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安全活动安全教案《爸爸、妈妈不在家》

大班安全活动安全教案《爸爸、妈妈不在家》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爸爸、妈妈不在家》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当父母不在家时,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与陌生人交流时的礼貌用语。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爸爸、妈妈不在家》2. 安全小道具:门锁、电话等3. 教学卡片:家庭成员、陌生人等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引导幼儿谈论在父母不在家时,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2. 观看故事课件:《爸爸、妈妈不在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让幼儿讲述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危险情况,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拟遇到危险时如何应对。

5. 教育指导:讲解在父母不在家时,如何保护自己,如锁好门、不陌生人开门等。

6. 互动游戏:开展“安全知识问答”游戏,巩固幼儿的安全知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庭安全设施,如锁具、报警器等。

2. 家园联系:家长在活动后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的安全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安全方面的表现评价。

3. 教学反思: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活动资源:1. 安全宣传视频:选取适合幼儿观看的安全宣传视频,如防火、防电、防溺水等。

2. 安全手册:准备一些安全知识手册,供幼儿和家长阅读。

3. 安全标志卡片:制作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卡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

七、活动过程:1. 观看安全宣传视频:让幼儿观看安全宣传视频,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学习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手册和安全标志卡片,让幼儿学习安全知识。

3. 情景演练: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场景,让幼儿进行情景演练,学会正确应对。

4. 互动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知识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八、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学到的安全知识,并共同检查家庭安全隐患。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方文栋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敬爱父母长辈,热爱劳动,珍爱生命的情感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自信上进的生活态度。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敬爱父母长辈,主动做家务,生活中遇到问题积极动脑思考,注意分辨是非,礼貌待客,举止文明等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可以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知道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安全常识,初步学会礼貌待客。

4、过程与方法:经历讨论交流、模拟表演等探究过程,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我保护、礼貌待客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可以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知道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安全常识,初步学会礼貌待客。

教学难点:经历讨论交流、模拟表演等探究过程,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我保护、礼貌待客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唱一首歌《小兔子乖乖》2、同学们,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需要加班,你们是家里的小主人啦,老师和你们一起来闯三关好吗?二、课堂体验,深化感悟,闯三关(一)第一关:1、出示挂图和问题: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分成4个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2、每组找代表来发言,说说看法。

3、教师板书:做家务、学习4、师小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应该尊敬长辈,主动做家务。

(二)第二关:1、出示挂图和问题:陌生人敲门怎么办?2、小组讨论交流3、师小结。

(三)第三关:1、门铃又响了,这次又是谁呢?2、出示挂图3、学生观察挂图,交流讨论4、提问:客人来了应该怎样做?5、师小结:三、课堂总结1、交流收获和体会。

2、师小结。

四、拓展作业。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开启孩子独立生活之旅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开启孩子独立生活之旅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开启孩子独立生活之旅。

一、教师备课1.教材分析《爸爸妈妈不在家》是一本面向6-9岁儿童的绘本,它讲述了小熊在爸爸妈妈出门的时候,自己做饭、做饮料、打扫卫生、买菜等独立生活的故事。

这本书引导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自理生活技能、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2.教学目标①理解《爸爸妈妈不在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②感受小熊在独立生活中的烦恼和挑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④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小熊在独立生活中的烦恼并思考解决办法。

难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可通过讲故事、问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你们曾经独自在家过吗?遇到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2.教学展开(1)阅读绘本在阅读过程中,可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能不能想出一些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独立生活的思考和兴趣。

(2)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谈论问题:“小熊做饭、打扫卫生、买菜等过程是什么?哪些是比较困难的?怎样解决?我们自己在家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3)小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模仿小熊的经历和生活,模拟家里的日常生活情景,让他们体验一番自己独立管理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独立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

(4)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总结教材中小熊独立生活的经历,培养孩子总结归纳的能力。

3.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如在家每周安排一次自己做饭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独立生活的乐趣,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理和管理能力。

三、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阅读、讨论问题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绘本、独立生活的理解、思考、感受和表达等情况。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2.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故事和活动,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爸爸妈妈不在家》:通过故事讲述小动物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动物们如何独立生活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和自我保护。

2. 活动一:“我的小天地”:让幼儿展示自己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能做的事情,如穿衣、洗脸、整理玩具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3. 活动二:“安全小卫士”: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如不跟陌生人走、不触碰危险物品等,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 活动三:“情感表达”:通过绘画和讲述,让幼儿表达自己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情感,如想念、高兴等,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和自我保护。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在活动中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爸爸妈妈不在家》PPT或图书。

2. 活动材料:绘画纸、彩笔、安全知识卡片等。

3. 音乐CD《我的小天地》。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2.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成长。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会发生什么。

2. 讲述故事:《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动物们如何独立生活。

3. 活动一:“我的小天地”: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幼儿展示自己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能做的事情。

4. 活动二:“安全小卫士”:游戏和讨论,让幼儿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

5. 活动三:“情感表达”:让幼儿绘画并讲述自己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情感体验。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2018-01-17爸爸妈妈不在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们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大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陌生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重点难点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陌生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活动准备1、设情境:爸爸、妈妈不在家。

2、自制图片4幅、磁带。

教师活动1、观看情境表演,使幼儿知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陌生人敲们不能开。

(1)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名字叫"爸爸、妈妈不在家"。

小品开始:幼儿亮亮独自在家中玩耍,边玩边说:"今天爸爸、妈妈出去买东西,让我好好看家,嘿!这回我可要自己玩个痛快。

"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问:"这是李工程师的家吗?"亮亮问:"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查电表的,请你开门!"(表演暂停)(2)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品不演了吗,因为亮亮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等大家回答问题,小品又继续了。

提问:① 来的是什么人?② 亮亮能开门?③ 如果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什么危险?④ 亮亮该怎么做?(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父母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亮亮,另一幼儿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随便找理由)。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做了什么事。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篇二一、训练目的这篇习作的训练,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孩子独自在家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孩子独自在家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案孩子独自在家教案内容:《爸爸妈妈不在家》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生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2.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并能正确使用相关词语表达自己的看法;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4.培养学生用简单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5.让学生认识到独自在家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二、教学重点:1.生词及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2.故事情节的复述和表达;3.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文《爸爸妈妈不在家》的课件及教材;2.图片或实物道具,用于引出相关词语;3.口头或书面的安全提示。

Step 1. Warm-up(热身)(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道具引出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听力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Step 2. Pre-reading(课前预热)(10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故事场景,让他们根据图片猜测故事内容;2.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故事可能会涉及到的主题或情节。

Step 3. While-reading(课文学习)(20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文《爸爸妈妈不在家》,并回答相关问题;2.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3.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看法和感受;4.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Step 4. Post-reading(课后复习)(10分钟)1.鼓励学生用英文小组合作讨论在独自在家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2.让学生用书面形式写下自己的安全小贴士,分享给全班。

Step 5. Homework(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查找一篇关于家庭安全的故事,并背诵故事内容;2.让学生写一篇英语作文,讨论独自在家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课文《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很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但在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时,并不如预期那样流利。

《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设计及反思

《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设计及反思

《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设计及反思活动设计:活动名称:《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目的:通过家长不在家的情境,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生活技能和责任感。

活动内容:一、角色扮演:分为小组,每组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走出家门,其他的孩子们在家中扮演家里的角色,完成一系列的日常家务。

二、生活技能学习:邀请一位家政老师来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煮饭、洗衣、整理房间等。

三、情景剧表演:孩子们可以自由组队,编写一个关于“父母不在家”的情景剧,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他们在家照顾自己和家庭的能力。

四、小组讨论:孩子们分小组,讨论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各种情况,例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等。

五、责任感培养:每个孩子负责一个家务任务,如洗碗、倒垃圾等,他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向大家报告完成情况。

活动效果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家长不在家的情况下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能力和责任感。

他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生活技能做饭、洗衣服等,甚至还学会了倒垃圾、扫地等家务活。

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孩子们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并更加明白了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在情景剧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艺,还能够发挥想象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应对意外情况,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这让他们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应对一些困难和挑战。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不仅增加了对生活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依然表现出依赖性较强,可能是因为他们平时缺乏家务方面的锻炼。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例如要求他们定期参与家务活动,并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此外,在活动设计上,我也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游戏环节,使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很满意孩子们在独立能力、生活技能和责任感方面的进步,并且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开展类似的活动,并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预案_教案教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预案_教案教

xx 不在家》教学预案教材理解:本次习作(浙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写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目的在于激发独立生活欲望,培养自理能力,调动学生反思生活和自主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是基于第七册已学过“怎样有条理地写好一件事”,再加上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学过写事的课文,第二单元已写过有条理、较具体地记叙一件事的看图作文《放风筝》,这都为写好本次习作打下了基础,因此本次习作重点在于在巩固,难点在于提高。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的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

基于这一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的需要,并使这种内驱力贯穿习作训练的始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本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取材,鼓励抒发真情实感,提倡个性化表达。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分段、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阅读范文和课文,实践探究,领悟写作规律;在交流和赏析中,逐步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积累习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乐于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独立生活及自理的意识。

教学过程:、回忆生活,确定写作素材1、欣赏激情,启发回忆,唤醒情感。

(1)课件播放美国儿童影片《小鬼当家》片断。

说一说:影片展现了一个美国小孩什么情况下的生活经历,观看以后,有什么感想?(2)启发回忆: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还记得爸爸妈妈外出了,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还记得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吗?(3)出示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训练目的
这篇习作的训练,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训练要求
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

口头表达清晰明了,文章流畅自如。

三、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

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同时都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说)2.那你们告诉我,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好的,请先说说理由。

生甲: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完了学校的作业,还没喘口气,妈妈就又布置一大堆的家庭作业。

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轻松地玩会儿了。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

比如我特喜欢画一些小人,让它们打仗,可有意思了,可妈妈不让画,说是浪费时间。

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

生丙: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经常一句话要说好几遍,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她们不在家,我也就能做点我喜欢干的事了。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

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

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3.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
生甲: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

他们不在家,我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还是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以后要多锻炼自己才行啊,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对吗?(学生点头)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剩下自己一个可就孤独了,尤其是晚上,一个人在家呆着,特害怕。

我也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

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自己不会做饭吃、胆小害怕等等。

现在,请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把你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写下来,让老师看看。

没有这样经历的同学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做?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写一篇想象作文,给老师看一看,好吗?
四、学生习作成文附: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王旭
“爸!妈!”“爸--妈--”傍晚我放学回到家里,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子。

“噢!老爸老妈不在家,我自由啦,没有人管我喽!咚咚其锵其,……” 我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了作业,又煮了一包方便面当晚饭吃。

吃完晚饭,又玩玩具,几个拼装玩具被我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个小时。

没意思了,一看表,都快九点钟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来。

我顺手抽了本作文书瞎翻。

突然间,一个题目印入眼帘--《我的恶作剧》。

对呀,我灵机一动,也来搞个恶作剧,算是对老爸老妈晚回家的惩罚。

说干就干。

我先找了一袋茶叶,剪开口,小心地放在虚掩着的门沿上。

安顿好茶叶,我又在门沿上轻轻地摆了四个玻璃球。

门上布置好了,该地下了。

我接了一点水在盆里,为了保证滑度,又滴了几滴润滑油,然后均匀地抹在地上。

用手试试,嗯,够滑。

搞定了门厅,该来点身体上的了。

我在喝水的杯子里倒上了捣碎的"抗菌优"粉末。

干完这些,我长出了一口气,刚坐到沙发上就跳了起来,心想,不行,还要带点味觉的。

我又煮了两包方便面,不过,里面倒了大量的胡椒粉和芥茉油。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便躺在沙发上等着看好戏。

大约半小时的光景,门缝里传来爸爸妈妈的说话声。

“吱”一声,爸爸妈妈推门而入,茶叶“哗”地撒了俩人一脸,玻璃球紧随其后,砸在老爸老妈的头上脚上。

他俩一愣,被这从天而降的“灾祸”吓了一跳。

“好小子,你等……”他俩一边换拖鞋一边训我,滑腻的地板又让他们打了两个趔趄,险些摔倒。

我赶紧装出一副孝敬的样子:“爸爸妈妈,锅里有饭。

”俩人喜出望外,急忙去品尝我的“佳肴”,可是吃了一口,就又呛了出来。

我及时递上水杯,爸爸妈妈疑惑地看看我,还是喝了一大口,太辣了,急忙去漱口。

我早已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妈妈忍无可忍,我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下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该干些什么呢?
评语:
这篇习作风趣,令人忍俊不禁,把一个调皮淘气的男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语句流畅,生动形象。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