增加了太阳能板等新能源设备。
该商场年总用电量在升级前为800多万度,升级后仅为400多万度,用电量降低了50%以上。
同时,改建后的商场装置了多个智能监测点,能够实时监测商场各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冷却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工业冷却实例浙江温州某电力公司采用水源热泵技术进行空调升级,应用了换热器和冷凝器等新设备,通过地下水为能源,在确保温度合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能耗成本。
该项目实现了节能、环保、稳定的工业冷却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环保效益。
三、总结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广泛,从家庭采暖、商业建筑空调到工业冷却等领域都有应用。
水源热泵方案

水源热泵方案1. 方案概述水源热泵是一种以水体作为换热介质的热泵系统。
它利用水体中的热量进行换热,通过压缩制冷剂的相变过程实现热量传递,从而实现供暖、供冷和热水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应用场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水源热泵方案。
2. 工作原理水源热泵系统由室外机组、水源热泵主机和室内机组组成。
室外机组通过水源泵将水抽入主机,主机利用压缩制冷剂的相变过程,从水体中吸收热量并压缩,然后将热量释放到室内空气或供热系统中。
室内机组通过风机将热量传递给室内空气,实现供暖或供冷。
同时,室内机组还可以与供热系统连接,为供热水提供热量。
3. 优势3.1 节能高效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水体的稳定温度作为换热介质,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热传递效果良好,系统能够在较低的温差下实现高效换热,从而使能耗降低。
3.2 环保节能水源热泵系统不需要燃料燃烧,减少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水源热泵利用可再生能源(水体)进行换热,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可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3.3 灵活多样的应用场景水源热泵系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学校、医院等。
无论是供暖、供冷还是供热水,水源热泵都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供应。
4. 应用场景4.1 住宅对于住宅小区来说,水源热泵系统可以集中供暖、供冷,减少每户住宅的设备投资成本,并提高整个小区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水源热泵也能为住宅提供热水需求,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通常有较大的冷热负荷变化范围,水源热泵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调节运行,实现高效率供热和供冷。
此外,水源热泵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系统集成,如太阳能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等。
4.3 学校和医院学校和医院是大型建筑群体,其对供暖、供冷和热水的需求量大。
水源热泵系统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并且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智能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运行成本。
5. 结论水源热泵技术是一种环保节能的供暖、供冷和供热水方案。
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实例系统分析

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实例系统分析摘要:根据山东省滨州市滨南社区某工程的工程实践,阐述水源热泵系统使用灵活、可供热及最大限度地回收低位热能、节约能源等优点;介绍和讨论水源热泵操作、运行管理优越性和新进展;并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广该技术。
关键词:水源热泵运行管理节能0引言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已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供暖空调系统应运而生,而水源热泵技术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低耗能新型供暖空调技术。
1水源热泵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水源热泵系统(WLHPS:WaterLoopsourceHeatPumpSystem)国外又习惯称作闭式环路水源热泵系统。
60年代开始在美国提出之后,经过30年不断改进和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其产品已逐渐商品化,迄今已经在北美建筑中应用了40多年1]。
进入70年代后,这项技术在日本的推广应用很快。
东芝、三菱电机、PMAC公司均有水源热泵产品出售,东京、名古屋、横滨等城市在70年代初就有很多采用闭式环路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工程实例2],例如,东京镰仓河岸大厦、平和东京大厦、名古屋大厦、新日建大厦等。
自80年代以来,我国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建筑也逐年增多。
目前,在深圳,上海,北京以及一些中小城市均有工程实例,例如,北京天安大厦、上海锦江第四号楼、西安建国饭店、青岛华侨饭店。
深圳同贸大厦、惠州大酒店、泉州大酒店等均采用了闭式环路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为办好本届奥运会,北京市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全力合作,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热条件,充分发挥地热温泉的清洁能源优势和保健作用,相继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地热尾水回灌、水源热泵等应用到地热供暖系统上,同时水源热泵式中央空调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选用的空调型式。
水源热泵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2水源热泵技术的优越性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以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和人工再生水源(工业废水、中水、地热尾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污水源热泵供热的工程应用及分析

污水源热泵供热的工程应用及分析作为城市废热之一而排放的城市污水,由于是具有稳定的水量和水温,易于收集,污水中所贮存的热能较高,可作为清洁能源在低温区利用等一系列优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特别是热泵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城市污水热能利用系统日趋成熟。
作为城市废热之一而排放的城市污水,由于是具有稳定的水量和水温,易于收集,污水中所贮存的热能较高,可作为清洁能源在低温区利用等一系列优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特别是热泵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城市污水热能利用系统日趋成熟。
日本是较早利用污水中热能的国家之一。
日本不仅利用未处理过的污水作为热源,而且也利用二级出水或中水作为热源。
东京大区污水管理局从1987年起启动从污水中回收热能的计划,现在已有12个热泵系统在运行,其中4个使用未处理污水作为热源,其余为使用二级出水或中水作热源。
回收的能量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办公建筑的空调,也有作为区域供热的热源。
瑞典斯德哥尔摩有40%的建筑物采用热泵技术供热,其中10%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热源。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空调和热水供应方面所消耗的能源显著增加,节约能源已经成为2l世纪的首要任务。
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污水源热泵是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或原生污水作为热源进行制冷、制热循环的一种空调装置。
它具有热量输出稳定、COP值高、换热效果好、机组结构紧凑等优点,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目前,利用污水源热泵系统为建筑物供冷、供热已有一些应用的实例。
1 污水源热泵系统类型污水源热泵系统按照其使用的污水的处理状态可分为以未处理过的污水作为热源/热汇的污水源热泵系统和以二级出水或中水作为热源/热汇的污水源热泵系统;根据污水与热泵的热交换部分是否直接进行热交换,可分为间接利用系统和直接利用系统。
从工况转换方式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冷剂流向的切换,即通过四通换向阀的换向来实现制热工况和制冷工况的转换:另一种是水切换式,即通过阀门改变水流方向来实现工况转换。
水源热泵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水源热泵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水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水源来获取能量的新型热泵技术,通过热泵循环系统,可以将地表水、地下水或河流中的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以满足空调、供暖等室内外空间的热能需求。
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工程中,具有节能效果明显、投资少、操作简单等众多优点。
一、节能效果明显
使用水源热泵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节能减排,而且可以将循环系统中的原有能源转换成更高效的能源,从而节省能源。
二、投资少
水源热泵技术的投资成本较低,它不仅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还可以节省能源投资成本,从而为用户节约投资。
三、操作简单
水源热泵技术的操作简单,不仅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运行效率,从而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水源热泵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节约能源投资,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其核心部件是水源热泵,它是一种不需要燃料的可再生能源热泵,利用水源来获取热能,可以将地表水、地下水或河流中的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以满足室内外空间的热能需求。
水源热泵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有利于节能减排,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的环境形象,提升城市的绿色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水源热泵技术也可以用于节能供暖、空调供暖、温泉供暖等多种工程中,从而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成本,并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改善环境,维护健康。
总之,水源热泵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投资,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减少污染,保护健康,并有助于经济发展。
《中水水源热泵的应用与分析》_文档视界

《中水水源热泵的应用与分析》_文档视界中水水源热泵的应用及分析近十几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取暖方式也开始有新的尝试和探讨,全球能源利用的结构都在转变,从选用原有的煤炭等能源取暖过渡到以石油、天然气及电等清洁替代能源。
而替代能源虽然可以部分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可是天然气和石油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部分电能也要靠消耗不可再生能源获得。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寻找可以再生的能源,而水源热泵就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技术。
因此,近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及中、北欧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水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水源热泵技术最早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
水源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实现制冷,由于水源温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吸收热量;而冬季,则从水源中提取热量,由水源热泵机组通过水作为载体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采暖。
通常水源热泵消耗1kW的电能,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水源热泵的冷热源温度要求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 3.5~5.6,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
锅炉(电、燃料)供热只能将90%-98%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转化为热能,供用户使用。
与锅炉和空气源热泵的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具有明显的优势。
水源热泵应用比较普遍的是利用地下水、河流、湖泊或埋地热管来解决冷热源问题,中水水源热泵是近年兴起的。
在太原地区利用河流、湖泊没有地理条件;利用地下水需要打井,打井深投资成本高,打井浅水源无法保证,而且回灌技术难度较大,如果实现不了回灌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埋地热管需要有足够的地面空间;利用中水的水源热泵,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周围及中水输送管线附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源热泵综合节能技术的工程应用分析

ss m n H s m o ipoet o c ds h o iigoh r n r f c n cn lge i HPtg te ae yt a dWS P s t fhs rjc n l e a cmb n te eg e i t h oo is t WS e r sd e ye t c u tt n e y i e e t wh o h b
水 源热泵综合 节 能技术 的工程应用 分析
白雪莲 刘宁毅 林真 国
重庆 404 ) 0 0 5 ( 重庆 大学城 市建设 与环境 工程 学院
【 摘
要 】 水源热 泵技术是可再 生能源利用技术 ,具有提高机组效率和 降低系统运行 费用 的优点 。以实际工 程 为例 ,研 究 了地 表 水 水 源 热 泵 空 调 系 统 设 计 中 的 具 体 问题 。 结 合 工 程 具 体 情 况 , 探 讨 了在 应 用
i e i n n u f c t rs u c e tp mp s se r ic s e . e i tg a e p lc i n o S d oh rt c n l g e , n d s i g s r a e wa e o r e h a u y t msa e d s u s d Th n e r t d a p ia o fW HP a t e e h o o i s g t n i cu i g d sr th a i g a d c o i g t — r d u d v ra l t rv l me c n n to l c iv ea v n g so S , n l d n i i e n n o l , wo g a e p mp a a ib e wa e o u , a o n y a h e e t d a t e fW HP tc t n n h a b tas h o a n r y e c e c ft e HVAC y t m a e i r v d g e t . e c mp rs n a ay i ewe n ta i o a u lo t e t t le e g f in y o i h s se C b mp o e r al Th o a io l ss b t e r dt n l n y n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实例系统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已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供暖空调系统应运而生,而水源热泵技术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低耗能新型供暖空调技术。
关键词: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实例系统
中图分类号:th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中吸收的太阳能而形成
的低温低热的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输入,而实现地位热量向高位热量转移的一种技术。
由于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加之现阶段我国的能源储备有限,面临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提高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源热泵技术的特点
1.1水源热泵技术的优点
(1)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技术主要是利用地表水体所蕴含的大量太阳能能量作为冷热源,然后进行能量的转换。
其中可以利用包括地下水体、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水体作为冷热源。
地表土壤和水体作为一个大型的集热装置,能够收集47%的太阳能,且能够构成一个大型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
存储于其中的太阳能的散发和接受相对较为均衡,因此,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可再生能源
的一种高新技术。
(2)环境效益显著。
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主要靠电能的供应,而电能本身是一种清洁能源。
设计良好的水源热泵机组的电力消耗,与电供暖相比,能够减少70%能源消耗。
水源热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没有燃烧,没有废弃物,因此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且无需远距离输送热量。
(3)高效节能。
在冬季,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利用的水体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大概为12℃~22℃,因此热泵循环的政法温度提高,能效较高。
在夏季可利用的水体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为18℃~35℃,因此制冷效果较好,机组效率较高。
(4)运行可靠性较高。
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在一年四季可以保持较为平稳的温度,波动范围较小,能够提供较好的空调冷源以及热泵水源。
由于水体温度较为恒定,因此热泵机组运行可靠性提高,保证了热泵机组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5)应用范围较广。
水源热泵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夏季空调制冷,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对于需同时又供热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水源热泵有显著的优点,能够减少大量的能源消耗,一套设备即可同时供热和供冷。
1.2应用水源热泵技术的限制因素
(1)可利用水源限制。
水源热泵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利用所有水源,但是在实际工程运行中,不同水源的利用成本差异较大。
因此,在不同地区是否有适当的水资源作为水源热泵机组的水源是其应
用的关键。
水源热泵技术两种应用方式中,闭式系统成本较高,而开式系统中,是否有合适的水源是水源热泵应用的限制条件。
(2)投资经济性限制。
由于在不同地区的能源政策以及燃料价格各不相同,水源条件也不同,导致水源热泵技术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随地区不同而不同,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下,水源热泵的投资经济性也有所不同。
(3)水层地理结构限制。
由于水源热泵技术是从地下抽水然后回灌使用的,因此必须要考虑到用地的水层结构,以确保在消耗成本最低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水源。
除此以外还要考虑用地的地质遗迹土壤条件,以确保回灌得以顺利实现。
2.水源热泵技术的优越性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以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和人工再生水源(工业废水、中水、地热尾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水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热能的转移。
将水体和地层蓄能作为冬、夏季的供暖热源和空调冷源,即在冬季,把水体或地层中的热量“取”
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水体和地层中去。
水源热泵冬季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水源热泵冬季工作流程图
水源热泵只取水中的热或冷而不消耗水,并且基本作到水体或地层蓄能的年平均能量平衡,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通常水源热泵消耗
1kw 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 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而锅炉供热只能将90% 以上的电能或70% ~90% 的燃料内能转化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水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
3.新旧系统对比分析
3.1工程相关背景及项目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责任意识不断加强。
对采暖行业而言,人们不但需要高质量的供暖,同时还对该行业在环保、节能和安全文明生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的要求使得各种使用清洁能源的安全高效的供暖技术应运而生。
本工程为温泉酒店的娱乐区,有丰富的温泉污水余热资源,该部分采暖面积约2.4万m2,采暖管网最大距离400m。
该酒店原有一座采暖生活锅炉房,有930kw(热水)锅炉3台,一直以天然气为燃料。
安装热泵后表明:水源热泵技术先进,机组集成度高,安装方便;操作全自动化;经济性能良好;安全性能优越;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对废热以及地热丰富的单位、地区而言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该项目的热源是利用外输的40~50℃的污水余热,通过高效换热装置加热系统热媒清水,换热后的热媒清水温度上升约10℃左右,然后利用热泵将10℃的热量提取应用于采暖。
设计污水流量为
100m3/h时,热媒清水温度要求在35℃左右,压力保持在3kg以上。
3.2运行的经济性比较
热泵系统输入功率是840kw,输出功率为3867 kw,总输入、输出功率的大小可自动调整。
从运行情况看,在停用锅炉的情况下,运行参数稳定,换热能力和系统出力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热媒清水进出水温度分别保持在30~40”和20~32”之间,主机做功时的温差在8~12”之间,系统运行时可保证出水温度大于45”(温度可以设置)。
热泵系统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这样大大节约了人员工资。
本项目经济对比表如下:
水源热泵与燃气锅炉费用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热泵供暖系统与原有的燃气锅炉相比每年可以节省42.024万元,热泵运行费用大大低于燃气锅炉的成本,因此热泵产品经济效益明显。
3.3运行的安全及环保性
使用水源热泵系统时燃油锅炉系统完全停用,大大降低了系统危险系数,使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压力大为降低;环保方面,由于新系统只消耗二次能源,使得与纯消耗一次能源的老系统相比几乎没有环境污染。
无论是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还是其他环境污染物的产生量均大大降低,发生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4操作与运行管理方面优越性
一段时间的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管理相对容易。
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自动控制功能:
(1)输出功率自动调节及保护功能;
(2)污水压力自动调节及保护功能;
(3)热媒清水温度、压力自动调节及保护功能;
(4)系统进口精细过滤及自动排污功能;
(5)系统变频自动补水。
4.结语
水源热泵技术是一项我国尚未完全发展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项在国家经济环境发展中急需发展的技术,通过明确水源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工作条件及工作特点,明确其在各项领域中的使用现状,可以有效地发展我国的水源热泵技术,从而增强我国经济环保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旭. 热泵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
93-96.
[2] 栾雪志. 水源热泵与高效环保节能 [j]. 工业加
热,2003(6): 60-61.
[3] 杨绍胤. 水源热泵与节能 [j]. 合理用能技术, 2004(5) : 23-26.
[4] 马最良, 刘永红. 热泵站的现状及在我国应用的前景[j]. 暖通空调, 1994, 24(5):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