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卷(及答案)(2)
2020-2021沈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及答案)

2020-2021沈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A.灌溉B.饮水C.运输D.泄洪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3.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4.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A.《汉武大帝》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5.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种瓷器可能是()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6.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7.“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8.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9.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汉10.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请问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12.“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2020-2021重庆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重庆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属于“观点”的是()A.宋岳飞抗击金军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C.唐玄宗倡导节俭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A.奢侈浪费B.单一保守C.多元开放D.繁荣创新4.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5.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6.“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7.“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A.张骞B.郑和C.玄奘D.鉴真8.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土地兼并严重C.隋炀帝的暴政D.隋末农民起义9.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10.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A.灌溉B.饮水C.运输D.泄洪11.“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下列文物能支撑该观点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2020-2021西安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附答案)

2020-2021西安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是A.大运河的开凿B.黄巢大起义C.统一南北币值D.炀帝的暴政2.“寂寞天宝(年号,742——756)后,园庐但(只有)蒿藜(蒿草蒺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这首诗反映的是A.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B.宋夏战争造成的灾难C.金军攻宋造成的灾难D.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3.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A.《汉武大帝》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4.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5.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6.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请问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7.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
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A.B.C.D.8.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A.鉴真和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9.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A.灭掉陈朝B.创立科举制C.统一度量衡D.开通大运河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
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
”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
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B.从谏如流C.轻徭薄赋D.戒奢从简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
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开明B.中央集权强化C.社会风气保守D.文学艺术多彩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陕西秘色瓷B.骑驼乐舞俑C.越窑青瓷D.邢窑白瓷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
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A.隋朝时期B.秦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元时期2.(题文)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开元盛世4.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B.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吐蕃是唐王朝的一部分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5.《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18年D. 605年6.唐朝时,该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这个国家是()A.日本B.天竺C.大食D.大秦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8.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9.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10.下列的工具,发明于唐朝而且用于灌溉的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水排11.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B.以失败而告终C.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D.推翻了唐王朝12.日本共派遣遣唐使13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500余人。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事件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2.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3.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的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B.减省刑罚C.选贤任能D.恩威并施4.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杜甫的诗句“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描述的工具是()A BC D5.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D.社会风气的开放6.在我国历史上,把在某一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称为“圣人”。
下列人物与其称号对应正确的是()A.华佗—“医圣”B.顾恺之—“画圣”C.颜真卿—“书圣”D.杜甫—“诗圣”7.唐太宗、唐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
材料反映的是()A.百家争鸣B.大运河的开通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生活繁华8.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9.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0.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其中概况最为准确的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中华文明的起源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2.“他,结束27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材料中的“他”是()A.唐太宗李世民B.隋文帝杨坚C.康熙皇帝D.唐玄宗李隆基3.“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A.加强民族融合B.加重人民负担C.加速隋朝灭亡D.促进南北交流4.邹平县青阳镇雕窝峪的“王薄起义遗址”再现历史风云。
《隋书汤帝纪》载“齐人孟让、王薄等众十余万据长白山。
攻剽诸郡”。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王薄起义B.开凿大运河C.残暴统治D.征伐辽东5.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
其中②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6.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
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还不如亡国之君隋炀帝。
唐太宗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
”唐太宗终于接纳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此事反映出唐太宗()A.虚心纳谏B.善用人才C.重视生产D.勤于政事7.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A.重视人才B.善于纳谏C.减轻刑罚D.戒奢从简8.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9.唐朝的骆宾王曾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撤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C.不拘一格选拔人才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2.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其中,“朝廷”指的是以下哪一个?A.金 B.北宋 C.南宋 D.西夏3.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是()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社会安定④物价低廉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5.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大臣是A.魏征 B.宋璟 C.狄仁杰 D.姚崇6.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洛阳、涿郡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余杭、涿郡7.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在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不确的是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8.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
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9.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1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杨坚夺权建立隋朝③大运河的开凿④隋炀帝在江都被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11.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盛况,当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2.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A.B.C.D.13.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隋唐英雄传》”,可知是指隋唐时期,秦始皇是秦朝皇帝,孝文帝是北魏皇帝,故AB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建立隋朝,完成国家统一, 隋炀帝时期下令开通大运河,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注意客观评价隋炀帝。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13.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10.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11.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请问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A.文景之冶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4.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15.“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出自陆龟蒙的《秘色越器》。“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越窑的青瓷很有名。故A符合题意;BC出现在唐朝,和题干诗句无关,不符合题意;青花瓷在唐朝还未出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故答案为C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14.A
解析:A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著名谏臣是魏征。唐太宗在位20多年,吸取隋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A符合题干;当时唐太宗时期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BC不符合题干;姚崇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故D项不符合题干,故本题选A。
A.隋朝的建立B.开通大运河
C.开创科举制D.隋朝的统一
3.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下列各项中,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大江东去液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D项符合题意;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A项不合题意;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B项不合题意;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指的是唐朝后期,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的诗句--杜甫,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情景。B符合题意;A项出自出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属于送别友人的诗句,排除;C项是宋朝时期苏轼的词,排除;D项是宋朝时期辛弃疾的词,排除。故选B。
【详解】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因此C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使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D项符合题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A项不合题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B项不合题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天一到,小草又会生长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此题选择D。
A.北魏B.北宋C.东汉D.唐朝
16.“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诗句描述人物是
A.霍去病B.张骞C.玄奘D.鉴真
17.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5.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誎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D.关心百姓生活
21.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大运河的开凿B.黄巢大起义
C.统一南北币值D.炀帝的暴政
18.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宋岳飞抗击金军
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
C.唐玄宗倡导节俭
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
19.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商业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
22.“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①遣唐使来华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越窑、邢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故C符合题意;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A不合题意;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不合题意;主动请缨,征战海外与鉴真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魏征B.杜如晦C.房玄龄D.姚崇
2.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