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新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新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0210Z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 108 课堂教学总学时:54 实训教学总学时38 机动16总学分:4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简单直流电路的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晶体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电路,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基本元件的使用与检测,电气原理图的识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安全知识和电工技能技术规范,电工基本技能等。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科目,是完成电工考证的必备知识。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电工基础》课程与《物理》、《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知识相衔接,一般要求学生先学习《物理》电学相关基础知识,在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进一步学习《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的学习。

预修课程:《物理》电学并修课程:《电工仪表与测量》四、课程教学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提供必要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1.要求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2. 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3. 初步具有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能力;4. 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基本安全知识,了解与电工技能有关的技术规范;5. 正确识别和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手工焊接技术及电子元器件安装与调试;6. 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看懂并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电工学基础》教学大纲(马智刚教授)

《电工学基础》教学大纲(马智刚教授)

《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学基础》课程编码:英文名称:Basic Electrotechnics学时:40 其中实践学时:10 学分:2.5适应层次:高职专科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油气储运技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销售与运行管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及目的该课程是研究电工基本理论和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在技术领域中应用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电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牢固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二)实践内容及要求:总体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电气工程最基本的仪器、仪表和电气设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制作实际电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油库常用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学习方法及建议:1.做好课前预习2.上课做好笔记,尤其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和重要例题。

3.课后对照教师的PPT课件整理笔记,同时消化当天的内容。

4.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作业本发下来后要及时更正错误。

5.每章学完后要做一个小结,课程完成后要有最后的总结,同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梳理,尤其是电路分析中一题多解的方法。

三、章节安排及课程学时分配(见表)四、课程习题要求1.课后习题必须按时独立完成。

2.格式:书写要求工整,电路图用铅笔画出,放在作业本左方;书写用钢笔或签字笔,安排在作业本右方。

3.解题步骤必须详细。

五、课程的实验实训与要求六、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试卷成绩80%)七、课程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教材名称:《电工技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系列教材。

)主编:包中婷,出版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2月(二)主要参考书:教材名称:《电工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电类基础课规划教材。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学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电工学》是一门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学科。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路和电路模型(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4)电源元件(5)基尔霍夫定律2、电路的分析方法(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3)电路定理(4)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3、正弦交流电路(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4)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5)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4、三相电路(1)三相电源(2)三相负载的连接(3)三相电路的功率5、磁路与变压器(1)磁路的基本概念(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3)变压器的运行特性6、电动机(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4)单相异步电动机7、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常用控制电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3)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8、可编程控制器(1)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应用9、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2)基本放大电路(3)集成运算放大器(4)反馈放大电路(5)功率放大电路1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数字逻辑基础(2)组合逻辑电路(3)时序逻辑电路(4)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5)数/模和模/数转换四、课程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1)教师应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Electrotechn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适用专业:材料物理专业教材:秦曾煌,《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电工基础是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近年来,电工和电子技术开展非常迅速, 其应用极为广泛,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开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电路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初步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器、电气设备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直流电路、单向交流电路与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分析计算方法;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了解磁路的分析方法;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的特性;平安用电的常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1学时)让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开展历程和现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2学时)(1)了解电路的几个基本物理量;(2)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掌握两个电源的工作状态和电位的计算;重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源的特性;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3学时)电阻串并联以及联结的等效变换(1学时)(1)掌握电阻的串联及并联(2)理解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联结的等效变换难点:星型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戴维宁定理(2学时)(1)了解结点电压法和诺顿定理;(2)重点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针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概述、课程结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等方面。

概述:《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力系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通过学习《电工学》,学生将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和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学生还将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结构:一、电路分析基础:1.电路理论基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路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3.电路定理: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和电压源电流源转换等;4.交流电路分析:正弦波电压和电流、交流电路的复数表示和频域分析方法;5.计算工具:基本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二、电源与电动机:1.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3.单相变压器: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比和效率计算;4.三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功率计算和短路电压;5.线圈和激励系统:电磁铁、继电器和电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电机与变压器:1.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特性和控制方法;2.交流电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变压器: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工作特性和应用;4.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计算和输电能力;5.输电线路的电磁干扰和防护措施。

四、电力系统与输配电设备:1.电力系统的结构: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点;2.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结构、调速方法和功率因数控制;3.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材料、参数计算和线路保护;4.变电站:变电站的功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5.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和中压配电系统的结构和设备。

五、电气控制与保护:1.控制系统基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2.控制设备:继电器、接触器和PLC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电气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接地保护;4.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应用案例;5.安全工作:电气安全规范、事故处理和安全用电常识。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一、导言电工学作为工程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电力的产生、传输、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学基本理论、电路分析方法以及电路元件的使用等基本内容,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电学基本理论,如电荷、电场、电势等概念,并能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路参数的含义。

2.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电路设计与实验的能力,包括电路的布局、元件的选取与连接、测量仪器的使用等。

3. 问题解决:学会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解决相关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问题,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基础电学理论- 电荷、电场、电势的概念与性质-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电阻定律、电路的基本参数计算方法- 稳态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交流电路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2. 电路元件与仪器的使用-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与应用 - 电路连接与布局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技巧3. 电路设计与实验- 简单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电路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电路性能的评估与改进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评价- 课堂出勤与参与度- 课堂练习与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与设计作业质量2. 期末考核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包括基本概念理解、计算题与解答题等- 实践能力考核:进行一定难度的电路设计与实验,验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材参考与资源推荐1. 《电工学基础教程》2. 《电工学实验指导》3. 电路模拟软件:Multisim、PSpice等六、学分与学时安排本课程设置为3学分,共计5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与设计课程14学时。

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中技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中技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二、课程性质、课时性质: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本课程8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训练中形成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并注重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创业思想的培养。

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工作准备必备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生亲自的进行实验,验证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验证理论,最终使学生认识电工的一些常用知识,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1.电流和电压2. 电阻与电导3. 欧姆定律4. 电功与电功率(二)教学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流、电压、电位等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意义,熟记它们的单位和符号;2、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意义及简单计算;3、掌握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4、熟练掌握电阻定律及应用;5、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与应用;6、熟练掌握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及其计算7、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及危害,了解负载额定值的意义;8、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三)教学建议:1、由于这部分内容是物理课中相应内容的重提和深化,所以既要注意与物理课的衔接,又应突出深化的内容和实际应用。

2、物理量单位时,应使用规范化术语。

3、贯彻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区别清楚电动势、电压和电位这几个比较相似的物理量5、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是本章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

6、加强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章直流电路(一)教学内容:1、电阻的串联电路2、电路的并联电路3、电阻的混联电路4.电桥的平衡条件5.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6.基尔霍夫定律7.支路电流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串联、并联、混联电路有关计算方法(电流、电压、电阻、电位功率等),对电路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2、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路的化简方法;3、掌握电桥的平衡条件;4、了解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5、掌握分析计算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重点是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工学是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工方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既包括理论学习,也注重实践操作,以期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电气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路、电流、电压等相关概念;2. 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电路计算和分析;3. 熟悉并能够应用电工学中的常见定律和定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4. 学习电工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1. 电磁场与电势1.1 电势能与电位差1.2 电磁场力线与电势线1.3 电势与电压2. 电场的基本性质2.1 电场强度的概念与性质2.2 静电场中场强的计算方法2.3 静电场中等势面及其性质2.4 电容器与电容3. 直流电路基本理论3.1 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参数3.2 电压、电流与电阻3.3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3.4 其他基本电路定律4. 交流电路基本理论4.1 交流电、交流电压与交流电流 4.2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 4.3 交流电路中的电源4.4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与功率因数5. 电工仪器的使用与测量技术5.1 示波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5.2 万用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5.3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5.4 实验中的测量技术与技巧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电工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验操作:设计和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计算练习:布置电工学的相关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合作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Engineering课程编码:
ZB09815
总学时/总学分:32/2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2/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分析及电机控制、应用的工程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电路为核心,以电机应用为主线,通过对电路模型的分析以及电机设备的控制、应用,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路基础理论对具体电路模型进行求解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训练,获得以下知识及能力: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电路基础理论对具体电路模型进行求解的能力;
2.培养针对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电机及其控制的正确表达能力,并具有实际应用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工程知识
指标点1.2:具有解决化工工程设计和控制中工程问题
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预期学习成效知识点或能力教
学活动学时
1.电路分析课程目标11.理解电路的概念和作用,电
路模型,电压及电流参考方向的含义,电功率和额定值的含义以及电源的三种工作状态;
2.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学会分析
与计算简单直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位;
3.掌握电源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4.理解正弦量三要素的意义,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掌握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5.掌握三相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包括以下:电路的
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2.直流电路常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
3.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包括以下: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4.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包括以下:三相电压,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
5.安全用电基本常识: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方式,接地和接零。

1.课堂:板书、多媒体课件结合演示,电路示例讲解等。

2.课后:作业练习。

理论
22学时
2.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课程目标21.理解交流铁芯线圈的电磁关系;
2.掌握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够正确计算变压器与电动机的额定参数。

1.交流铁芯线圈电磁关系;
2.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正确使用。

1.课堂:板书、模型或多媒体课件结合演示等。

2.课后:作业练习。

理论
6学时
3.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课程目标2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根据机械系统或装备的要求,绘制常用电机控制线路。

1.常用低压电器;
2.笼型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
3.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Y-Δ换接起动控制线路。

1.课堂:板书、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结合演示等。

2.课后:作业练习。

理论
4学时
三、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1.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本课程采用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完成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具体见下表。

课程作业主要围绕教材的课后练习题,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及比例(%)成绩比例(%)
课程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243660
课程目标2162440
合计4060100
2.评价标准
(1)课程作业评价标准
未提交作业,该次作业成绩按零分计;课程作业累计缺交量超过该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一者,任课教师可取消其参加本课程成绩评定资格。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
90-100分75-89分60-74分0-59分
A1:交、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指标点1.2)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准确,电路分析步骤合理,计算结果正确。

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基本准确,电路分析步骤较合理,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错误较多,电路分析步骤不合理,计算结果错误较多。

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错误很多,缺少电路分析步骤,计算结果错误很多。

24
A2: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能力(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指标点1.2)变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选择合理,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规范。


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选择较合理,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基本正确;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基本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较规范。

变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选择不合理之处较多,参数计算过程不完整,计算结果错误较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错误较多,电气原理图绘制不规范之处较多。

变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错误,参数计算过程不合理之处很多,计算结果错误很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错误很多,电气原理图绘制完全不规范。

16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
90-100分75-89分60-74分0-59分
B1:交、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指标点1.2)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正确,电路分析步骤合理,计算结果正确。

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基本正确,电路分析步骤较合理,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错误较多,电路分析步骤不合理,计算结果错误较多。

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错误很多,电路分析步骤不完整,计算结果错误很多。

36
B2:电机工作原理及继电接触控制应用的掌握程度(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指标点1.2)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正确,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继
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规范。

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基本正确,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基本正确;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基本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基本规范。

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错误较多,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错误较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错误较多,电气原理图绘制不规范之处较多。

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错误很多,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错误很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错误很多,电气原理图绘制完全不规范。

24
四、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