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_马海良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_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

网络出版时间:2012-03-21 13:4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3868.N.20120321.1346.001.html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马海良1,2,黄德春2,张继国1(1.河海大学水资源统计信息研究所,常州213022;2.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南京210098)摘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使用2003年-2009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测算出各省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并以面板数据分区域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分界点出现在2007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但技术进步由于回弹效应使得影响值较小;技术进步对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西部地区效果较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DEA;Malmquist指数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①,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
与此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条件之一,我国万美元GDP用水量为4749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的9.8倍,日本的25倍[1],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高度关注的话题。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集水资源管理,并提出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文件强调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体系要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水资源管理负总责。
这些都表明了中国政府旨在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件下 . 建设资源节约 型 、 环 境 友 好 型 社会 . 实现 可持续 发展 的重 要支 柱
一
要探索 和创 新水资源 的利用模式 再次 . 摆 脱 目前 的水 资 源 短缺 困 境需 要 开发 利用非 常规 水源 。世界 发
、
我 国 为 什 么 要 开 发 利
用 非 常 规 水 源
工、 纺织 、 钢 铁 等 工业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会造 成严 重 的水资 源污 染 这 些 问题 严重 威胁 着我 国 的水安 全
资源 短 缺压 力 . 在 提 高 水 资源 利 用效
率 和效 益 的 同 时 .还 可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有效 减 少 污 染 排 放 . 增 加 生 态 和 环境用水 . 促 进 生 态 文 明建 设 . 增 强 发 展 的可 持 续性 . 促 进 经济 社 会 与 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均水平 : 另一方 面. 我 国水 资 源 的 粗
放 利 用 方 式 . 以及 由 于技 术 水 平 限
代水 源 或其他 水源
首先. 开 发 利 用非 常 规水 源 是 缓 解我 国水 资源 危机 的重 大举措 开 发 利用 非 常 规水 源 . 一方 面 可增 加 水 资 源 总量 . 另 一方 面通 过 循 环利 用 减 少 对环 境 的 污染 . 在增 加 水 资源 总 量 的 同时 .缓 解 当地 水资 源 短 缺压 力 . 在 提 高水 资 源利 用 效率 和 效 益 的 同时 . 改善 生 态 环境 . 这符 合 国家提 出的 资
源 节 约型 、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建 设 和 节
不争 ” . 后 者 是人 要 以德对 待 自然 . 才
能有 利 于人 类 的生 存 。再 生 水 利 用 、 雨 水 集 蓄利 用 、 海 水 及 苦咸 水 淡 化等 非 常规 水 源 开 发 利 用 可 缓 解 当地 水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

中国的城镇 化发展 体现 了 中国社会 的不 断进步 。
当大批农 村人 口涌入城 市 以后 ,城镇化规模得 到 了进
一
劳动力 , 节约 了土地 , 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 。 近十多年来 ,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 断提升 ,每年 的城镇 化率也在稳
。 不过 , 2 0 0 3 年, 中国的用水总量是 2 1 世纪以来最低的 ,
Vo1 . 3 5。 No . 7
2 0 1 7年 7月
中国 资源 综合 利用 C h i n a R e s o u r c e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凸 综合 利用
中国城镇化进程 中的水资源利用
Gu oL e i
( Y o n g d i n g R i v e r Ma n a g e me n t O f f i c e o f B e i j i n g C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6 5 , C h i n a )
pe o p l e n e e d t o s e r i o us l y t h i n k a n d s t u d y t h e p r o bl e m .Ba s e d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e e n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wa t e r us e r a t e , wa t e r u s e e f ic f i e n c y a nd s p e c i ic f wa t e r us e r a t i o , t h i s p a p e r pu t s f o r wa r d t h e c h a l l e n g e o f u r b a ni z a t i o n t o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nd a r e l a t e d s u g g e s t i o ns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
郭蕾
【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年(卷),期】2017(035)007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城镇人口越来越多,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建设,但又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人们对水的需求不断加大,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不对城镇化的发展造成阻碍,则成为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城镇化率与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具体领域用水比例的关系,提出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挑战和相关建议.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郭蕾
【作者单位】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北京 100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F299.2;F224
【相关文献】
1.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J], 章恒全; 蔡晓莹; 张陈俊
2.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J], 李俊
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J], 苏慧琼
4.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J], 苏慧琼
5.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响应关系 [J], 焦士兴;崔思静;王安周;赵荣钦;尹义星;张建伟;李中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
近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增长阶段,1978—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6.6%,年均提高0.93%。
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无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人口发展的要求,工业进程化加剧,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造,人口的空间集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中国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专家学者们只能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在研究基础上的建议。
本文基于10篇有关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文,对城市化对大气,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出一些总结分析。
一.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垫面的改变。
下垫面改变,其上方的大气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的气象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大气环境受到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篇论文中,陶玮等是通过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其中的4 套主流的不同复杂度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UCM)阐明地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且由这种内在作用机理推测出城市下垫面改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辅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个案研究。
这个个案研究是用了气象—化学“在线”耦合模式即数值模拟工具的其中一种叫WRF/ChemV3.5的工具来研究的。
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变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扩张是敏感的。
这体现在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 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 高处的CO 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 体积分数下降。
在我国城市下垫面显著扩张的背景下,这个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规律十分重要。
这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格局部署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城镇化中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

新型城镇化中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其管理与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新型城镇化中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
首先,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短缺是城市面临的挑战之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另一方面,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也比较严重。
城市的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带来了大量的废水,给城市水资源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水资源在城市中的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新型城镇化中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需要进行相关研究。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调控和保护。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要合理布局水资源设施,确保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并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其次,应加大水资源污染治理力度。
通过提高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强水质监测和排污口的管控,减少水资源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同时,要加强节水意识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用水环保意识。
此外,新型城镇化中还需要探索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
目前,城市的用水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社会化用水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可以研究开发城市雨水利用以及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推广农村的水资源利用经验,如农田灌溉和集雨的方式,为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借鉴。
另外,新型城镇化中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需要加强科学和技术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例如,可以开展基于遥感、GIS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研究,提高水资源的预测和调度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水资源智能化管理研究,提高城市用水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中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
马 小 燕
( 新 疆省 昌吉州阜康 市城 关镇水利 管理所 ,新 疆 阜康 8 3 1 5 0 0 )
摘 要 :水资源是社会发展 的基础性 资源 ,是经济发展 和人 民生 活赖 以生存的基础保 障。在 全球水 资源 日益紧缺的形势下 ,水 资 源的开发和 水环境保护势在 必行 。水资源的开发 能为社 会可持续发展提供 动力 ,而水环境保护 则有利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对水 资 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 中的 问题进行 简要分析 ,并有针对性 的提 出相 关对策建议 。 关键 词 :水 资 源 ;水 环 境 ; 开发
3 . 1 把 水 资 源 的 节 约 和 保 护 放 在 首 要 位 置
解 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就是节约用水 ,此外还有增强 对废水 的回收利用 。因此 ,必须对水 资源进行严格 的管控 ,坚 持开源节 流的基本原则 ,实现水 资源保护 与开发 的并重 ,确保 水资源 的合理 高效利用 。要 大力提倡并推行节约用水 ,把建立 节水 型社会作 为全社会 的努力 目标 ,节水本身也是保护水资源
后 才可进行 排放 。 作 为工业企业而言 ,应该增强对污水处理技
术 的探 索和研究 ,努力实现废水的 回收利用 ,来提高水 资源的 利用效 率。尤其 是对于工业企业较为密集 的区域 ,应该对水资 源进行重点 监控 ,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建设 ,建设污水排放造 成 的环境污染 。 2 . 3 重复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 的开发 与利用工作 是关系 到国计 民生的重要 事项 , 同时需要耗 费的时间也是 较长的。而且工业生产活动离不开大 量 的水 资源 消耗 ,因此 ,增强工业用水的相关管理对于完善水 资源使用机制是 十分 重要 的。因此 ,要求一方面不断强化人们 的节水意识 ,一方 面应该 不断增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 ,以 有效 的提 高水 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居 民的生活用水 中 ,也要进
一维变密度溶质运移实验及参数推求

第24卷第3期2008年5月水资源保护W ATER RES OURCES PROTECTI ON V ol.24N o.3May 2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902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Ο04Ο049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48)作者简介:马建良(1982—),男,山东乐陵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下水数值模拟。
E 2mail :maliang @ 一维变密度溶质运移实验及参数推求马建良1,陈 喜1,程勤波2,宋 轩2,鲍振鑫2(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通过室内土柱注水实验,观测沙质土壤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过程。
以变密度水流连续性方程、溶质运移方程和达西方程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和差分法对这3个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建立了一维变密度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
利用实验数据反求变密度渗透系数、弥散系数等水动力参数。
关键词:变密度水流;一维对流—弥散方程;土柱实验;海水入侵中图分类号:O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Ο6933(2008)03Ο0008Ο04Identification of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based on one 2dimensional variable density and solute transport numerical modelMA Jian 2liang 1,CHEN Xi 1,CHENG Q ing 2bo 1,SONG Xuan 2,BAO Zhen 2xin 2(1.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Hydrology 2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2.College o 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Hohai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ide ions in sandy s oil was observed through water 2filling s oil column tests in the laboratory.A one 2dimensional numerical m odel for groundwater f1ow of variable density and s olute transport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equations of variable density groundwater flow and s olute transport as well as Darcy ’s Law.The equations were s olv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The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for variable density flow ,such as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s and dispers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ibrated against the observed data.K ey w ords :variable density groundwater f1ow ;one 2dimensional convection 2diffusion equation ;s oil column experiment ;seawater intrusion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陆续出现海水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08-29;修订日期:2013-1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编号:4130162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流成本管理创新研究”(编号:11BGL02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农村水污染治理机制研 究”(编号:2012SJD790023);河海大学中央高校业务基金项目(编号:2012B09414,2012B09514)。 作者简介:马海良,男,江苏常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效率与水资源环境。E-mail:hilima@
变量 LUR LTWC iLUR iLTWC
表 1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Table 1 The result of ADF unit root test (C,T,K) DW 值 ADF 值 1%临界值 5%临界值 (C,N,2) 1.93 -2.440 8 -5.295 4 -4.008 2 (C,T,2) 2.01 -1.982 7 -5.295 4 -4.008 2 (N,N,1) 1.98 -2.849 8 -2.886 1 -1.995 8 (N,N,1) 1.91 -2.627 3 -2.847 3 -1.988 2
马海良等: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335
2014 年 2 月
问题而展开,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①通 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判断我国城镇化率与用水总量 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对于用水总量的具体 影响程度;②通过广义差分回归分析我国城镇化对 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效率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城镇 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③在上述研究的 基础上,判断城镇化到达 60%时,我国用水总量和 用水效率是否与红线目标存在矛盾,是否可以调整 我国用水结构的比例来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
摘 要: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资源被集约化使用的同时,耗用量却显著增加。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中
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基础,预测 2020 年城镇化率到 60%时
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是全国用水总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格兰杰因;城镇化率每提高 1%,水
的城镇化加速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增 长,但给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也随之带来巨大的压 力。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 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 体现[5]。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 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 [6] 从目前文献来 看,尽管有少量学者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 展有过研究[7,8],但鲜有学者从特定的水资源出发来 考虑这一特殊经济资源的约束性。
从图 1 中,不难发现,全国用水总量 TWC 和城 镇化率 UR 有着比较一致的整体发展趋势。因而, 考虑对两者进行协整分析。由于数据多存在单位 根问题,通常采用先取对数再差分的方法。对全国 总用水量 TWC 和城镇化率 UR 进行对数处理,分别 记为:LTWC 和 LUR。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有多种,如 PP 检验,ADF 检验、KPSS 检验等,本文采用较为常 见的 ADF 检验以确定单整的阶数,具体检验结果见 表 1,其中,C,T,K 分别代表单位根检验方程中常数 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i 代表一阶差分,DW 值
面对这一焦点问题,中央政府 2011 年“一号文 件”首次聚焦水资源管理,明确提出“随着工业化和 城镇化深入发展,要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并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确立了在未来一段时间的 全国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等三条红线,这进一步激 发研究的动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用水总量和用 水效率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如果影响较大,城镇 化建设的目标与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的红线目标 是否存在冲突?如果存在冲突,是否可以通过调整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及生态用水的比例结构 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本研究围绕上述几个
为-2.849 8 和-2.627 3 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 5%的临 界 值 ,所 以 LTWC 和 LUR 为 一 阶 单 整 时 间 序 列 I (1)。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可能受到某些共同因素 影响,在时间上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可能存在一
种 稳 定 的 协 整 关 系 [9],对 其 进 行 回 归 ,检 验 数 据 表 明,在 5%的临界值下,LTWC、LUR 之间存在明显的 协整关系。全国总用水量与城镇化率间的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 2。
复相关系数
0.823 4 被解释变量均值
4.043 6ຫໍສະໝຸດ 修正复相关系数 0.922 9 被解释变量标准值
Pr ob(F - statistic) = 0.0013
由于模型中 DW 值较小,说明误差项存在自相
关问题,在全国总用水量对城镇化率的原回归方程
模型中添加一阶自回归 AR(1),得到如表 3 所示的 广义差分回归结果。
根据广义差分回归分析结果,调整 R2由原来的 0.800 7 上升到 0.922 9,DW 统计量由原来的 0.901 0 上升为 2.133 2,各项统计量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全国用水总量对城镇化率的广义差
2 城镇化率与用水总量的关系
2.1 城镇化率和全国用水总量的总体描述 由 于 城 镇 化 可 以 节 约 土 地 利 用 ,促 进 经 济 发
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育、医疗等城乡二元结 构的弊端,因此成为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农村政策 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最近的 10 多年间,我国城 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我国城镇化率(Urbaniza -tion Rate,UR)从 2000 年的 36.2%到 2010 年 47.5%, 每年大约增长 1%(见图 1)。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总 量 的 增 加 ,全 国 用 水 总 量 TWC(Total Water Consumption)也表现出逐年增加的总体趋势,从 2000 年 的 5 498 亿 m3增加到 2010 年的 6 022 亿 m3。需引起
图 1 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趋势
Fig.1 The trend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rate and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注意的是,我国用水总量 2003 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 拐点,达到了 21 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只有 5 320 亿 m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年水资源供给量较少,造 成实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2003 年我国遭遇了全国 大范围春旱和江南、华南的严重夏伏旱,全国总供 水量仅为 5 320 亿 m3,与 2002 年的 5 497 亿 m3相比, 降低了 177 亿 m3,另一方面是我国在 2002 年 8 月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上下掀起了建立 节水型社会的热潮,许多用水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 限制,以上两个原因导致用水总量的大幅度下降。 2.2 城镇化率和全国用水总量的 Granger 因果检验
LUR C AR(1)
consumption to urbanization rate 回归系数 标准误差 t 统计量 概率 P 值 0.579 7 0.250 711 2.132 1 0.031 4 1.857 4 0.954 766 2.301 4 0.022 8 0.500 1 0.288 319 1.994 6 0.042 6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 7.68%,而总用水量将提高 0.58%;预测 2020 年城镇化率到 60%时,全国用水总量将突破
红线控制要求,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对此,提出从技术节水、结构节水和生活节水三
方面挖掘节水潜力,以及从生态增水、国际市场购水以及虚拟水贸易三方面增加水资源供应。
第 36 卷 第 2 期 2014 年 2 月
2014,36(2):0334-0341
Resources Science
Vol.36,No.2 Feb.,2014
文章编号:1007-7588(2014)02-0334-08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马海良 1,3,徐 佳 2,王普查 3
(1. 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常州 213022;2.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 3.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常州 213022)
表 2 全国总用水量与城镇化率的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Table 2 The Granger test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原假设 LUR 不是引起 LTWC 的原因 LTWC 不是引起 LUR 的原因
F 统计量 4.583 94 0.073 43
分回归模型: LTWC = 1.857 4 + 0.579 7LUR +[AR(1) = 0.500 1]
(2)
根 据 广 义 差 分 回 归 分 析 结 果 ,城 镇 化 率 水 平
(LUR)每提高 1%,全国总用水量(LTWC)相应地提
表 3 全国用水总量对城镇化率的广义差分回归分析
Table 3 Generalized difference tota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water
概率 P 值 0.009 2 0.830 4
表 2 的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全国总用水量 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率的
提高或降低必然引起全国用水总量的增加或减
少。据此,建立回归方程:
LTWC = 2.6441 + 0.3729 × LUR
(1)
调整 R2 = 0.8007 DW = 0.9010
需说明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用水 数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缺乏统一的汇总和整编,直 到 1997 年起才正式发布《中国水资源统计公报》,对 当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用水指标、 江河湖库水质以及重要水事等进行统计。另外,我 国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是以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 口普查得到的城镇化率为基础,以每年的人口与城 镇化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基于这样的资料背 景,为保证研究的客观严谨性,本文选取 2000-2010 年的年度数据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进行 实证分析。除特别说明外,数据来源为历年的《中 国水资源统计公报》和《中国城市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