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
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1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③良多趣味()④哀转久绝()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逆流而上(2)即使(3)确实,实在(4)断绝,消失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意对即可)4.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答案不唯一)5.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言之有理即可)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2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赏析

《三峡》赏析【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三峡》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三峡》课文分析本文是《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
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
“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
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
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
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
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三峡阅读及答案

三峡阅读及答案三峡阅读及答案三峡阅读及答案1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题及答案解析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略无阙处阙: (2)沿溯阻绝溯:(3)则素湍绿潭素: (4)属引凄异属(5)故渔者歌曰故: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所以。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
(每格限填一字)(2分)解析:“凄”和“哀”。
(一)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三峡阅读及答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溯:_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三峡批注笔记

三峡批注笔记
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峡的批注笔记,主要涵盖了其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方面:
1. 描绘三峡的地形地势时,作者选取了山作为主要景物。
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这些特点在三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不仅突出了三峡的雄伟气势,而且为后面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2. 在描述夏季江水时,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如“奔涌不息”、“回旋奔腾”和“翻滚跃动”,生动地表现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3. 作者在描绘三峡时,还特别注意到了山和水的互动关系。
例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和“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些描述不仅突出了山的雄伟,也暗示了水对山的依赖和影响。
4. 在表达情感方面,作者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种情感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句子中都有所体现。
三峡文言文四季景物的特点

三峡文言文四季景物的特点《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附原文及译文: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三峡的景色有哪些特点三年级下册的优化设计

三峡的景色有哪些特点三年级下册的优化设计一是奇特。
可以说,三峡山水无处不奇,真是山奇、水奇、云奇、岩奇、洞奇。
山的形状奇特,有的如黄牛,有的似仙女,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金盔银甲,有的如兵书宝剑,有的如巨大屏障,有的像硕大的风箱,有的像牛肝马肺,有的如柱顶天,有的似飞龙,有的如舞凤,有的如群仙聚会,有的如苍鹰,有的如香炉……无奇不有。
江水亦奇,三峡之水,或遇巨崖夹峙而如万马奔腾,或遇险滩礁石而急湍奔流,或与众溪汇合更为浩浩荡荡,或遇宽谷而静静流淌。
云之奇,奇得天下闻名,或从崖畔如卷而出,或如直柱袅袅而上,或色彩斑斓如少女的罗裙,或亮丽如干爽的丝绢,诗人元稹为此写出了“除却巫山不是云”绝句。
岩之奇,或独立山巅,或偃卧江边,或如条条游龙依附于山体,或如书页层层叠堆,或立或卧,或斜或直,或凸出或凹陷,或堆集如众人聚会,或孤立如望夫归来。
溶洞之奇,奇如地下迷宫,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特色各有,风姿各异,或藏于深山之中,或与江水相连,或曲折下行,或沿山体上升,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地下世界。
二是变幻。
三峡山水的美,具有四季之变,昏晓之变,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特征。
春日的峡江,佳木繁荫,万紫千红,盛开的桃花向你微笑,满山的杜鹃花向你献媚;夏日树林郁郁葱葱,阳光充足,青山赤水相映衬,煞是壮观;秋日明净艳丽,峡江柑桔、脐橙带着金黄色的面庞向你点头,山崖青黄相间,枫叶泛红,好似水彩画卷;冬日彤云密布,乌云常聚山间,有时飘来阵雨,有时飞溅冷霰,有时雪花飘飘,远山白头,近山敷粉,煞是好看。
其昏晓之变也十分明显,清晨山重重,雾蒙蒙,江水浩淼奔流,金色的太阳从群山的山脊间露出,有时隐入淡灰色的云层,在云层边缘上镀上亮晶晶的光芒,给人变幻多姿的美感;夕阳欲坠之时,江面愈来愈暗,山影愈来愈重,景色雄壮而阴沉。
三是壮美。
三峡山水是壮美的典范,群山气势磅礴,壮阔雄浑;巫山十二峰巍峨挺拔,朦胧深远;大溪小溪回漩激荡,或奔涌,或潺潺,或与群山撞击;长江主流更是气势澎湃,或惊涛拍岸,或狂涛卷雪,或舒缓平和,或翻滚沸腾,一派雄伟景象。
《三峡》所描写的景物及特点

《三峡》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三峡》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课文先写三峡两岸的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的长、多。
“七百里”可见其长;相连无缺,可见其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山的高,陡以及江面的狭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从侧面极力渲染了山峰的高峻。
表现了三峡山的雄奇险峻。
然后写三峡的水,因为夏水最具特点,作者先由夏水写起,“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见其凶险,“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见其迅疾。
夏水的特点是凶险迅疾。
表现了三峡的奔放美。
接着写三峡春冬的景色,作者笔锋急转而下,文气由紧张激烈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有青山,有花草,色彩十分鲜明,“清”、“荣”“峻”“茂”一字一景,精当确切。
表现了三峡的清幽美。
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象,这又和春冬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选择“晴初霜旦”之时,在“寒”“肃”的气氛中,响起凄凉的猿啼,再加上在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表现了三峡的凄婉美。
课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三峡之秋所写的景物

三峡之秋所写的景物
《三峡之秋》这篇文章描写了三峡在一天之中呈现出的不同景象。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
早晨,作者描绘了透明的露水在峡风中闪烁,给人一种新鲜而明净的感觉。
太阳出来后,露水消逝,橘柚树在阳光下闪烁,绿叶金实。
中午,作者则着重描写了群峰和阳光。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长江上,使江面波光粼粼。
同时,阳光也把群峰映照得金黄一片。
下午,作者笔下的长江变得更加迷人。
江面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使江水显得更加深邃和神秘。
到了夜晚,作者描绘了渔火、灯标和月亮。
这些元素在夜幕下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卷。
以上就是《三峡之秋》中对景物的一些具体描写。
作者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出了三峡在一天之内的美丽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奔()属()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③绝多生怪柏()(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下列加点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4翻译: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⑧自三峡七百里中(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6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7.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8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2分)答:()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99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10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
11.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12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文中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4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篇二:三峡总结《三峡》一、翻译在三峡全长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像屏障一样的重叠着的山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在夏天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顺流而下的流水把逆流上行的船阻挡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早晨就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了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水流)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山峰中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茂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曾经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人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略无:毫无。
阙:通“缺”,缺口。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宣布,传达。
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良:确实,实在,很。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续,连缀。
引,延长。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绝,停止,消失三、中心思想通过对三峡形貌和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四、练习1、文章为什么写水之前先写山?写出三峡山高岭联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2、三峡四季的特点是什么?夏季:水势迅疾凶猛春冬:水清浪静,景色秀丽秋季:凄凉萧瑟3、为什么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夏季,并将春冬合为一体?夏季是水盛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作者是根据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安排的。
春冬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江水的情况接近。
4、三峡猿鸣有何特点?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凄凉、怪异、悲哀婉转。
衬托三峡秋季寂静萧瑟凄凉的气氛。
5、三峡的山有哪些特点?连绵不断、高峻挺拔。
6、默写⑴从视觉角度描写,突出三峡山势的连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⑵从侧面来描写,突出三峡山高峡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⑶写夏天水势凶猛盛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以船行之快、运用对比来突出夏季水瀑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表现江水清澈平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写春冬三峡山上秀美生机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概括春冬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表现秋季三峡清凉寂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凄异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其间虎啸猿啼,不难让我们想起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语文《三峡》中考题专练及答案语文《三峡》中考题专练一、(2006黄冈非课改)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11.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二、2008孝感市三峡[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b. 不以疾也(快)c. 从流飘荡(顺、随)d. 负势竞上(势力)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四、(09柳州)(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窥欲忘反译文: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