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方法的改进措施

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方法的改进措施

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方法的改进措施作者:赵艳萍陈平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01期【摘要】亚硫酸盐广泛用在蜜饯、干果、干菜、腌渍的蔬菜、糖果、粉丝、粉条、葡萄酒等食品作为防腐、漂白、保色、疏松以及抗氧化用途。

传统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通常采用GB/T5009 .34- 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比色法。

本文通过对标准中测定方法的反复研究,提出一种改进措施,采用三乙醇胺替代具有剧毒的四氯汞钠,提高了亚硫酸盐测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改善了检测环境。

【关键词】亚硫酸盐三乙醇胺四氯汞钠毫升引言:作为传统的与常用食品添加剂,其在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逐渐凸显,亚硫酸盐是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长期低浓度接触有引起人体细胞遗传物质损害的潜在危险,而且可能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人体摄入过量亚硫酸盐会破坏维生素B1,易引发支气管痉挛等症状,造成呼吸困难、呕吐。

当前世界各国对食品中的亚硫酸盐规定了最大限量。

我国国家标准对亚硫酸盐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及残留量均有明确规定。

因此,必须根据样品的特点、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严格控制其用量,加强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监测与监督,确保食用安全。

1 传统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1.1 传统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原理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按检验原理可以分为滴定法、比色法、重量法、色谱法、电化学法、酶催化法等诸多种类,其中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最为常用。

其原理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此络合物于波长5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亚硫酸盐的浓度成正比,再进行比色定量。

1.2 传统盐酸副玫瑰苯胺制造方法用称取20g盐副玫瑰苯胺于400mL水中,用50mL盐酸(1+5)酸化,徐徐搅拌,加4g~5g活性炭,加热煮沸2mm。

将混合物倒入大漏斗中,过滤(用保温漏斗趁热过滤)。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5009.34-2003第一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亚硫酸盐残留量的测定。

本标准检出浓度为1mg/kg 2、原理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试剂3.1四氯汞钠吸收液:称取13.6g氯化高汞及6.0g氯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放置过夜,过滤后备用。

3.2 1.2 % 氨基磺酸铵溶液(12g/L)3.3甲醛溶液(2g/L):吸取0.55 mL无聚合沉淀的甲醛(36%),加水稀释至100 mL,混匀。

3.4淀粉指示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许水调成糊状,缓缓倾入100 mL沸水中,搅拌煮沸,放冷备用,此溶液临用时配制。

3.5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3.6乙酸锌溶液:称取22g乙酸锌溶于少量水中,加入3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3.7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称取0.1g盐酸副玫瑰苯胺(C19H18N2CL.4H2O:p-rosanilinehydrochlo-ride)于研钵中,加少量水研磨使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取出20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盐酸(1+1)充分摇匀后使溶液由红变黄,如不变黄再滴加少量盐酸至出现黄色,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3.8碘溶液[c(1/2I2)=0.100 mol/L]。

3.9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5H2O)=0.100 mol/L]。

3.10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称取0.5g亚硫酸氢钠,溶于200 mL四氯汞钠吸收液中,放置过液,上清液用定量滤纸过滤备用。

吸取10.0 mL亚硫酸氢钠-四氯汞钠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100 mL水,准确加入20.00 mL碘溶液(0.1mol/L),5 mL冰乙酸,摇匀,放置于暗处,2min后迅速以0.10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0.5 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无色。

食品中亚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

食品中亚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

食品中亚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车毅*于杰(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港)摘要:本文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使用,来源,危害与添加方式做了简要的阐述。

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类,并指出其中优缺点。

列举不同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检测标准和限量标准。

使读者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从使用、危害到检测、限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亚硫酸盐、危害、来源、使用、添加方式、限量标准、检测方法1亚硫酸盐的危害、来源、使用与添加方式1.1亚硫酸盐的危害亚硫酸盐,通常指二氧化硫及能够产生二氧化硫的无机性亚硫酸盐的统称,是一类很早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但最初,并无各类亚硫酸盐的名称,直到1948年,被日本总的指定为食品添加剂[1]。

大量使用亚硫酸盐类食品添加剂会破坏食品的营养素[2]。

亚硫酸盐能与氨基酸、蛋白质等反应生成双硫键化合物,能与多种维生素结合,特别是与维生素B1的反应为不可逆亲核反应,结果使维生素B1裂解为其它产物而损失。

由此,FDA规定亚硫酸盐不得用于作为维生素B1源的食品[3]。

我国规定生产A级绿色食品不得使用硫磺漂白剂。

亚硫酸盐能够使细胞产生变异,亚硫酸盐会诱导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人一天摄入1g亚硫酸盐时不会产生明显危害,摄入4~6g则可造成胃肠障碍,引起剧烈腹泻。

慢性中毒可引发头痛,二氧化硫可与血中硫胺素结合,能导致肝、脑、脾等脏器退行性变性,并且二氧化硫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能引发粘膜炎症、水肿、破坏红细胞等[4]。

哮喘者对亚硫酸盐更是格外敏感,因其肺部不具有代谢亚硫酸盐的能力[5]。

动物长期使用含亚硫酸盐的饲料会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症状,并对成长有障碍。

实验表明,用含NaH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发育受到抑制;用含Na2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病症,生长发育缓慢。

二氧化硫的吸入可引起小白鼠肺、脑、肝、心、脾、肾,六种组织即生殖系统的氧化损伤作用[6]。

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是一种有害物质,在食品中含有它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测
定其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滴定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一般存在误差大、操作复杂等问题。

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和有机溶液中的离子的技术,目前已被用于测
定食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

在离子色谱法测定亚硫酸盐含量时,首先将食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将样品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离和浓缩,然后使用离子色谱仪,根据样品中亚硫酸盐的离子性质,在不同浓度下调节分离和检测,最后根据峰面积大小和检测结果来测定其含量。

离子色谱法可以检测样品中氨基酸、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它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结果可靠,可以实时测定样品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在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在离子色谱法测定亚硫酸盐含量时,需要注意几个关键步骤:1.使用高品质分
离仪和样品提取,提高实验准确性;2.使用高质量的离子色谱仪,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性;3.注意精密控制参数和校正,以保持准确的结果。

离子色谱法,作为一种即时测定亚硫酸盐含量的技术,由于其运行简单、准确
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检测的主流方法。

虽然离子色谱法在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有着很多优势,但是测试中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以便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物质,其色泽深浅与亚硫酸盐含量成正比,可比色测定。

2. 中和滴定法:亚硫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蒸出二氧化硫,然后用双氧水溶液吸收并氧化成硫酸,再用标准碱滴定。

此法主要用于二氧化硫含量在0.1g/kg以上的食品。

3. 碘量法:样品中的亚硫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加热溢出,用pH6的水吸收,然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碘标准溶液消耗量计算出样品中二氧化硫的量。

此法主要用于二氧化硫含量在0.1g/kg以上的食品的测定。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实验装置图
(2)滴定
向取下的碘量瓶中依次加入10ml浓盐酸 ,1ml淀粉指示液(10g/l),摇匀之后用碘标 准溶液(0.010mol/l)滴定至变蓝且在30s内 丌褪色为止.
3、计算
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
GB/T 5009.34-2003
一、测定原理
在密闭容器中对试样进行酸化并加热蒸馏, 以释放出其中的二氧化硫,释放物用乙酸铅溶液 吸收。吸收后用浓酸酸化,再以碘标准溶液滴定, 根据所消耗的碘标准溶液量计算出试样中的二氧 化硫含量。本法适用于色酒及葡萄糖浆、果脯。
二、试剂
酸式滴定管
四、测定步骤
1、试样处理 固体试样用刀切或剪刀剪成碎末后混匀, 称取约5.00g均匀试样,置于500ml蒸馏烧瓶 中。
四、测定步骤
2、测定 (1)蒸馏 将称好的试样置于圆底蒸馏烧瓶中,加入 250ml水,装上冷凝装置,冷凝管下端应插入 碘量瓶中的25ml乙酸铅(20g/L)吸收液中,然后 在蒸馏瓶中加入10ml盐酸(1+1),立即盖塞,加热 蒸馏,当蒸馏液约200ml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 面,再蒸馏1min,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插入乙酸铅 溶液的装置部分,在检测试样的同时要做空白 试验.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4种检测方法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4种检测方法

络合 物 , 型样 品如 味精 ( 典 谷氨 酸钠 分子 结 构 中含有 C OO ) 须 采用蒸 馏 后 比色 , 可排 除 此 干扰 , 则 , 方 否
数 据 严重 虚高 。
作 者 简 介 :黄 凤 妹 , ,9 6年 出生 , 程 师 , 要 从 事 食 品 的 检 测 。E ma : p f 0 4 1 6 cm。 女 17 工 主 — i n hm2 0 @ 2 .o l
法。
原 理 : 硫 酸盐 与 四氯 汞钠 反 应生 成稳 定 的络 亚 合物 , 与 甲醛 和盐 酸 副 玫 瑰 苯 胺 生成 紫 红 色 的络 再 合物 , 比色定 量 。
11 1 试 .. 剂
1 1 3 方 法 探 讨 .. 1 1 3 1 干 扰 物 质 及 消 除 方 法 见 表 1 . . . 。
21年第5 01 期
14 3 2 测 . .. 定
H2 + H 2 O3 H2 O4 H2 ; O2 S 4 S + O H2 O4 2 OH— Na S + 2 O; S + Na 2 O4 H2
显 色 :同 G / 0 9 4 0 3 一 法 , B TS 0 .3 -2 0 第 只是 在 测 定样 品 时 , 同 时 吸取 2份 样 液 于 A、 须 B管 中 , A
收液稀 释成 2-/ # mL的标 准使 用液 。 g
1 1 2 方 法 . .
定 的指 导意 义 。
1 检 测 方 法
1 1 盐 酸 副 玫 瑰 苯 胺 法 ( 馏 后 比 色 法 )l . 蒸 _
试样 处 理 :在 密 闭容 器 中加 1 1 酸对 试 样 + 盐 进行 酸化 并加 热蒸 馏 , 释放 出 的 S O。以 四氯汞 钠 作 为 吸收液 , 容 至 一 定 体 积 , 取 一 定 量 的试 液 分 定 吸 析 。后 面步 骤 及 计 算 同 GB T 0 9 3 —2 0 / 5 0 . 4 0 3第 一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提取:称取5g(精确至0.01g)制成匀浆的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加12.5饱和硼砂溶液,搅拌均匀,以70℃左右的水约300ml将试样洗入500 ml容量瓶中,于沸水浴加热15min,取出置冷水浴中冷却,并放置至室温。

2、提取液净化:在振荡上述提取液时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再加入5ml乙酸锌溶液,以沉淀蛋白质。

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除去上层脂肪,上清液用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30ml,滤液备用。

3、测定:吸取上述40.0ml上述滤液于50ml带塞比色管中,另取0.00 ml,0.20 ml,O.40 ml,0.60 ml,0.80 ml,1.00 ml,1.50 ml,2.00 ml,2.50 ml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50 ml带塞比色管中。

于标准管与试样管中分别加入 2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min后各加入 1 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38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同时做试剂空白。

4、计算:式中:X:—试样中亚硝酸钠的含量(mg/Kg)A:—测定用样液中亚硝酸钠的质量(μg)m:—试样质量(g)V2:—测定用样液体积(ml)V1:—试样处理液总体积(ml)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此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mg/kgx =A×1000m× V2/ V1×1000食品中亚硫酸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法1试剂1.1 四氯汞钠吸收液:称取13.6g氯化高汞及6.0g氯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放置过夜,过滤后备用。

1.2 氨基磺酸铵溶液(12g/L)。

1.3 甲醛溶液(2g/L):吸取0.55mL无聚合沉淀的甲醛(36%),加水稀释至100mL,混匀。

1.4 淀粉指示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许水调成糊状,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煮沸,放冷备用,此溶液临用时现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副玫瑰苯胺的 精制方法: 称取 2 0 g 盐酸副玫瑰苯 胺于4 0 0 m L水中, 用5 0 m L 盐酸 ( 1 +5 ) 酸
化, 徐 徐搅拌 , 加 4g -5 g活性炭 , 加热煮沸 2 mi n 。将 混合 物倒 人大漏 斗中 , 过滤 ( 用保温 漏斗趁热过 滤) 。滤液放 置过夜 , 出现结晶, 然后再用 布氏漏斗抽滤 , 将结 晶再悬 浮于 1 0 0 0 mL乙醚一 乙醇 ( 1 0 a 1 ) 的混合液 中, 振摇 3 mi n -5 mi n , 以布 氏漏斗抽滤 , 再用 乙醚反复洗 涤至醚层不 带色为止 , 于硫 酸干燥器 中干燥 , 研细后贮于棕色瓶 中保存 。 3 . 8 碘溶液[ c ( 1 / 2 1 2 ) = 0 . 1 0 0 m o l / I _ ] e
m— 试样质量, 单位为克( 9 ) :
泊星石
V一 一 测定用样液 的体积 , 单位为毫升 ( m L ) . 计算结果 表示到三位有效数字 。
5 . 4 精密度
GB / T 5 0 0 9 . 3 4 -2 0 0 3
在重复性 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 的绝对 差值不得超过 1 0 %e
7 试荆
7 . 1 盐酸 ( 1 +1 ) : 浓盐酸用水稀释 1 倍。 7 . 2 乙酸铅溶液( ( 2 0 g / L ) : 称取 2 g乙酸铅 , 溶于少量水 中并稀释至 1 0 0 mL . 7 . 3 碘标 准溶液[ c ( 1 / 2 1 i ) =0 . 0 1 0 m o l / L ]: 将碘标准溶 液( 0 . 1 0 0 mo t / 1 - ) 用水稀 释 1 0 倍. 7 . 4 淀粉指示液( 1 0 g / L ) : 称取 1 g 可溶性 淀粉 , 用少许水 调成糊状 , 缓缓倾人 1 0 0 m工沸水中 , 随加随 搅拌 , 煮 沸 2 mi n , 放冷 , 备用 , 此溶液应临用时新制 。
释至 1 0 0 m l。
3 . 7 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 称取 0 . 1 g 盐酸副玫瑰苯胺Wi g H 1 e N 2 C l " 4 H 2 O ; p - r o s a n i l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
r i d e ) 于研钵中 , 加 少量水研磨 使溶解 并稀 释至 1 0 0 mL 。取 出 2 0 mL, 置于 1 0 0 mL容量瓶 中, 加盐酸 ( 1 +L ) , 充分摇匀后使溶液 由红 变黄, 如不变黄再滴加少量盐 酸至出现黄色 , 再加水 稀释至刻度 , 混匀备 用( 如无盐酸副玫瑰苯胺可用盐酸 品红代替 ) 。
3 . 9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c ( N a 2 5 z 0 , ・ 5 H 2 0 ) =0 . 1 0 0 m o l / L ] o
3 . 1 0 二氧化硫标准溶 液 : 称取。 . 5 g 亚硫 酸氢钠 , 溶于 2 0 0 m L四氯汞钠吸 收液中, 放置过 夜, 上清液 用定量滤纸过 滤备用。 吸取 1 0 . 0 m L亚硫酸氢钠一 四氯汞钠溶 液于 2 5 0 ml碘 量瓶中 , 加1 0 0 mL水 , 准确加人 2 0 . 0 0 mL 碘溶液 ( 0 . 1 m o l / L ) , 5 mL冰 乙酸 , 摇匀 , 放 置于暗处 , 2 mi n 后迅 速以硫代硫 酸钠( ( 0 . 1 0 0 mo l / L )标准 溶液滴定 至淡黄色 , 加。 . 5 mL淀粉指示液 , 继续滴至无色 。另取 1 0 0 mL水 , 准确加 入碘 溶液 2 0 . 0 m L ( 0 . 1 mo l / L ) , 5 ml冰乙酸 , 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 白试验 。
过滤后备用 。 3 . 2 氨 基磺 酸按溶液( 1 2 g / L ) , 3 . 3 甲醛溶液( ( 2 g / L ) : 吸取 。 . 5 5 mL无 聚合沉 淀的甲醛( 3 6 %) , 加水 稀释至 1 0 0 mL , 混匀 。 3 . 4 淀粉指示液 : 称取 1 g可溶性淀粉 , 用少许水调成 糊状 , 缓 缓倾人 1 0 0 mL沸水 中, 随加随搅拌 , 煮 沸, 放 冷备用, 此溶液临用 时现配。
2 0 0 3 - 0 8 - 1 1 发布
2 0 0 4 - 0 1 - 0 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中 国 国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泊星石
GB / T 5 0 0 9 . 3 4 -2 0 0 3
. J J .
.曰‘ .
月 U
X- 一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浓 度, 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 m g / m L ) ; - 一 测定用亚硫酸氢钠一 四氯汞钠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 液体积 , 单位为毫升 ( mL ) ; 一 试剂空 白消耗硫代硫 酸钠标 准溶液体积 , 单位为毫升 ( mL ) ;
3 2 . 0 3 一一 每毫升硫代硫 酸钠 仁 c ( N a , S , O , " 5 H , O) =1 . 0 0 0 mo t / L 」标准 溶液 相当 于二氧化 硫 的质 量, 单位为毫克 ( mg ) . 3 . 1 1 二氧化硫使用液 : 临用前将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 以四氯汞钠 吸收液稀 释成 每毫升相当于 2 u g二氧
试样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按式 ( 2 ) 进行计算 。
A X 1 00 0
m X V/ 1 0 0 X 1 0 0 0 X 1 0 0 0 式中 :
(2 )
X— A-
试样 中二氧化硫 的含量, 单位为克每 千克( 9 / k g ) ; 测定用 样液 中二氧化硫的质量 , 单位 为微克( 拜 9 ) ;
5 . 2 测定
1 . 2 , 1 . 6 , 2 . 0 , 3 . 0 , 4 . 0 t g 二氧化硫) , 分别置于2 5 m L 带塞比 色管中。
于试样 及标准管中各加人 四氯汞钠吸收液至 1 0 m L, 然后再加 人 1 mL氨基磺 酸钱溶液 ( 1 2 g / L ) , 1 mL甲醛溶 液( ( 2 g / L ) 及 1 m L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 , 摇匀, 放置 2 0 mi n 。用 1 c m 比色杯 , 以零 管调节 零点 , 于波 长 5 5 0 n m处测吸光度 , 绘制标准曲线 比较 。
2 6 9
泊星石
GB / T 5 0 0 9 . 3 4 -2 0 0 3
二氧化硫 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 ( 1 ) 进行计算 。
( V: 一 V, )X c x3 2 . 0 3 式中 :
1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注: 有 关本 方法的提示参见附 录 A
第二 法
6 原理
蒸馏法
在密闭容器 中对试 样进行酸化并加热蒸馏 , 以释放 出其中的二 氧化硫 , 释放物用 乙酸铅溶液 吸收 。 吸收后用浓酸 酸化 , 再 以碘标准溶 液滴定 , 根据所 消耗的碘标准溶 液量计算 出试样 中的二氧化硫 含量 。 本法适用于色酒及葡 萄糖糖浆 、 果脯 。
3 . 5 亚铁氰化钾溶液: 称取 1 0 . 6 g 亚铁氰化钾[ K , F e ( C N ) 6 ・ 3 H 2 0 ) , 加水溶 解并稀释至 1 0 0 m L , 3 . 6 乙酸 锌溶液: 称取 2 2 g 乙酸 锌〔 Z n ( C H , C O O ) 2 ・ 2 H 2 0 ] 溶于少量水中, 加人 3 m L冰乙酸, 加水稀
5 . 3 计摩尔浓度, 单位为摩尔每升( m o l / L ) ;.
吸取 。 . 5 0 m L -5 . 0 m L上述试样处理液于 2 5 mL带塞 比色管 中。 另吸取 。 、 0 . 2 0 , 0 . 4 0 , 0 . 6 0 , 0 . 8 0 , 1 . 0 0 , 1 . 5 0 , 2 . 0 0 mL二氧化 硫标准使 用液 ( 相 当于 。 , 0 . 4 , 0 . 8 ,

本标 准代替 G B / T 5 0 0 9 . 3 4 -1 9 9 6 《 食品 中亚硫酸盐 的测定方法 》 。 本标 准与 G B / T 5 0 0 9 . 3 4 -1 9 9 6 相 比主要修改 如下: — 修改了标 准的中文名称 , 标准 中文名称 改为《 食品 中亚硫 酸盐 的测 定》 ; — 按照G B / T 2 0 0 0 1 . 4 -2 0 0 1 《 标准编写规则 修 改。 本标准 的附 录 A 为资料性 附录。 本标准 由中华人 民共 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 口。 本标准第一法 由北 京市卫 生防疫站、 广东省卫生 防疫 站、 卫生部食 品卫 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 本标准第二法 由卫 生部食 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 北京 市卫生防疫 站 、 山东省食 品卫生监督 检验所 、 河 北省卫生 防疫站 、 北京市崇文 区卫生防疫站负 责起草 。 本标准 于 1 9 8 5 年首次发布 , 1 9 9 6 年第一 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 次修订。 第4 部分 : 化学分析方法 》 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 了
2 原理
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 定的络合物 , 再 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 与标 准系列 比较定量 。
试荆
3 . 1 四氯 汞钠吸收液: 称取 1 3 . 6 g 氯化高汞及 ‘ . 0 g 抓化钠, 溶于水中 并稀释至 1 0 0 0 m L , 放置 过夜,
67 .0 40 C I C S 5
泊星石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5 0 0 9 . 3 4 -2 0 0 3
代替 G B / T 5 0 0 9 . 3 4 -1 9 9 6
食 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s u l p h i t e i n f o o d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