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附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1、下列关于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C.结束了100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2、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最有资格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勋章”。
()A.黄继光B.邓世昌C.焦裕禄D.赵登禹3、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A.地主土地所有制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C.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4、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A.一五计划时期B.“文革”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6、某报报道:“河南省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
”这一虚夸现象应该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7、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针对()A.“两个凡是”的问题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C.文革的评价问题D.平反冤假错案8、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9、发生在20世纪末,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的事件是()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D.改革开放开始实行10、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这表明()A.中国成为联合国唯一主宰国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2、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13、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4、改革开放的开端——1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6、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是——17、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18、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19、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20、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1、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2、中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23、请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三例。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东亚的国家?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印度答案:D2.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比萨河C. 内尔河D. 伏尔加河答案:D3. 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电池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思想者"是古希腊的一种:答案:职业2. 《论语》中的作者是:答案:孔子...第三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一般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是在县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是在省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殿试;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行有效地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请论述一下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
答案: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和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苦难和动乱,包括晚清末年的列强入侵、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在等领导下,中国成功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了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在近代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寻求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完整的试卷及答案请参考附件。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下列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出现了刘宋、南齐等国家。
B. 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的国家主要有北魏、东魏等。
C. 南北朝时期,南方国家的政权相对较为稳定。
D.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国家长时间战乱不断。
答案:C2.福建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是() A. 高宗国B. 闽国C. 南诏D. 吴越国答案:B3.下列关于唐朝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
B. 唐朝时期,中国的疆土不断扩大。
C. 唐朝的科举制度很荣昌,造就了许多才德兼备的官员。
D. 唐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答案:D4.下列关于宋朝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第一个王朝。
B. 宋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许多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C. 宋朝的科技发达,然而在军事方面较为薄弱。
D.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一个朝代。
答案:B5.下列关于元朝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B. 元朝首都定在了北京。
C. 元朝的统治者是皇帝,其统治方式与前代相同。
D.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答案:C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1.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发生在英国的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
(√)2.欧洲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欧洲各国发生的一次文化变革。
(√)3.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其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为世人所知。
(√)4.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一直领先于欧洲,欧洲在科技领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5.欧洲的文艺复兴使欧洲列强开始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割据。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1.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国家的政体和社会状况有何不同?答案:南北朝时期,南方国家的政体多为帝国政体,例如刘宋、南齐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年级历史试题卷⼀、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计40分。
)1、1949年10⽉1⽇的开国⼤典标志着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A .国家的名称变了B .国家独⽴富强了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D .⼈民的⽣活改善了2、历史兴趣⼩组开设了⼀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物的专题⽹站,收录的历史⼈物不应包括()A .彭德怀B .黄继光C .邱少云D .邓稼先 3、某同学利⽤下⾯的三幅历史图⽚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A .⼟地改⾰B .农业合作化C .⼈民公社化D .“⼤跃进”运动4、新中国成⽴以来,党和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措施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修建了青藏铁路③建⽴了经济特区④实施西部⼤开发展战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个五年计划(1953—1957)⾥,我国没有完成的任务是A .实现⼯业化,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了⼯业国()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开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 .抗美援朝时期 B .“⼀五”计划时期 C .“⼤跃进” 时期 D .“⽂⾰”时期7、如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产量变化折线图。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引起A 点到B 点粮⾷产量变化的原因?()A .农业合作化运动B .“⽂⾰”的破坏C .⽣产⼒⽔平低下D .急于求成,缺乏经验8、⼈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哪⼀⽅⾯是相同的?()A.⽣产的积极性⽅⾯B.⼟地的所有制⽅⾯C.家庭的收⼊⽅⾯D.⽣产的⾃主性⽅⾯9、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是拆还是烧?”这⾸诗反应的政治要求是()A .黄浦江上建新桥B .粉碎“四⼈帮”C .粉碎林彪集团D .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10、历史⽼师布置⼀道作⽂题:中共⼗⼀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平拟⼀份发⾔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试题考点一物质日子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2年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进展C.物质日子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准确明白广告信息是关键。
经过材料中广告内容,能够分析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但商品只涉及物质日子的变化,没有体现衣、住、行等方面,结合广告具有时尚性,从这两个方面推断C项是最佳答案。
2.(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暂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往后,闻中央地点各官厅,漫别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觉,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别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别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故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D 本题要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咨询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官员及百姓日常礼仪和社会习俗的事情,由材料别能得出A项结论;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出“受之者”和“施之者”等级观念还是浓厚,但“受之者”故意玷污平等制度在材料中体现别出,故排除C,D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评】结论型挑选题的解题技巧结论型挑选题也称论证分析型挑选题,普通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题干普通为教材中未浮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推断选项中的史实是否符合题干中的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推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上题算是属于该类型的结论型挑选题)。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李白B. 李世民C. 赵匡胤D. 武则天答案:C2. 北宋时期,下列哪项科技发明对世界航海有重大影响?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造纸术答案:A3. 元朝时期,哪位意大利人来到中国,并记录下了他的旅行经历?A. 马可·波罗B. 但丁C. 达·芬奇D. 哥伦布答案:A4. 明朝初期,下列哪位航海家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到达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A. 郑和B. 张骞C. 玄奘D. 岳飞答案:A5. 清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嘉庆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
(×)2. 宋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纸币。
(√)3. 元朝时期,中国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4. 明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5. 清朝时期,中国成功地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长安)2.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______。
(南方)3. 元朝时期,中国的首都是______。
(大都)4.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达到了顶峰,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
(郑和)5. 清朝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了______。
(最大化)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唐朝实行的是封建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设三省六部制,分别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 请简述宋朝时期的经济发展。
答案: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海外贸易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请简述元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国家划分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行政区划,行省是最高行政单位,由行省都元帅管理。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超经典)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超经典)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九一八事变D. 中共二大的召开答案:B2. 以下哪个国家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A. 德国B. 日本C. 英国D. 美国答案:C3. 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鸦片战争的结束C. 解放战争的胜利D. 第一次国共内战的结束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哪里宣告成立?答案:天安门广场5.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地是__北京__。
第三部分:简答题6. 请简单描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包括反帝反封建和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被动地位到主动地位的转变。
第四部分:论述题7. 请论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同时,抗战也成为中国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基础,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统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五部分:解答题8. 请解答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滞后、改革的阻力以及对外交往的限制等。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防和外交政策的调整等。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五代十国D. 宋朝建立2. 宋朝的都城是?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3. 元朝建立于哪一年?A. 1271年B. 1276年C. 1368年D. 1279年4. 明朝的创立者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元璋D. 朱元璋5. 清朝的都城是?A. 北京B. 南京C. 杭州D. 开封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
()2.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的朝代。
()3.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
()5.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王朝。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创立者是______。
2. 宋朝的都城是______。
3. 元朝的创立者是______。
4. 明朝的都城是______。
5. 清朝的创立者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的建立过程。
2. 简述宋朝的政治制度。
3. 简述元朝的统治措施。
4. 简述明朝的经济发展。
5. 简述清朝的对外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列举唐朝的三个著名皇帝,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2. 请列举宋朝的三个著名科学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3. 请列举元朝的三个著名文化人物,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4. 请列举明朝的三个著名思想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5. 请列举清朝的三个著名政治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及其影响。
2. 分析宋朝的科技发展及其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你设计一个关于唐朝的展览,包括展览的主题、内容、展品等。
2. 请你设计一个关于宋朝的科技展览,包括展览的主题、内容、展品等。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关于唐朝的历史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 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 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 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 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 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 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
D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 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 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 A.瞎指挥 B.“共产风” C.高指标 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 )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 的来往 ③要加强阶级斗争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称大秦。 (2)中国的丝织品。 (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罗 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 帝象牙等珍贵物品。
史海畅游
知识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我们就是漂泊其 中的一叶方舟,只要这舟满载着自信,就会 到达梦想之岸。(共计6分)
A
C
22.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 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 情况的大背景是( ) A.香港已回归祖国 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 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 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 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 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A
B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 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 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 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 )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 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 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A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 突出历史贡献是( )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 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 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 点( )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 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 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 变的原因是什么?(5分)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 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4分)
D
A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 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 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 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 )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万 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D
28.10世纪时的欧洲,东边是繁荣的拜占廷帝国, 西边是黑暗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国。二 者之所以区别如此之大,主要表现在( ) ①拜占廷帝国继承了希腊罗马文明 ②拜占廷帝国 经济繁荣 ③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着西欧 ④城市在 中世纪欧洲兴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A
29.战争既可以毁灭一种文明,又可以使不同的文 明不断交融。下列古代战争中,能同时体现同这 两种情况的有( ) ①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战争 ②亚历山大东 征 ③赤壁之战 ④楚汉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某同学想了解古希腊文明情况,下列可供他翻 阅的书籍有( ) ①《马可· 波罗行纪》 ②《天方夜谭》 ③《伊利亚 特》 ④《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A
C
24.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共 同点是( ) ①都发生在一些大河流域 ②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 ③ 都处在奴隶社会 ④都诞生了流传至今的宗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2004年8月,小梅随父母到希腊观看了雅典奥运会,回 国后,她写了一篇反映希腊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的日记, 其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 A.当今的马拉松赛就与发生在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有关 B.雅典在古希腊时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 C.雅典城邦最后在屋大维当政时期成立帝国 D.《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文学作品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同学们,历史已经伴你学完了全册书的知 识,那些智慧的积淀,文明的灿烂,已经不 知不觉融入你的生命。在这里,让我们扬起 风帆,重新遨游广博深邃的历史海洋,相信 你一定会满载而归!
十河中心中学 袁淑英整理
慧眼识真
擦亮慧眼,认真识别,每道题只有一个答 案是正确的,相信你是最棒的噢!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 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 新中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解放
D
C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 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 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 就的根本原因是( )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 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 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A
B
经典阅读
历史文本只能展示给我们不同视角下的观点, 更多的了解与感受还需要自己的思维,请用心体 会,展示一个特别的你! (31题13分,32题10分,33题5分,共计2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 “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 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 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C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 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 点的是( )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 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 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 ④1955年亚非 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 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 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C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A
B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 动有严重失误( )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 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NhomakorabeaB
C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 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 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 是新中国的( )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 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第一个五年计划 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A
C
26.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 其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 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 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在古代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帝王开疆拓土,建 立了一个个庞大帝国。其中就包括( ) ①古罗马的屋大维 ②迦太基的汉尼拔 ③法兰克 国王丕平 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B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 地区是( )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 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