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讲授-桂枝法系列分类
桂枝法-彭重善

• ①建中汤法:基本形式+炒麦芽(补脾胃、助消化、建中宫、调和营卫、 治心悸心烦)
• ②桂苓术甘汤法:基本形式+茯苓(茯神),化气行水之法。 • 湿重无汗用苍术,体弱易汗用白术
• ③祛外风镇内风法:基本形式+天麻,可祛内外之风,并可稳定血压。 • ④祛痰洁重楼法:基本形式+石菖蒲、法半夏、茯神 • ⑤祛肺寒助肺气法:基本形式+石菖蒲、法半夏、砂仁 • ⑥祛寒去湿化燥法:基本形式去淫羊藿+茯苓、法半夏、石菖蒲、油厚朴 • ⑦洁胃肠法:基本形式去淫羊藿+炒麦芽、官桂、茯苓、五灵脂 • ⑧祛邪综合法:基本形式+茯神、法半夏、砂仁、石菖蒲
• 前者用于痛经,后者用于月经淋漓不尽或时间过长。
• ③祛污化浊、治带病法 • 基本形式+茯神、乌贼骨、檀香、桑螵蛸、青皮、砂仁、杜仲
• ④祛肌肤燥寒湿,治湿疹皮疹之法 • 基本形式+茯神、蛇床子、地肤子、白芷、花椒、苍耳子、陈艾
• ⑤祛湿通经治痹法 • 基本形式+茯苓、羌活、松节、威灵仙、全葱
• ⑥祛瘀活血法 • 基本形式+茯神、砂仁、五加皮、川芎
• 生姜-多指种了一年就采收的新鲜的姜,其味辛,微温,辛散之力强, 善驱邪,行经络腑中的浊阴积滞,而缓和的温性较干姜不足。
• 干姜-即母姜,通常是发过两次芽,生长了三年的姜,辛热,气味较 浑厚,善温中土,斡旋中州,即温升脾阳开肺气降浊阴,然降浊阴 之力不及生姜。
2.生姜
• 将能量从营分横开到卫分,也就是通营卫的作用,生姜的作用就是 把桂枝的能量由营分横开“炸”到卫分。如果说桂枝是发射出去在血 管里飞奔的导弹,那么生姜就是使之爆炸的炸弹,把桂枝的能量由 营分横切到卫分,或者说“炸”到卫分。
第004课~桂枝类方~《类方讲伤寒》高珊珊老师主讲20151113

《类方讲伤寒》汉传中医免费教学群2015-11-13桂枝类方:--------高珊珊老师主讲: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四个方子: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这四个方子的共同点,是都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掉了凉性的使药。
在第一节课讲桂枝汤法度,和刘志杰方证解析法时讲过阴-中-阳、君臣佐使的三才四象配伍法,体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的至善理念。
三才四象俱全的方剂较平和,安全而稳妥。
本课的四个方剂,都由阳性药+平性药,君(臣)药+佐药组成,没有使药,不遵守阴阳互根的法则,单刀直入,没有牵扯,偏性较大,药力迅猛。
首先来看桂枝甘草汤:君:桂枝(辛温)4两佐:甘草(甘滋)2两这个方子由两味药组成。
从制方学来讲,由两味药组成的才叫“方”或“单方”。
而单味药只能叫“药”,三味和三味以上的称“剂”或“复方”。
《说文》释“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小篆的“方”字如下图:象义两条船,并在一起。
方,是两仪之义;而剂,代表三才。
《说文》剂:齐也,从刀从齐。
小篆“剂”字如下图:象义三个合在一起的麦穗,用刀齐平。
这是古人指示我们的制方法则。
根据古经方法度,古河图洛书,四象真五行和六纲五证经方框架,恩师恢复了被陶弘景称为“神明之剂”的四神二旦汤规范方。
简称“六神方”,为一切方剂的本来源头。
这才是真正的“万方之组”。
六神方,分为六个小方和六个大方。
“四味曰小方,以明君臣佐使也;七味曰大方,以应四神七宿也”会用的,临床用这十二个方相互合方和加减,就足够应万病,起沉疴了。
越接近源头的水就越清澈。
我们就从最简的“方”:桂枝甘草汤讲起。
前面讲过,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
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
吴师讲桂枝法文字粗略整理

吴师讲“桂枝法”文字粗略整理任脉,总任诸阴,所以前面的病,从任脉治,即身体前侧正中线,或与正中对称者,皆受激素性影响。
甲状腺癌,甲状腺是雌激素的靶器官,与乳腺同,可与阳和汤加化肝煎。
咽炎,雌激素有免疫活化作用,高雌激素多活化咽部淋巴环,导致不适,即咽部略泡增生,麻黄升麻汤。
肺癌,有的分泌雌激素,导致女性化,多小细胞,泽漆汤或厚朴麻黄汤。
心脏,受雌激素影响,西医常识,这个大家都知道,桂枝甘草汤类。
胃癌,容易卵巢转移,除留,茯苓甘草汤十二指肠,时腹自痛,小建中汤膀胱,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汤。
子宫,任脉起于他,桂枝茯苓丸看出来没?任脉的主要是桂枝!麻黄汤,麻黄走督脉,桂枝走任脉,则汗出解。
乳癌,雌激素作用,阳和汤由此看伤寒论桂枝方,简洁明了,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桂枝增加心率,所以用桂枝,脉缓!若是桂枝汤,脉可浮大,因为有芍药收敛,具体见金匮虚劳篇。
若单用桂枝,可紧玄细微,因为桂枝扩血管,仍见虚劳篇。
汗与不汗,摸脉是过一下手心,润者汗!查虚劳篇,十二脉,独无数,用桂小心,伤寒他处用,实,需配伍。
伤寒杂病论用桂枝,简单总结,大体主要有四方面。
(语音内容)张仲景用桂枝,用四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概括:1.中风(太阳)、虚劳(虚劳病篇)、水饮、淤血;2.桂枝在现代医学研究出的作用:扩血管;强心,提高心率的作用(;3.通经,促进女性排卵,改善月经不调;4.活血作用;5.利水(引起肾小球血管扩张,增加尿量);eg:苓桂术甘汤6.发汗(扩血管间接帮助)脉象——虚劳篇12个脉象。
成对的芤微脉:桂枝汤。
当归、川芎、芍药、大枣等补血;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
人参、黄芪补气为主浮大脉:也可应用桂枝,男性脉大,桂枝汤。
浮脉,里虚也。
桂枝或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收敛,芍药(伤寒)or山茱萸(张锡纯)沉迟脉:脉位下沉,次数延后。
八味肾气丸。
附子肉桂为主(往往见细数脉)细涩脉:伤及肾经,以熟地山药为主结代脉:千金炙甘草汤弦紧脉:桂枝扩血管通经,桂枝汤为代表淤血没有干血,不用桂枝五苓散的特点为例:见伤寒辨霍乱病症(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五苓散主之)Eg:咳嗽、小便出来,多见女性。
第二十一节桂枝法总论:

第二十一节桂枝法总论:第二十一节桂枝法总论:《伤寒论》:“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桂枝(去皮,二两)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杂病论》中6种桂枝用药心法

《伤寒杂病论》中6种桂枝用药心法桂枝,《本经》称其味辛性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呕,利关节,补中益气”。
《本草再新》称其“能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
在《伤寒杂病论》诸方中用桂枝者约占40%,有取其辛散,有取其健胃,有取其行血,有取其兴奋,而又有取其镇静。
在各方中有为主药,有为辅药,也有作为反佐之药,不一而足。
不仅药物配伍不同,作用改变,且用量大小,作用亦有差异。
凡此种种,均有法度,可于《伤寒杂病论》中求之。
今将有桂枝所组成的方剂作用,探讨如下。
01属于退热作用类的方剂以桂枝为主药的,为桂枝汤;为辅药的,有麻黄汤,大、小青龙汤、葛根汤等;为反佐之药的,有白虎加桂枝汤、木防己汤等。
桂枝汤适应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其主要作用,在于解肌。
后世认为桂枝汤,是诸方之祖。
这就意味着它的作用,颇为广泛,决不局限于解肌。
柯韵伯说:桂枝汤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之总方。
特别是曹师颖甫对桂枝的功能,说得很中肯,他说:“桂枝治寒湿凝泣于肌肉,阳气不达于外,仲师因主桂枝汤以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很有启迪,值得参考。
笔者如治何某,男性,18岁,病湿温,时值霉雨季节,过用寒凉,身热不解,导致神识不清,不语,不欲食。
前医曾用安宫、至宝等,未效,乃延余诊。
症见面色暗晦,口唇色淡,身热不扬(体温38.8℃),神识朦胧,舌苔淡黄而腻,尖边质微红,脉象弦缓,证系湿邪阻遏,蒙闭清窍,投以通阳宣闭,芳香化湿法。
药用桂枝、炒白芍、竹沥、半夏、菖蒲、郁金、茯苓、陈皮、赤豆芽、藿香露、银花露、炙甘草等,服2剂。
隔日复诊,体温38℃,稍能识人,问之,亦能作简单对答,舌苔转薄,脉象弦缓,病情已见转机。
再以原方去赤豆芽,加清水豆卷,黑山栀,继服3剂后,热减(体温37.3℃),但夜寐不安,躁烦心慌,悲伤欲哭,舌苔薄净,脉弦数。
此因湿热久稽,心气损伤,神志不宁。
乃改投百合地黄汤合栀子甘草豉汤加淮小麦、太子参、茯神等出入,调理半月余而愈。
医学讲授-桂枝法体系讲解总述

桂枝法体系讲解-总述
一、总述
郑钦安:仲景分配六经,标出六经提纲病情,为认邪之法,又立出六经主方,为治邪之法。
其间随邪变化,亦难尽举。
学者不执于方,明理为要。
1、桂枝汤,乃调和营卫,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仲景原文所论病条。
很多病都有自汗,不光是太阳荣卫不和,如果是荣卫不和,还一定有恶风、畏寒等症状,其中有素体阳虚,或多言、过用心、稍劳动则自汗出,都是阳虚症状,应用附子,白术,淫羊藿加入。
2、桂枝汤30、31、32条皆误下后方子,故郑师指出,应对病情、脉息、声音、动静、有神无神,及辩证认病之要点,特别是有神无神,是关键点,有神而缓,则非阳不足而上冲,桂枝汤驱邪则愈,脉息无神,人亦无神,正气亏损严重,阳弱不能镇阴,应附子法为当,病在上,宜扶上阳,在中,宜附子理中汤,法中宜用西砂仁,开上中下三膈,与附子合,则纳气下行,上冲则愈。
3、郑钦安桂枝法:桂枝、白术、甘草、生姜、楂肉、(淫羊藿),无汗用苍术,加陈皮,不用麻黄发汗太过,伤阳气。
4、50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气起则头眩,脉浮紧,发汗则动,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郑钦安认为伤胸中阳气,原方力度小,应大剂扶阳,除了附子,用砂仁、法夏、石菖蒲,也用扶中的砂仁、白术、甘草、生姜。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之桂枝法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之桂枝法一、桂枝五证1.中风桂枝温卫、芍药和营,两药合用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代表处方是桂枝汤。
至于桂枝汤为何同用于太阳与太阴,我们在六经在经一章中已经作了详细讲解。
2.虚劳桂枝走心,附子走肾;桂枝通任,附子温督;桂枝可平冲。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主要就讲了桂枝证和附子证,后者如肾气丸。
文中讲到了沉迟脉,又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我个人体会肾气丸的脉多是沉迟脉,但即便是沉迟脉,有人吃了仍然上火。
原因是肾气丸中三泻的力量不够,所以可再加牛膝、车前子,就成了济生肾气丸,其中牛膝既补肾又引血、引热下行,车前子既补肝肾又利湿热。
3.桂枝与任脉桂枝走任脉,有提高心率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说:“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故蓄血证多用桂枝。
桂枝的作用在心入任脉,任脉自上而下交于督脉;附子的作用在肾入督脉,自下而上交任脉,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个走任、一个走督。
桂枝走任脉,常配芍药、大枣;附子走督脉,常配麻黄(如麻黄细辛附子汤)、鹿茸(《温病条辨。
下焦篇》鹿附汤)。
附子走肾,腰疼为其独证,故“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证如果服药前腰不疼,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腰疼,因为药物作用于某经,服药后该经特定的几个穴位,可能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
任脉总任诸阴,身体前正中线,或与正中对称的疾病,多从任脉治疗,且多受激素的影响。
心脏在任脉上,主血脉,所以桂枝汤可以温心阳。
女性雌激素撤退后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加,补充雌激素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生的概率。
奔豚气上冲胸多见于更年期,也可以用桂枝类方;如果病在少阳伴有往来寒热的,是奔豚汤证。
桂枝可平冲也与任脉有关系,因为冲任两脉的关系密切,冲脉的很多病都与任脉的激素低有关系。
比如更年期综合征有潮热,心烦汗出。
冲脉隶于阳明经,所以代赭石也平冲。
厥阴肝寒上冲的吴茱萸汤证,风火上冲的天麻钩藤饮证,都与冲脉有关系。
扶阳精髓:桂枝法

扶阳精髓:桂枝法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
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
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
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
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
《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
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
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
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
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
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
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
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
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桂枝法)桂枝法中基本法是有汗无汗,有汗用白术加淫羊藿,无汗用苍术加陈皮
2、(桂楂法)桂枝法用山楂肉变化,桂枝法加山楂肉
3、(桂楂麦法)建中汤法:桂枝法加大麦芽,作用:补脾胃之虚,助消化,建中宫,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营卫调和,阴阳不偏,同时可治心悸、心烦。
此法不用饴糖,因呕家、酒家不适合饴糖。
此法适用范围广泛,凡胃弱饮食不消,完谷不化,久病体弱加黄芪,若阳虚加附子,扶阳、建中、理中。
大麦芽气平微甘,富生生之能,肝之本谷,疏肝理脾。
与楂肉合,化气滞,行血瘀,消肉食,通肠胃,有生生之能。
4、(桂楂苓法)桂楂法加茯苓(茯神),化气行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气则头眩,脉滞紧可服。
湿重,无汗用苍术,但体弱、年老、易汗用白术。
治血尿,加生蒲黄,蓄尿加吴茱萸、石菖蒲。
5、(桂楂麻法)祛外风镇内风法:桂枝法加天麻
6、祛痰法:桂枝法加法石神:石菖蒲通心窍,入水底而引微阳上升。
得茯神,行浊水升清,得半夏,清浊可分,哮喘可定。
得桂枝白术,行气化水,祛痰。
7、祛肺寒助肺气之法:桂枝法加法西石,西砂仁开上中下三膈,喉部干燥用油厚朴。
8、洁净肠胃之法:桂楂麦法加五灵脂官桂茯苓。
9、肝区:小茴香、公丁香、吴茱萸(镇痛,化凝聚痞块),元胡(肝区痛,加吴茱萸,痛彻背,加元胡。
)脾区:白术、茯苓、大麦芽、楂肉、五灵脂、石菖蒲、法半夏、西砂仁、藿香;肾区:附子、淫羊藿、砂仁;肺区:半夏、石菖蒲、三子,心区:茯苓、茯神;
10、痛经:肝脾肾同调:桂枝法加肝(小茴香、青皮)加生蒲黄;月经时间长,上法加杜仲续断桑螵蛸陈艾,轻易不要用伸筋草、舒筋草,(当归活血,经量少可以用)。
11、皮肤病很难治,就用白檀香。
12、治皮肤燥、寒、湿、湿疹,桂枝法加小茴香加蛇床子、地肤子、白芷、花椒、苍耳子、陈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