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件:多普勒效应
合集下载
《多普勒效应》课件

多普勒效应在声学、雷达、通信、交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
多普勒效应在声学、雷达、通信、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声学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声音的方向和速 度;在雷达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在通信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 信号处理;在交通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车辆测速和道路监控等。
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多普 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范围,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未来将进一步探索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以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THANKS
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 模型
为了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和观测数据,未来 将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模型,以提高理
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普勒效应的技术创新
要点一
开发高精度测量设备
随着多普勒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精度测量设 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将致力于开发高精度、高稳定性 的测量设备,以提高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实验验证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验证方法:通过对比不同速度下 声波或光波的频率或波长变化,验证
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确定声波或光波的初始频率或波长 。
2. 改变声源或光源的运动速度,观察 接收到的声波或光波信号的频率或波 长变化。
3. 记录不同速度下的频率或波长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4.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多普勒效 应的规律,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 理。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
总结词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 翰·多普勒。
详细描述
多普勒效应在声学、雷达、通信、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声学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声音的方向和速 度;在雷达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在通信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 信号处理;在交通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车辆测速和道路监控等。
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多普 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范围,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未来将进一步探索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以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THANKS
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 模型
为了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和观测数据,未来 将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模型,以提高理
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普勒效应的技术创新
要点一
开发高精度测量设备
随着多普勒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精度测量设 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将致力于开发高精度、高稳定性 的测量设备,以提高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实验验证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验证方法:通过对比不同速度下 声波或光波的频率或波长变化,验证
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确定声波或光波的初始频率或波长 。
2. 改变声源或光源的运动速度,观察 接收到的声波或光波信号的频率或波 长变化。
3. 记录不同速度下的频率或波长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4.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多普勒效 应的规律,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 理。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
总结词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 翰·多普勒。
多普勒效应教学课件

1.根据以上视频,自己课后动手试一试。 2.开动脑筋,能否自己创新设计出新的验 证多普勒现象的小实验。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谢谢!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4、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动画三: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5、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动画四: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二、多普勒效应
4.实验验证视频
视频一:声音的多普勒现象 视频二:水波的多普勒现象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三、多普勒效应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6.光的多普勒现象:红移
——宇宙“大爆炸”起源说的最有力证据
1、在七种颜色的可见光中, 红光的频率最低。
2、若某星球发出的光在一段 时间后我们接收到的红光部分 增多,说明接收到的光的频率 在降低,根据多普勒效应,说 明该星球在远离我们。
3、若我们周周所有的星球都 是这样的,说明宇宙在膨胀。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过关训练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波源正在移向 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是 C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在车站听到的声调
A.变低
B.不变
C
C.变高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谢谢!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4、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动画三: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5、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动画四: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二、多普勒效应
4.实验验证视频
视频一:声音的多普勒现象 视频二:水波的多普勒现象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三、多普勒效应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6.光的多普勒现象:红移
——宇宙“大爆炸”起源说的最有力证据
1、在七种颜色的可见光中, 红光的频率最低。
2、若某星球发出的光在一段 时间后我们接收到的红光部分 增多,说明接收到的光的频率 在降低,根据多普勒效应,说 明该星球在远离我们。
3、若我们周周所有的星球都 是这样的,说明宇宙在膨胀。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过关训练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波源正在移向 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是 C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在车站听到的声调
A.变低
B.不变
C
C.变高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人教选修34第12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 课件(22张)

1、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
2、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1、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2、在观察者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收频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的速度发生改变(波的波长不变)。
3、在波源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收频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的波长发生改变(波的速度不变)。
BD
课后练习
4、海豚具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器官,在一些重要性能上,如确定方位的灵敏度,都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它发射的波比无线电的微波( ) A、速度快,方向性好 B、频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C、波长小,传播距离远 D、在介质中衰减小,传播距离远
D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5、以速度u=20m/s奔驰的火车,鸣笛声频率为275Hz,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⑴当火车驶来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 ⑵当火车驶去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
多普勒效应模拟
1、观察者静止不动,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假设有30个人经过。
v测
2、当观察者逆着队伍行走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大于30个人经过。
v测
v测=0
3、当观察者与队伍同向行走且速度比队伍的小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小于30个人经过。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1、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五节 多普勒效应
一个艰难的思考: 该同学听到的声音 其他同学听到的声音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PPT课件

-
7
v 2、观察者不动,波源相对介质以速度
运动
s
-
8
T
s s'
uA
T'vsTb
uu
vsT
b
' 1 u u
T' vsT u vs
观察 ' u 波源向观察者运动
者接 收的 频率
'
u
u
vs
u vs
波源远离观察者
-
9
说明2
❖ 在波源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收 频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长发生 改变(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14
应用之一(雷达测速仪)
❖ 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 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 率的电磁波(通常是 红外线),波被运动 的汽车反射回来时,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 化,由此可指示汽车 的速度。
-
15
应用之二(多普勒天气雷达—尼克斯雷达)
❖ 尼克斯雷达是采用多普勒效应对风、雨、雪 进行探测的一种新型雷达。
❖ 由于雨滴和雪花运动方式不同,雷达反射回 来的波频率也不同。根据雷达接收反射回来 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就可以分析出风、雨、 雪花的运动情况。利用多普勒效应,就可以 确定风暴是不是向这个方向刮来,并且能判 定速度的大小。
❖ 2、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 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 普勒效应。
-
13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交通上测量车速(雷达测速仪); 2)医学上用于测量血流速度(多普勒检查); 3)天文学家利用电磁波红移说明大爆炸理论; 4)用于贵重物品、机密室的防盗系统; 5)卫星跟踪系统等.
-
-
16
应用之三(多普勒B超或彩超仪)
多普勒效应 课件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 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 (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 的频率.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 (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与观 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变小.
3.应用 (1)测车辆速度: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 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 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2)测星球速度: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频 率,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可得星球 的速度.
(3)测血流速度: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 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 化,就可得血流速度.
一、对多普勒效应的认识 【例1】 (多选题)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变化了 C.多普勒效应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解析】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 勒效应,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 化,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故A选项错误,B、C、D选 项正确.
一、对波源频率、接收频率和音调的理解 1.波源频率: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 的波,称为一个完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 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 个数.
2.接收频率 (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 源的频率. (2)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 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发生变化,即感觉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二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 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 (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 的频率.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 (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与观 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变小.
3.应用 (1)测车辆速度: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 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 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2)测星球速度: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频 率,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可得星球 的速度.
(3)测血流速度: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 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 化,就可得血流速度.
一、对多普勒效应的认识 【例1】 (多选题)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变化了 C.多普勒效应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解析】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 勒效应,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 化,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故A选项错误,B、C、D选 项正确.
一、对波源频率、接收频率和音调的理解 1.波源频率: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 的波,称为一个完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 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 个数.
2.接收频率 (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 源的频率. (2)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 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发生变化,即感觉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二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ppt课件

音调。
究竟波源的频率和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关系如何?
实验探究
模拟多普勒效应
为了进一步理解多普勒效应,可
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图3-40):让一队
人沿街行走,当观察者站在街旁不动
时,每秒钟有三个人从他身边经过。
这种情况下,观察者接收到的
“频率”是每秒三人,如果观察者逆
着队伍前进方向行走,那么每秒内与
观察者相遇的人数就会增加,也就是
观察者静止
观察
者接
收频
率
大于
小于
大于
小于
波源
的频
率
想一想
只要观察者与波源发生相对运动,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观测到的频率就
大于波源振动的频率,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如果观察者绕着波源做圆周运动,虽然
两者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但观察者接收的频率
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依然相等,并未发生多普勒
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观察者与波源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时产生的。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点击播放
视频
新课讲解
模拟多普勒效应
新课讲解
模拟多普勒效应
(1)观察者静止不动,数经过的队伍中
的人数,每分钟假设有30个人经过。
f′=f
(2)当观察者逆Βιβλιοθήκη 队伍行走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大于30个人经过
。
f′>f
(3)当观察者与队伍同向行走且速度比
队伍的小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
波源静止,当观察者靠
近波源时,观察者接收
到的频率增大,当观察
者远离波源时,观察者
观察者
接收
>
波源
究竟波源的频率和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关系如何?
实验探究
模拟多普勒效应
为了进一步理解多普勒效应,可
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图3-40):让一队
人沿街行走,当观察者站在街旁不动
时,每秒钟有三个人从他身边经过。
这种情况下,观察者接收到的
“频率”是每秒三人,如果观察者逆
着队伍前进方向行走,那么每秒内与
观察者相遇的人数就会增加,也就是
观察者静止
观察
者接
收频
率
大于
小于
大于
小于
波源
的频
率
想一想
只要观察者与波源发生相对运动,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观测到的频率就
大于波源振动的频率,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如果观察者绕着波源做圆周运动,虽然
两者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但观察者接收的频率
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依然相等,并未发生多普勒
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观察者与波源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时产生的。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点击播放
视频
新课讲解
模拟多普勒效应
新课讲解
模拟多普勒效应
(1)观察者静止不动,数经过的队伍中
的人数,每分钟假设有30个人经过。
f′=f
(2)当观察者逆Βιβλιοθήκη 队伍行走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大于30个人经过
。
f′>f
(3)当观察者与队伍同向行走且速度比
队伍的小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
波源静止,当观察者靠
近波源时,观察者接收
到的频率增大,当观察
者远离波源时,观察者
观察者
接收
>
波源
多普勒效应-ppt课件

波源靠近现察者A,
fa.-9t T 音调交高 波源远离观察者饮>
音调变低
if知识点拨 多普勒效应
(1)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 动而 产生的一种现象.
(2) 多普勒效应是波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3) 声音的音调由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会感觉到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____ __ 典例2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可达486.1 km/h,
与该列车汽笛声的音调相比, ________ ____
(1)站在车前方路旁的人听起来音调 _____,站在车后方 路旁
___ 的人听起来音调 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___ ⑵迎面驶来的另一列车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
【解析】选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条件:观察者与波源 有 相对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两者 靠近, 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增大,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 率减小, 但波源的频率不变,故A、B对,C、D错.
2.(2011-乐山髙二检测)下列哪些现象是多普勒效应 () A. 远去的汽车声音越来越小 B. 炮弾迎面飞来,声音刺耳 C. 火车向你驶来时,音调变髙,远离你而去时,音调变
3.甲为声源,发出声波,乙为接收者,接收到甲发出的声 波,若甲、乙在沿着两者连线的方向运动(速度都不超过 声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A. 若甲、乙两者相互靠近,贝亿收到的声波频率一定比 甲 发出的高 B. 若甲、乙两者向同一方向运动,贝亿收到的声波频率 一 定比甲发出的低 C. 若甲、乙两者向同一方向运动,贝亿收到的声波频率 一 定比甲发出的高 D. 若甲静止,乙向甲运动,则乙收到的声波频率一定比 甲 发出的高
5多普勒效应
大学物理学第十六章第八节(多普勒效应)

实验步骤
将声源和接收器固定在相对位置,使 声源发出连续的声波,接收器接收声 波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测量仪器记 录信号频率。
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实验
01
实验设备
光源、干涉仪、测量仪器(如光谱分析仪)
02 03
实验步骤
将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干涉仪分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信号 光,信号光照射到运动物体上反射回来后与参考光干涉,通过测量仪器 记录干涉条纹的变化。
实验结果
当运动物体靠近或远离光源时,干涉条纹会发生变化,表现为多普勒效 应。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多普勒效应的规律,包括频率变化与相对速 度之间的关系、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等。
验证理论模型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范 围。
应用拓展
探讨多普勒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雷达测速、医学超声成像 等。
对未来学习的规划
深入研究多普勒效应
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多普勒效应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在不同领域 的应用。
探索物理学的其他领域
计划探索物理学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电磁学、光学等,以拓宽知识 面。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划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结论
本节内容的总结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
01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
到的波长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02
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
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以不同速度靠近声源,记录接收频率和相对速度。 4. 验证多普勒效应(必做)。 5. 测量声速(必做)。 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量(选做)。
可接入扬声器
注意:多普勒 传感器的基准 频率要与音频 发生器设定的 频率匹配。
接收频率
波源与手机间 的相对速度
数据处理
观测者向着(或远离)波源匀速直线运动
测者运动时, 由于一个周期T内波源已逼近观测者vsT 的距离, 所以在观测看来, 波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距
离
vsT (u vs )T
又由于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所以观测者实际则
得的频率
f
u u 1 u
u vs T u vs
f0
(3)
同理可以得到波源远离观测者时频率为:
u
f
u vs
f
(1
v u
)
f0
(2)
其中,f0为声源频率,f为接收频率,u为波速,v为观 察者(接收器)的速度。
波源和观察者 没有相对运动
观察者靠近波源 接收频率增大
观察者远离波源 接收频率减小
实验原理
2. 观测者静止波源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 v=0, vs≠0. 当
波源静止时, 波长=uT; 然而当波源以速度vs 向着观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量(选做)
n 2 3 4 5 6 7 8 加速 度a (m/s)
1v
2v
3v
4v
注意事项
1.在空旷处进行实验,防止其它波源干扰;
2.实验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
3.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声源与接收器的速度在 同一直线上。
思考题
先在雨课堂讨论区交流,再提交到课后作业处!
1.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声源与接收器速度在同一 直线上,若不延同一直线,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 影响?
据(3)式或(4)式,作 v-t 关系图,可得出物体在运
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vs
mu(
f0 f
1)
。
实验内容
也可自行设计!!!
1. 将已知频率的声源固定于自行车(或电动车)上,先 对phyphox软件声音频率测量校准;
2. 自行车以一个稳定速度远离声源,利用手机上 phyphox软件的多普勒效应传感器记录接收频率和相对 速度;
f0
(4)
实验原理
3. 波源与观测者均运动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 当观测者 与波源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时, 观测者实际观测的频率
f
uv u mvs
f0
式中, 观测者向着波源运动时, v前取正号, 离开时取负号; 波源向着观测者运动时, vs前取负号, 离开时取正号.
若波源与观察者 不沿二者连线运动
f
uv' u mv 's
f0
v's
vs
vo
v'o
实验原理
f
(1 v u
) f0
若f0保持不变,根据(1)式或(2)式,作f-v关系图
可直接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试验点作直线,其斜率为
k f0 u
(利用线性回归法计算k值),由此可计算
出声速 u 。
若已知声速u 和声源频率f0,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根
实验原理
1. 波源静止观测者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 vs=0, v≠0 . 若观 测者向着波源运动, 相当于波以速率u+v 通过观测者. 因
此单位时间内通过观测者的完整波数, 即接受频率为
f uv
uv u / f0
(1
v u
)
f0
(1)
当观测者离开波源运动时, 实际观测频率将低于波源的
频率, 即
大学物理实验
--------- 多普勒效应
• 实验目的 • 实验仪器 • 实验原理 • 实验内容 • 数据处理 • 注意事项 •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理解多普勒效应,研究观测多普勒效应的方法; 2.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测量声波频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
1. 智能手机一部,下载相关软件(phyphox)。 2. 已知频率的声源(可用phyphox中音频发生 器)。 3. 自行车或电动车等产/s)
红移 蓝移
f
(Hz)
f f f0
1 2 3 4 5 6
数据处理
2. 声速测量
观测者向着(或远离)波源匀速直线运动
测量数据(f0 = )
次数 1 2 3 4 5
v (m/s)
f (Hz)
直线斜率 声速测 声速 百分
(1/m) 量值 理论 误差
6
值
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对于机械波和电磁波而言,当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 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和波源实际发出 的频率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 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 的应用。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 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
2. 机械波与光波的多普勒效应有什么区别?
3. 当波源运动的速度等于声波传播速度时会出现 什么现象,当波源运动的速度大于声波传播速度 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飞机会以亚音速和超 音速来区分其飞行速度,如果飞机以音速飞行会 怎么样?
实验要求:
1.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报告,保留实验照片; 2.完成思考题,提交到雨课堂课后作业处。
可接入扬声器
注意:多普勒 传感器的基准 频率要与音频 发生器设定的 频率匹配。
接收频率
波源与手机间 的相对速度
数据处理
观测者向着(或远离)波源匀速直线运动
测者运动时, 由于一个周期T内波源已逼近观测者vsT 的距离, 所以在观测看来, 波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距
离
vsT (u vs )T
又由于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所以观测者实际则
得的频率
f
u u 1 u
u vs T u vs
f0
(3)
同理可以得到波源远离观测者时频率为:
u
f
u vs
f
(1
v u
)
f0
(2)
其中,f0为声源频率,f为接收频率,u为波速,v为观 察者(接收器)的速度。
波源和观察者 没有相对运动
观察者靠近波源 接收频率增大
观察者远离波源 接收频率减小
实验原理
2. 观测者静止波源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 v=0, vs≠0. 当
波源静止时, 波长=uT; 然而当波源以速度vs 向着观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量(选做)
n 2 3 4 5 6 7 8 加速 度a (m/s)
1v
2v
3v
4v
注意事项
1.在空旷处进行实验,防止其它波源干扰;
2.实验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
3.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声源与接收器的速度在 同一直线上。
思考题
先在雨课堂讨论区交流,再提交到课后作业处!
1.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声源与接收器速度在同一 直线上,若不延同一直线,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 影响?
据(3)式或(4)式,作 v-t 关系图,可得出物体在运
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vs
mu(
f0 f
1)
。
实验内容
也可自行设计!!!
1. 将已知频率的声源固定于自行车(或电动车)上,先 对phyphox软件声音频率测量校准;
2. 自行车以一个稳定速度远离声源,利用手机上 phyphox软件的多普勒效应传感器记录接收频率和相对 速度;
f0
(4)
实验原理
3. 波源与观测者均运动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 当观测者 与波源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时, 观测者实际观测的频率
f
uv u mvs
f0
式中, 观测者向着波源运动时, v前取正号, 离开时取负号; 波源向着观测者运动时, vs前取负号, 离开时取正号.
若波源与观察者 不沿二者连线运动
f
uv' u mv 's
f0
v's
vs
vo
v'o
实验原理
f
(1 v u
) f0
若f0保持不变,根据(1)式或(2)式,作f-v关系图
可直接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试验点作直线,其斜率为
k f0 u
(利用线性回归法计算k值),由此可计算
出声速 u 。
若已知声速u 和声源频率f0,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根
实验原理
1. 波源静止观测者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 vs=0, v≠0 . 若观 测者向着波源运动, 相当于波以速率u+v 通过观测者. 因
此单位时间内通过观测者的完整波数, 即接受频率为
f uv
uv u / f0
(1
v u
)
f0
(1)
当观测者离开波源运动时, 实际观测频率将低于波源的
频率, 即
大学物理实验
--------- 多普勒效应
• 实验目的 • 实验仪器 • 实验原理 • 实验内容 • 数据处理 • 注意事项 •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理解多普勒效应,研究观测多普勒效应的方法; 2.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测量声波频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
1. 智能手机一部,下载相关软件(phyphox)。 2. 已知频率的声源(可用phyphox中音频发生 器)。 3. 自行车或电动车等产/s)
红移 蓝移
f
(Hz)
f f f0
1 2 3 4 5 6
数据处理
2. 声速测量
观测者向着(或远离)波源匀速直线运动
测量数据(f0 = )
次数 1 2 3 4 5
v (m/s)
f (Hz)
直线斜率 声速测 声速 百分
(1/m) 量值 理论 误差
6
值
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对于机械波和电磁波而言,当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 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和波源实际发出 的频率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 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 的应用。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 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
2. 机械波与光波的多普勒效应有什么区别?
3. 当波源运动的速度等于声波传播速度时会出现 什么现象,当波源运动的速度大于声波传播速度 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飞机会以亚音速和超 音速来区分其飞行速度,如果飞机以音速飞行会 怎么样?
实验要求:
1.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报告,保留实验照片; 2.完成思考题,提交到雨课堂课后作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