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牵引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持续牵引护理常规

持续牵引护理常规

持续牵引护理常规1、皮肤牵引护理常规(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牵引前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3)下肢牵引者,抬高床尾25-30cm。

(4)保持牵引位置正确,被褥勿压在牵引绳上,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及放松牵引装置。

(5)胶布牵引者,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现象,检查胶布是否滑脱、松散、扩张板是否与足底平行等。

(6)皮套牵引者,骨突处需内衬棉垫或纱布、棉花,同时注意松紧度,严防皮套滑脱至踝部、足跟等处而致压疮。

(7)双下肢悬吊牵引者,患者臀部必须离开床面,可穿约束背心加以约束躯干,以维持牵引效能。

严格床头交接班:严密观察双下肢血液循环状况。

(8)骨盆牵引者,骨盆吊带必须合身,牵引拉力须作用在髂骨翼上,并须用棉垫内衬骨突处,以防发生压疮。

(9)颌枕带牵引者,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同时注意颌枕带大小是否适宜,颌枕带不可压迫两耳及下颌,以预防相应部位压疮;定时翻身或枕后垫棉圈,以预防枕后压疮;还应防止颌枕带松脱压迫气管或进食速度过快或质地过硬而呛入或误入气管,导致窒息。

(10)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

(11)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骨牵引护理常规(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牵引前备皮。

(3)下肢牵引者,抬高床尾25-30cm。

(4)颅骨牵引者,抬高床头25-30cm。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有无头痛、呕吐等情况;经常调节牵引弓上螺旋钮,以防松动和滑脱;注意预防枕后压疮;必要时肩下垫枕以利复位;进食以软食为宜且缓慢进食,防窒息。

严禁坐起以免加重病情。

(5)保持牵引位置正确,被褥勿压在牵引绳上,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及放松牵引装置。

(6)预防针眼感染。

用0.5%碘伏消毒针眼周围,每日2次。

(7)对行肢体牵引者,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

(8)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颈椎牵引护理措施

颈椎牵引护理措施

颈椎牵引护理措施1. 介绍颈椎牵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用于减轻颈椎相关疾病的症状,如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等。

在进行颈椎牵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 护理措施2.1 患者评估在进行颈椎牵引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颈椎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可以确定牵引的适应症和适当的牵引方法。

2.2 牵引器材准备在进行颈椎牵引时,需要准备适当的牵引器材。

牵引器材包括牵引架、头架、牵引绳等。

在使用牵引器材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器材完好无损,并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位置调整患者的位置调整对于颈椎牵引的效果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保持平躺位,头部略微后仰,以便进行牵引。

在调整患者位置时,需要避免颈椎过度屈曲或过度伸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适和损伤。

2.4 牵引力度控制牵引力度的控制是颈椎牵引的关键。

牵引的力度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进行调整。

过轻的牵引力度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而过重的牵引力度则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和损伤。

2.5 牵引时间控制牵引时间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颈椎牵引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来确定。

在进行颈椎牵引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牵引时间。

2.6 患者观察和护理在进行颈椎牵引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牵引器材的使用情况。

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调整。

2.7 牵引后的护理颈椎牵引后,患者需要适当的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保持颈椎稳定、防止颈椎过度活动等。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加速康复和预防复发。

3.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颈椎牵引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牵引器材的选择应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消毒处理。

•牵引力度和时间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进行调整。

牵引患者的整体护理

牵引患者的整体护理

疗的效果 观察 [ J ] . 中国实用 医药 , 2 0 1 1 , 6 ( 1 8 ) : 1 6 0 — 1 6 1 .
4 B a j a j J S , Du aK S, Ha l l 蚰nK, 吐a 1. P r o s p e c t i v e , r a n d o mi z e dt r i a l e o m p a -
剂、 胆碱影响 的部分基 础 胃酸分 泌 , 以及抑制 胃蛋 白酶 活性 及 其分 泌 , 最终达到止血 目的 J 。本研究显示 , 应 用双倍剂 量泮
托拉唑疗 效明显优 于常规剂量泮托拉唑 以及奥美拉唑 , 不 良反
应发生率无 明显差 异 , 加 上泮 托拉 唑本身 不影 响其他 药物 代 谢, 对于肝 肾功能不全 、 老年患者不仅可缩短止血时间、 提高止
中国保健 营养 , 2 0 1 2, 5 : 7 8 9— 7 9 0 . 3 李征途 . 重症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泮托拉唑双倍剂量治
继奥美拉唑 、 兰索拉唑 、 雷 贝拉唑后 , 泮托拉 唑成 为第 4个 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 , 属 于二烷氧基 吡啶基苯 并咪唑化 合物 ,
能特异性地 抑 制 胃黏 膜 细胞 H 一 K ・ A T P酶 , 靶 向转 移 性 良
( 1 ) 要了解和掌握 牵引的有关 知识 , 注 意介 绍 同种疾病 的 康复情况 , 使患者能配合术 前检查使 恐惧和顾 虑降至最低 , 并
有充分 的思想准备 接受牵 引治 疗 以减 轻疼 痛 ; 还 要掌 握患
者 的心理情况。 ( 2 ) 进 行卫生 宣传 教育 , 介绍 牵引 前 、 后 的 注 意事项 , 并教会患者练 习床上使用便 器。( 3 ) 清洁牵 引部位皮 肤, 卧床休息 , 准备好 牵引用物 ; 基层医院也可以让患者家属 给

牵引术后的护理要点

牵引术后的护理要点

牵引术后的护理要点牵引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它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将骨骼或关节的两个部分分开或拉长,以达到治疗或纠正异常位置的目的。

牵引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牵引术后的护理要点。

1.保持牵引的稳定性:牵引是通过外力作用于身体的特定部位来实现的,因此需要确保牵引的稳定性。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检查牵引装置是否完好,牵引是否正常,牵引杆、固定带、滑轮等部件是否固定牢靠,是否有松动或松脱的迹象。

2.保持患者舒适:牵引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疼痛。

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疼痛。

可以使用冷敷或者热敷来缓解疼痛,还可以给予口服或静脉镇痛药物,但需遵循医嘱。

3.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长时间的牵引会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受到压力,容易发生破裂、溃疡、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并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使用温水擦洗或沐浴患者的身体,避免长时间湿润。

同时,定期更换护理垫,确保患者的床单和衣物干燥。

4.保持适当的体位: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以保持牵引的有效性并减轻不适。

根据医嘱,护士应调整患者的床位,使其保持稳定且适当伸直的姿势。

在床位上使用支撑枕或特殊的支撑物来维持牵引装置的稳定性。

5.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牵引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不足。

因此,护士应关注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和补充剂。

6.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静脉栓塞、神经损伤等。

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皮肤破裂、畏寒发热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压疮、肠梗阻等并发症。

在定期翻身时要注意用绷带固定局部,并定期检查肠鸣音和排便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8.与患者进行心理关怀:长时间的牵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不适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牵引护理常规(医院规章制度管理文件)

牵引护理常规(医院规章制度管理文件)

牵引护理常规
1、对新牵引的患者,尤其皮肤牵引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

2、对皮肤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3、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4、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5、预防并发症
(1)预防褥疮。

(2)调节饮食,增加营养的摄入。

(3)预防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

(4)预防垂足畸形(足下垂)。

6、防止感染:用 75%乙醇每日 2次点滴针孔处,直至拔除。

7、注意检查皮肤
8、定期做床上沐浴,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保持患者全身的清洁,冬天注意保暖。

9、功能锻炼在整个牵引期间,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

牵引病人护理常规

牵引病人护理常规

牵引病人护理常规
一、牵引术前护理常规:
1. 讲解牵引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的康复情况,使病人能配合术前检查使恐惧和顾虑降至最低,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牵引治疗以减轻疼痛;
2.进行卫生宣教,介绍牵引前后注意事项,并教病人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3.清洁牵引部位皮肤,卧床休息,准备好牵引用物;
二.牵引期间护理常规:
1.解除病人牵引期的各种顾虑,告诉其牵引的效果,并定期测量肢体的长度;
2.冬天注意保暖,注意多喝水和增强营养;
3.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或中断牵引,而且要避免重物压在牵引绳上;
4.预防穿刺针眼部位感染,介绍如何预防并发症;
5.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鼓励有效的咳痰、深呼吸;
6.保持有效牵引并保持肢体功能位,观察患肢血循环及感觉运动;
7.骨牵引穿针处局部用酒精消毒每日2次,预防感染;
8.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应抬高床尾并保持正确体位;
9.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三.出院前护理常规:
1.解除思想顾虑,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2.注意皮肤清洁;
3.观察牵引效果,定期复查。

牵引的护理常规

牵引的护理常规
牵引的护理常规
牵引的护理常规定义
• 牵引是牵拉的意思。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 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目的。在临床牵引时, 产生对抗牵引力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或床头,使身体向着 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
牵引的护理常规的护理
一、心理护理 患者因躯干肢体牵引活动明显受限,生活 自理能力下降。长期卧床牵引除引起不舒适以外, 单调呆板的生活、各种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对疾病 预后的担忧等,易引起病人消极的情绪反应。通过 介绍牵引治疗的目的与配合事项,主动与其谈心, 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 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还可以协助生活护理, 解除生活不方便的困难。引导患者开展读书活动及 欣赏音乐等,保持心理健康。
牵引的护理常规的护理
• (2)观察项目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 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 及病人主诉,如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尤其皮肤牵引患者, 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患肢肢端可因胶布缠绕过紧而 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 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解除压迫。检查 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用力按压指或趾甲,甲床出现 苍白区,松开后1~2秒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如肢端皮 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 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肢体出现 疼痛、麻木等。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是 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须及时处理。
牵引的护理常规的护理
3.牵引体位 • 为保持反牵引,下肢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 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 高床头。股骨上段骨折时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 折对位。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 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对位。如 伸直肱骨髁上骨折因肿胀严重需要牵引复位时,患肢要抬 高,肘部要稍前屈,牵引方向向前远方,才能达到牵引消 肿复位的目的。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一、凡做牵引的病人,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的情况,术后三天内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活动功能,如有循环和运动障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二、保证牵引作用的完全发挥,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特别防止过度牵引以避免骨不连,指导病人保持正确卧位,根据治疗需要抬高床头或床尾约25~30cm。

三、对皮牵引的病人,应经常注意有否胶布脱落及绷带松散,及时处理,有胶布过敏者应更换牵引方法。

四、防止克氏针针眼感染,每天用75%酒精点滴针眼1~
2 次,并盖无菌纱布,嘱病人不能用手触摸针眼处。

五、预防压疮:床褥要平整、柔软,骨突起处垫以橡皮圈或海绵垫。

与牵引架有接触处垫棉垫,以减少摩擦;指导病人每日2次用温水擦洗全身,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起处,1~2次/日,勤翻身。

六、预防泌尿和呼吸道并发症: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全身营养,鼓励病人定时抬起上身或坐起,每日多次做深呼吸运动,鼓励咳痰,增加肺活量。

七、指导功能锻炼:从牵引24小时后,开始做肌肉舒缩活动,再做关节活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避免垂足、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八、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引护理常规
骨科疾病中经常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使移位的骨折段、脱位的关节整复并维持于整复后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营养状况、疾病情况等的评估,以判断病人对牵引治疗的耐受力。

1.2身体状况
1.2.1局部:骨折的原因、部位、类型、牵引方法、方向、器具、重量、体位,骨牵引针处有无分泌物或痂皮.
1.2.2全身:生命体征、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1.2.3心理社会反应:病人和家属对治疗认知和支持程度。

1.2.4辅助检查:胸部X片、重要器官检查。

2.护理问题
2.1焦虑
2.2疼痛
2.3有牵引无效的可能
2.4躯体活动障碍
2.5潜在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卧床,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疏导。

3.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肢远端:颜色、感觉、温度、动脉搏动和活动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3保持有效牵引。

3.3.1据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

3.3.2班班检查: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不压被服或用物,不可脱离滑轮,牵引锤保持悬空。

3.3.3皮牵引应防止胶布或绷带松脱,颅骨牵引应防止牵引弓螺母松动及脱落。

3.3.4保持病人正确的牵引体位:躯干伸直,牵引方向与肢体长轴在一条直线上。

3.3.5牵引的重量不得随意改变。

3.4骨牵引患者保持牵引针孔处清洁干燥,每日两次用75%的酒精滴针孔处,预防感
染。

观察牵引针的位置变化,如有偏移,及时通知医生。

3.5预防并发症
3.5.1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便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5.2指导功能锻炼,行患肢等长、等张运动,预防足下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4.健康指导
4.1体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体位,以确保牵引效果。

4.2有效牵引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牵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3功能锻炼:告知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意义。

5.护理评价
5.1感觉舒适,疼痛减轻。

5.2得到有效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5.3得到最佳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5.4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5.5需求得到满足,自护能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