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还乡
《高祖还乡》 知识清单

《高祖还乡》知识清单一、作品简介《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创作的套曲。
此曲以一个乡民的视角,对汉高祖刘邦还乡的排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通过对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时的种种滑稽表现的描绘,揭示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作者对皇权的批判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二、作者睢景臣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
他一生著有杂剧三种,均不传。
今存散曲套数三套,其中《高祖还乡》最为出名。
睢景臣的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三、创作背景元代是蒙古贵族统治的时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
统治者穷奢极欲,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作者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虚伪有深刻的认识。
《高祖还乡》正是作者对封建皇权的一种有力抨击。
四、文本分析1、视角独特此曲以一个乡民的视角来描写高祖还乡,与传统对帝王的歌颂截然不同。
乡民不懂得那些繁琐的礼仪和排场,只看到了刘邦还乡给百姓带来的麻烦和负担,这种视角使作品更贴近生活,更能反映出百姓的真实感受。
2、讽刺手法作者运用了夸张、对比、反讽等多种讽刺手法。
比如写刘邦的仪仗队,“瞎王留引定伙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通过对这些奇奇怪怪、不伦不类的旗帜的描写,讽刺了刘邦的虚荣和排场的荒诞。
再如,当乡民认出刘邦时,说“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将刘邦昔日的贫贱生活与如今的威风凛凛相对比,揭露了他的虚伪和忘本。
3、语言特色作品的语言通俗、口语化,充满了乡土气息。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和俚语,如“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使作品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五、主题思想1、批判皇权作品通过对刘邦还乡这一事件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皇权的虚伪和腐朽。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哨遍·高祖还乡》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2024《高祖还乡》说课稿范文

2024《高祖还乡》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祖还乡》,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高祖还乡》是2024年中国学生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以历史题材为背景,通过描述刘邦的故事,展现了他初心不改、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操和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尚英雄精神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刘邦的故事,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感悟高祖的精神境界。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尚英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刘邦的故事,把握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难点是:理解高祖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因此,我将采用问题导入法和讨论引导法进行教学。
学法方面,我将采用独立思考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刘邦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辅以一些图片和视频素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我将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介绍汉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刘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导入我将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一些问题,如:刘邦为何选择还乡?他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学生可以在自主思考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文本解读我将采用讲解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和探讨。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如"青山隐隐水迢迢"和"一人逢几人醉"等,让学生理解刘邦的境遇和心态变化,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由睢景臣所创作的,全曲八段。
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朝:睢景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古诗简介《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
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出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
《哨遍·高祖还乡》赏析一

赏析[ 哨遍] 《高祖还乡》据《史记.高祖本纪》中载:高祖十二年前195 年还乡,设酒大宴父老,醉后起舞,高歌大风,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叙述的就是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情景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后人给其以很高的评价,锺嗣成在录鬼薄中评曰:“维物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的确,在封建时代,睢景臣敢于剥下皇帝的龙袍,能发人所未发,实在难能可贵,过人的胆略,精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使此曲在我国文学史上获很高的声誉。
这曲众口传诵的名篇,由八支曲子组成,根据叙述的内,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曲,写忙驾,待驾,社长的告示出来了,一面通知乡里有差使临驾,面又派人,纳草征粮,“一壁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可是村民们还蒙在鼓里,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贵人还乡,开始听说是差使,“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
作者,先特写了,两个乡里小人,“王乡老”、“赵忙郎”一个托着“瓦台盘”,一个抱着“酒葫芦”,后又用“新刷来的头巾,恰糨业的绸衫”两句,从衣着上细致入微的描写了“大户”的行动即大户都穿上了刚浆好的衣服,戴上才刷干净的头巾,这一部分,从社长的行动写到两面三刀个乡里小人的阿谀奉承的丑态,写到“大户”矫揉造作的举动。
展示了村里从上到下人人忙碌的景象,从侧面烘托了“这差使不寻俗”,为后几曲做了悬念和铺垫。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曲,写进驾,迎驾,这部分作者借一个“无知”的乡民之口,用“陌生化”的口吻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高祖的“仪仗队”,可谓是该曲的高潮部分,陌生化的创作方法,要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把皇帝的鼓队金鼓队说成“火乔男女”、“胡踢蹬”;把象征月亮的月旗说成“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象征太阳的日旗说成“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把象征权力的“凤舞旗”、“飞虎旗”、“蟠龙旗”分别说成“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
总之,在这个乡民看来。
请用400字左右讲一讲高祖还乡的故事

请用400字左右讲一讲高祖还乡的故事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
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
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
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zhù,竹)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
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
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
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
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
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
沛县父老坚决要高祖多留几日。
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
”于是离开沛县。
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
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
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
”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于是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幽默与讽刺——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

幽默与讽刺——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
睢景臣《高祖还乡》是一首古典诗歌,讽刺了当时社会中的腐败现象。
据说,这首诗歌是他在宋朝末期为纪念祖先而写的,以此鞭挞当时的腐败官员。
诗歌以历史传说中高祖还乡的故事为背景,讽刺了当时官员的贪婪、腐败和政治暴政。
高祖返乡回到了乡里,发现当地的官员贪污腐败,领导人极端暴政,百姓受尽折磨,令其悲痛不已。
睢景臣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当时的腐败,他写道:“官员贪婪,腐败无度,暴政极端,百姓受折磨,老百姓痛苦
不堪,高祖离乡返回,复兴家国,救世苦难!”这首诗歌中,
睢景臣以其幽默的言辞,让人不禁感叹当时的社会腐败。
他的诗词里蕴含着改革的渴望,强调了改变腐败的重要性,并赞扬了高祖回乡救世的拯救力。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不仅把当时的腐败现象揭露了出来,而且还以一种讽刺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腐败的反对,赞美了高祖回乡救世的勇气与智慧。
睢景臣《高祖还乡》虽然是一首古典诗歌,但是它运用了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腐败的现象,并强调了改革腐败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敬佩。
古曲《哨遍-高祖还乡》(作者睢景臣)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元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标签讽刺译文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
”这些差使真不寻常,一边要交纳草料,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
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
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
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
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一只鸡学跳舞的;有画着长着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高祖本纪》
司马迁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 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作生产作业。及壮,试 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 酒及色。常从王媪、武妇贳[shì,赊欠]酒, 醉卧,武妇、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布衣皇帝----刘邦
刘邦十二项第一
•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
皇帝。 •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
“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 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
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 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
汉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帐上, 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 意在指责他至今还想赖帐不还,更使人料 想不到。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尊号, 作者却为什么把这尊号放在 刘邦生前呢?
作者是故意把这尊号放在刘邦生前 的。一则是因为这个尊号已为大家所熟 悉,这里借用一下;二则活人为了赖债, 竟然要用死人的尊号,不仅具有强烈的 讽刺意义,也增加了喜剧的效果。
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 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
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
• 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 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 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 的皇帝。
•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 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 [三煞]中称刘邦为大汉,也是庄稼人的口吻。 • 最后几煞揭示刘邦的根底,则成了庄稼人内心的
独白。
• 三、语言平实朴素,又尖锐泼辣。
• 曲中运用许多农民口语,真实地传出人物的感情, 使人感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 如,“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 么大户。”“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 穿着些大作怪衣服!”这些平实的语言又透出一种辛 辣的讽刺味。这其中又流露出村民对帝王威严的一种 蔑视。仪仗队里的兵器成了农村日常生活中叉、斧、 瓜、马镫,又是何等的滑稽好笑。揭示刘邦底细时, 语言更是针针见血:“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 人教村学读几卷书”,而且还“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 锄”;“强称”、“偷量”、“私扣除”等动词犹如 一颗颗炮弹投向封建最高统治者。结尾处“白什么改 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汉高祖”是刘邦 死后的谥号,虽不合理,却十分有趣,同样具有很强 的讽刺意味。
套曲写的是高祖还乡,为什么主角不很 快出场,而要用一大半的篇幅去写支差迎驾, 銮舆仪仗之类的场面?是否有点走题?
手法:反复铺陈欲抑故扬
目的: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作者着意是写那个至此还未出场的 人物,这样豪华威严的气派,来的肯定 是个非凡的人物。然而当读者按这个思 路去推想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折。
结尾一曲是全组套曲的高潮,特 别是最后三句:“白什么改了姓,更 了名,唤做汉高祖”,更是余味无穷。 怎样理解这个结尾呢?
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观的,可
? 我们在读二至四三支描写这种场面的曲子时,
感觉到异常滑稽可笑,这是为什么?
作者通过旁观者的眼睛,层次井然地描写了 皇帝出巡那种威严盛大的场面。然而,这个旁观 者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也许他一辈子都没离 开过村子,根本没看到过这些人物和东西,他是 用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来观察和理解这一切的, 所以就像通过哈哈镜观察世界一样,一切都走了 形。
•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 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 翻译: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 米,我都不知有多少了。趁着换田契,强迫称 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 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 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
• 二、构思奇。
• 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庄稼人的视角,以一个虚构 的富于戏剧性角度来描写刘邦还乡的盛大场面,揭 示刘邦发迹前的所作所为。
• 开篇便制造了许多悬念,使乡民惶惑不解:社 长通知这差使不寻常,不能推脱;喂马的草料要除 根,听说皇帝的车驾要回故乡;王乡老、赵忙郎穿 戴一新,忙得不亦乐乎。
• [耍孩儿]则表现了庄稼人眼里皇家仪仗队的到 来。从这段开始,所有高祖还乡事件的过程都是透 过一位老汉眼中道出,金瓜银斧,卫士嫔妃,对他 来说都是新奇而陌生的。
西方对刘邦的评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 “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最大的 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 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 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 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 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 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 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 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 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 知每个差使:“你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请假。”这 些差使真不寻常,在缴纳草料时他们必须把草根除 掉,又要差夫,还要应付公差,这事儿得认真对待。 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 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 着一个酒葫芦,身光颈靓,装模作样充当有钱人, 大摇大摆地走着,真讨厌!
人物形象
“我”: 没见过世面,直率认真,不怕天、
不怕地、敢说敢为的普通农民。
刘邦: 大摆架子,好酒贪杯,欠账
不还,强取豪夺,假公济私的流氓无赖。
主题
蔑视权贵,批判封建帝王。
曲子的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 分析:这篇套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蔑视皇 帝,否定皇权的思想倾向上。曲子中的乡民不仅不尊 重刘邦,反而当众抖搂刘邦的丑事,使皇帝“原形” 毕露,否定了皇帝不是什么奉天承运、高贵得不可侵 犯的圣人。曲子中的被嘲弄的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 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 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皇权的思想。
释题
般涉调, 宫调 名; 哨遍, 曲牌 名; 高祖还乡, 标题 名.
这组套曲按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
• 可分成三部分。
• 一(1) 描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 迎驾的忙乱情景;
• 二(2-4) 对刘邦极其奢华的仪仗队 进行嘲笑和讽刺;
• 三(5-8) 嘲讽刘邦骄傲的丑态并揭 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
• 翻译: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 但他没有看在眼里。见乡亲们跪拜在地, 他赶紧用手扶。我突然抬起头一看,那 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
•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 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 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 翻译: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你们的底细。 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你的丈人在村教书, 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一起割草喂牛、 耕地。
作者简介
睢景臣,元散曲家。一作舜臣,字景贤, 又作嘉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元成宗大 德七年移居杭州,与《录鬼簿》作者钟嗣成 相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而仕途不得志。 著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今不传。散 曲尚存三套,其中《高祖还乡》制作新奇, 被人推为绝唱。
背景简介
刘邦,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亭长。父 兄都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陈 胜吴广起义时,他响应起义军。后来势力 渐强,攻破秦都咸阳,夺取了农民起义的 胜利果实,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 皇帝,史称太祖高皇帝,简称汉高祖。
• 《三煞》《二煞》《一煞》是 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 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 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
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
更觉可笑。
思
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
考 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
? 这个事件的?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熟悉刘邦底细, 并在刘邦没有发迹前,和刘邦还有过一些 瓜葛的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 幅幅画面。
•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 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 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 样妆梳。
• 翻译:辕条套的全是马,黄色丝绸做 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好 像判官的人,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 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
•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 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 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 险气破我胸脯。
•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 —《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大风起兮 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 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 奠定了基础。
• 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二、用农民的视角,朴实地描写平民百姓眼中的汉高祖,真实反 映刘邦在人民眼中的形象。
(1)还乡的光宗耀祖被看做扰民。
(2)威严恢宏的排场被看做“大作怪”、“不曾见”。
三、通过典型事件直接还原刘邦的无赖本色。
艺术手法
• 一、立意新。 • 本曲不像其他以写皇帝为题材的文章,目
的是为帝王歌功颂德,往其脸上贴金。在作者 的笔下,本文中的刘邦却成了一个流氓无赖。 当过亭长,嗜酒贪杯;曾经替人喂过牛,耕过 地;买办田地文书时,趁机敲榨勒索;偷量别 人的豆子来还酒债。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了那 层蒙在封建统治者脸上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