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环责任内阁制,解散 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又做了哪些斗争呢? • 本节课我们一起就这一问题进行学习。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府
组织形式,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 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的领袖人物组成,其首 脑称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或大臣。国家 元首不论是世袭君主或选举产生的总统,不 担负实际政治责任。一切政治上的政策与行 为均由内阁负责,元首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 袖。内阁对议会负责,代表国家执行些礼仪 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 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 战争、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情况。 2、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革命派的斗争, 认识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学习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背景: 2、原因:宋教仁改组国民党, 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 引起袁世凯的恐慌。
革命党人的斗争方式
1、二次革命前:政治上依靠《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选举、 组阁等斗争方式。 2、二次革命中:重新采用武装斗 争方式,反对专制独裁,维护民主 共和制。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 探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内 部 准 备 1、镇压二次革命 2、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3、下令解散国民党 4、解散国会 5、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6、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7、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 定继承人。 8、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成为了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宋教仁遇刺
3、“二次革命”的发动过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标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目标】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战争。
2.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的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漫画)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继续实行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
这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新课探究】教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军阀”“北洋”“北洋军阀”的概念。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下:一、二次革命教师:北洋军阀统治初期,中国南北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实际上仍处于对峙状态。
北方省份基本上在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控制之下,而南方多数省份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如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湖南、四川等。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卖国 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请梳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对内 独裁
统治
①镇压二次革命; ②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初,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 ⑥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根据材料指出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国民党?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对谁造成了威胁
图一
?由国民党参与国会竞选,进而组织由革命派主导的内阁,从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袁世凯。
2、材料四和图一中指的是什么事件?和图二有什么联系?图二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由此
5、实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卖国 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②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②1912年,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优势 ——袁世凯大为惊恐
2、导火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身亡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 遇刺身亡。经查,此案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3、经过:“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江西、广 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号 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北洋政府的统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内容包括袁 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2、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内容包括 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
系战败。
3、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内容包 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4、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内容包 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 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
内阁制:又称议会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
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 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
一、二次革命
导火线: 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起袁 世凯的恐慌。袁世凯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3)地点:云南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 (4)经过: 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 (5)结果: 中死去
(6)意义: 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 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 些不利影响?
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民众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益
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
的负担不断加重。
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 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 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军 阀 割 据
军阀割据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代表人物 控制的区域 冯国璋、曹锟 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掌握着北京政府,控制着安徽、 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控制东北地区 控制着云南、贵州 控制着广东、广西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 成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 说明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 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12—1928年
探究活动
1、宋教仁其人其事?
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 国民党,并在随后的国会选举 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如果由国 民党来组阁,袁世凯的权力将 受到极大的制约。
2、谁是幕后的真凶?
袁世凯
3、杀他的原因何在? 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建立独裁统治。
宋教仁遇刺
孙中山、黄兴 领导人: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 行登基大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袁世凯祭天
时间:1915年底
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 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
快就破灭了?有何启示?
袁世凯失败原因:
一.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独裁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袁世凯复辟帝制违 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他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八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结 因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 果 日本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 袁 散 国民党 世 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凯 《 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 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规 复 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争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 取消帝制 ,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军
主要军阀有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 直系 军阀,以 段祺瑞 为首
阀 概况 的皖系军阀和以 张作霖 为首的奉系军阀。其他如滇系军阀唐
割
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等
据
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各派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附 帝国主义 ;
辟 袁世凯为换取 日本 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帝 的大部分内容 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
登基大典
背景 针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孙中山 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
护
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国 战
爆发
1915年底, 蔡锷 、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 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影响 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 军阀割据 纷争的动乱之中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最主要目的是( A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A( ) A.宋教仁B.谭嗣同C.蔡锷 D.梁启超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破题而入
北洋政府 指中华民国初年袁世凯及其以后继 任者建都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黑暗统治 袁世凯上台后是怎样进行黑暗统治 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 军阀政府进行了哪些不懈的斗争?
二次革命 1/4
背景 分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 议会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对总统要办的
继续和发展,故称“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1/3
1、对内政策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5、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6、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袁世凯复辟帝制 2/3
2、对外政策
探究讨论
如何评价护国战争?
成功 失败
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 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来说,护国运动胜 利了。
并未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 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段祺瑞
群 龙 无 首
张作霖 唐继尧
军阀割据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 去。护国战争结束。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 退位。6月6日病逝
思考回答
袁世凯洪宪帝制梦迅速破灭的原因是什么?
尽管袁世凯有军队,又掌握国家政权,但他出卖国 家和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然遭 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根本原因。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存在 的基础。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材料二 “日本遂提出二十一条,对项城压迫,又买走 段祺瑞,拆散项城(即袁世凯)之班底,帝制遂失败。成 败主因,实在国际而不在国内也。” --张伯驹
军阀割据
袁世凯葬礼
乱
军阀割据
派系
北 洋 军 阀 直系
填表并思考P53“材料研读”
势力范围 代表人物
冯国璋和曹坤
段祺瑞 张作霖、张学良 唐继尧
扶植势力
美国、英国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等省 东北 云南、贵州 Nhomakorabea皖系
奉系
日本
日本
西南 滇系 军阀 桂系 晋系
美国、英国
广东、广西
山西
陆荣廷 阎锡山 日本
军阀割据
习题检测
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 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杀 宋教仁事件发生在(B ) A.1912年1月 B.1913年春 C.1914年初 D.1915年底 2.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权,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①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②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③成 功组织了国民党的责任内阁 ④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与同盟会合并成国民党。俨然第一大党。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一军第三支队长,后 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在川 南最惨烈的棉花坡鏖战中,一连激战45个 日日夜夜,毫无间歇,赢得勇猛善战、忠 贞不渝的美誉。
(左)李曰垓、罗佩金、蔡锷、 殷承瓛、李烈钧
合作探究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全国人民的反对。 3.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帝国主义对其失去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时间:8分钟
宋教仁(1882-1913),湖南常 德人,中国“宪政之父”。 1912年8月,将同盟会与其他几 个政党联合起来,组成国民党。 1913 年春,遭袁世凯亲信的暗 杀,不治身亡。
评
“宋案”发生后,凶手武士英很快落 网,牵涉出包括青帮大佬应桂馨、内务 府秘书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等人。 武士英供述自己是受应桂馨的指示,不 久暴毙于狱中。 1914 年 1 月,越狱后的 应桂馨北上向袁世凯索酬,结果遭人追 杀被刺。不久,赵秉钧在家中毒身亡。 尽管“宋案”因嫌疑人的纷纷暴毙而不 了了之,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 为袁世凯就是幕后黑手。
阅读教材P53“材料研读” 的表格,思考北洋军阀割 据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 不利影响?
评 本课小结
北 洋 政 府 的 黑 暗 统 治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 帝制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背景: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宋教仁遇刺 结果:失败 正式总统—终身总统——皇帝 《讨袁檄文》—北上讨袁—宣布独立—取消帝制 派系:直系、皖系、奉系 影响:长期动乱
的成果,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
1916 年 9 月 15 日,孙中山到浙 江海宁观看钱塘 江大潮,回上海 后写下了名言: “世界潮流,浩 浩荡荡,顺之则 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为什么会 写出这句话?
评
四、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 分裂。其中势力最大的三支 是直系、皖系、奉系。 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 巩固政权,连年混战,依附 帝国主义。
材料二: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 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行 政以大总统为首长。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参议院 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议(深入学习)
2.依据教材,将下面关于军阀割据的表格补充完整。 派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云南、贵州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依靠国家 英国、美国 日本 日本 英国、美国
B
A
检
3. 1915年底,由北京潜返昆明,策动讨伐袁世凯,组织“护国军”, 发起护国运动的是( ) A. 孙中山 B. 李烈钧 C. 蔡锷 D. 唐继尧
C
4.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失去帝国主义支持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护国运动的开展 D. 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决斗争
展
2.依据教材,将下面关于军阀割据的表格补充完整。 派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江苏、江西、湖北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东北 云南、贵州 广东、广西 山西
学习时间:7分钟
依靠国家 英国、美国 日本 日本 英国、美国
直系 冯国璋、曹锟晋系
陆荣廷
阎锡山
英国、美国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桂系
晋系
陆荣廷
阎锡山 山西
英国、美国
日本
展
1.阅读材料,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措施。 (1)材料一与材料二规定的政体分别是什么?
(2)结合教材内容,指出政体变化所产生的后果。
(1)责任内阁制(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总统制共和制)。 (2)总统的权力超过总理,有利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进而谋求复 辟帝制。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 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 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 革命的继续,故称之为“二次革命”。此外 ,由于“二次革命”发生在农历癸丑年,而 且最先举事的是江西和江苏二省,故又称之 为“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评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 独裁措施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 c.解散国会; d.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 内阁制为总统制; e.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 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着戎装接受朝贺
评
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 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效祀之 1. 背景 典礼未忘。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令举国 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 哗然。正在日本流亡的孙中山先后 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 发表《讨袁檄文》、《讨袁宣言》、 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 《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铲除帝 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制、维护共和制度。 ——孙中山:《讨袁檄文》
日本
评
一、二次革命
1. 背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强 化独裁统治,积极扩编北洋军事 武装。 1912 年底到 1913 年初,在全国 国会议员选举中,以宋教仁为党 魁的国民党占据大多数席位,成 为国会第一大党,这引起袁世凯 的恐慌。1913年3月20日,准备北 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 刺,幕后黑手正是袁世凯的亲信。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 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 和蒙古的权益; (3)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 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评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3. 建立中华帝国 a.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b. 授意总统府顾问撰写鼓吹君主 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凯举行祭天仪式 制的文章; c. 扶持筹安会鼓吹君主制的活动; e. 授意各省组织“公民请愿团”, 要求实行君主制; f. 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就国体进 行投票; g. 接受百官朝贺,下令改元洪宪。
1913年10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时 与各国使节的合影
评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2. 签订“二十一条” 1914 年 6 月一战爆发,日本趁此强占 德国 在 中国 山 东 的 势 力范 围 ,进 而于 1915 年 1 月向北洋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 国的“二十一条”。 北洋政府迫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欧美 国家的绥靖态度,于 1915 年 5 月与日本 签订 了 《中 日 民四 条 约 》 , 其涵 盖了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日本则答应 袁世凯铲除革命势力,并助其称帝。
议(深入学习)
学习时间:7分钟
1.阅读材料,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措施。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 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 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判行为时,得以动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 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基础感知)
1. 二次革命
学习时间:13分钟
(1)背景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_____________,公然背弃誓言, 一再破坏_____________。 b.1912年,__________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 ___________。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2)结果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____”,但国 民党____________,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检
1.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目的在于( ) A.寻找借口镇压南方各省革命派 B. 为了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C. 为了阻止宋教仁北上参加竞选 D. 为了迫使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 2.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为了( ) A.走封建王朝的旧路 B. 实现资产阶级革命 C. 恢复清朝的统治 D. 获得日本的经济支持
评
一、二次革命
2. 经过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孙中 山指示下,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 袁军总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并 发电告讨袁。 随后,江苏、安徽、上海、湖南、 福建、四川等省市的都督亦宣布独 立。到7月18日,陈炯明响应孙中 山的号召宣布广东独立。
评
一、二次革命
3. 结果
1913年9月初,冯国璋、张勋 等人率领的北洋军攻克南京,广 失败原因 州和南昌此前已被占领。于是各 省宣布取消独立。孙中山、黄兴、 1. 国民党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 陈其美等人被通缉,被迫流亡日 立各省彼此观望; 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2. 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支持袁 世凯; 3. 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
三、护国战争
评
三、护国战争
2. 经过
1915 年 12 月 25 日,蔡锷、李 烈钧和唐继尧等人在云南通电 全国,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 国军武装讨袁。 护国军由云南向贵州进军, 于 1916 年 1 月 27 日宣布贵州独立。 此后,护国军向四川、湖南进 攻。 3 月袁世凯取消帝制后,广 东、浙江等省仍相继宣布独立。
导
右边的货币俗称“袁大头”,是 民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发 行银元,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国内政 局,发展民族经济;另一方面是为 “制宪”和“称帝”做准备。转瞬 之间袁世凯就被全国人民所唾弃, 被骂作“窃国大盗”。
学习时间:2分钟
第十一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宋案”和二次革命的概况;识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措施和 “二十一条”;了解护国战争的概况和结果;识记北洋军阀的派系及 其代表。 2、介绍“宋案”,让学生认识到“宋案”反映了共和与专制间的矛 盾;对比《临时约法》与《民国约法》,了解袁世凯的独裁措施;归 纳北洋军阀的派系、代表和控制区域。 3、通过对袁世凯短暂复辟帝制原因的分析,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潮 流必被历史淘汰;通过对护国战争结果的分析,认识到资产阶级无法 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经过和结果 难点:“宋案”的实质;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
思(基础感知)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独裁措施 a.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_,随即 又下令____________。b. 1914年初,袁世凯____________;c. 不久, 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______》,改责 任内阁制为__________;d.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 ________________,可指定继承人。 (2)签订“二十一条” 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 在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3)建立中华帝国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________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 在______举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