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0微生物菌剂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KS50微生物菌剂概要

KS50微生物菌剂概要

KS50微生物菌剂概要2012年9月9日一、KS50产品背景位于韩国南部全罗南道木浦市的建农株式会社,经5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自然界微生物群落中提取了复合微生物种群,采用称作Natural-Biotechnology的结构培养技术,培养出了复合微生物菌种,命名为KS50。

建农公司的KS50微生物菌剂产品在韩国成功用于污水处理、除臭处理、河川湖泊水质改善等环境领域及土壤改善、农作物增产等农业领域以及水产养殖、畜产养殖领域、保健食品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制革污水的处理及污水处理中氨氮的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KS50在环境保护、农业增产等方面有不俗的表现,韩国MBC电视台(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韩国经济TV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导。

在日本,建农与日本水处理界巨头栗田工业株式会社合作,成功将KS50应用于福冈县久留米市中央净化中心(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及久留米市下弓削川河川复原事业,并在日本建立了微生物发酵健康食品-KANNO的生产工厂。

在中国,KS50在沈阳仙女湖水质改善试验(2010年)、上海汉德水产加工公司污水处理(2007年)试验均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

辽宁大学用KS50微生物菌剂用在鸡粪堆肥腐熟、发酵床养猪、发酵秸秆反应堆(2010年)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均有资料)。

二、KS50微生物菌剂的特点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KS50的来源。

KS50取自自然界微生物群落,是自然界的复合微生物群,包含了很多个菌种。

已从KS50中鉴别出的菌种有枯草菌、芽孢杆菌等十几种菌种(KS50微生物菌剂介绍书_(株)建农.pdf 中有详细描述)。

这与人为选择的菌种和将几种选择的菌种组合的微生物是有很大区别的;二是培养方式的不同。

KS50采用叫做Natural-Biotechnology的结构培养技术,在85℃高温下培养。

在这个温度下培养微生物的方式是世界唯一的;三是不产生变异,适应性强。

在-50℃~+150℃范围内及很宽的酸碱度范围内均可以生存。

菌剂质量测定方法

菌剂质量测定方法

菌剂质量测定方法
菌剂质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质量测定方法:
1. 重量法: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称量物质的方法来测定。

具体步骤包括摩擦瓶中加入已经干燥的微生物菌剂,然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加热至水分析后,将其放入烘箱中干燥至恒定质量,然后称量其重量。

通过计算比例,即可得出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质含量。

2. 细菌数量测定:通过在凝胶中依赖(或独立)生长技术,或平板计数法或滤膜法测定细菌菌量。

这通常以CFU/g(或/ml)的形式报告。

3. 纯度检测:使用不同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检测。

该标准是确保微生物菌剂纯度的关键。

4. 活性检测:测定微生物菌剂中生物活性的程度。

这种活性可以测定菌剂对病原体的抑制作用,或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发挥作用。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菌剂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微生物学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

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

受控状态:北京港龙华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微生物验证(含涂抹实验、食品接触面、车间环境)(依据QS市场准入有关规定编制)文件编号:HJ-HACCP-02编制人员:我审核:批准:2013年10月10日发布2013年10月30日实施北京港龙华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微生物验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要求及验证计划。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控制的验证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后,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技术规范GB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3职责品管部对车间卫生状况进行监控,定期开展微生物验证,并根据检验结果对车间卫生进行管控,必要时委托化验室抽样检测。

4术语和定义食品接触面:指生产过程中与所生产的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具器具、人、水、空气、包材等;或直接接触的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5验证计划5.1工厂应按照GB14881等相关国家规定,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

5.2验证内容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人员、生产环境等)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如清洗、消毒措施、提高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等)5.3微生物控制标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具体见表一5.4可通过以下环节的检测进行微生物控制效果验证5.4.1生产用水1)采样时间:生产过程中2)生产用水取样:选定取样点,打开水阀门,5min后用灭菌的广口瓶取约200ml水样,立即送检。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25文件名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文件编号:09T-I636-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1.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二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5.1.简述:5.1.1.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5.1.2.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5.1.3.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5.1.4.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

5.1.5.检验结果告以1g、1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5.2. 检验量。

5.2.1.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 或cm2)。

5.2.2.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 g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要求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于阳性对照试验)。

5.2.3.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膜剂还不得少于4片。

百分之50凯泽WG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百分之50凯泽WG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50%凯泽WG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摘要] 通过对50%凯泽等5种不同药剂处理的试验,得知:50%凯泽wg用量为24-48克/亩对番茄灰霉病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非常明显,防效在79%-86%之间;比对照药剂处理30%翠泽sc45ml/667m3的防治效果略好;50%异菌脲wp30g/667m3的防治效果最差,防效达到65%左右。

建议50%凯泽wg和30%翠泽sc在生产上轮换使用。

[关键词] 凯泽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29-02番茄是百色市主要蔬菜品种,2012年,我市番茄种植面积有25500hm2,番茄产量为95750万千克,是菜农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但近年来,番茄灰霉病在我市番茄产区普遍发生;该病是以病原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浸染为害番茄的花、果实、叶片和茎等,严重影响我市番茄产量和质量。

为了向菜农提供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轮换使用防治该病,笔者于2012年做了50%凯泽wg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药剂:50%凯泽wg[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30%翠泽sc[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和50%异菌脲wp(市场购买)。

供试番茄品种:千禧。

2.试验方法试验选在百色市田阳县田州镇新城村番茄地进行,设6个处理:50%凯泽wg 24g/667m3,50%凯泽wg 36g/667m3,50%凯泽wg48g/667m3,30%翠泽sc45ml/667m3,50%异菌脲wp30g/667m3和清水对照,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间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22.5m3。

试验共施药3次,分别于2012年2月2日、2月8日、2月15日施药。

首次喷药正值番茄灰霉病发生初期。

用电动喷雾器按不同处理剂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对整株叶片的正反两面进行均匀喷施,施药液量为30kg/667m3。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验证方案组织与实施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工作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质量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参与实施。

方案起草方案审核方案批准目录一、概述二、验证目的和风险评估三、验证内容四、方法判定五、再验证周期六、参考文献七、结果评价及结论1、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数、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适用性试验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和控制菌检查。

由于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检查方法验证,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控制菌均采用平皿法。

故现升级为中国药典2015版,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及控制菌均采用平皿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2、试验目的和风险评估:验证目的:确认所采用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适合我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风险评估:3、验证内容:3.1、培养基来源:确认人:确认日期:3.2、检查用培养基配制方法:确认人:确认日期:3.3、使用仪器确认人: 确认日期:3.4、验证试验用菌种:确认人:确认日期:3.5试验方法:取供试品 10 g加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1:10供试液。

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控制菌采用常规法。

3.6菌液的制备:3.6.1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物一铂金饵,加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置30~35℃培养箱中培养18~24h,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物1ml加入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 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分取各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20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和1000CFU/ml的菌液备用。

最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最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六、验证内容1.供试液的制备1.1.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1.2.取1:1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0的供试液。

1.3.取1:10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00的供试液。

备注: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2.菌液制备2.1.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 天;取此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3.将黑曲霉菌斜面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使大量的孢子成熟。

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 1ml 含孢子数小于100cfu 的孢子悬液。

2.4.上述菌悬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之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有效期内使用。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并评估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灵敏度,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二、试验范围本试验适用于各类药品、食品、环境以及生物制品等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试验设备与试剂1. 培养基:本试验需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培养基、沙门氏菌培养基等,以满足特定微生物的培养需求。

2. 灭菌设备:试验中的培养基、工具及试剂需经过灭菌处理,以保证试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3. 微量移液器:用于准确取样和移液,确保实验的精确性。

4. 微生物培养箱:用于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来培养微生物样品。

四、试验步骤1. 样品制备: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采集样品,并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进行适当处理,以便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 培养基接种:将样品按照试验要求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促使微生物生长。

3. 培养基培养:将接种过样品的培养基置于微生物培养箱中,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通常包括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等方面的控制。

4. 结果观察与记录: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的生长,并记录对应的观察结果。

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评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度。

五、试验评价指标1. 准确性:通过与参考方法的比对,评估限度检查方法的准确程度。

2. 精密度:利用不同实验者、设备和试剂的重复试验,评估方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3. 确定度: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确定方法对微生物的检测能力。

4. 可靠性:综合以上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六、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评价指标,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限度检查方法在各类样品中的准确性良好,能够准确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2. 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不同实验者、设备和试剂的试验结果相对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S50微生物菌剂应用方案
1. 应用对象
地点:待确定
某些站点因为运行调试时间不长,处理器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不理想,达不到处理的要求。

投加微生物菌剂,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通过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有效降解。

2. 应用方法
往一体化设备里投加KS50微生物菌剂,100公斤KS50活性液已送到德清运维中心。

一体化设备主要采用A2O法,菌剂每次分三个点投加,A1池、A2池和O好氧池每个点各投加1/3的量。

3.投加方法
人工进行投加作业,每次称取相应的投加量送到站点,人工投加,总共分2
4.
投加前先对站点的进出水质进行连续几天(三天左右)的监测记录,投加开始后,每天取水样测定一次,最后一次投加后,继续每天测一次水样(三天后改为两天一次,一周后改为一周测一次,约3周)。

测定指标主要是COD、氨氮和TP,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这三项指标的去除率,同时对投加的菌种的有效期进行分析。

5.注意事项
KS50活性液的贮存:避光,低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