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5草原的早晨
一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一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描绘的草原早晨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2. 生字词学习3. 描绘草原早晨的美丽景色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2. 生字词学习3. 描绘草原早晨的美丽景色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准备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教具: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草原的早晨》。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教师举例,让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草原的早晨》的内容,并试着用学到的生字词造句。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草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草原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以草原为主题的场景,可以用画笔或者道具来展示。
3.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为学生们提供积极的反馈。
《草原的早晨》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草原的早晨》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2、学会写两个字:牧、打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开火车读词1、出示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啪鞭声黎明宁静铺满跨上骏马过渡:小朋友把生字词读的真好,这一课让我们细细地读懂课文,欣赏草原的美景。
先请小朋友看看黎明前的草原是怎样的?二、细读课文第一1、看图:(画面:黎明前的草原)(1)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草原上长满了草,一个人也没有,一切都在睡梦中)(2)你感觉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3)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4)师述:响亮的鞭子声把本来宁静的草原打破了。
出示句子:“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学生自己练读,再指读)过渡:鞭声打破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想仔细地看看草原吗?(想)2、看图:(画面:突出铺满新绿的草原画面)(1)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嫩绿嫩绿的,很多,到处都是)(2)师述:草原上的草嫩绿嫩绿的,而且到处都是,好象和天相连了,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3)出示:“铺满新绿”谁来读好这个词呢?(指读、齐读)(4)出示句子: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谁能读好这句话呢?)3、把书打开,看书把第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5草原的早晨

一年级(课文)5 草原的早晨主备人:审核:使用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初步认识草原,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学了《敕勒歌》,大家一起背一遍,这首诗描写哪儿的呢?对,就是草原。
今天我们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
2.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3.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自学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三、导学1.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指名拼读生字词。
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2.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5.复习巩固生字词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鞭黎明宁静铺满骏马飘动啪跨6.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7.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原打宁羊门(2)指名认读。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五、教学策略:(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七、设计思路: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
5、草原的早晨

5、《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草原的早晨》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
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
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的勤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
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5《草原的早晨》-教学教案

5?草原的早晨?-教学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生疏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秀丽风光和牧民的欢快。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
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伴侣们,我们今日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叙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方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2、同学自读课文。
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诞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状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安静铺满新绿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伴侣们相互沟通。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安静:安静。
新绿:刚刚消灭的绿色。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其次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沟通:“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④老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沟通对生字词的理解。
〔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4、复习稳固生字词出示以下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苏教一年级下册5、草原的早晨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 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 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一只只 涌出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 无边的草原 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跨上 牧民们跨上骏马, 追赶 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 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 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追 赶那欢乐的羊群。
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到处一片欣欣
向荣的景象。我们学过《春笋》《小池
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农村的 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了。 小朋友 们,今天,我们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 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学习这篇课文就
知道答案了。
3
1
2
鞭声 草原 无边 远处
打破 醒来 牧民 飘动
黎明 羊儿 跨上 回荡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 白云下面马儿跑,
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回荡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牧羊人的歌声。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 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分析句子:
“一群群”说明羊儿多。
“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 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 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打比方?
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 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 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 似的地方。
原打宁羊门 无 牧民处动
课堂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的鞭声( )的草原 ( )的羊群( )的清香 二、填一填。
一(
一(
)春雷 一(
宁静 铺满 新绿 涌出 圈门 蹦跳 骏马 追赶 羊群 歌声
苏一年级语下5草原的早晨

乐
(yuè )欢乐 快乐
同义词 安静—宁静 欢乐—快乐 响亮—洪亮 喜欢—喜爱
反义词 宁静—喧闹 喜欢—讨厌 欢乐—悲伤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响亮的 )鞭声 (无边的 )草原 (欢乐的 )羊群 (芳草的 )清香 二、填一填。 一( 声)春雷 一( 一( 只 )小船
片 )叶子 一( 个 )同学
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啪!啪!”响亮的鞭声 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 的草原醒来了。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句数:二句。 季节:春天。
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时间:早晨。
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涌出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 一只只 无边的草原 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不同的地方是:第二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 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 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 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我会认
—————————————————————————— —————————————————————————— —————————————————————————— —————————————————————————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 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 羊人的歌声。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 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分析句子:
“一群群”说明羊儿多。
“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 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 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赶着那欢乐的羊群。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 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这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5.《草原的早晨》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中的第5课。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配有两幅图画,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象,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用简便、有效的方法记住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4.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规范书写“牧、民、羊、原”4个字。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
学生:四线方格本
导与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到了,一切变得美丽,充满生机。
这些天,我们跟着春姑娘都游览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回顾学过的课文,相互交流)
2.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
今天我们一起再去个新地方游览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原”是一个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老师也可以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草原有广阔的天空,所以“原”是“厂”字头,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于是下面加上一个“白”,在草原上任何人、动物都显得特别的小,所以下面是一个小。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
⑴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语,同位一起拼读,相互正音。
⑵去掉音节,请小老师带读词语,再齐读。
⑶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⑷出示生字,自由试读,再开火车读,最后老师随意指,会读的就站起来读。
3.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再来读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比上一次读得更通顺。
注意: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
快来试试吧!
4.刚才,老师在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字音读得准,文章朗读通顺,想听听吗?(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老师也想读一读,给我一个机会好吗?(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读得美,是因为草原的美景吸引着我。
那草原的早晨的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到文中找找看。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是什么唤醒了草原?让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鞭声)这是什么样的鞭声?就是这响亮的鞭声唤醒的草原。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段,指名读)
2.谈话:这里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谁能把它找出来?(出示黎明图片)这就是草原的黎明,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宁静”)
3.(指名读第一句话,生评价)谁的鞭声能比他更响亮?谁能表现出黎明的宁静?(引导再读,最后齐读)
4.(出示图片和文字)瞧!充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指名读并鼓励)
5.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再齐读。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1.醒来的草原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感受草原的美)
2.谈话: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读第二自然段:生活在这美丽的草原上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儿呀!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理解“涌出、无边、跨、骏马”等词语。
⑴出示第一句“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读读这句话,看看书上的插图,你能读懂些什么?(引导学生能体会出:羊儿多。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一只只)
⑵谁来说说羊儿的动作?(涌出、蹦跳、奔向)再指名读这三个词语,听了这三个动作词,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感受到羊儿的欢乐)
⑶羊儿欢乐地奔向哪里?(出示图片)什么是“无边”?(理解草原的辽阔)还可以说无边的什么?(拓展练习:无边的)
⑷能在无边的草原上蹦跳、奔跑是多么的快乐呀!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羊儿吗?那就让我们快乐地读读这句话吧。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出羊儿的欢乐)
⑸学习第二句。
在这无边的草原上,牧民们在做什么呢?(出示第二句)指名读,做动作理解“跨”。
什么叫“骏马”?它跑起来像什么一样快?(指导孩子说话)
5.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评价鼓励。
再齐读)
㈢学习第三自然段
1.欢乐的羊群蹦跳着奔向远处,读读第三自然段,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图画)指名交流。
(看到了蓝天上朵朵白云、一群群羊、牧羊人在放羊,听到了牧羊人在歌唱)
(引导学生看画面想象说话)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谁能用“像”再来说个句子?(由说远处的羊儿像什么,拓展到其他的比喻句。
)
3.看呀,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美不美?(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乐曲婉转悠扬。
)听,牧羊人的歌声传到了我们的耳边。
(出示投影:的歌声)谁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学生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理解“回荡”)
4.我相信这么美的歌声一定会深深地留在你的脑海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回味一下。
(生读,达不到效果教师随机范读,再指名读、齐读)
四、回归全文,配乐朗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的就像看见羊儿在铺满新绿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嫩草,牧羊人那婉转、悠扬、欢乐的歌声就好象在老师的耳旁回荡。
草原的早晨真的很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优美的文章吧。
(配乐齐读)
五、指导写字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牧民和羊儿,表现了草原的热闹与美丽。
下面我们写一写这几个字:牧、民、羊、原
1.(出示带田字格的4个字)认识这几个字吗?一起读一读。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介绍给大家。
2.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随学生意愿选择,单个出示生字引导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样写才漂亮?(指名交流)
3.教师范写,指导笔顺及占格位置,可引导学生评价。
4.(写字前师生共同说写字姿势的小儿歌,学生边摆好正确的姿势;写字时,教师时刻提醒、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学生描红、仿写,同为互评。
“羊”放手让学生自已观察书写。
5.展示、评价、改正。
六、课后拓展
1.背诵课文,向爸爸妈妈来介绍草原的早晨的美景。
2.画画、唱唱、诵诵、写写。
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
羊儿牧民
涌蹦跳奔跨追赶歌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