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必修4)

合集下载

政治: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必修4)

政治: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必修4)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一、联系的普遍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

1、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客观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破坏生态不利于人的生存。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材分析』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客观世界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的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

3、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来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认识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注意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学情分析』普通班学生对学习本来就有一定的厌倦情绪,加之哲学又比较抽象都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本身枯燥乏味,这样对政治课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对学习的理解上又增加了难度。

怎样通过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是一件值得努力探讨和辛勤耕耘的事业。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美国次贷危机的引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二)、教授新课『合作探究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引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1、什么是联系?2、这说明了联系具有什么特征?试举例说明3、联系的普遍性是不是说任何两事物都存在联系?4、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怎么做?『合作探究二』人们乱砍森林引发生态危机1、人们乱砍森林引发生态危机危及自身这蕴含什么哲理?2、从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说这是什么性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是客观的?为什么?3、联系的客观性是不是说人在联系面前不能为力?试举例说明4、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怎么做?『合作探究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引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体现联系的多样性1、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引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你能看出事物间存在哪些联系?试举例说明﹙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2﹚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4﹚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怎么做?板书设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高中政治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理解联系的含义。

2.通过探究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理解联系的普遍性;通过探究解决雾霾天气的措施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课内探究观看视频:大雾版《北京北京》探究1 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天气?探究2 雾霾天气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探究3(1)有人出主意:请“雨神”萧敬腾来帮我们举行求雨仪式,下场暴雨来缓解雾霾天气。

可行吗?为什么?(2)你还有哪些治理雾霾的方法?当堂检测1、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的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民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的角度,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④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②④2、据报道,为了坐上教室里“人气宠儿的最佳风水方位”,河南商丘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网上占卜后,缠着老师给自己调换座位,理由是这样能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

这种思想 ( )A.否认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B.否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C.没有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D.没有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3、中国电信家校通系统的推广改变了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使学生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现,也方便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这体现了( )A.科技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D.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间接性和多样性4、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5.请你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以“拯救地球家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5.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认识联系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思考。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抽象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二)媒体资源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联系观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收获;
2.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联系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联系与因果、条件等关系;
2.对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存在困难,难以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3.部分学生可能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观的区别模糊不清。
(2)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摒弃形而上学思维;
(3)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
(2)联系的种类及其表现;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4: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4: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设计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以达到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联系实际法、启发互动法6、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与哲学》这本书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和认识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智利8级地震》合作探究一:智利地震带来了哪些次生灾害?除此外,还会影响到哪些领域?自然?社会?思维?(学生讨论,然后从三个方面展示图片)通过智利地震涉及到的各个领域我们从中能看出什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孤立的吗?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第一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要求。

本框题共三目:第一目:联系普遍性。

这一目得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把握事物之间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 学情简要分析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课关于普遍联系的知识也贴近学生生活,很能引起学生兴趣,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在自学和分析中,学生一定会存在一些疑问,通过课上对这些疑问的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

但是,学生哲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还不明晰,所以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

●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 教学策略与方法【整体思路:】课前:自主学习,调查搜集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四、教学设计:哲学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政治认同:观看雾霾形成和治理的视频,充分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国家治霾的顶层设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制度自信。

●理性精神:全面分析雾霾的成因,把握国家治霾的措施和决心,理解在事物的联系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培养理性精神。

●法治意识: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增强法治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调动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图表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4、教学过程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认识论,它们分别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学生表演《小故事大哲理》学生思考:1、故事中捕鼠器和老鼠是一种什么联系?2、捕鼠器与母鸡、山羊、老黄牛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和特性,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
2.选择一个国际政治经济事件,运用联系的方法论进行深度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分析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Hale Waihona Puke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普遍联系的概念,掌握联系的基本特性,如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等。
2.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解释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3.掌握联系的方法论,如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并能运用到政治学科的学习中。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2.教学策略:
(1)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请举例说明普遍联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具体表现。
2.联系的方法论在实际问题分析中如何运用?
3.普遍联系对我国外交政策有何启示?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形成共识。我将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个人观点,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作业成果。
4.作业中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考得好,考得差
师,因为考得差,担心父母回去之后,自己就得屁股开花了,因为考得好,可能父母会给自己一些物质奖励等。这是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用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课来说,就是一种联系。那哲学上所讲的联系,又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联系的含义
师: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是哲学上所讲的联系跟具体联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过渡:(图片展示-万有引力,守株待兔)
学生分析,图片包含的联系:表面联系-本质联系,偶然联系-必然联系
3、多样性
(1)原因:
师:事物的多样性
(2)形式:
师: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师:联系具有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它的条件性是密不可分的.雨下下来,会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产生多种多样的联系,那下雨好不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从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间接联系
昼夜更替 必然联系
时势造英雄。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无风不起浪。 因果联系
虚心使人进步。 因果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果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思考:下雨好不好?
答:如果是久旱逢甘霖,是件好事,如果是连续不断的洪水,是件坏事。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联系的三个特性
难点:联系的三个特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班组织一次家长会的话,有些同学会都很担心家长会到来,但有些同学不仅不担心,反而有点期盼家长会的到来,为什么有这种区别?
例: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图片)
1. 8-发,4-死
2.有人说:“彗星的出现意味着国家的兴衰”等
3.人的命运由指纹手像决定
4.左眼跳喜,右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灾
5、2013年1月4日结婚=爱你一生一世
6、招聘中的姓名歧视:裴-赔
问:考考你——你认为生活中有这样的联系吗?
师:这种所谓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特点
A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按实践的类型可分自在事物,人为事物的联系,他们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有,生物、物理等自在的联系是客观的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也是客观的?
(图片展示――鸟巢)
过程: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人的实践—客观物质活动的产物。
结果: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鸟巢)
师: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但在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存在
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联系?
提示:错.你和奥巴马?(下台,连任),撒哈啦沙漠的石子(三毛),南极的企鹅---有条件的
总结: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孤立存在,联系具有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对于具体的两个事物而言,联系是却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总结,没有东西可以孤立存在,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联系的统一体
(2)联系普遍性方法论
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这些灾难我们都不希望发生,可是还是发生了,还有环境污染,我们本意上不想环境恶化,可还是恶化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人幻想虚构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C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问: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图片展示――下雨)
师:结合材料分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师: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既不能忽视或消灭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1)表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例:父母和老师,和我们的班集体和学校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例:八班同学,
期中成绩由各科共同决定,十指连心,
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图片展示)食物链
(图片展示)是不是鲁滨逊漂到孤岛上就没有联系了?不是,和水,火,粮食,绳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